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科室相关科普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什么意思
关天宇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指在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性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1、作用分析 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能够手术,或者原本需要全切的患者可以保乳。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彻底性。消灭潜在的微转移灶,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2、适用情况 肿瘤较大: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直接手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 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有多个转移灶,通过新辅助治疗控制病情。 有保乳意愿:患者希望保留乳房,但肿瘤大小与乳房体积比例不适合直接保乳,新辅助治疗可创造条件。 3、治疗方案 化疗:常用药物包括紫杉类、蒽环类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缩小肿瘤。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雌激素或孕激素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常用药物如他莫昔芬、来曲唑等。 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4、优势和风险 优势:提高保乳率和手术成功率,早期了解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风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能对新辅助治疗不敏感,导致肿瘤进展。 对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要定期复查血常规,预防感染,出现恶心呕吐时,给予止吐药物,并调整饮食。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和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626
2024-09-18
乳腺癌乳头溢液是什么
关天宇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乳腺癌乳头溢液是指非妊娠期女性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的情况。 1、原因分析 激素水平异常:乳腺癌患者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组织过度生长,进而引起乳头溢液。 乳腺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炎症因子作用下乳腺导管堵塞,诱发乳头溢液。 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壁受炎症刺激而增厚,弹性减弱甚至丧失,容易破裂,出现乳头溢液。 乳腺增生与纤维瘤: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上述病变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压力增高,引起乳头溢液。 2、症状表现 乳头分泌物:乳头流出非正常性质的液体,如血液、浆液、脓液等。 乳头瘙痒与肿胀:乳腺癌通常伴随炎症反应,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发乳头瘙痒和肿胀。 皮肤橘皮样改变:肿瘤细胞侵犯并破坏乳腺小叶周围的间质组织,导致皮肤回缩形成凹陷,呈现橘皮样外观。 乳房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活动度差,常见于乳房外上象限。 3、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乳头溢液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保持清洁:对乳头溢液部位保持清洁,定期换药消毒,避免感染。选择柔软的内衣,勤换衣物,保持局部干燥。 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清淡类食物,如小米粥、水果沙拉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心理疏导:乳腺癌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频繁生气,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乳头溢液,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检查和治疗,并保持清洁、调整饮食、心理疏导及综合治疗等措施,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恢复。
1247
2024-09-18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肠癌
关天宇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容易得肠癌的人群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不良、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肠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任何潜在的问题。 1、饮食习惯不良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长期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纤维素摄入不足,会增加肠道负担,影响肠道蠕动和排空,从而增加患肠癌的风险。这类食物如油煎、红肉、加工肉类等。 辛辣刺激性饮食:经常吃辣椒、麻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增加肠道炎症和癌变的几率。 腌制食品:长期食用腌制的泡菜、肉类等食品,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2、生活方式不良 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降低免疫力,从而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肠道细胞与致癌物质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长期便秘:便秘会使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在肠道内滞留过久,这些有害物质被肠道细胞吸收后可能引发癌变。 吸烟饮酒:长期吸烟饮酒会损害肠道黏膜,增加肠道炎症和癌变的几率。 精神压力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3、有家族遗传病史 遗传因素在肠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肠癌,特别是直系亲属,那么其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一级亲属有结肠癌的病史,其子女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常人增加5倍。 为了降低患肠癌的风险,建议这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并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1201
2024-09-18
两癌筛查为什么是三年一次
