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科科室相关科普
药物知识:利培酮对睡眠的影响有那些?
崔界峰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利培酮常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药物,不少患者在门诊拿药之后都会询问对睡眠有没有影响。 🙋其实利培酮对于睡眠的影响是双向的,可以通过减少精神疾病症状、改善与疾病相关的睡眠障碍,来间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可能导致失眠、嗜睡等直接影响睡眠的副作用。 🌈间接改善睡眠质量 利培酮能够通过减少精神疾病的症状,如幻觉、妄想等,为患者创造更宁静的睡眠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入眠。 🌈可能影响睡眠 有些患者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失眠、嗜睡或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可能与药物对大脑内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作用有关。 👉这些神经递质在维持我们正常睡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利培酮可能会打乱平衡。 👉除了上述影响外,利培酮还可能引起其他与睡眠相关的副作用,如有些患者可能会在夜间感到焦虑、不安或经历梦魇,这些不适症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但是这些副作用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患者可能对利培酮有不同的反应,取决于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药物剂量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 🔑因此在使用利培酮时,需要谨慎对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 💌对于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以及禁忌我给大家总结在图中了,记得及时查看。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记得评论区留言哦~
422
2024-06-20
精神压力极大会导致什么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精神压力极大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身体健康问题、行为异常、人际关系恶化、思维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问题。 1、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以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使人感到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沮丧,也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决策能力下降。 2、身体健康问题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头痛、肌肉紧张、胃痛和失眠等身体症状,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问题和慢性疾病的风险。 3、行为异常 某些人可能通过不健康的饮食,酗酒、吸烟、滥用药物或过度使用药物等方式来应对精神压力,这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 4、人际关系恶化 精神压力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使人们变得易怒、疏远或具有攻击性,影响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动。 5、思维和认知能力下降 长期承受极大精神压力可能导致思维能力下降,人们可能感到困惑、混乱,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 要处理精神压力,可以尝试一些应对策略,如寻求社会支持、练习放松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和控制压力等。如果感到精神压力过大,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寻求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740
2024-06-20
回避型人格障碍怎么治疗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可以进行一般治疗、身体缺陷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需要由医生制定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治疗措施并不统一。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可能表现为比较羞涩或者有明显的自卑感,不敢与人打交道,害怕被拒绝或被批评。 1、一般治疗: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生活中要注意提高自身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可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助于提升自信心,改善回避型人格障碍。 2、身体缺陷治疗: 回避型人格障碍可能和自身存在明显缺陷有关,例如兔唇、身材过度肥胖、侏儒症等,所以在人群中会表现的比较自卑,因此也可以针对病因根据医生指导进行积极治疗,如身材过度肥胖,可以通过适当运动以及改善饮食来调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注意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油条等,有助于降低自身的体重。当自身缺陷得到改善后,回避型人格障碍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 3、心理治疗: 若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自卑感比较明显,还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让医生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自身正确进行认知,缓解紧张、自卑、焦虑的心态,让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以与人交流。 4、药物治疗: 回避型人格障碍比较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因此可能需要配合医生使用相关药物治疗,如盐酸帕罗西汀片、艾司唑仑片、氯硝西泮片等。 通常医生在了解回避型人格的情况后,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恢复,如果迟迟不缓解,需要再次到医院精神科就诊,由医生通过精神量表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也建议患者身边的亲朋好友对其加以鼓励和关心,帮助患者恢复。
4664
461
2024-06-20
