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显微手足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后足跟疼麻木怎么回事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后足跟疼、麻木一般与受寒、局部受压、大量运动有关,也要注意近期是否出现外伤,排除这些因素后则可能是骨关节炎等情况导致,应通过局部热敷、按摩或根据医生建议口服消炎药等措施处理。 1、受寒 该部位持续受寒风吹,导致局部神经受刺激,可能会引起麻木、疼痛的现象,并无其他不适感。 2、局部受压 此处受到挤压,影响血液循环,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 3、大量运动 长时间行走、跑步等,容易导致后足跟处堆积较多乳酸,刺激周边组织后,可能会诱发上述现象。 4、外伤 上述部位发生磕碰、撞击等,导致软组织受损,进而会诱发患处发麻、肿痛、皮温变高等表现。 5、骨关节炎 与感染或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后足跟处的关节发生炎性改变,可以表现出患处关节发麻、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外,也不排除与肌腱炎、跟腱炎、滑囊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有关,应前往足踝外科完善CT、X线、磁共振等检测,以防误诊。 该类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不建议久站、穿高跟鞋等,应保持周边皮肤清洁、卫生,穿绵软、宽松袜子,合理进食豆类、鱼类等高营养、清淡的食物,利于身体好转。
3684
2024-06-25
前脚背疼是什么原因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前脚背疼一般与受寒、受压、大量运动有关,也要明确近期是否出现局部外伤,也可能是骨关节炎等情况导致。建议采取热敷、按摩,或遵照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等方式缓解症状。 1、受寒 此处受凉、受寒后,会使得局部肌肉痉挛,从而会感到疼痛,没有其他异常反应。 2、受压 久站、久蹲等,导致此处受压,该处血液流通不畅,可能会引起上述症状。 3、大量运动 长时间行走、跑步、爬楼梯等,身体较为劳累,前脚背处堆积大量乳酸,从而会导致局部酸痛。 4、外伤 该部位发生摩擦、撞击等,致使局部软组织受损,可以表现出患处肿痛、皮温变高、皮肤瘀青等症状。 5、骨关节炎 一般为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诱发的,前脚背处的关节遭到炎性因子刺激,患者会伴随该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晨僵等反应。 此外,还可能为甲沟炎、腱鞘炎、跖筋膜炎、跟腱炎等疾病引起,应前往足踝外科完善血生化、CT等检验项目,以防误诊。该类患者应多休息,注意劳逸结合,患肢应避免进行大幅度运动,同时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宽松鞋袜。
3684
2024-06-25
局部挫伤早期处理措施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局部挫伤的早期处理措施一般是包括清创、止血、包扎、药物治疗、清创、缝合等几个方面,可按照先后顺序逐步实施,但建议就医进行专业评估。 1、清创: 如果伤口仅有微小浅表破口,可以用碘伏消毒。如果破口较大,需要到医院急诊科、骨科就诊,应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进行冲洗伤口,将污物冲洗干净,尽量降低感染率。 2、止血: 局部挫伤后如果有伤口,并且有出血情况需要先进行止血。止血的方法包括指压法,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进行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纱布压迫止血。如果出血比较快,可以使用止血带,如果没有止血带,可用宽布带捆扎在近心端,起到止血作用,但一定要记录使用的时间。 3、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在就医前先关闭创面,避免创面进一步受到外界的污染。一般用无菌纱布,如果没有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覆盖在创面上,然后使用绷带包扎。 4、药物治疗: 挫伤不严重,仅有瘀血情况,可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比如龙血竭片、虎力散片等。如果创口有感染风险,需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比如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 5、清创、缝合: 如果有失活组织需要一并切除,然后进行修复缝合。缝合时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期间要加强创口管理,比如观察有无肿胀、疼痛、发红等情况。 还需要注意,如果伤口深窄,应注意预防破伤风。建议发生挫伤的人群积极就医评估,因为这种损伤有可能导致肌腱、韧带损伤,甚至有可能引发骨折。故应该到骨科、急诊科等科室评估,然后进行专业处理。
4854
194
2024-06-25
尾椎骨摔伤多少天能好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临床没有明确术语表明尾椎骨摔伤尾椎骨摔伤多少天能好,若只造成局部软组织损伤,一般在2-4周即可缓解。若出现尾椎骨脱位,可能需要3-4周。若摔伤后出现骨折,则可能会3-6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1、尾椎骨周围软组织损伤: 一般尾椎骨损伤多由于暴力打伤、高处坠落伤等引起,如果没有骨折,多考虑为尾椎骨附着的肌肉肌腱的损伤。可能会造成局部软组织明显疼痛、肿胀以及皮下淤血,但多不影响正常运动,一般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活血药物,如跌打丸、三七片等,并注意休息、不压迫局部组织,通常在2-4周即可好转。 2、尾椎骨脱位: 尾椎骨摔伤后若出现尾椎骨位移现象,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引发较为明显的疼痛、下肢麻木、行走异常等不适症状。发生尾椎骨脱位后患者应及时到骨科就诊,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复位,同时还要注意休息,多在3-4周后恢复。 3、尾椎骨骨折: 若摔伤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尾椎骨骨折的情况,此时会出现局部明显畸形,在行动时出现骨摩擦音、剧烈疼痛和皮下淤血等不适症状。出现该情况相对严重,建议患者到骨科完善X线片、CT等检查后进行复位或进行内固定治疗,同时还应进行制动、卧床休息,通常在3个月恢复,若骨折较严重,可能会延长至6个月。 患者在治疗期间建议保护患处,减少腰骶部的活动,在恢复期间若出现明显疼痛,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缓解疼痛,平时还要注意饮食加强营养,有助于机体恢复。