关天宇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两癌筛查为了早期发现和预防这两种在女性中较为常见的癌症。将筛查频率设定为每三年一次,是基于多方面考量的科学决策,比如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筛查方法的局限型,是在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同时避免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 1、疾病的发展特点 乳腺癌:大多数乳腺癌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在三年内,肿瘤从早期发展到可检测到的明显阶段的可能性较小。定期每三年筛查一次,可以在肿瘤仍处于可治疗的早期阶段时发现。 宫颈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来说,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进展为宫颈癌的速度较慢,三年一次的筛查频率能够有效捕捉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 2、筛查方法的局限性 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任何筛查方法都不是100%准确的。过于频繁的筛查可能增加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和焦虑,而间隔时间过长又可能增加假阴性的风险,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三年一次的频率在平衡这两种风险方面较为合理。 身体的恢复和调整:如宫颈涂片检查或乳腺X线摄影,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轻微创伤或不适。适当的间隔时间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调整。 建议通过定期进行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受检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从而保障女性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673
2024-09-18
直肠癌术前准备
关天宇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直肠癌术前的充分准备可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还有纠正营养状况,并进行肠道准备,还有心理护理,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脏功能、肺脏功能、肝脏及凝血功能等,以判断患者能否承受麻醉及手术创伤。 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提前控制血压、血糖至稳定水平。 2、纠正营养状况 术前应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于存在贫血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可通过输血、口服铁剂等方式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 3、肠道准备 术前三天应给予流质饮食,酌情补液;术前两天开始口服抗生素如新霉素或链霉素,以抑制肠道细菌;术前一天晚服轻泻剂并清洁灌肠,手术日早上再行清洁灌肠一次,确保肠道清洁无残留。 4、心理护理 直肠癌患者,尤其是低位直肠癌需行Miles手术的患者,可能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术前应进行心理疏导,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护理的便捷性,减少自卑感,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两周建议戒烟,避免术后出现坠积性肺炎,同时戒酒,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并完善血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直肠指检、肠镜及CT、MRI等检查,以全面了解病情,评估手术风险。
542
2024-09-18
癌症会有家族遗传吗
关天宇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癌症可能会有家族遗传的情况,但并非所有癌症都会直接遗传给后代。癌症的家族遗传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特定类型的癌症、家族聚集性、遗传易感基因。 1、发生机制: 特定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胃癌等,具有较高的家族遗传性,这些癌症在家族中的多发可能与特定的遗传突变有关。 家族聚集性:当家族中有多代人发生同一类型的癌症,或者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癌症时,可能暗示存在家族遗传的风险。 遗传易感基因:一些个体可能携带与癌症风险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会增加个体对特定类型癌症的易感性。 2、影响因素: 非遗传因素的作用:尽管癌症可能具有家族遗传性,但大部分癌症的发生仍然受到环境和其他非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辐射暴露等。 遗传因素的多样性:不同的癌症类型可能与不同的遗传突变相关。因此,即使在一个家族中存在某种类型的癌症,也不意味着所有家族成员都会患上该类型的癌症。 遗传易感性的差异:即使携带相同的遗传易感基因,不同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也可能存在差异,取决于个体的整体遗传背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于个体和家族中癌症遗传性的评估和诊断,建议咨询医生并进行详细的家族史调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家族遗传的风险。在必要时,可以进行遗传测试以检测是否存在与癌症风险相关的遗传突变。
1030
2024-09-18
化疗后脚出现浮肿是什么原因
韩世明
主任医师
肿瘤科
化疗后脚浮肿可能由药物副作用、低蛋白血症、血栓性浮肿、心脏功能受损、肿瘤侵犯及其他多种因素导致。 药物副作用: 化疗药物及其辅助药物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下降,进而引发水肿。例如,肝功能受损可能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引发低蛋白血症性水肿;肾功能受损则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引发水肿。化疗药物还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平衡失调,如水化液体摄入过多而排出减少,也会增加水肿的风险。 低蛋白血症: 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或肝功能受损而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形成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得液体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转移,从而引发水肿,脚部由于处于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现象尤为明显。 血栓性浮肿: 化疗后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卧床时间增加等因素,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血液淤滞在足部,从而引发肿胀。此外,血栓还可能伴随疼痛等症状。 心脏功能受损: 化疗可能对心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心源性水肿。心脏功能受损会使得血液循环受阻,尤其是体循环淤血时,更容易导致下肢及脚部的水肿。 肿瘤侵犯: 在某些情况下,肿瘤可能侵犯淋巴系统或压迫血管,导致淋巴血液循环变弱或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引发下肢水肿。这种情况下的水肿往往伴随肿瘤相关症状的出现。 除了上述原因外,化疗后脚肿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循环不畅、输液过多等。 针对化疗后脚肿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咨询主治医生,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可能包括保肝、保肾、保护心脏、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以及补充白蛋白、利尿等支持治疗。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身体康复。
803
2024-09-18
