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臻的科普
在心情很不好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你帮助过其他人吗? 你裸泳过吗? 你尝试过多学一种语言吗? 你敢跟陌生人要拥抱吗? 如果都没有做过,如果试试看,会不会很新奇快乐呢? 快乐是一种内心的解脱,拥有愉快的心情,会感觉整个世界是自己独享的。 我们的心情常常被情感、工作、生活的鸡毛蒜皮“牵着鼻子走”,心情不好是生活中的常态,而快乐却是调节生活的“多巴胺”。 生活中当我们遇见心情不好的时候,有的人会选择沉默不语,感觉说话都会让人难受,这样坏心情永远都没法释放,要相信快乐不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有的人会借助外物来缓解情绪,通过摔东西,仿佛力度越大、声音越响情绪就能缓解,其实不然。 大多数通过这种方法的人,都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让别人来关心自己,这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如果当你摔东西后得到相反的效果,别人把你这种行为当做是你任性的表现,会对你进行斥责,那就是给自己的坏心情“火上浇油”了。是否感到很有戏剧性? 那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是问题的关键,那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呢? 1. 学会感恩 心情不好的时候,周围的人或事会让你感到心烦,因为我们会感到他们对自己有攻击性。 其实我们是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很狭小的领域,关注的永远都是人或事,却忽略了大自然的细微之处。每天忙碌的生活,很多人不愿意停下来花上一分钟做深呼吸去真正用心感受一下阳光的味道。阳光是有味道的,沁人心脾,能给人一种力量感。 你是否认真的听过雨滴落的声音,带着感恩的心聆听,会感到这声音悦耳动听;你是否感受过微风拂面的温柔;你是否观察过家中花盆里鲜花的开放与凋落。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试着去观察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你会感到生命的活力,打破你内心的禁锢。 2. 培养同情心 拥有同情心的人,会换位思考,能辩证的思考问题。这种人不专制,不武断,能左右逢源。当生活中矛盾少了,坏心情也会被拒之门外的。 3. 谨慎交友 根据哈佛大学调查,影响个人幸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际交往。 你是否有这样的朋友,从来不和你分享她的成长经验,不积极主动和你探讨对美好未来规划。每次找你谈论的都是: “我老板骂我了”“我老公不理我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我觉得活着好没有意义” 相信我,果断放弃你们之间的友谊,因为这样的相处只会给你带来负面情绪,你在这个关系中充当的角色就是“垃圾桶”。真正的朋友,不是经常一起请客吃饭,闲聊八卦。真正的朋友会时刻提醒你进步,想要在自己变得更好的同时与你搀扶前行。 4. 不断学习进步 往往影响心情的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成绩差老是被批评,业务能力差被公司同事、老板打压。 选择不断的学习进步,能够减少生活中很多烦恼,不是要你挑灯夜战,只需让学习占用你空闲的时间,烦恼占据你大脑的机会就会减少。 并且,学习可以大大扩大你视野的疆域,让你体会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5. 学会解决问题 生活常常会面临很多问题,要勇敢面对,学会解决问题,会收获很多的快乐。 从小问题着手,帮家里换掉长期昏暗的灯泡,工作中主动修好坏了几天的打印机等,问题解决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消除负面情绪。 6. 做你想做的事情 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陪陪家人,躺在床上为一天劳累的自己充电,又开始第二天的耗能过程。 生活中完全没有自我,又何谈幸福感。如果不能做你想做的事,那就请你在工作中,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使自己快乐的事情。 7. 活在当下 你的沮丧是因为你在不停的否定过去的自己,一直活在过去中;你的担忧与顾虑,是你对未来的恐惧,你一直在未来中停驻。只有活在当下,用你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受的自己生命力,你才会有满足感与快乐。 8. 笑口常开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伸手不打笑脸人”。笑口常开是人类总结出的人际交往中制胜的法宝。不要把生活过得太严肃,笑声是最好的疗伤药。 9. 学会原谅 生气或憎恨都会反噬自己,那是对自我的惩罚,学会释怀,学会放下,慢慢你会变得坚强勇敢。提起容易,放下很难,只有真正的放下,腾出心灵的空间,感受内心的强大,快乐会涌上心头的。 10. 常表谢意 向那些支持你,把你变得更好的人表示感谢,你的生活处处都会充满爱。 11. 信守承诺 信守承诺能够提升一个人的自尊心,一个懂得自尊的人,生活不会辜负他,幸福与自尊直接关。 12. 学会深交 与朋友深交,彼此促膝长谈,会让你摆脱孤独感,认真的聆听,会增加你的幸福感。 13. 深谋远虑 哈佛大学统计,能深谋远虑的人要比别人开心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一个好的思维能力,学习生活都会得心应手。 14. 关注你手头上的事 专注会使人快乐,享受自己认真的状态,感受最好的自己,不会轻易被外界干扰,想想都让人开心。 15. 保持乐观 面对困难学会转化,乐观积极的面对困难。把困难当做提升自己的踏板,才会驱使你成功,得到快乐。 16. 善待他人 学会接受他人的不完美,让自己接受最真实的他人,才有资格接受别人的爱。 接纳他人的缺点和成长,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17. 不要轻易放弃 放弃会消弱人的自信心,失去自信的人,就失去了快乐的灵魂。不要轻易放弃,成功的喜悦值得你尝试。 18. 尽力就好 不要强求,完美主义不代表有多远大的目标,而是尽力完成目标的过程。 19. 照顾好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快乐的载体,保持锻炼,保障充足的睡眠,活出精气神,随时都会感到轻松快乐。 20. 关心他人 做好事是最能确保你心情好的方法之一,满足自己的存在感,思维会变得灵敏,多巴胺也会分泌旺盛。 “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 当我们面临心情不好的时候,要自愿的走出阴影,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重新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希望这20条来自哈佛大学的建议,以及我的诠释能够让你更好的实践起来,长效地治愈心情。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9055
32
2023-12-26
怎么才能从对方出轨的情绪中走出来?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伴侣出轨了,留给原配的,是一团理不清的乱麻,和无尽的折磨。 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私信,有的歇斯底里,有的从此对生活、爱情绝望,有的选择用轻生来留住对方,甚至有一个读者告诉我,她默默忍受丈夫出轨几十年,如今已经是乳腺癌晚期。 每当共情到他们的痛苦,我的内心都会浮现出四个字:理性之光。 遭遇背叛之后的状态,是一座暗黑迷宫,如果任凭自己被情绪牵引,只会摔得鼻青脸肿,而那个引导你走向出口的火把唯有理智。 这很难,特别是对于感性的女性读者来说,格外的难。 “我舍不他。” “离了婚,这个家就散了,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爸爸。” “他喜欢小三什么,我都可以改,可他为什么还不回头?” “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我活不去了。” 每一个负面的念头,每一寸恐惧,都是暗黑迷宫的帮凶和守卫,想要破局只能面对现实,自我成长、保持理智。 第一步:远离出轨者 无论你有多不舍,如果你想走出这个情绪黑洞,第一步,就一定要远离黑洞源头:出轨的伴侣。 你可以选择分手,也可以选择分居,或者从同居的小房子里搬出去,又或者消失一段时间,只要让对方不再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把所有的纠结、反复、不甘、疑惑、决定、都押后,对伴侣和小三采取“不主动、不关注、不理会”的三不政策。 这是一段缓冲期,在情绪迷宫中,任何关于这段关系的反应都是错误的,而错误的反应又会增加新的情绪,然后压垮你。 经济允许的人,可以选择外出旅行,生活情况不允许的,可以多跟朋友呆在一起,在这段时间你可以回到跟伴侣在一起之前的状态,该干嘛就干嘛,除了联系他。 第二歩:培养自己离开对方的勇气 无论你是否有跟伴侣复合的意愿,走不出伴侣出轨的情绪黑洞,都意味着你在这段关系中不够独立。 而对伴侣的过度依恋折射出了很多问题。这不是个例,对于一个没有心理学知识人来说都是如此,所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出轨的可能性,你的伴侣不是特例。 