4908
280
2024-06-25
右腰部隐隐作痛怎么回事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右腰部隐隐作痛,可能为腰肌劳损、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肋间神经痛、泌尿系统炎症、盆腔炎、胆囊炎、阑尾炎、腰椎骨质增生、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所引起,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腰肌劳损: 多是由于腰部长时间劳累、姿势不良引起,会导致腰部两侧的肌肉出现炎性水肿,炎症会刺激到局部的肌肉,局部肌肉会出现痉挛并伴有疼痛,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云南白药气雾剂、龙血通络胶囊、虎力散片等药物治疗。 2、外伤: 右侧腰部如果出现外伤,如扭伤、暴力打击等,可以引起右腰部隐痛。此时需要及时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另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缓解,如草乌甲素片、盘龙七片等。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疾病会压迫到硬膜囊,导致腰椎部位出现疼痛,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如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如果病症比较严重,还应及时前往医院通过手术治疗,如半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等。 4、肋间神经痛: 比如出现皮神经炎、带状疱疹,腰部的皮神经、肋间神经受到病菌入侵,从而产生炎症反应,在炎症的刺激下会产生肋间神经痛,患者就会感觉右腰部隐隐作痛。治疗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5、泌尿系统炎症: 多是由于细菌入侵所引起,患者的泌尿系统出现炎症,可能会牵拉局部腰部的神经,从而导致右侧腰部疼痛,治疗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酯胶囊等。 6、盆腔炎: 由于炎症原因导致盆腔血管充血,可出现疼痛情况。如果波及到腰部组织,可导致右腰部隐隐作痛,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治疗。 7、胆囊炎: 由于过度劳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胆囊出现炎症,胆囊黏膜出现充血、水肿,会有炎性分泌物渗出,从而产生右上腹部隐痛,可以放射到腰部,导致右腰部隐隐作痛,治疗上需要遵医嘱应用消炎利胆片、硫酸阿托品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 8、阑尾炎: 因阑尾出现炎症导致局部化脓,脓性分泌物会刺激到腹腔,从而产生右腹部疼痛。如果阑尾位置比较靠后,也可以导致右腰部隐痛,这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通过行手术切除阑尾治疗。 9、腰椎骨质增生: 是腰椎增生退变性疾病,由于腰椎增生可以导致腰椎骨刺形成、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部容易疲劳、劳损,可产生右腰部隐痛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云南白药气雾剂、骨刺平片等药物治疗。 10、肾盂肾炎: 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可以产生右腰部隐痛症状。治疗上要注意多喝水、勤排尿,同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注射用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酯胶囊等。 11、泌尿系结石: 若结石在右侧输尿管处,可刺激平滑肌,进而引起痉挛,导致右腰部隐隐作痛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排石颗粒等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则需进行手术取石治疗。 导致右腰部隐隐作痛的因素有很多,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的骨科就诊,通过腰椎正侧位X光片、腰椎应力位的侧位X光片、腰椎CT扫描等检查明确,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3962
207
2024-06-25
手被夹红了怎么办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手被夹红了,如果没有伤口,应该在24小时内进行冷敷,24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如果局部出现了淤血、肿胀、疼痛情况,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手被夹一般不会导致骨折,但如果出现骨擦音、活动无力等症状,并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性。 1、冷敷: 手被夹红了以后,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黏膜、软组织损伤,可能会导致流血、肿胀等情况,还伴有疼痛感,首先需要使用冰袋冰敷,使扩张的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软组织损伤、渗出,从而减轻肿胀感、疼痛感。 2、热敷: 手被夹了,如果局部发红、肿胀超过24小时,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敷,能够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肿胀、淤血等症状,同时可以缓解局部肌肉劳损症状,对手部恢复有帮助。 3、药物治疗: 如果手被夹了,出现严重疼痛情况,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活血止痛的药物治疗,比如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胶囊,还可以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减轻不适症状。 4、复位固定: 手被夹红了如果出现骨折情况,则需要通过手法、手术复位,并进行固定,防止骨骼愈合过程中出现错位。 手被夹红了以后,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及时到医院的手足外科就诊,一般可以通过视诊、问诊明确具体情况。如果怀疑存在骨折情况,还需要通过X线检查,查看骨头连续性、完整性,以帮助明确诊断。
