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科科室相关科普
胃痛按哪个部位会止痛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胃痛时适当按摩可以辅助缓解疼痛,
常选择的部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合谷穴、气海穴等
,但需注意按摩并不能根治胃病,如果胃痛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这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可用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进行圆周推动,注意手部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对胃部疼痛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的位置,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通过对该穴位进行按摩,能够帮助调节胃肠功能,对于胃肠功能低下所致胃部疼痛等症状,可起到一定缓解效果。
内关穴
前臂掌侧,在大陵和曲泽连线上。通过对该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胃部的疼痛症状,能够起到一定改善作用。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间位置。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止痛作用,还能够起到一定镇静和活血功效,可帮助改善胃疼等症状。
气海穴
位于人体下腹部,脐中下1.5寸。按摩气海穴可以帮助提高脾胃蠕动功能,推动食物消化和吸收,加速体内积聚废物的排泄,从而补益脾气,推动气机运化,帮助减轻胃部胀痛等症状。
公孙穴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可调理脾胃,平逆止痛,与内关相配,一起 按揉可辅助治疗心、胸、胃的病症。
809
人体肝脏位置图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人体肝脏
主要位于上腹部,大部分被肋弓覆盖,具体位于右季肋区和腹 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脏整体呈楔形,具有代谢、解毒功能。
肝脏位置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它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被右侧肋弓所覆盖,小部分则延伸至左季肋区和腹上区。
肝脏的形状略呈楔形,具有上下两面、前后两缘以及左右两叶,其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
体表投影上,肝脏的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肩胛下角线平第10肋间隙。
肝脏结构
肝脏的外形呈楔形,右端比较圆钝,左端比较扁薄,其内部结构复杂,包含有肝小叶、肝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等组成部分,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等组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肝脏的复杂网络,支持其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功能
1、代谢:
肝脏是人体内的代谢中心,参与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可以将糖类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当血糖降低时再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2、解毒:
肝脏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可以将体内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并排出体外,无论是外源性毒素(如药物、酒精等)还是内源性毒素(如代谢废物、激素等),都可以通过肝脏的解毒作用得到转化和排泄。
998
人体安眠准确位置图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人体安眠的准确位置通常指的是能够辅助治疗失眠、促进睡眠质量的穴位,
包括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穴和涌泉穴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此外优化睡眠环境、规律作息、饮食调节和放松身心也是促进睡眠的有效措施。
神门穴
位置:
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在手腕内侧,小指一侧,找到手腕横纹,在横纹尽头靠近肌腱的凹陷里就是神门穴。
原理:
神门穴作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与人的精神状态和睡眠情况紧密相连。刺激神门穴能够调节心经的气血,使心神安定,让大脑神经从兴奋状态逐渐转向平静,从而帮助入眠。
内关穴
位置:
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定位时先找到腕横纹,从横纹往上量3横指(2寸),在两根肌腱中间的位置就是内关穴。
原理: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代心受邪,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当人处于焦虑、紧张状态而难以入眠时,刺激内关穴可以使心气平和,气血通畅,让身体和情绪得到放松,为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阴交穴
位置:
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位方法是先找到内踝尖,然后向上量4横指(3寸),在胫骨(小腿内侧的骨头)内侧缘后方就是三阴交穴。
原理:
三阴交穴作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与人体气血、脏腑功能等多个方面紧密相连。在中医理论中,睡眠障碍往往源于阴阳失调,通过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这三条经络的气血运行,促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进而发挥滋养肝肾、健脾益气的功效,最终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涌泉穴
位置:
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如果把脚想象成一个平面,涌泉穴就在这个平面的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凹陷处。
原理: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通过刺激涌泉穴可以调节肾经的气血,引火归元。当人体因肾阴虚出现虚火上炎,导致心烦失眠时,刺激涌泉穴能够使虚火下行,让心神得到安宁,同时还能补肾益精,为良好的睡眠提供身体基础。
485
五脏六腑的位置图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五脏六腑在人体中各有其特定位置,
心位于胸腔偏左,肺居胸腔左右两侧,肝在右上腹,脾于左上腹,肾在腰部脊柱两侧。六腑中胃位于上腹部偏左,小肠盘曲于腹腔中部,大肠围绕在小肠周围,胆附于肝右叶下方,膀胱在盆腔前部,三焦为六腑之一,分布于胸腹腔
。
五脏位置
1、心:
心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心的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位置相对固定,周围有诸多组织器官保护。
2、肺: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肺的上端钝圆称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在脊柱旁平第10胸椎棘突。