初听到伴侣出轨的消息,大部分都是懵逼的,对于女性来说,始终对爱情有一份憧憬和向往,纵然大家都知道,每个男人、女人,都有可能出轨,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可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了才会明白:原来我把对方当成了特例。 不然,那些风流倜傥穿梭花丛数年,最后却为一人死忠的男主角,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你会喜欢从开头到结尾都风流的男主角吗?必然不会。 生活不是连续剧,伴侣也永远不会是你期待中的那个特例。 心理学中有一个柯立芝效应:简而言之描述,就是无论男女,都有和伴侣之外的异性性交的冲动,就为了“图个新鲜”; 而老生常谈的人类学家早就指出了,雄性生物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有把自己的DNA广泛传播,即与尽可能多的异性性交的冲动; 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认为,人类具有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双重属性,文明的进展其实就是不断提升人类的社会性,削弱或隐藏动物性。 “出轨”这个行为是无法根除的,它原本就存在于人类的DNA当中,人人都有出轨的可能性,避无可避。 一旦你放弃了对完美爱情的憧憬,对永不出轨男主角的幻想,面对客观现实,你就会发现,伴侣出轨了这件事是合理的。 道德批判,情绪指责毫无意义,它已经发生了,这件事,符合概率。 接受它。 2、爱情折射的是你的自我价值,出轨损害的也是,这和对方没有关系。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说过:“说到底,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 这句话略抽象,用一个栗子来说明。 小刘和丈夫是大学同学,在一起7年,当时,他们视彼此为“真爱”。 某天,小刘发现丈夫居然嫖娼,而且时间不短了,在咨询中她一把鼻涕一把泪:“老师,你说我为什么会爱上这个人渣?”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包括爱情。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在童年期如果儿童缺少主要照顾者父母的照顾,他们会形成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他们会想象一种理想化的父母,并幻想与他们一同生活,以弥补真实环境中情感缺失的情况。 这种想象的联系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为自己减轻现实中的与父母没有联系的痛苦感受。 当孩子长大成人,开始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这个“理想父母”的角色,就被投射到了伴侣身上。 小刘的童年可谓枯燥乏味,母亲是学校老师,对她管教极为严厉,说是军事化管理也不为过,除了学校课程,还有一堆课外内容要学,别的孩子童年乐趣多多,她的童年一片黑白。而一旦她没有达到母亲的标准,接踵而来的便是惩罚。 “我几乎没看到我妈笑过,那个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别人的妈妈,又温柔,又有爱,还有趣”小刘说。 小刘的前未婚夫就是一个温柔又有爱,还很风趣幽默的人,他完全符合了小刘“理想母亲”的标准,这样的“心理投射”迅速而彻底,而这“爱情”也浓烈又美好:它治愈了童年时期最深刻的恐惧——被抛弃。 直到前未婚夫嫖娼,这幻觉才被打碎,假的真不了,“理想父母”是不存在的,唯一存在的,是通过这个事件,暴露出来的,等待被治愈的原始创伤。 3、你需要独立 “在关系中独立”的意思是,你的所有行为,落脚点都是你自己,而不是对方。 不管是否选择开始婚恋,我希望你能明白,选择在一段感情中付出,本质是服务于自我成长,而不是获得对方的爱,亦或把对方留在对方的手段。 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丰富我们爱与被爱的经历,获得更加完整成熟的人格。 每个人首先是一个个体,只有先把我们自己经营好,我们才有能力进驻别人的人生。 在这样一个大的立足点下,对方的任何行为,都是你变强的垫脚石。而前面读者们的说辞,换一个角度,你便能在黑暗中看到点点火光: “我舍不他。”——你舍不得的只是自以为的理想父母; “离了婚,这个家就散了,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爸爸。”——貌合神离的一家三口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更大,小孩子感知情绪的能力比你强十倍; “他喜欢小三什么,我都可以改,可他为什么还不回头?”——就是你如此轻视自己的价值,他才不会回头; “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我活不去了。”——他伤害了你,可是被抛弃的感受,则是来自于你童年时期的恐惧,和他没有关系...... 只有独立了,在感受到伤害的时候,你才有能力选择离开,才不会软弱无力,被囚禁在迷宫里。 第三步:自我成长,爱自己 既然爱情的本质是自我价值的呈现,那么我们则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价值即可。 1、与原生家庭和解 父母也是人,他们同样也有原生家庭和自己的问题,对于没有把曾经的我们照顾地足够好,又或者没有给予我们更多科学的培养,并不是他们的错,在那个时期,他们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 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接纳遗憾的存在,认可遗憾,是一个上天赐予的,认识自己,改善自己的契机,这症结才能打开。 2、培养兴趣爱好 从艺术、舞蹈到阅读、写作,亦或是健身……一切能给你带来愉悦感的事物都去发展,扩充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你用越多美好的事物塞进生活,就会有越多的幸福感,你的幸福感越多来自于自身,别人就越少能控制你的情绪。 3、拓宽社交圈 交友给人带来的幸福很难取代,社交本身就能让你扩充视野、带来愉悦,并且多几个知心的密友能让你把情感寄托在不同的人身上,不用锁定于伴侣,对亲密关系来说是能量的释放。 常听人说,感情中没有对错,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情绪也是一样,非要在情感上纠结,没个尽头。一定要在情绪上分出个对错,只能溺毙在死循环里。 婚姻,是你的婚姻;家庭,是你的家庭;爱情,是你的爱情。如果非要把你的自我切割一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那么对方离开了,你也就被撕裂了。 你仔细品一品,这个“主次”的问题。 你如果可以主导掌控,自己的心、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人生,他出轨了,又有什么大问题?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你既有驻足的初心,又有抽离的能力。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8645
71
2023-08-15
如果老公连续9年出轨同一个人,这样的婚姻还值得挽救吗?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为什么你想要挽救这一段婚姻? 就像吃了很多年的饭,突然被告知,其实吃的一直都是屎,你的第一反应,难道不应该是丢掉这坨屎,换成饭吗? 为什么要想办法,把屎,变成饭? 这不科学。 你知道从他出轨同一个人9年这件事情,能够看到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吗? 这段婚姻对他来说,是一个工具。什么工具?满足他欲望的工具。 结婚,能满足他的某种欲望;出轨,能满足他的某种欲望。出轨同一个人9年还不和你离婚,同样满足了他的某种欲望,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他自己”以及“他能够得到什么?” 就像悬疑破案,甚至宫斗剧,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一定是“谁获利?” 而你呢?婚姻对于你又意味着什么?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婚姻对于你,没有这些意义,为何舍不得丢掉,想要拯救? 你把这段婚姻当成了“你自己”的一部分,你想拯救这段婚姻的背后,你是想挽救你自己。 男人不会告诉你的事 谈恋爱和结婚,男人有两套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他们分得很清楚的。 有的女生,他们可以谈恋爱,甚至很爱,此生最爱,可是却不一定会跟她结婚; 有的女生,他可能不是那么爱,可是他却选择跟她走进婚姻。 对于情感驱动行为的女生来讲,并不能理解。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提问: “为什么相爱五年,一分手他就跟别的女人结婚了?” “为什么明明很相爱,最后却要分开?” “为什么结婚的时候很好,但是他却能出轨同一个人9年?” 这便是男女的巨大差异: 男人——理性生物,分析利弊,计算得失,爱情、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人生主轴清晰,一切选择,都为自己的人生服务; 女人——情感生物,感性,一切都是情感导向,爱情、婚姻,对于她们来说,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甚至是全部,大部分女人没有人生主轴,一切选择,都围绕着爱情、婚姻,孩子打转。 