1516
240
2024-06-25
肌肉拉伤能吃布洛芬吗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布洛芬在临床上属于原料药,临床剂型较多,比如片剂、胶囊等。肌肉拉伤一般能吃布洛芬制剂,肌肉拉伤后如果疼痛剧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药物,能够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需要控制好摄入量。 布洛芬制剂是解热镇痛的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关节痛等。肌肉拉伤以后,通常会导致肌肉部位损伤,进而出现刺激性疼痛等不适症状。出现肌肉拉伤后,首先应当停止活动、冷敷加压。如果疼痛严重,可以服用布洛芬制剂,该类药物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同时能够抑制环氧化酶生成,缓解肌肉拉伤带来的疼痛。 肌肉拉伤以后,疼痛的轻重程度不同,以及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用药剂量会有一定的偏差。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要观察疼痛的恢复情况,随着疼痛的好转,可以遵医嘱逐渐减少用药剂量。 在运动前应当进行热身,运动过程中注意姿势正确,可以预防肌肉拉伤。如果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建议及时前往骨科完善X光、CT等检查,以防出现骨折等情况。在治疗期间防止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出现二次拉伤的情况。
3964
409
2024-06-25
脚为什么会抽筋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脚会抽筋可能是由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导致,非疾病因素包括寒冷、劳累、饮食因素,疾病因素包括缺钙、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糖尿病、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癫痫、筋膜炎,需要根据病因给予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1、寒冷: 由于脚部受寒之后,脚部的血流循环受到影响,对肌肉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肌肉痉挛,可出现脚抽筋的症状,此时需要做好脚部保暖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劳累: 长时间行走对肌肉部位造成刺激,或者引起乳酸堆积,导致肌肉痉挛,可引发脚抽筋。建议在平时减少行走的次数,用温水泡脚的方式缓解肌肉紧张,有利于抽筋症状减轻。 3、饮食因素: 当平时的饮食不均衡以及过度节食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从而影响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出现腿部抽筋现象。此时需要给予营养支持,适量增加富含钙质、维生素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白菜、菠菜等。 二、疾病因素: 1、缺钙: 可能是由于平时饮食不均衡,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钙缺乏之后,血液当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兴奋性升高,可能会出现脚部麻木、抽筋的表现,此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乳酸钙片、碳酸钙片等药物补充。 2、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出现了退行性病变导致腰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到神经、血管,导致脚的末梢血管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可以通过牵引的方式改善,或者进行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改善。 3、静脉曲张: 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静脉曲张,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流循环不畅,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注意休息,并穿弹力袜,还可以通过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 4、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进而引起代谢异常,长时间血糖水平控制不稳会导致糖尿病足,由于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可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片等药物治疗。 5、维生素D代谢障碍: 主要是由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出现了障碍,从而使骨骼方面发生改变,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D3注射液、碳酸钙D3片(Ⅱ)等药物改善。 6、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降低,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患者会出现软组织异位钙化,以及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乳酸钙片、枸橼酸钙片等药物改善。 7、慢性肾衰竭: 通常是肾脏病变持续进展后,导致体内的代谢产物滞留,由于机体环境失衡,促使脚部肌肉受损,引起腿抽筋,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代谢体内废物。 8、癫痫: 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发电后导致癫痫,可能会在发病的时候导致肌肉强直,从而引起脚抽筋。建议在平时适量放松心情,利用温水泡脚的方式缓解脚部抽筋症状,同时需要遵医嘱使用卡马西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9、筋膜炎: 过度劳累后会导致筋膜出现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包括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布洛芬颗粒等。 出现脚抽筋持续不缓解时,建议到医院骨科就诊,通过X线、CT等检查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治疗。
