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户亮的科普
术后营养支持的指征是什么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大手术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可持续1周以上,因胰岛素反应不足,机体处理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机体对脂肪的氧化利用率加快,机体耗能可增加100%-200%(大面积烧伤时,可达5000kcal/d)。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补充足够的能量,以减少机体组织消耗,促进创伤恢复。术后营养支持,除了营养评定参数外,通常用于以下情况: 1、术前因营养不良曾予以营养支持,术后需继续给予直到恢复正常饮食; 2、术前存在营养不良]但因某些原因未进行营养支持,术后短期内又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3、术前无营养不良,但手术创伤大,术后不能进食超过5天; 4、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肠瘘、胃肠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 5、术后化疗、放疗导致恶心、呕吐、厌食,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 6、高代谢并发症。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589
139
2023-10-11
围手术期PN的推荐意见是什么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大手术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可持续1周以上,因胰岛素反应不足,机体处理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机体对脂肪的氧化利用率加快,机体耗能可增加100%-200%(大面积烧伤时,可达5000kcal/d)。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补充足够的能量,以减少机体组织消耗,促进创伤恢复。手术后营养支持同样以肠胃内营养(EN)为主要途径,但是肠胃外营养(PN)可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两者互为补充。围手术期PN的推荐意见如下: 1、围手术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连续5-10天无法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要量的病人,给予PN支持; 2、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术前给予7-10天营养支持; 3、围手术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需要PN支持的病人,可添加特殊营养素谷氨酰胺。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616
250
2023-10-11
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有哪些代谢并发症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并发症的出现有时可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需及时处理。严格遵循TPN使用常规,及时有效的监测是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其常见代谢并发症如下 1、高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与输入大量高浓度葡萄糖及内生胰岛素不足有关,注意输入葡萄糖的浓度并补充适当胰岛素可避免其发生。 2、高糖渗透性利尿,可造成机体失水、电解质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3、高氨血症与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与氨基酸的不适当使用有关。 4、肝功能损害。 5、某些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 参考资料:[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387
112
2023-10-11
创伤代谢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手术创伤应激本身可引起一系列代谢改变,手术创伤炎症、感染、疼痛、禁食和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代谢改变。创伤后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如下: 1、量热学: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创伤病人氧化等量葡萄糖耗氧较多,产生二氧化碳量较少,呼吸商(RQ)及非蛋白呼吸商(NPRQ)更低,提示葡萄糖氧化障碍,脂肪为主要能源物质; 2、糖代谢:创伤后血糖升高,糖酵解加快,乳酸升高,葡萄糖有氧氧化下降,而且氧化不完全,糖来源(异生)增加,外源性葡萄糖对糖异生的抑制作用下降,糖异生增强; 3、脂肪代谢:创伤后,游离脂肪酸、甘油浓度升高,脂肪氧化率升高,提示脂肪分解与利用加强; 4、蛋白质代谢:创伤后,全部体蛋白合成与分解代谢均加速,但是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蛋白净损失增加,丙氨酸水平升高,糖异生底物增多。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843
264
2023-10-11
襻式(双腔)造口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于腹壁皮肤上以排泄粪便。肠造口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它是腹部外科临时性或永久性的治疗措施,既挽救病人生命,也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手段。襻式(双腔)造口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下: 一、适应证: 1、直肠恶性肿瘤伴急性梗阻时作为先期减压术; 2、直肠外伤或病变致穿孔时暂时性肠道转流; 3、晚期直肠恶性肿瘤无法切除时永久行肠道转流。 二、禁忌证:乙状结肠或近端结肠有梗阻性病变者。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271
265
2023-10-11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途径有哪些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一方面保证了营养支持的合理用药,避免了营养支持产品的过度使用与应用不足,另一方面明显改善了病人的临床结局,显著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耐受力。其中按营养支持的目的可将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分为2类,即营养补充和营养治疗。结直肠癌及其他结直肠疾病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途径包括口服、管饲及静脉。 一、、口服:是生理的途径,是第一选择。 二、管饲: 1、经鼻途径:有鼻胃管、鼻肠管; 2、经胃途径:有普通手术胃造瘘、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 3、经肠途径:空肠造瘘。 三、静脉:途径包括外周静脉途、中心静脉(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 胃癌病人手术前营养支持多选用口服补充如ONS,必要时可用静脉途径补充口服摄入的不足部分;手术后营养支持可以考虑静脉、管饲或口服途径。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537