多动症的学名是什么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多动症的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通常于儿童时期发病,可导致患儿出现精神行为障碍。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前往小儿精神科就诊,完善核磁共振、CT等相关检查,确诊后积极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并不明确,临床上认为可能与遗传、大脑发育异常、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可导致患儿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多、无法保持安静等症状,从而造成情绪激动、缺乏耐心、学习困难、无法从事精细动作等异常情况。 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患儿服用谷维素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6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则需遵医嘱服用盐酸哌甲酯片、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可起到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的作用,进而改善不适症状。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保持患儿营养充足,从而增强体质,还需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进行耐心引导,并训练患儿基础生活以及学习技能。但应注意态度温和,避免过于急躁,以免对患儿造成刺激,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4272
409
2024-06-20
多动症严重吗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多动症一般不严重,但需要积极进行干预,通常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是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发展到成人后,容易出现犯罪行为等危害。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到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疾病,大多数儿童在生活当中会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学习困难等综合症状。此疾病不会直接有生命危险,也不是特别严重。 但是此病需要及时进行干预,需要家长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教育,平时多解释、安慰、鼓励等方法,改善儿童的不良行为。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行为矫正训练,根据病情结合药物进行治疗,多数儿童经过有效治疗后可以逐渐恢复,并且预后比较乐观。 如果多动症不及时治疗,儿童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注意缺陷等行为逐渐严重,甚至伴随到成人,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会造成影响,还可能出现犯罪行为、社交困难等危害,需要及时到医院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且除了可以定期到医院去做心理疏导之外,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相关药物。 因此,如果儿童在生活当中经常出现小动作比较多、写作业拖拉马虎、脾气差、行为冒失、健忘等状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小儿精神科就诊,及早作出有效诊断,可以通过脑电生物测试的方式明确,再及时遵医嘱进行干预治疗。
4260
362
2024-06-20
午睡经常意识清醒却醒不过来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午睡经常意识清醒却醒不过来,可能是由非疾病性因素所导致,也可能是由疾病性因素造成,如睡眠瘫痪症、脑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 一、非疾病性因素: 若近期工作压力过大、身体过度疲惫且午睡时间过短,容易造成身体乏力,时间过长时可能会造成深睡眠时间延长,从而出现意识清醒,但是醒不过来的症状。另外,如果经常熬夜,可能会引起褪黑素分泌延迟,造成睡眠调节异常。若没有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疼等,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可通过调整睡眠时间、释放压力来缓解。 二、疾病性因素: 1、睡眠瘫痪症: 该疾病一般是由长期饮酒、睡眠紊乱、遗传等原因导致,患者发病时主要症状为睡眠过程中出现意识突然清醒,且无法发出声音、身体无法动弹,多发生在刚开始入睡和即将觉醒的阶段,症状一般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患者还会出现睁眼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阿普唑仑片、谷维素双维B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该疾病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脑供血不足: 多与肥胖、年龄增加、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有关,患脑部供血不足时会影响对脑部的供氧,从而导致脑部低速运转,出现意识清醒但醒不过来的症状,患者还会出现疲劳、易怒、恶心等症状。一般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如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3、神经衰弱: 该疾病多与心理、脑神经等因素有关,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睡眠障碍,导致自身睡眠不足,从而使身体过度疲劳,在午睡时出现意识比较清醒,但是醒不过来的症状,还会出现烦躁、精神易兴奋等症状。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地西泮片、盐酸丁螺环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出现午睡后意识清醒,但是不容易醒的症状,可先观察一段时间,若症状一直持续,应及时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普通内科就医,完善脑电图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4886
477
2024-06-20
侵入性思维怎么办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临床上并没有侵入性思维的定义,侵入性思维可能是指强制性思维,需要通过自我调理、心理疏导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促进恢复。强制性思维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实际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想法。 1、自我调理: 出现强制性思维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自己的心理负面情绪,可以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羽毛球等,也可以听舒缓的音乐、看欢乐视频、和其他人沟通和交流等,转移注意力,从而改善强制性思维产生的联想。 2、心理疏导治疗: 强制性思维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疾病,因此可以及时介入心理疏导治疗,专业医生会和患者沟通和交流,给予正面的观点以及鼓励,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想法。 3、认知行为治疗: 强制性思维也可以选择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人或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治疗心理问题,可以减少负能量,改善患者在生活中不正确的思维模式,逐渐输入一些正确的信念。 如果因为强制性思维而出现暴躁、低落等不良情绪,需要引起自身注意,及时前往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就诊,完善医生问诊等方式明确诊断并进行纠正。
4468
275
2024-06-20