3718
40
2024-06-25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和直接原因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主要为好发于从事高强度、高风险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多见于青壮年。直接原因主要包括动作不正确、热身运动未做好、运动负荷过大等。 一、发病规律: 1、胸腰椎运动损伤: 多发生于进行腰部活动或者负重的人群,比如搬运工、举重运动员等。 2、肩部运动损伤: 多见于骑自行车、摔跤和体操运动员等。 3、肘部运动损伤: 多见于进行投掷运动、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等。 4、腹肌运动损伤: 多见于体操运动员、长期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锻炼的人群等。 5、下肢的运动损伤: 多见于跳高、排球、足球运动员等。 二、直接原因: 1、动作不正确: 若在运动中由于体力下降、对抗过于激烈,或者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等因素,导致动作不规范。在进行高对抗的运动中,比如篮球、足球运动等,活动度比较大的关节部位则更容易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韧带、肌腱、半月板等损伤、撕裂,甚至是引起骨折,常见的受伤部位包括手指、膝关节、踝关节等。 2、热身运动未做好: 由于热身前未做好充分的肌肉韧带拉伸等准备活动,可导致肌肉与韧带的弹性较差,因此,如果在运动中如果过度用力,会出现肌肉、韧带的拉伤,甚至撕裂、断裂。 3、运动负荷过大: 多是由于运动量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或者在运动强度过大,导致了肌肉、韧带甚至骨骼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进而出现慢性累积性的损伤,并突然出现断裂甚至骨折的情况。 4、其他: 此外,思想上未重视,如运动的过程中缺乏保护意识,对于运动风险的准备不足,以及身体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均可能会引起运动损伤。 若出现运动损伤,建议及时前往医院骨科就诊,完善X线、CT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损伤的具体部位以及损伤程度,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
3066
217
2024-06-25
颈椎病鉴别诊断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臂丛神经肿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肱骨外上髁炎等疾病进行鉴别。因为上述疾病在症状、体征方面与颈椎病有相似的地方,容易出现混淆诊断的可能性,具体情况如下: 1、臂丛神经肿瘤: 发生于神经系统的肿瘤,肿瘤可以侵犯、压迫神经,产生上肢疼痛、麻木的症状,和颈椎病引起的症状有相似的地方,一般可以通过颈椎、臂丛神经磁共振检查,以鉴别诊断。 2、尺神经损伤: 尺神经损伤多见于肘外翻畸形、外伤如刀砍伤等,使得尺神经支配的手指肌力感觉减退。因为尺神经损伤阶段以上的部位往往是正常的,而颈椎病多表现有神经根的损伤症状,与尺神经损伤不同,一般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以与颈椎病进行鉴别。 3、桡神经损伤: 多见于外伤引起的,比如刀砍伤、骨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桡神经支配的手指、手腕的感觉、肌力的减退。颈椎病可以出现躯干、四肢肌力、感觉的减退,而桡神经不会引起,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4、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的容积减少或内容物体积增加,比如炎症、肿瘤等因素导致,可以压迫神经产生正中神经损伤的表现,正中神经支配的手指肌力感觉的减退。颈椎病可以导致肩部、上臂疼痛麻木,腱反射减弱的情况,有正中神经支配的手指肌力感觉的减退,因此需注意鉴别。 5、肱骨外上髁炎: 多由于劳损、骨质增生等因素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但是往往无腱反射的减弱。颈椎病通常可以出现腱反射的减弱,病理征阳性。 6、肩周炎: 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颈椎病也可以引起。但是肩周炎还可以表现有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后伸,通过肩部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7、脊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该疾病会出现四肢肌肉的萎缩无力,可以出现吞咽讲话困难,但是颈椎病无吞咽讲话困难,通过颈椎磁共振检查以及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可以鉴别两者。 8、脊髓空洞症: 主要表现有肢体的感觉障碍、肌无力、肌张力下降,并且感觉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上肢可发生下运动神经源性运动障碍,下肢发生上运动神经源性运动障碍。而颈椎病压迫神经多以上肢麻木为主,可进行鉴别。 9、梅尼埃病: 是一种内耳的疾病,可以出现眩晕、耳聋、耳鸣等情况,当颈椎病影响头部供血、供氧后会引发头晕、头痛的现象,多不出现耳聋、耳鸣的现象,通过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试验等可与颈椎病鉴别。 出现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肩颈背疼痛、上肢以及肩颈活动受限等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后,应及时到医院骨科就诊,完善X线片、磁共振等检查,明确为颈椎病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牵引、手术等治疗,还可遵医嘱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4250
79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