一个男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他们以“享乐”为标准,在这个前提下,你黏人、你依赖,你甚至矫情很做作,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是一旦涉及到结婚,他们便会考察你们能给他带来多大的现实价值,是否能够取悦他? 他们还会综合评分和成功率交叉对比,综合评分来说,包括相貌、身材、收入、原生家庭,父母的养老,你七大姑八大姨的脾性,你的性格,你是否独立等。 而在这样一波综合评分序列中,他又会去选择成功率最高的那一个。 如果你综合评分第一,可是竞争者众多,那他就会为自己的成功率进行分析,综合评分最高,可是成功率最低,他也不会选你。 在这样一波双重选择下,男的往往的选择,都是他可控,能实现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对于他们来,一切皆是利益。 女人应该如何做? 电视剧《离婚律师》中有一句话:没有什么是必须通过婚姻才能够得到的,爱情与婚姻,并不能让你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反过来,一段已经成为了屎的婚姻,也并不会让你失去更多。 1、 确立一个人生主轴,为自己而活 对于女人来说,你需要一个人生的主轴,你活着,是为了什么? 不是爱情、不是婚姻、不是男人、不是家庭,而是你的“自我成长”。 婚姻是一门后知后觉的功课,也许以前活得懵懵懂懂,可是,现在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我要如何改变,才能让这段满目疮痍的婚姻,成为我变强的垫脚石? 你要为自己而活。 2、婚姻就是经营一间公司 婚姻的本质是一间公司,你们两个股东一起投入情感、时间、金钱,实现双赢。 如果期间其中一个人,做了损害共同利益的事情,作为股东,你应该怎么做? 当然是及时止损,更严重的,将他踢出局。所以,搜集他出轨的证据,调查家里的经济走势,咨询律师,首先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这件事情上,你必须头脑清醒,保持理智。 3、 离开是一种能力 生活中的说走就走,叫财务自由,一段亲密关系中的说走就走,叫做能力。 老公出轨了,你不想离和离不开,是两码事。 你不想离,代表你可以处理他的出轨,可以处理这段婚姻中的各位问题,你能够处理好自己;可是离不开,代表你受制于人,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就算你现在不想离婚,你也要培养自己离开的能力,否则,忍气吞声换来的不是他回归家庭,而是他更加肆无忌惮。 4、 要独立 经济独立、情感独立、精神独立。 经济独立让你有离开的底气,情感独立意味着你可以很爱他,可是你没了他也能活,精神独立意味着你没有过度依赖,你和他站在平等的位置,他给予你伤害,你有能力反击。 怎么反击?鸡汤文中的一句话,可是放在这里,是真真切切的:没有他你也过得很好,就是最好的打击,你用自己的独立赢得了他的尊重,甚至是珍惜,可是,你说走就走了,难道不解气吗? 所以说,一段老公出轨同一个人9年的婚姻,没有拯不拯救一说。只能说,这段婚姻如果对你还有用,你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和心态,让它为你服务,如果这段婚姻对你的未来已然没有任何帮助,那么,这样的婚姻,救来何用? 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用来照见自己,然后不断自我成长,变强大,才是唯一核心。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8474
88
2023-07-20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用“饮鸩止渴”来描述假性亲密关系最为合适,想要止渴,却饮下毒酒。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啥样? “亲密关系”肉眼可见的呈现形式就是: 谈恋爱OR 婚姻,但这也仅仅只是“形式”,生活中,大部分情侣、夫妻都只浮于“形式”,他们看似很亲密,却总感觉“差点儿什么”。 到底差了点什么呢? 差了些看不到的东西。 亲密关系的本质,就是这看不见的东西:心和心之间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应的联结。 假性亲密关系的几个关键词 假性亲密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有心与心的链接,这样的关系,有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 1、默认 假性亲密关系是指伴侣双方默认的一种状态: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亲密。 这种默认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有时候是刻意为之,它是伴侣双方的共谋。 2、回避 假性亲密关系是一种回避状态,回避什么呢?风险。 一颗心想要与另一颗心产生链接,就必然会付出关心、共情、和情感,而这一切,都是要承担风险的:你有可能会受伤。 假性亲密关系为了规避风险,断开了心与心链接的可能。 3、分离 假性亲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分离”状态。 中文里已经有很多词汇来描述这种关系:同床异梦、貌合神离、身在曹营心在汉.... 心理学家认为,在假性亲密关系中,我们处于一种“情感禁闭”(Brainlock)的状态,双方不自觉地达成了协议——共同保持情感上的麻木。这种禁闭的状态,看起来双方是在一起,却拒绝进行深刻的情感联结,实质上却是一种分离。 4、抵御 “爱情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它会让你变得不像自己,无法自控,心生被伤害、被拒绝、被抛弃的恐惧和焦虑。 假性亲密关系是一种抵御机制,它从表面上看完美又稳定,规则都是你制定的,不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危机。 在这段关系中,一切都是可控的。 怎么办? 我并不认为很多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人,渴望真的亲密关系。 前几年有一部日剧很火,叫《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毒酒虽然会致死,可是长期没有水喝,也同样会一命呜呼。 心对于“链接”这件事有天生的渴求,但是也会带来蜕皮一般的痛苦,如果选择躺平,无可非议,有的人对于表面的和平已经非常满足了,而如果想要奋起,也并非无计可施。 1、起源 出现假性亲密关系,最常见的原因是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时期的情感经历,影响了当事人对爱的理解和行为。 我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学来的,最初的起源就是养育者,与他们的关系模式,就是你最初对爱的概念。 2、交换 我们会发现,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即便双方都“付出了很多”,也常常会对彼此失望,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唯一一直在付出的那个,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活在“交换”中,父母会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你要听话、你要学钢琴、你要考第一名、不准早恋、你要学理科、你要这样拿筷子......然后再加一句:“这样才是好孩子”,他们学会了通过交换,来换取被爱。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失去了“看到需求”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需求,也看不到别人的需求。 他们在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付出并不是满足对方,而是满足自己,自以为是的给予了,希望换来被爱的感受。 两个人之间就像有一个隐形的屏障,始终无法靠近。 3、改变一点点 首先,你需要抽离。 失望来源于对方的反应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可以尝试从关系中跳脱出来,看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角色,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回忆和观察。 你可以回忆一下儿时与养育者的相处模式,再观察自己与伴侣的相处模式,然后寻找两者的共同之处。 你是否把伴侣假设成了“理想父母”?你对他/她的预期,是否只是儿时未被满足的遗憾? 其次,不要回避。 爱一定伴随着伤害,假性亲密关系只能回避伤害、恐惧与焦虑,但不会彻底让它们消失,最简单的一点,就算表面上你们琴瑟和鸣,你也未必快乐。 回避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最后,勇敢。 恐惧的根源是未知,而勇敢需要一些底气。 你可以多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甚至进行一些心理咨询,当你对“心”有足够多的了解,你便会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当你能够怀着开放的心态,去期待感情,当你可以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需求,接纳对方的需求的时候,心与心的链接,实际上就开始了。 勇敢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然向前。 最后,人生就是一款打怪升级的游戏,无论你怎么蹦跶,怪就在这里。而太多的不快乐,都是因为我们选择无所作为。躺平确实有用,可是等到临命终时,回顾这一生,大概也会心生遗憾吧。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8250