白天做噩梦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白天做噩梦考虑与环境因素、睡姿不正确、生活习惯不佳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与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等疾病因素有关,如果只是偶尔发生,一般没有较大危害。 一、非疾病因素: 1、环境因素: 生活压力过大、白天睡觉前观看恐怖电影等,会导致个人出现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重的现象,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听轻音乐、喝热牛奶、洗热水澡等,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谷维素片、五味子颗粒、安神胶囊等缓解。 2、睡姿不正确: 如果睡觉时身体扭曲或压到手,有可能会使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若导致神经系统受影响则可能会出现白天做噩梦的情况,建议睡觉时尽量保持正确的睡姿,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 3、生活习惯不佳: 如果睡觉前进食过多对神经有兴奋作用的咖啡、浓茶、白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可能会在白天睡觉时神经受到刺激而做噩梦,建议进食后尽量不要立即睡觉,睡前尽量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 4、药物因素: 如服用抗抑郁药、抗病毒药物、抗生素药物,可能会导致神经兴奋,从而出现睡眠紊乱、做噩梦的情况,建议遵医嘱用药即可,无需过度担心。 二、疾病因素: 1、精神疾病: 如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等,可能与大脑局部结构异常、功能异常或神经递质通路功能异常等有关,可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脑细胞活动异常,长期如此出现神经衰弱,导致白天做噩梦,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盐酸氟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躯体疾病: 如睡眠呼吸障碍、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如患有睡眠呼吸障碍时,睡眠期间可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或患有脑卒中时由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出血,可导致脑供血不足,都可能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刺激大脑神经系统导致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出现白天做噩梦的情况。 另外,帕金森病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老化,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出现白天做噩梦的情况。对于睡眠呼吸障碍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呼吸机,进行吸氧改善,脑卒中的人可遵医嘱使用复方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则可遵医嘱使用盐酸金刚烷胺片、左旋多巴片等改善。 平时应多进行跑步、游泳等运动,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如果经常白天做噩梦,且症状无法改善,影响正常生活时,应及时前往医院精神科就诊,完善脑电图、心理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4568
341
2024-06-20
觉得谈恋爱恶心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觉得谈恋爱恶心,有可能是经历过情感创伤引起的,也可能是出现了双向情感应激障碍或者强迫症等相关疾病所致。 一、非疾病因素: 部分人群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到伴侣的伤害,或者是伴侣有过出轨的情况,在产生这种创伤之后,容易对于异性或者看到别人谈恋爱时产生恶心厌恶的情绪。建议转移注意力,可以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尽可能地让自己走出情感创伤。 二、疾病因素: 1、双向情感应激障碍: 有一些患者很有可能产生过某些应激性的障碍,比如说儿时经历过家庭暴力,以及父母之间有过明显的暴力行为等,会对于谈恋爱或者结婚等方面的事情产生了明显的厌恶或者是恐惧的心理,从而出现这种恶心的表现。建议及时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系统脱敏疗法、音乐疗法等方式改善这种异常的心理应激障碍。 2、强迫症: 当出现强迫症后,在谈恋爱的过程中接触了对方的某些物品后,会产生明显的抵触厌恶,甚至是恶心的症状。建议到心理科就诊,通过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改善异常的认知,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日常多参加户外活动消除负面情绪,积极与身边的朋友沟通,同时尝试与异性沟通接触,对于缓解自身不良状态也有利。
3830
395
2024-06-20
脑子里总感觉有人跟自己说话
杨放如
副主任医师
心理卫生中心
脑子里总感觉有人跟自己说话的情况,可能由于过度紧张、麻醉药物过量等非疾病因素引起,还可能由于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因素导致。此时患者需要了解原因后,及早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 一、非疾病因素: 1、过度紧张: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可能会引起听觉障碍,导致出现幻听症状。此时患者需要稳定情绪,及时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学会释放压力。 2、麻醉药物过量: 如果患者服用过多麻醉药物或注射过量麻醉剂,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幻听、幻觉症状,经常感觉有人和自己说话。此时需要等待药物成分完全代谢,才可使症状得到缓解,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二、疾病因素: 1、精神分裂症: 若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可能会使大脑神经递质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引起幻听、幻觉等症状,表现为总感觉别人和自己说话、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且患者还会出现殴打、脾气暴躁等症状,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及时到精神科住院,口服盐酸氯丙嗪片、氟哌啶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双相情感障碍: 若患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时,在发病后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狂躁症症状,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幻听,表现为脑子里有人与自己交流,还会伴随脾气暴躁、意志力低下等症状。需要患者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拉莫三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面神经病变、先天发育以及外伤等因素引起鼓膜肌、听觉器官异常、癫痫等,导致出现幻听症状,此时也需要积极明确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方式的治疗。
4436
444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