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脚为什么会抽筋

王雷手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全国第48

脚会抽筋可能是由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导致,非疾病因素包括寒冷、劳累、饮食因素,疾病因素包括缺钙、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糖尿病、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癫痫、筋膜炎,需要根据病因给予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1、寒冷:由于脚部受寒之后,脚部的血流循环受到影响,对肌肉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肌肉痉挛,可出现脚抽筋的症状,此时需要做好脚部保暖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劳累:长时间行走对肌肉部位造成刺激,或者引起乳酸堆积,导致肌肉痉挛,可引发脚抽筋。建议在平时减少行走的次数,用温水泡脚的方式缓解肌肉紧张,有利于抽筋症状减轻。

3、饮食因素:当平时的饮食不均衡以及过度节食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从而影响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出现腿部抽筋现象。此时需要给予营养支持,适量增加富含钙质、维生素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白菜、菠菜等。

二、疾病因素:

1、缺钙:可能是由于平时饮食不均衡,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钙缺乏之后,血液当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兴奋性升高,可能会出现脚部麻木、抽筋的表现,此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乳酸钙片、碳酸钙片等药物补充。

2、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出现了退行性病变导致腰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到神经、血管,导致脚的末梢血管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可以通过牵引的方式改善,或者进行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改善。

3、静脉曲张: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静脉曲张,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流循环不畅,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注意休息,并穿弹力袜,还可以通过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

4、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进而引起代谢异常,长时间血糖水平控制不稳会导致糖尿病足,由于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可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片等药物治疗。

5、维生素D代谢障碍:主要是由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出现了障碍,从而使骨骼方面发生改变,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D3注射液、碳酸钙D3片(Ⅱ)等药物改善。

6、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降低,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患者会出现软组织异位钙化,以及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乳酸钙片、枸橼酸钙片等药物改善。

7、慢性肾衰竭:通常是肾脏病变持续进展后,导致体内的代谢产物滞留,由于机体环境失衡,促使脚部肌肉受损,引起腿抽筋,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代谢体内废物。

8、癫痫: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发电后导致癫痫,可能会在发病的时候导致肌肉强直,从而引起脚抽筋。建议在平时适量放松心情,利用温水泡脚的方式缓解脚部抽筋症状,同时需要遵医嘱使用卡马西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9、筋膜炎:过度劳累后会导致筋膜出现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脚部抽筋,此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包括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布洛芬颗粒等。

出现脚抽筋持续不缓解时,建议到医院骨科就诊,通过X线、CT等检查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治疗。

2024-06-25 发布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