化疗后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韩世明
主任医师
肿瘤科
化疗后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免疫力低下、感染、药物副作用、白细胞减少、肿瘤热、药物过敏等多个方面。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症状,以便尽快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免疫力低下: 化疗药物会抑制免疫系统,导致癌症病人的免疫力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这使得患者更容易合并感染,如肺炎、肠炎等,从而引起发热。这些感染可能伴随咳嗽、胸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感染: 由于化疗后免疫力的下降,患者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或真菌的感染,从而引发发烧。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是应对这种发烧的有效方法。 药物副作用: 某些化疗药物本身可能导致副作用,包括发烧。这种药物性发热在停止使用化疗药物后通常会得到缓解。此外,一些患者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可能发生输液反应,也可能引起发烧,但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停止输液或应用相应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可以很快缓解。 白细胞减少: 化疗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使患者更容易感染,进而引起发烧。定期检查血常规,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可以帮助改善这种情况。 肿瘤热: 化疗后肿瘤快速退缩时,肿瘤坏死会释放出热量,这种吸收热也称为肿瘤热。这种发烧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适当的退烧措施。 药物过敏: 体质过敏者如果对所使用的化疗药物过敏,也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同时可能伴随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其他表现。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应用激素、组胺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并调整化疗方案,避免使用导致过敏的药物。 化疗后机体如果没有做好自身保暖措施,容易受到冷空气刺激,引起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另外化疗期间受到药物刺激,多数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比较缓慢,若进食过多不易消化或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身体发热等表现。
979
2024-09-18
糖类抗原125是什么意思
韩世明
主任医师
肿瘤科
糖类抗原125(CA125)是一种位于体腔上皮细胞的糖蛋白,也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 1、定义与来源: 糖类抗原125,又称为癌胚抗原125,是胚胎发育期间体腔上皮中的一种高分子糖蛋白。 它最早是在人的卵巢上皮细胞抗原检测中检出的,但也可在胰腺、乳腺等正常组织中产生并释放少量。 2、正常值范围: 正常情况下,糖类抗原CA125的正常值一般小于35U/ml(也有说法认为女性正常值可能稍高,但一般不超过45U/ml)。 3、临床意义: 生理因素:在女性的经期、妊娠期、排卵期,由于正常卵巢、胰腺和乳腺组织的生理变化,糖类抗原CA125可能会出现轻微升高。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治疗。 肿瘤疾病:糖类抗原CA125的升高常见于多种肿瘤疾病,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肺癌、肠癌、乳腺癌等。这些肿瘤疾病中,糖类抗原CA12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复发判断。虽然糖类抗原CA125升高可能与肿瘤相关,但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因为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糖类抗原CA125的升高。 感染疾病:在某些感染疾病中,如肝硬化、急性肝炎、炎性肠病等,由于机体炎症感染的作用,也可能引起糖类抗原CA125的升高。但在炎症得到控制后,该指标通常会回归正常。 当发现糖类抗原CA125升高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必要,可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或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糖类抗原CA125的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检测方法、试剂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谨慎。对于轻度升高的患者,不必过于恐慌,可定期复查以观察其变化趋势。
1262
2024-09-18
化疗后白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韩世明
主任医师
肿瘤科
化疗后白细胞高可能由感染、药物反应、疾病进展或并发症、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导致,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治疗。 1、感染 化疗会抑制免疫系统,降低白细胞数量,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当身体感染病菌或病毒时,作为免疫反应的一部分,白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以对抗感染。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 2、药物反应 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影响造血系统中的细胞,包括白细胞。一些药物可能会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增殖,促进白细胞产生,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此外,化疗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激素类药物或预防性使用的长效升白针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升高。与医生沟通,了解化疗药物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根据医生指导调整用药方案。 3、疾病进展或并发症 白血病或淋巴瘤:虽然较为罕见,但化疗后白细胞升高可能是白血病或淋巴瘤等疾病进展的症状之一。这些疾病会导致骨髓或淋巴系统异常增生,从而导致白细胞数量过多。 其他并发症: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骨髓纤维化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化疗后白细胞升高。 4、应激反应原因 化疗过程本身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可能引起急性应激反应,这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暂时升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化疗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关注白细胞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和化学毒物,以减少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以便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931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