3、肝: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
4、脾: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脾在肋弓下不能触及,若脾肿大则可在肋弓下被摸到。脾的位置使其在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过滤血液、清除衰老血细胞等。
5、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左肾在第11胸椎下缘至第2腰椎下缘之间,右肾因受肝的影响,位置比左肾略低半个椎体,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为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六腑位置
1、胃: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上口为贲门,接食管,下口为幽门,通小肠。胃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相邻,左侧与膈相邻,在剑突下直接与腹前壁相贴,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等相邻。
2、小肠:
小肠盘曲于腹腔中部,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上端起自幽门,下端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3、大肠:
大肠围绕在小肠周围,起自回肠末端,终于肛门,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位置使其主要承担吸收水分、形成和排泄粪便等功能,其与小肠的位置关系以及与盆腔内其他器官的毗邻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意义。
4、胆:
胆附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下面游离,有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胆囊可储存和浓缩胆汁,其位置便于接受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在需要时将胆汁排入小肠参与消化。
5、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前部,前方为耻骨联合,空虚时膀胱呈三棱锥体形,位于盆腔内,其尖朝向前上方,底朝向后下方,颈在下方与尿道相接。当膀胱充盈时,可上升至腹腔。
6、三焦:
三焦是中医六腑之一,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等脏器;中焦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主要包括脾胃等;下焦指脐以下的腹部及盆腔,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657
健康无忧!带你了解二至丸的功效作用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二至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成药,由女贞子(蒸)、墨旱莲等中药组成,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以及月经量多等症状,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二至丸的主要功效
✅补益肝肾
二至丸内含的女贞子和墨旱莲两味中药,均入肝、肾经,具有养肝益肾、填精健脑的作用。这对于肝肾阴虚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肝肾阴虚常表现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而二至丸正是针对这些症状的有效治疗选择。
✅滋阴止血
墨旱莲在方中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止血的作用,能够辅助治疗因血热引起的各种症状,如月经量多等,这一功效使得二至丸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至丸的具体作用
🔸改善肝肾阴虚症状
二至丸能够补益肝肾,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些症状在现代社会尤为常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密切相关。
🔸缓解咽干鼻燥
肝肾阴虚不仅会导致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还可能引发咽干鼻燥等不适感。二至丸通过补益肝肾,从根本上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从而缓解咽干鼻燥等症状。
🔸辅助治疗妇科疾病
二至丸的滋阴止血功效,使其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月经量多的女性患者来说,二至丸能够调节气血,减少月经量,从而改善身体状况。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对二至丸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在遭受肝肾阴虚等相关症状的困扰,不妨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一下二至丸。另外,在使用前可以先了解一些它的注意事项,避免踩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使用体验或疑问!
807
补骨脂功效作用多,可不止温肾助阳!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中药材补骨脂是一味补虚药,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作为一味在中医临床中备受推崇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性和丰富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面给大家总结了关于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健康上的指导。
🔍补骨脂的功效
✅温肾助阳
补骨脂性温,味苦、辛,归肾经,具有显著的温肾助阳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补骨脂能够温补肾阳,增强肾脏的功能,从而改善因肾阳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固精缩尿
补骨脂还具有固精缩尿的功效。它能够增强肾脏的固涩作用,帮助固摄精液,减少尿液的排出,从而改善遗精、尿频等问题。这一功效对于男性健康尤为重要。
✅纳气平喘
补骨脂能够纳气平喘,增强肺肾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补骨脂通过纳气平喘的作用,能够改善因肺肾两虚引起的气喘、咳嗽等症状。
✅温脾止泻
能够温中散寒,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这一功效使得补骨脂在治疗脾胃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补骨脂的作用
🔹肾阳不足
补骨脂温肾助阳的功效,使其能够主治因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肾阳虚的范畴,补骨脂能够温补肾阳,从而改善这些症状。
🔹阳痿遗精
补骨脂固精缩尿的功效,使其能够主治阳痿遗精等男性性功能障碍问题。它能够增强肾脏的固涩作用,帮助固摄精液,从而改善阳痿、遗精等症状。
🔹遗尿尿频
补骨脂还能够主治遗尿尿频等症状。通过其固精缩尿的作用,补骨脂能够减少尿液的排出,从而改善遗尿、尿频等问题。
此外,补骨脂还常用于治疗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在使用补骨脂时,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关于补骨脂的一些使用注意事项,请查看图片了解!
