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脑瘤病人死前五个阶段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脑瘤是指颅内肿瘤,即生长在颅腔内的新生物。脑瘤病人在临终前可能会经历五个阶段包括反应迟钝阶段、疼痛加剧阶段、意识模糊阶段、呼吸功能衰退阶段、生命体征消失阶段等。
1、反应迟钝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出现明显的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对他人的呼唤、刺激等反应变得缓慢。可能会表现出眼神呆滞,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功能也逐渐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辨别能力减弱。
2、疼痛加剧阶段:
随着病情的进展,脑瘤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以及可能引起的脑水肿等会导致疼痛加剧。患者会感到头部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难以忍受,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还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如颈部、肩部、背部等。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使其身体更加虚弱。
3、意识模糊阶段:
此时患者的意识状态进一步恶化,变得模糊不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失去正确的认知,甚至不认识自己的亲人。语言表达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说话变得含糊不清,难以理解。患者可能会陷入昏迷和清醒交替的状态,昏迷的时间逐渐延长。
4、呼吸功能衰退阶段:
脑瘤晚期可能会影响到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功能衰退,患者的呼吸变得浅而快,或者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模式,可能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发生,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由于呼吸功能的减弱,身体的氧气供应不足,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变得苍白或青紫。同时,患者的心率也会变得不稳定,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也会逐渐下降,表明身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在逐渐衰竭。
5、生命体征消失阶段:
在临终前的最后阶段,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消失。呼吸变得极其微弱,直至停止。心跳也会逐渐减慢,最终停止跳动。血压无法测量,瞳孔散大固定。此时,患者的身体完全失去了生命的迹象。
家人和医护人员在脑瘤病人生命体征消失阶段需要给予患者最后的关怀和陪伴,让患者在平静和安宁中度过最后的时光。
脑瘤病人临终前的护理注意事项
脑瘤晚期病人常伴有剧烈疼痛,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止痛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缓解疼痛,如轻柔的按摩、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舒缓的音乐等。例如,为病人按摩头部和四肢,力度适中,可帮助放松肌肉,减轻疼痛感受。
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压疮,要定期为病人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翻身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拖拉病人,可使用翻身枕等辅助工具。使用柔软的床垫和垫子,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如果发现皮肤发红或破损,要及时处理。
1224
哪些人容易得听神经瘤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听神经瘤,也称为前庭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第八对脑神经(前庭耳蜗神经)的良性肿瘤。虽然听神经瘤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人群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包括中年人、家族中有听神经瘤病史等。
1、中年人:
听神经瘤最常见于30岁到60岁的人群。虽然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病,但这个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
2、家族中有听神经瘤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听神经瘤的病例,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尚不完全明确。
3、有过头部或颈部的放射治疗:
有研究表明,头部或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人群,尤其是儿童时期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人,患听神经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4、长期接触噪音:
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的职业,如音乐家、机场工作人员等,可能增加患听神经瘤的风险。虽然这一点尚需更多研究证实,但噪音暴露被认为可能对听觉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5、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上听神经瘤。
6、慢性耳部感染:
虽然证据尚不充分,但有研究表明慢性耳部感染可能与听神经瘤的发生有关。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有听神经瘤的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平衡失调、面部麻木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治疗听神经瘤的方法包括观察等待、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决定。
降低患听神经瘤的风险的方法
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如佩戴耳塞或选择安静的环境休息,以减少对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以及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和专业听力测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听神经瘤。同时,要尽量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如甲醛、亚硝胺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长期压力过大,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1147
颅骨骨瘤可以终身不管吗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颅骨骨瘤是一种生长在颅骨各个部位的良性肿瘤。颅骨骨瘤不能终身不管,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密切关注骨瘤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骨瘤有增大趋势、出现症状或者有其他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骨骨瘤是一种发生在颅骨上的肿瘤性病变,主要起源于颅骨的外板或内板,主要由颅骨内层的成骨细胞异常增生所致,通常为良性肿瘤。其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其形成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外伤、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这种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不会恶变,也不会对周围的脑组织造成压迫或侵犯,因此很多患者可能终身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或并发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其存在。
即使是看似稳定的颅骨骨瘤,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大多数颅骨骨瘤为良性,但不能完全排除其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尽管这种概率很低。
如果骨瘤的位置比较特殊,即使体积不大,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对周围重要结构产生潜在的威胁。比如位于颅骨表面但靠近重要神经或血管的骨瘤,可能在一些意外情况下受到外力撞击而引发严重后果。
即使骨瘤本身没有引起身体上的不适,但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颅骨骨瘤后,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担忧和焦虑,这种心理压力也可能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颅骨骨瘤的治疗方法
1、观察随访:
如果颅骨骨瘤较小,没有引起任何症状,且经过医生评估认为其生长缓慢、性质稳定,可以暂时不进行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观察骨瘤的大小、形态及生长速度等变化。
2、手术治疗:
当骨瘤引起明显症状,如头痛、头晕、局部压迫症状等,或者骨瘤影响外观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手术一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骨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较大的颅骨骨瘤,可能需要进行颅骨重建,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常用的颅骨重建材料包括钛网、聚醚醚酮(PEEK)等。
3、放射治疗:
对于某些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风险较高的颅骨骨瘤,可以考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等。但放射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脑损伤等,需要谨慎选择。
634