74
2023-06-02
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是什么样子的?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男性对于爱意的理解,往往和女性不一样。对于传统而言,真正的爱,意味着信守承诺、承担责任,意味着愿意为俩人所组成的家庭付出。 到了现代,随着各种独立思想的崛起。在传统的基础上,女性对于真爱的样子,能描绘出的画面也越来越精致。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的样子,应该是在担当责任的前提下,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理解和认可欣赏。 尊重和理解 ——是否把女性当成附属物?是否体谅女性对于家庭的付出?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男性对于女性的看法或者对于女性的形象描绘仍然是女性应该相夫教子,忍让牺牲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独立女性在社会分工中也在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尊重女性的前提是人格平等,不要把女性当成男性的附属物。 女性读者小静曾跟我吐槽过,家里爸爸对妈妈总是颐指气使的,虽然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和努力她都看在眼里,但是爸爸从来都不干家务活,而且妈妈在家里但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就会遭到父亲的责骂。 父亲上桌前,一定要盛好米饭摆好碗筷,洗衣服晾衣服拖地这些家务父亲一样没做过。父母亲之间的相处在小静看来,像是没有感情的两个人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母亲也在一直默默忍受着父亲的谩骂、忽视,好像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做不好就肯定是自己的责任。 这一切让读者小静看在眼里非常不舒服。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导致小静一度非常厌恶婚姻关系,非常害怕自己今后的婚姻会变成父母的样子。 小静总以为,夫妻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就会像她的父母亲一样,心里非常惶恐,害怕自己今后会成为妈妈一样付出牺牲却不被尊重理解的角色。 小静的父亲本质上还是把女性当成了男性的附属物。在他心里,男性和女性依然是不平等的。女性需要依附于男性外出打拼,赚钱养家,女性只有在家里洗衣做饭,养老育儿才算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这不是爱,小静和她的母亲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小静在选择另一半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尊重女性,把女性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女性创造和付出的劳动成果。 欣赏 ——是否发自内心的认可你,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于自己伴侣的赞美。 案例1: 小糖有着让人羡慕的婚姻。小糖今年35岁,育有一儿一女,但是看起来依然是一副少女的模样,皮肤嫩得能掐出水来。小糖被爱情和婚姻滋养着,对生活充满活力热情,每天都是笑盈盈的。 她曾跟我分享过一个秘诀,女人过得幸不幸福,就要看你老公有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可你、表扬你、欣赏你。 平时工作忙,她在家也很少干家务。家里的人知道之后总是忍不住念叨,他老公倒是无所谓,在家里人的面前,特别自豪地说:“没关系,这有啥!我老婆又能干又漂亮这就行了嘛!其他的无所谓。” 小糖头胎生的是女儿,逢年过节回老家,邻居亲戚朋友总会碎碎念: “第一胎生女儿没关系,第二胎生个男娃就圆满了。” “女人还是要生个男娃才行。” “要抓紧生二胎了呀”…… 她老公知道这些话她不爱听,立马就站出来维护她“我老婆生男生女我都喜欢,我老婆想什么时候生二胎就什么时候生。我就特别喜欢我女儿。” 因为老公的理解与认可,不断在外人面前维护她,让小糖对生活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她从心里也非常感激老公无时不刻的认可和呵护,所以她也非常认可她的老公,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是彼此感恩、彼此珍惜的状态。 案例2: 而咨询者小晨的婚姻就未必这么幸运了,小晨在婚姻里一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因为她的丈夫总是时不时地贬低她,说她能力不行,出去工作都没办法混口饭吃。要不然,就是嘲笑她的学历低。或者,有些时候某些热点新闻她不知道,就会被老公嘲讽跟不上时代之类的。 她想不明白,自己也是一个正经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活得如此卑微。这么多年来,她在丈夫的打击下,也变得非常不自信,很多时候她都觉得工作生活非常不顺利。她也知道,这些是因为她长期被打压自信引起的。 她想改变,可是又无能为力。丈夫也有很多优点,上进肯干,吃苦耐劳,她也需要丈夫和婚姻去支撑她的人生。她会问自己,丈夫真的爱我吗?是爱的吧?丈夫忠诚也顾家,经济大权也是上交的。可是,丈夫又经常贬低她,仿佛发自内心地不喜欢她。这让她非常厌恶自己在婚姻里的状态,经常懊恼愤怒却又不断妥协。因此她找到我,想让我给出一点对策。 ① 划清底线 如果丈夫一味地打击你,而你无休止地退让,只会让他一直践踏你的底线而不自知。 当你觉得被贬低,心理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来。及时反驳,并不会伤害两个人的感情,而是让彼此更能清楚底线在哪,不要逾越雷池半步。 一开始,当小晨丈夫再一次贬低她的时候,她就严肃地反驳了丈夫,并严重警告他再这样她就不会再继续跟他相处下去了。一开始,她丈夫还不以为意,到后来,小晨连着好几天不跟丈夫说话也不做饭后,他慌了。这种情况出现好几次后,他丈夫贬低她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很多。 ② 处理情绪的能力 我在做情感咨询这些年,体会很深的一点就是,人,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一定要有处理情绪的能力。学习这样的技巧并不是像小晨一样委曲求全,而是让自己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愉悦。多能及时表达和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可能无论家庭,工作和身体都能好很多。 小晨一直沉浸在丈夫打击的言语中,沉浸在丈夫编织的“你真的不行的”幻像里,内心反反复复焦灼的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生活了。 小晨急需提高自己处理这些负面话语的能力,我建议小晨回想自己曾经高光时刻,想想那个时候的感受和想法。用过去美好的、积极正面的回忆,抵御现实中别人对她的负面评价。不断给自我暗示,并开展积极的自我对话: “我过去很棒,我现在依然很棒。” “我过去做得到,我现在肯定也做得到。” “我过去是一个多么优秀自信的人呀,我为什么要被自己丈夫所影响呢?” 当小晨开始尝试后,她发现自己的工作、生活变得顺利多了。最近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小晨积极勇敢的发言,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为小晨提供了一次海外学习的机会。 ③ 语言背后的思维 丈夫多次贬低的言语背后,肯定也有他自己的需求。在与小晨丈夫沟通过后,他表示,其实他说的这些话其实是因为内心安全感的缺失。 他知道小晨认真上进,当初也是因为这点吸引他去追求小晨的。但是,他在进入婚姻后,害怕小晨比他这个做丈夫的优秀,让他难堪。所以他才选择攻击和贬低小晨来显示自己的强大。 其实小晨丈夫只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出现了失调。在帮助小晨丈夫在正视的内心需求的同时,我试着让他转换这种定式思维。 小晨的丈夫坦白,自己小时候,母亲和父亲工作忙,把他丢给爷爷奶奶带。他小时候是有怨恨过的,但是当他长大后,他和父母的关系有所缓解,他也不再去纠结过去的回忆。只是,当他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这个幼小的自我,会在潜意识里操纵他。让他通过不断贬低自己的伴侣来维护自己的强大。 我建议他,既然现在对于过去的问题已经不再怨恨,就可以和自己的父母进行深入地畅谈,解开自己小时候“被抛弃的心结”。 咨询还在继续进行着,相信经过全面治疗后,两人的婚姻会越来越好。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1.15万
1
2023-05-23
