除湿气艾灸没有最好的穴位,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较为适合的穴位,一般建议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阙穴(肚脐)和脾俞穴,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避免烫伤。
足三里穴
-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 原理: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脾胃之气,当脾胃功能强健时,能够有效地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使湿气得以正常代谢,从而达到祛湿的目的。
中脘穴
-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它是胃的募穴,也是腑会。
- 原理:中脘穴主要用于调理脾胃相关的疾病,艾灸中脘穴能够调节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以及脾的运化功能,从而促进体内水湿的代谢,减轻湿气。
神阙穴
- 位置:位于脐中央,它是人体先天和后天的连接点,也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关键部位。
- 原理:通过艾灸此穴,能够健运脾胃,显著提升脾胃对水湿的运化能力,进而实现祛湿效果,同时艾灸神阙穴还能调节人体气机,促使体内水湿在气机的顺畅推动下有效排出。
脾俞穴
- 位置: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它是脾脏的背俞穴,是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部位。
- 原理:脾俞穴直接与脾脏相关联,艾灸脾俞穴可以调节脾脏的功能,增强脾的运化水湿的能力,对于湿气重引起的身体困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资料:
吴明霞主编;洪秀娥,朱定钰副主编,快速取穴彩色图解第3版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