颅骨骨瘤严重吗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颅骨骨瘤是一种发生在颅骨上的肿瘤,通常为良性,通常生长缓慢。在很多情况下,颅骨骨瘤可能并不严重。如果骨瘤较小,且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一般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患者可能在偶然的检查中发现颅骨骨瘤,但日常生活可能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如果颅骨骨瘤较大或者位置特殊,就可能带来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较大的骨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或脑组织,导致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等症状,如果压迫重要的神经结构,还可能影响相应的神经功能,如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如果骨瘤生长在颅骨的关键部位,如颅底等,可能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和脑脊液的循环,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颅骨骨瘤大多为良性,但也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恶变。一旦恶变,肿瘤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更广,对身体的危害也会大大增加。此时,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为复杂和激进的治疗,如广泛的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难度和风险都会显著提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颅骨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颅骨骨瘤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对于有颅骨骨瘤风险因素的人群,如头部受过外伤、有家族遗传史等,应定期进行头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颅骨骨瘤的治疗措施
1、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颅骨骨瘤,可暂时不进行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观察骨瘤的大小、形态及生长速度等变化。
2、手术治疗:
当骨瘤引起明显症状,如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神经功能受损等,或骨瘤影响外观,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骨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较大的颅骨骨瘤,可能需要进行颅骨重建,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颅骨骨瘤,如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可能需要结合放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较少使用,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决策。
1183
脑胶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脑胶质瘤大部分是恶性的,但也有少部分偏良性。脑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从细胞特性来看,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具有侵袭性,会向周围脑组织浸润生长,不受正常组织边界的限制。这种侵袭性使得肿瘤很难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因为即使看起来肿瘤主体被切除了,那些已经浸润到周围脑组织的肿瘤细胞依然会继续生长,导致肿瘤复发。
从肿瘤的生长速度来讲,恶性脑胶质瘤通常生长比较迅速,会在短时间内占据大量的脑空间,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这种压迫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一系列症状。而且,随着肿瘤的快速生长,还会破坏周围的神经组织,影响神经功能。
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来分析,大部分脑胶质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分化程度低意味着这些细胞与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的差异大,失去了正常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更倾向于无序地增殖。而在少部分情况下,有一些脑胶质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对较高,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侵袭性也较弱,这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偏良性的脑胶质瘤。
不过,即使是偏良性的脑胶质瘤,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生长在脑部这个特殊的位置,任何肿瘤的生长都可能会对大脑的重要功能产生影响。对于脑胶质瘤患者,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病理活检等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级,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
是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切除肿瘤来减轻颅内压,缓解症状。手术方式包括全切除和次全切除,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来选择。
2、放射治疗:
适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射线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长生存期。
3、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常用于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化疗药物的选择和给药途径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靶向治疗:
使用靶向药物,通过多种机制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特点。
1394
烟雾病会遗传下一代吗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烟雾病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但其遗传机制相对复杂,并非简单的单基因遗传。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大脑动脉环双侧主要分支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出现新生的细小血管网。这些新生的血管在脑血管造影上呈现出烟雾状的影像,因此得名。在烟雾病患者的家族中,其他家庭成员患烟雾病或相关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群要高,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烟雾病的遗传模式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或变异。这些基因可能与脑血管的发育、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维持等过程密切相关。当这些基因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导致脑血管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如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血管内膜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引发烟雾病。而且,这种遗传倾向在一些家族性烟雾病病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的家族呈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烟雾病的发病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可能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例如,一些外界因素可能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诱发烟雾病。但是,具体是哪些环境因素以及如何与遗传因素相互影响,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如果家族中有烟雾病患者,亲属应该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类似烟雾病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脑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烟雾病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主要针对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或者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还可以使用扩血管药物、血管抑制剂类药物来改善微循环和接触血管痉挛。对于出现癫痫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2、手术治疗:
是治疗烟雾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直接血管重建手术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直接血管重建手术是将头皮或颈部的血管与脑部血管进行吻合,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间接血管重建手术则是通过将颞肌、硬脑膜等组织贴敷于脑部表面,促使新生血管形成。
3、康复治疗:
在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康复治疗对于烟雾病患者的恢复也非常重要。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078
手机离头近会得脑瘤吗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手机离头近一定会得脑瘤,但这种情况存在一定风险。手机是通过发射和接收射频电磁波来实现通信功能的,当手机靠近头部时,人体会暴露在这些电磁辐射之下。从细胞层面来看,长时间暴露在射频电磁场中可能会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例如干扰细胞内的离子平衡,从而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和其他功能。
神经系统是一个高度敏感的系统,电磁辐射可能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长期暴露在较高强度电磁辐射下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些可能是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的表现。尽管这些症状并不等同于脑瘤,但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可能暗示着长期辐射对大脑微观环境的潜在危害。
而且,从肿瘤发生的机制来看,细胞的DNA损伤是一个关键环节。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手机辐射会直接导致脑细胞的DNA损伤,但一些理论研究提示,长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等途径,间接影响DNA的稳定性。如果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对于经常使用手机的人来说,还是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尽量使用耳机来接听电话,减少手机与头部的直接接触时间,尤其是在信号较弱时。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对抗可能因辐射产生的自由基损伤。