糟糕的原生家庭,对女孩子的成长有多大影响?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糟糕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最严重问题是:你被操控却不自知,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 相对男生,女生在亲密关系中更加敏感,更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怀疑、自卑等情绪,原生家庭相对健康的女生,面对这样的情绪可以坦然处之,它们就像一阵风,来了又去了,它的波及范围有限,带来的损害也有限。 可是,如果一个女生的原生家庭是糟糕的,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她会无法自控地被卷入入情绪黑洞。 你甚至觉察不到它们是怎么悄然出现,操控你的行为的,就在那么一瞬间,你就陷入了恐慌,和焦虑中。 这些焦虑、不安、怀疑、自卑来自自人格深处,根本无法用理智去抵挡和控制,它是潜意识的本能产生的冲动,是灵魂深处,本能的“不安全感”和“无法确信”。 它是你看不见的深渊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糟糕的原生家庭是你人格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宽度,决定了在社会关系中你的地位,决定了你会被什么样的伴侣吸引,甚至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感受到快乐,对未来是否充满希望。 1. 容易吸引渣男 大部分“吸渣男体质”的女生,原生家庭都不幸福。 在原生家庭中,她们很难感受到重视和关爱,所以,渣男带来的情绪价值让她们欲罢不能,理智上,她们知道渣男是真的渣,可是,精神上,就是离不开,戒不掉。 在原生家庭里,她们没有学到“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对于爱,她们没有客观的判断能力,于是只能被情绪牵引,被渣男的甜言蜜语和手段操控。 2、我不配 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生,明明无论是外表、还是工作能力都不错,却偏偏不自信。 面对喜欢的男生不敢袒露心声,一味回避,只等待对方来发现自己,主动追求自己; 物质上,拥有赚更多钱的能力,却一直做着低回报的工作; 亲密关系中,对方对自己稍微好一些,就犹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已...... 这同样是由于在原生家庭中,在她们表达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没有给与更多的肯定和认同,导致她们的自我价值感低下,于是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句OS:我不配。 3、缺爱 原生家庭缺少认同和关爱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缺爱。 因为缺乏,所以她们会过度补偿,面对追求者她们会变得盲目,对方的收入、年龄、性格、工作似乎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让她感受到依赖和归属,她们就会卸下所有防备,飞蛾扑火。 这样的女生对爱的需求量极大,她们很容易陷入一段爱情,也很承受一次分手,每一次失恋似乎都是毁天灭地的事件。 对于她们来说,朋友,社交圈,父母,都没有一份爱情来得重要,所谓“真爱”对于她们来说,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4. 要么白头偕老,要么孤独终老 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孩对婚姻抱有极端的态度。 要么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如果找不到这一心人,宁愿孤独终老。 她们心中有一个理想伴侣的形象,但是这样的形象往往与现实不符,很难在生活中存在,于是,当基于情绪判断结婚之后,她们发现了这样的落差,也会委曲求全。 因为婚姻弥补了“家”的感觉,弥补了曾经的缺失,成为了她们人生的支撑。 5. 不爱自己 如果你转换了性别,你会喜欢自己吗? 大部分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生都不会,因为她们对自我的接纳程度极低。 她们通常对自己很苛刻;照镜子的时候,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看;无法看见自己的优点。 最大的OS是:我不行...... 原生家庭的创伤可疗愈 原生家庭的糟糕虽然无法逆转,带来的影响也已经深入骨髓,可是,它依旧可治愈。 1. 多读书 多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了解自己,了解父母,了解他人。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是改善一切的起点。 2. 学习自我觉察 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生大多敏感细腻,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力很强,在具备了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前提下,学习自我觉察,去分辨,哪些反应来自原生创伤,而非客观现实。 3. 多投资自己 无论外表还是内涵,多花一些精力在自己身上,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增加对自己的认同,当外表和气质都变得更好了,照镜子的时候,你就会多爱自己一些。 4. 拓宽社交 拓宽感受肯定、认同、赞美的渠道,当你能够从多个渠道感受到爱的时候,你也就学会了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亲密关系,自然而然也就变得很健康。 过往已矣,好好学习,活在当下。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1.00万
30
2023-05-19
“我盯着你,我管你,因为我不想失去你”,缺爱是怎样的?|婚姻研究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一直不停地给另一半打电话、发信息,满世界只有对方。感觉自己严重缺爱。 不尊重另一半,打压对方,或者祈求对方的爱,三天两头吵架。控制不住。 以上你或你的女友中了几条? …… 表面上看,是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另一半; 但往深一层看,是觉得对方没有给到足够的爱; 再往深一层看,是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1、童年的缺失 小婴儿有需求的时候,会用大哭来表达,而当持续得不到回应的时候。 会崩溃大哭,甚至哭到窒息。 长期的不回应小婴儿的需求,会造成孩子长大后变得缺爱。 童年时候的需求得不到回应,养育者忽视孩子,孩子会各种作闹引起注意。 也有可能孩子会变得很懂事,却漠不关心。对养育者迟来的热情变得冷漠,很难捂热。 都是缺爱的表现。 很多人长大后并不认为童年缺爱。 然而会认为家庭完整,家庭和睦。 而这种细微的不自知的缺爱事件,却深深地种在小小的心底,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来。 2、成年后的常见表现 缺爱者在成年后恋爱中,甚至婚姻中,其实表现和童年的表现,如出一辙。 第一种: 不停地给另一半打电话、发信息,满世界只有对方。 翻对方手机,查对方行踪。 第二种: 生生憋成万能的女汉子,独立自强的女强人,怎么讨好都不动声色,捂不热。 动不动就想的是,反正我自己能挣钱能花能生活,我可以活得很好,不需要爱。 动不动就想,我不值得被爱,我不值得拥有美好的感情。 第三种: 不尊重另一半,不认可对方的能力,不认同对方的理想,严重打压对方的自尊心。 第四种: 无法进入亲密关系,无法真正把自己的心交给对方。 3、修复的方法1:正视自己 咨询者小兰,就是上面的第一种类型。 她不停地偷看男友的手机,对每一个女性微信号都仔细看个遍,包括她的每一条朋友圈。然后偷偷删掉其中一些她觉得有威胁感的。 男友不堪其扰,屡次警告,反复几次之后,男友提出了分手,小兰这才慌了。 小兰找到我的时候,非常沮丧。 她说,我那么爱他,他怎么能和我分手呢? 我给她做了一些引导,帮她找到了一些症结所在。 她的前男友曾经劈腿过2次,她原谅过,却又被劈腿,到最后,前男友索性直接跟劈腿的女人走了,一句分手后拉黑了小兰。 小兰受打击很大,很久才走出来。 所以现在这一段恋情,她也特别的没有安全感。 首先小兰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当问题被看见,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4、修复的方法2:暗示自己:你值得被爱 各种大量实验表明,安慰剂也是有用的,因为心理暗示。 小兰家里有一块能照到全身的穿衣镜。 每天早上,照镜子,对镜子里的自己说: 你真美,你值得被爱,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值得被爱。 5、修复的方法3:暗示自己:疗愈 试图把眼光看远一些,更远一些。 所有的恋情,都是为了疗愈你而来。 如果在恋情中没有找到被疗愈的地方,那么就很遗憾,你浪费了这段恋情。 当想起上一段恋情带来的伤痕时,小兰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 你的上一段恋情,是完整的,它疗愈了你,让你获得重生。 生命中总是有隐藏的善意,我会把它找出来,感谢它。 小兰开始思考,上一段恋情中积极的部分。 持续了6天,小兰对我说, “我觉得上一段恋情里,真的有收获。