262
2023-10-11
手术前营养支持的适应证是什么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结直肠疾病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包括体重下降、低白蛋白血症和免疫功能减退等,从而影响对手术、化疗、放疗的耐受力以及治疗后尤其是手术后的恢复。术前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节代谢紊乱,纠正免疫功能紊乱,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增加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手术前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如下: 1、病人存在严重营养不良; 2、营养支持能够给病人带来益处。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根治术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要术前营养支持7-10天,短时间的营养支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择期大手术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术前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应自术前7-10天开始,可以提高手术耐受力及安全性; 4、预计术后不能进食的时间超过5天者; 5、优先考虑EN,如果病人无EN途径或对EN不耐受,则考虑PN,或者二者联合使用; 6、出现高代谢的并发症如肠瘘。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095
254
2023-10-11
阑尾尖端指向的五种常见类型是什么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阑尾位于右骼窝部,是从盲肠下端的后内侧壁延伸出的一条细管状器官,外形呈蚯蚓状,又名蚓突。其大小、形态和位置,因人而异。阑尾以其基底部为中心,尖端可以指向360°范围内的任何位置。此点决定了病人临床症状及压痛部位的不同。阑尾尖端指向的五种常见类型如下: 1.盆位:相当于3-6点位,尖端指向盆腔,为最多见的一种,约占41.3%。阑尾自盲肠下端的后内侧起始,经回肠的下面,斜向内下方,其尖端指向右骼动、静脉的前面,垂向小骨盆边缘或伸向骶骨岬附近; 2、回肠前位:相当于0-3点位,尖端指向左上,约占7.4%。阑尾自盲肠下端后内侧壁起始,向内前上方,横过回肠末端的前面。其前方可直接与腹前壁接触。因此,当患急性阑尾炎时,腹前壁的体征十分明显; 3、盲肠后位:相当于9-12点位,也较常见,约占29.4%。阑尾主要位于盲肠后方、骼肌前,尖端向上,位于腹膜后。由于该处腹膜不如腹前壁腹膜敏感,因此,当这种位置的阑尾发炎时,所引起的转移性腹痛并不十分明显。又因阑尾位置较深,腹前壁的体征常不显著。因此,此种阑尾炎易误诊,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难度; 4、盲肠下位:相当于6-9点位,尖端向右下。阑尾自盲肠后内侧壁起始,经盲肠下端的后外侧伸向外下方。其全部位于右骼窝内; 5、回肠后位:相当于0-3点位,但在回肠后方。阑尾横过回肠末端后面,其尖端指向内后上方。这种位置的阑尾,通常缺少系膜。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457
163
2023-10-11
使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要注意什么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可使病人在不进食的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下: 1、保持适当、恒定的注入速度,避免突然大幅度的改变,建议使用输液泵来精确控制速度。 2、定期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浆蛋白等。 3、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4、每周测体重1-2次,每2周测上臂中点周径及皮褶厚度。 5、导管穿刺处每日或隔日换药,避免感染。 6、配置及输入营养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的原则,输入时建议使用终端过滤器,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7、根据检查结果,掌握营养状态,及时建立处理对策。 参考资料:[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739
83
2023-10-11
创伤代谢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哪几期
贾户亮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手术创伤应激本身可引起一系列代谢改变,手术创伤炎症、感染、疼痛、禁食和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代谢改变。早在1942年CuthbertsonDP就观察到休克后机体的代谢状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将这一过程分为消落期、起涨期前后两个阶段,随后进入恢复期。 1、第一期:消落期亦可称为“蛰伏期”,是机体遭遇创伤、手术及其他应激后的一个条件反射性反应,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并积蓄力量反击创伤、手术及应激对机体的损害,表现为“三低”,即低分解代谢、低合成代谢、低血容量为特征,持续时间大约12-24小时。此期的核心工作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是复苏,而不是营养支持; 2、第二期:又称为起涨期,是机体经过蛰伏期准备后,对创伤、手术、应激进行斗争的一个回击性反应,目的在于消灭这些创伤、手术、应激对机体带来的伤害。该期的特征为高合成代谢与高分解代谢并存,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一般于手术后第1-2天进入该期,一个特征性表现是手术后体温升高(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该期持续时间大约3-5天。此期的核心工作是抑制过激的炎症反应,同时实施营养支持,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3、第三期:恢复期,该期的特征为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并存,而且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创伤、手术及应激的大小,一般大约1-4周,严重创伤者恢复期可能需要数月。临床上最具特征的表现为肛门排气、体温下降、白细胞总数下降。 参考资料:[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523
265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