脑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于位置较为表浅、边界清楚的良性脑瘤,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恶性脑瘤,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肿瘤的压迫症状,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
2、放射治疗:
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对于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脑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复发率。
3、化学治疗: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可以作为手术和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化学治疗的副作用较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4、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已成为一些特定类型脑瘤的新治疗手段。
1174
脑膜瘤严重吗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脑膜瘤的严重程度因多种因素而异。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多是良性肿瘤。从生长特性来看,部分脑膜瘤生长非常缓慢,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小,且没有对周围的脑组织、神经或血管造成压迫,则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不那么严重。
但是,脑膜瘤也有比较严重的一面。当脑膜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周围的脑组织产生压迫。如果脑膜瘤压迫到了重要的脑功能区,比如语言中枢、运动中枢或者感觉中枢等,就会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压迫语言中枢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压迫运动中枢会导致肢体无力、瘫痪;压迫感觉中枢则可能引起身体局部的麻木或者感觉异常。这种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使患者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当脑膜瘤压迫脑血管时,会使局部的血液供应受阻。这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脑血管问题,如脑缺血、脑梗死等。而且,尽管大部分脑膜瘤是良性的,但仍有一小部分脑膜瘤是恶性的。恶性脑膜瘤具有侵袭性,会侵犯周围的脑组织,还可能发生远处转移。这种情况下,治疗起来就更加困难,预后也比较差,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对于发现脑膜瘤的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确定脑膜瘤的大小、位置、性质等。医生会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脑膜瘤的治疗
1、药物治疗:
虽然脑膜瘤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控制颅内压、抗癫痫治疗等,药物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对于恶性脑膜瘤,化疗药物也可能被用于控制病情。
2、手术治疗:
是治疗脑膜瘤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于大多数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手术类型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来选择,如微创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或常规开颅术。
3、放射治疗: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或者术后有残留、复发的肿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包括全脑全脊髓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多种技术,可以精准打击目标区域,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1209
Rathke囊肿需要治疗吗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Rathke囊肿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Rathke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病变,起源于垂体Rathke氏囊的残余上皮细胞。
大部分Rathke囊肿比较小,而且可能长时间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对于这些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的小囊肿,通常可以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许多Rathke囊肿生长极为缓慢,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里,大小和位置都没有显著变化。这种情况下,过度治疗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比如手术治疗可能会引起垂体功能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但是,当Rathke囊肿引起相关症状时,就需要进行治疗。如果囊肿不断增大,对周围的垂体组织产生压迫,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例如,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促甲状腺激素异常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的症状;促性腺激素的变化会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如女性出现月经紊乱、不孕,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等。
囊肿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也不容忽视。当囊肿压迫视神经交叉时,会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眼部症状。如果这种视力损害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同时,囊肿还可能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发现Rathke囊肿的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监测囊肿的大小、位置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治疗的利弊,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Rathke囊肿的处理方法
1、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如仅有轻微头痛或垂体内分泌功能轻微下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止痛药和调节垂体内分泌的药物。
2、手术治疗:
若囊肿增大,压迫垂体和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或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和开颅手术,具体选择取决于囊肿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而开颅手术则适用于囊肿位置较深或较大的情况。
3、定期复查:
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都需定期进行核磁检查,以监测囊肿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1263
脑血管狭窄做支架好还是保守治疗好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脑血管狭窄选择支架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需要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当脑血管狭窄率达到70%及以上时,脑部的血液供应会受到明显影响。通过支架介入治疗,可以快速地撑开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流通道,从而有效降低因缺血导致的脑梗死风险。而且,支架治疗在技术成熟的医疗机构成功率较高,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状况。
从病变血管的位置来看,如果狭窄血管处于关键部位,如大脑中动脉等主要供血动脉,支架治疗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因为这些血管一旦发生严重狭窄,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巨大,保守治疗可能难以及时有效地改善供血。而支架可以精准地放置在狭窄部位,保障血液的流通。
但是,保守治疗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对于一些轻度脑血管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在50%以下,通过药物等保守治疗手段就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而且,保守治疗相对来说风险较小,没有支架植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管穿孔、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
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支架手术的患者,如高龄患者伴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保守治疗也是无奈但合适的选择。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来尽可能维持脑部的血液供应。脑血管狭窄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血管狭窄程度、位置、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支架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脑血管狭窄的检查
1、经颅多普勒超声:
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等情况。
2、颈动脉超声:
主要用于检查颈部的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内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以及血管的狭窄程度。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这是诊断脑血管狭窄的 “金标准”,是一种有创检查,需要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内,注入造影剂,使脑血管显影。
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