变得成熟了一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6、修复的方法4:假装自信、假装被爱、假装你想要的美好状态 小兰试着约男友出来吃饭。 虽然男友还有些不消气,但还是赴约了。 他俩已经一周没有见面了。这一周来小兰一边和他联系着,一边在我这里咨询着。 结果男友和小兰聊天的时候,忍不住问,你怎么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自信了。 小兰心里一阵窃喜,她心想,原来假装自信也有用啊。 男友和小兰找回了热恋时的感觉,言归于好。 7、后续修复:向内探索 自信,源于内心的完整、对自己的认可、外界的反馈。 在自我提升中、在向内探索中,找到完整的自己,任重道远。 拥抱自己,认可自己。 爱情里面最重要的,是你不可能给对方你所没有的东西。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那你就接收不到对方的爱。 美好的爱情来到,如果你认为自己糟糕透顶,丑小鸭一般,是没有可能享受到白天鹅待遇的。 你所认为的,找个合适的人,其实是,给予爱和接收爱,都取决于你自己。 修复的方法: 1:正视自己 2:你值得被爱 你真美,你值得被爱,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值得被爱。 3:疗愈 你的上一段恋情,是完整的,它疗愈了你,让你获得重生。 生命中总是有隐藏的善意,我会把它找出来,感谢它。 4:假装自信、假装被爱、假装你想要的美好状态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4856
12
2023-04-19
如何才能在感情上做一个自信的人?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感情的自信源于自爱、自重、自尊、自强。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 在心理学中,关于自信心的描述,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简单一点的说,就是,面对一个事物,我觉得,我能不能搞定它? 而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常见的,由自信心不足引发的问题便是:隐藏情感与无所作为。 正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性,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不敢表达,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而错过这段感情。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弗朗西斯 · 培根说过:“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不管是“缺乏自信”还是如何“获得自信”,深入自己的内心,一切都会有答案。 自信心从哪里来的? 从意识层面来讲,自信心的强弱和经验有关。它是过往发生的,类似的事情,自己从中获得的经验积累,从而得出,我能,或者我不能的概念。 因为过往的经历,导致现在刻意回避情感,这便是经验所致,从潜意识的层面来讲,它和“自我”有关。 弗洛伊德曾所说,“自我满足而产生快乐。”甚至更极端的唯心主义,“我思故我在。”这些都是强调“自我”的重要性。 “自我”是自信心产生的源头,是所有意识经验的源点。它会直接导致,作为一个社会人,最初经历某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反应,和自我认知。 1、无所作为的根源是:力量掣肘 我有一个读者小凡,遭遇的情况与题主类似。 其实小凡给我的第一印象还不错。165的身高,丰满的身材,小脸蛋高鼻梁。第一次见面,化着精致的妆容,看着精神十足。但她眼底却没有属于年轻女孩的朝气与自信阳光。 “不知道什么,我总是觉得我不行,平时生活中还好,可是一旦遇到喜欢的男生,我就怂了,内心的情感和需求表达不出来。” “一想到要跟对方相处,我就心慌。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他开朗大方,工作能力很强,而且很上进。就我知道的,他身边追求他的女孩子都有两三个。” “我不敢给他告白,我害怕被拒绝。我就只能小心翼翼地仰望他。” 小凡不知道怎么办,只能跟对方像普通朋友一样东扯西扯,从而也导致没有人能够和她建立更深层的链接。 “你回忆一下,当你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我问小凡。 “感觉......心里有个塞子,被堵住了”小凡回答道。 “如果让你对那个时候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我又问。 “我也不知道,我很想告诉自己勇敢一点。但是话还没到嘴边,心里就打退堂鼓了。” 在遇到有好感的异性的时候,小凡的通常处理方式是:隐藏自己,就算她内心的情感喷涌,想要表达,可是内心中的另一股力量却会阻止她,两种力量造成了拉扯,让她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而导致这一切的,小凡的潜意识理论便是:我不行。 这种潜意识形成于她童年时期,表达自我的渴望,被原生家庭时期形成的创伤所掣制。 心理学家荣格做过一个小实验,他将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和原生家庭不怎么和谐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做游戏。 他发现,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提问频率很高,主动性很强。并且他们很乐于展示自己的能力。而原生家庭不和谐的那部分孩子则更喜欢闷头做事,并不爱说话与表达自己。 “原生家庭的不幸,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 2、只有当自我表达被肯定的时候,自我意识才会逐渐建立,自信才会产生 我们人类对“自我”的认知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在我们脱离母体,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我们正式从“融为一体”的感知中剥离开来,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和外界的分别,这便是“自我意识”的初形成。 而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会通过外界对我们的回馈信息,来逐渐建立我们的“自我意识”。 比如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触碰到危险物品,父母会呵斥,这会让我们明白“我这样做是错的”“我做这个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比如我们长大一些,学会了一首唐诗,父母夸赞我们,我们会知道“这样做是对的”“我能这样做”; 我们的自我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做什么”的自信,也是同时建立起来的。 小凡生活在一个严格的原生家庭,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一直都是:你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去做,我们才会爱你。 对于成长时期的小朋友来说,没有了父母的爱可是毁天灭地的事情,为了继续得到父母的爱,小凡不得不遵从父母的需求,按照父母的安排去行事,这导致她的自我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她大部分的自由意志,和自我需求都无法在原生家庭里得到认可和满足。 父母只是一味地提出要求,让小凡执行,小凡没有足够的机会去试错,去探索发现,什么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够做到的,从而让她的自我感非常薄弱,她没有办法感知到自己的存在,自信也就自然没有多少。 而我们在成年后,构建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我们的情感行为模式,通常都是原生家庭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复制。 当小凡长大了,在面对一个心动异性的时候,她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我才是正确的,她不知道要怎么做,才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一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被父母否认,甚至被嘲笑。为了避免再次体会到那种儿时的伤痛,一旦她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被另一股力量阻止。 自我疗愈,自我成长,就是解决问题 “自我存在感缺失”会在恋爱中导致很多问题: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过度讨好、爱得很用力或者很卑微、过度付出、自己的情绪需要对方负责......等等。 有着这些行为的你就像木偶戏台上的木偶,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被潜意识中,那根看不见的细线操控着。 “我要怎么办呢?”小凡问我:“我再也不想这样痛苦下去了,我这样连个正常的恋爱都谈不了”。 1、与原生家庭和解 虽然我们问题的根源出自原生家庭,可是如果因此就埋怨父母,甚至仇恨父母是错误的解决方式。 