🔍通过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对补骨脂的功效与主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对补骨脂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801
带脉位置图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带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位置环绕腰部一周
,可按照带脉循行位置及其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起到约束诸经、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协调腰部运动与身体平衡的作用。
位置
1、体表位置:
带脉起始于季胁部下方,具体为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处,从这个起始点出发,带脉斜向下行,途经带脉穴,该穴位位于侧腹部,章门穴直下与脐相平处,带脉继续向前下方沿着髂骨上缘蜿蜒前行,最终抵达少腹部位。
2、解剖位置:
腰部周围的肌肉群与带脉相互依存,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以及竖脊肌等肌肉都与带脉有着位置上的交集,带脉贯穿于这些肌肉之间,其气血的运行能够滋养和调节这些肌肉的功能。
3、脏腑相对位置:
带脉环绕的腰腹部区域内包含着重要的脏腑器官,如肾脏、肝脏、脾脏、肠道以及女性的生殖器官等,虽然带脉并非直接与这些脏腑相连,但通过经络气血的传导作用,与脏腑之间存在着间接的位置关联和功能联系。
作用
1、约束诸经:
带脉显著的作用是对其他经络起到约束的功能,能够约束纵行诸经,使其气血运行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当带脉功能正常时,可以防止其他经络的气血过于旺盛或散漫无度,确保全身气血的均衡分布与有序循环。
2、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带脉与女性的生殖器官、内分泌系统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维持月经的正常来潮和经期的稳定,能够调节子宫的气血供应,使子宫内膜得到适当的滋养和更新,保证月经血的正常排出。
3、协调腰部运动与身体平衡:
带脉环绕腰部,与腰部的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等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腰部的运动功能和身体的平衡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还可通过调节腰部经络气血的运行,可以使腰部肌肉保持适度的紧张与松弛,增强腰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940
一探究竟!知柏地黄丸,原来有这些功效与作用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因肾阴亏虚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具有滋养肾阴、清热泻火和补益肝肾等功用。如果你不了解,可以看看接下来的内容:
✅滋养肾阴
知柏地黄丸主要作用于肾脏,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先天之本”,负责藏精、主水、纳气等重要功能。肾阴不足时,人们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症状。知柏地黄丸通过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药物,帮助调节肾脏功能,增强肾脏的滋养和调节能力,从而缓解上述症状。
✅清热泻火
知柏地黄丸内含知母和黄柏两味药,它们都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知母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等症状;黄柏则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脚气等症状。这两种药物的加入,使得知柏地黄丸对于肾阴虚引起的虚火上炎,如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表现,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帮助清除体内的虚热。
✅补益肝肾
知柏地黄丸中的山茱萸、熟地等成分,归肝、肾经,因此可以调理肝肾功能,起到补益肝肾的作用。对于肝肾阴虚火旺引起的遗精、早泄等性功能方面的问题,知柏地黄丸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同时,对于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肝肾阴虚火旺表现,如糖尿病患者的阴虚燥热等,知柏地黄丸也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知柏地黄丸虽然功效显著,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在使用前,应经过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以确保对症用药。特别是孕妇、虚寒性病证患者(表现为怕冷、手足发凉、喜热饮)应慎用。同时,知柏地黄丸不宜与感冒类药同时服用,最好空腹或饭前服用,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此外,在使用知柏地黄丸时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有时间可以戳图看看。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635
尿道炎按摩哪个部位有疗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尿道炎患者
按摩阴陵泉穴、三阴交、足三里穴等穴位有疗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但需注意,其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患者在遵医嘱接受按摩治疗的同时,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等综合措施。
阴陵泉穴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原理:
湿热是尿道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按摩此穴可以清利湿热,健脾理气,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有助于改善尿道炎引起的小便不利等症状。
三阴交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原理:
尿道炎往往与肾气不足、湿热下注有关,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肾、益肾养阴的功效。按摩三阴交穴可以强健脾胃,补肾益气,调理气血,从而缓解尿道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
足三里穴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的位置。
原理: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脾胃功能的强健有助于湿热的排出,对尿道炎的缓解有辅助作用。
中极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和肚脐连线由下向上1/5处。
原理:
中极穴是任脉的穴位,具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功效。按摩中极穴可以强健肾气,调理膀胱功能,从而缓解尿道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症状。
肾俞穴
位置:
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原理:
肾俞穴是肾经的背俞穴,具有培本固元、益肾利尿的功效。按摩此穴可以强健肾气,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治疗尿道炎的症状。
膀胱俞穴
位置:
位于骶尾部旁开1.5寸处。
原理:
膀胱俞穴是膀胱经的背俞穴,具有通利膀胱、疏经活络的功效。按摩此穴可以直接作用于膀胱,促进尿液的排出,缓解尿道炎引起的小便不利、遗尿等情况。
423
血压高按哪个部位降最快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血压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穴位按摩作为辅助降压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血压,但
没有所谓最快降压的穴位,常用的为太冲穴、曲池穴、内关穴、涌泉穴
。
太冲穴
1、位置: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2、功效:
太冲穴是肝经上的重要穴位,而高血压与肝阳上亢等因素密切相关,按摩太冲穴可平肝潜阳、疏肝理气,通过刺激该穴位,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使上亢的肝阳得以平复,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3、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可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
曲池穴
1、位置: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功效: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而肺主气,朝百脉,调节气血运行,按摩曲池穴有清热、降压等功效,能够疏通经络中的气血郁滞,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压力。
3、按摩方法:
按摩时,可将拇指尖对准曲池穴,其余四指握住肘关节,先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每天多次进行。
内关穴
1、位置:
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三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功效: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通过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脏功能,使心脏的泵血功能趋于平稳,进而稳定血压。
3、按摩方法:
用右手拇指指尖按揉左手内关穴,按揉力度以感觉酸麻胀为度,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然后交换双手,重复操作,每天可进行3-4次。
涌泉穴
1、位置: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2、功效: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按摩涌泉穴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引火归元,对于因肝肾阴虚导致的高血压,按摩此穴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高血压的症状,降低血压。
3、按摩方法:
按摩时,可先将双脚洗净,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按涌泉穴,每次点按3-5秒钟后放松,一按一松,持续3-5分钟,每晚睡前按摩效果更佳。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