父母其实也是人,他们同样经历了童年期,成长期,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创伤和时代印记,对于没有把曾经的我们照顾地足够好,又或者没有给予我们更多科学的培养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他们的错,在那个时期,他们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 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同父母一起回溯过往,找到父母爱自己的证据,接纳遗憾的存在,认可遗憾,是一个上天赐予的,认识自己,改善自己的契机,这症结才能打开。 通常来说,90%的读者,在与原生家庭和解之后,他们内心中对于自我的认知都会松动,困扰自己的事情也不会再像从前一样,显得坚不可摧,个体行为受到的影响,也会大大削弱。 毕竟,潜意识中的概念,一旦被看见,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2、两种心理干预 在小凡的案例中,我首先采用了叙事疗法。 为此,我制作了叙事疗法的表格,将小凡所有的优点与她回顾自己优点的模样记录下来。 “认识到自己很优秀,那时候的自己,原来眼睛真的有光。” 通过叙事疗法认可小凡的优点。通过倾听小凡讲述自己的故事,协助她看明白,自己是如何使用故事组织经验,赋予意义的,并通过发现其生活故事中遗漏的部分,引导她重建具有正向意义的生命故事,唤起她的内在力量。 通过心理暗示疗法引导小凡进入某种生活情境或事件中,然后引导她问自己:假设自己价值高很自信,面对某某情况,会怎么做?从而提升她的自信。 3、主动建立关系 在1和2实施的基础上,我建议小凡再遇到心动选手的时候,要与我实时沟通,在我的帮助下,让她先慢慢地表达出自己对对方的欣赏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就算自己表达了一些信息,也没有人会因此刻意否定她,批判她,她的自信感正在逐渐找回。 4、提升自我 这一点通常与第3点同时进行,不少读者在来咨询我的初期都觉得,自己的外表还算不错,怎么对方就没有透过外表看懂自己的内在美呢? 拜托,这种盲目的自信真的是大错特错。人性是真实而残酷的,所有人天生都喜欢美的东西,你连外表都没有抓住他的眼球,他凭什么要花费时间精力来了解你的内在? 所以,提升外在必不可少,当然内涵也不可忽略。拓宽自己的社交,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当你的外表,内涵都已经足够棒的时候,你的自信,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 因此,我为小凡建立的一个内在提升计划。我给小凡制定了读书计划。 · 表达自我 · 优化沟通模式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基于过往经验的判断通常都是不精准的,无论是潜意识中的概念,还是基于此,后天积累的经验判断。 正是因为伴随着成长,这些经验形成了新的概念,才会不断强化,“我不行,我不敢,我害怕,甚至我不存在”这样的自我认知,让我对自己的自信,一降再降。 而当问题爆发出来,我们能够认识到它,然后从内出发,从心开始探索,就已经迈上了自我改善,自我圆满的道路,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不仅可以在恋爱中一劳永逸,也能获得更多的成长。 情感初期,很多人都会因为两性关系而产生迷惘,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因为融合必然会有碰撞。 情感自信的建立源于方方面面,但总归离不开一个原则:不要盲目否定自己,更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的否定。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5522
88
2023-01-25
遭受过重大情感创伤的人是怎么走出来的?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走出重创”的第一步是从内心觉察过去的伤痕,找到引起重创的源头。 我从心理学角度将其分为3步骤,每完成一步,你就离自我解脱近一点。 1、自我觉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人在情感受伤时,有本能的自我防卫系统。 有的人通过自我反省消化伤害,有的人通过报复反击伤害,有的通过自我沉沦躲避伤害; 只有先了解自己属于自我防卫的哪一种,才好对症下药。 第一种:“讨好型”。 这种类型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便自动设置好“只要我够乖,ta就会更爱我”的相处模式。 可想而知,遭遇情感重创(如背叛/欺骗等)就会第一时间否定自己。 并产生“ta没那么爱我,都是我不够乖”或者“ta要离开我,都是我做得还不够好”的错误归因。 第二种:“攻击型”。 在错误发生之前先归咎于他人。 比如凶狠地指责别人,认为眼前的情感悲剧都是他人造成的,通过不断攻击他人隐藏自己的不安与脆弱; 也坚信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轻易被人刺伤。 但实际上,这种“攻击性自保”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明明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隔离型”。 既不攻击也不讨好,而是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距离,冷眼旁观。 用强大的理性逻辑包裹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 即不脆弱悲伤,也不歇斯底里地发泄,而是离群索居独自舔伤口。 你可以对照上表,将自己的自卫方式进行归类,再进行第二步:受伤后根源的分析。 2、自我分析:导致我受伤的“根源”是什么? 不同的自保方式决定了我们在反思受伤根源时的态度:自我贬低?攻击报复?一蹶不振? 从心理学看,我们之所以对一段感情的毁坏“接受无能”,主要有3点原因: (1) 讨好型人格---离不开“感受利益”。 有的人将重视“感受利益”解读为“重感情”。 不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失去一段亲密关系会觉得不舍,终极原因是留恋“那部分好的感受”。 因为他给你的感受好,所以你才放不下。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爱上这个人,而是爱上这个感受,爱上了自己的爱情。 换个人给了同样甚至更好的感受,我们就会爱上新的感受,顺带爱上这个新人。 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最容易让他们在情感中受重创的源头,就是“感受利益”被彻底剥离,导致他们失去了自我存在价值的对照体系。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爱我的人走了,没人肯爱我了,那些感受我再也得不到了! 这种创伤的背后更多的是深深的绝望,对自我价值的彻底否定。 (2) 攻击型人格---放不下“既得利益”。 对部分“攻击型”人格而言,因为更加主动的情感攻击,TA们一般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上风地位”,是利益既得者。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凭什么你说结束就结束,你要骗我就骗我,我不甘心! 所以一旦出现感情重创,秉持“收获越多,失去的感受越强烈”,他们会比付出者更痛苦。 这种攻击心态会让TA们长期处于情绪愤怒中,想要报复的心也就更强烈。 (3) 隔离型人格---舍不得“物质利益”。 对“隔离型”人格而言,因为天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们考虑事情时更看重物质利益,包括(现实因素、前途未来、家境条件等)。 所以在面对情感重创时,即便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他人,但理智依然可以让他们保留最后的体面,洒脱离开。 并不是说隔离型人格在乎金钱,而是童年的被隔离的情感体验让TA们坚信:情感是不值得依靠的,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就是物质。 与其悲伤或者愤怒,倒不如让伤口的血随意流淌,才是直面绝望、走出创伤的必经之路。 3、自我拯救=重新拥抱童年的“我”。 电影《再见爱人》中说:如果一段感情,没能把你变成更好的人,只是把你变得患得患失,喜怒无常,那真遗憾,你跟错了人。 所以我提倡的治愈方式是:真实的看见,真实的感受,正确的归因,是一切疗愈的开始。 为什么遭遇情感重创,我们就一定要愤怒/悲伤/重度抑郁等?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受伤害,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将自己定性为“受害者”。 一旦大脑和内心确认自己是被伤害的一方,就会很情绪化。 会愤怒,是因为将对方的不负责任归咎为自己是一个糟透了的人; 会迷茫,是因为将对方的抛弃归纳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会受伤,是因为将未来的赌注押在了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从而导致不敢继续相信爱; 如果不想做“受害者”,又该如何自救逆袭? 十个字:了解你自己,肯定你自己。 具体的心理学实践方式,我推荐以下3种: ①讨好型人格--适用于写[情绪日记]。 心理学中将情绪日记称为“心灵问题的黑匣子”。 通过写情绪日记,把每天的情绪反应、感受、思考记录下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仔细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 借着情绪日记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通过日记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 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差劲,原来我可以把控自我感受,原来肯定自己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对于讨好型人格的自我成长、价值观重塑、走出创伤很有帮助。 ②攻击型人格--适用于[心理分享]。 攻击性人格并不是真的那么“暴力”,而是他们的情绪渴望得到宣泄。 简单说:找到一个安全的人分享你的感受和“暗黑想法”,并让他为你保守秘密。 TA可以是很了解你的亲人、朋友,也可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TA这里,你可以真正地做自己,感受自己被倾听、接纳、了解....... 在分享情绪时,你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③隔离型人格---最好通过外力强制干预。 隔离型人格并不是走不出创伤,而是他们拒绝走出来。 他们沉浸在伤痛里出不来,独自在深夜回忆另一半的出轨/欺骗行为。 想离离不掉,想分舍不得,想过过不好,画地为牢。 其目的是“只要我折磨自己,就是在还击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感受我的感受。” 我觉得这种状态最让人心疼。 因为TA们是在拿出轨方的错误惩罚自己,一直在情绪里内耗,让自己持续地痛苦。 这样做丝毫没有惩罚到施加伤害的一方。 自他准备伤害你,并付出实际伤害行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在意你的感受。 对于隔离型人群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承认你受伤了,你没有自己伪装的那么心硬如铁,才能修复你受到的创伤。 一方面去理解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伤害---伴侣出轨就是对方有问题,而不影响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伴侣出轨的行为---我不是被抛弃,而是人生重新拥有选择权,我可以把创伤降到最低,修复内心的裂痕。 外力干预包括:外在形象改变、放肆消费满足自己、跨出舒适圈迎接挑战等。 当你踏出这一步时,你才是真正地“洒脱离开”。 总之,不论你是原谅还是放下,或者故作坚强的伪装,都不要忘记让自己快乐才是目的。 核心目标就一个:抓住身边任何一个可以取悦自己的机会,从这份被伤害的创伤里走出来,重建生活的意义,开启未来美好的生活。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1.27万
14
2023-01-24
如何治愈回避型依恋的人?
李奕臻
心理咨询师
婚恋情感
回避型依恋是无法“被治愈”的,他们只能“自愈”,他们需要的不是“给予”,更不是“占有”,而是“安全感”和“陪伴”。 也就是说,你怀抱着“得到她”的目的去靠近她,反而会让她越跑越远。 他们没有办法让你感受到普通情侣的正常互动和浓情蜜意,在与回避型依恋的人相处的舞台上,你不可能是主角,只能是配角。 而与他们相处,你付出的爱,必须得更接近与“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爱”,在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强大的自我怀疑、误解和被伤害的情绪。 这样的爱情,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这样的爱情,你准备好了吗? 回避型依恋的内心OS 回避型依恋是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中的一种情况,属于消极依恋,不安全依恋。 而精神分析师詹姆士·罗伯森经过对1-3岁的住院幼儿研究和观察,发现了孩子跟父母分别之后三种递进状态: 第一个阶段:反抗,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哭闹、焦虑、害怕; 第二个阶段:绝望,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慢慢不再期待父母; 第三个阶段:疏离,孩子开始对周围的人展示友好,父母离开也不哭不闹。 出现回避型依恋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小时候渴望爱和关注却总是被拒绝,为了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从而产生一种“我不需要”的思想,他们会抑制自己的情感,通过疏离来保证安全。 这样他可以完全不在乎冷漠的父母,而沉浸在个人的游戏世界里。 约翰·鲍尔比通过实验、调查和分析,进一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成人亲密关系中,人们对于伴侣的依恋风格,和儿童期对于母亲的依恋反应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回避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反应,完全是童年时期创伤的重现,这样的行为模式并非他们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无法自控的条件反射。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求,和对爱的恐惧,这两股力量都同样强大,伴侣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漩涡中。 如何和回避型伴侣相处? 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在相处的时候,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心理强大,且充满自信的人,其次便是耐心和引导。 1. 你必须要独立自信 回避型依恋的人时常表现出:忽冷忽热、冷暴力、忽然断联消失、疏离、冷漠、语言暴力等行为,他们很容易就会让你觉得:ta不爱我,我不重要,ta在玩弄我的感情.....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说白了,你虽然爱ta,可是没有ta,你也能过,对于你来说,ta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留给ta足够的空间,好好过自己的日子,然后在安全距离上释放自己的爱。 2. 尊重他们的需求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安全感”是他们的首位需求,不管你的爱有多浓烈,付出了多少,你有多优秀,只要你让他们感觉到了“不安全”,他们就会想逃离。 如果你希望ta能主动,你就得表现得被动一些,回避型恋人会轻易察觉到你的变化,用你的反常激起ta的危机感,从而让ta主动的做一些积极的事。或者可以通过间接方式暗示,尽量不要直接抱怨或者强迫ta做出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拿捏好尺度。 3. 不要强迫他们改变 不要强迫他们给你任何承诺,或者在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非要他们说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对于他们来说,“回避=安全”,强迫或者暴怒只会让他们处于更加激烈的压力状态下,变得更加退缩。 你只能保持耐心,以他们的节奏为主,保持稳定的关系,才能逐渐让他们放下心防,培养出信任的关系,最终有一天ta会主动向你袒露心声。 4. 成为一个引导者 回避型依恋的人一般自尊心很强,且不太有自信,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在和ta相处的时候多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肯定。 你可以多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多学习一些关于回避型依恋的知识,再通过有技巧的方式,比如某个朋友是回避型依恋.....诸如此类,将对ta有用的知识巧妙的嵌进去,引导ta思考,实现他们的自愈。 回避型依恋者的处理方式并非一日形成,因此妄想完全改变对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想要的“正常恋爱”在ta看来是强迫、是压力,只会让ta更加远离你。 人不可能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的人,那么就请把和ta恋爱看做一场修行吧,不要把“改变ta,控制ta”当成目的,而是把“和ta在一起,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当做目标。 那么你会发现,你会变得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我想,这就是和回避型依恋的人相处最大的意义吧。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1.61万
89
2023-01-19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