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7岁男童小牛立起来了正常吗
陈冬凯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小牛立起来应该是指阴茎勃起,7岁男童阴茎勃起是正常现象。虽然7岁男童尚未进入青春期,没有性成熟的表现,但阴茎勃起在这个年龄段仍可能出现。 男童在排尿时,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能会偶尔引发阴茎勃起。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就像成年人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因尿道受到刺激而出现阴茎勃起一样。另外,紧身衣物、局部摩擦等也可能刺激阴茎,导致勃起。 膀胱充盈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对阴茎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勃起。这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馈机制,就像成年人憋尿时,有时也会感觉到阴茎有勃起的迹象。对于7岁男童来说,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控制排尿的能力,当膀胱内尿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出现这种因憋尿引起的阴茎勃起。 尽管7岁男童对性并没有成熟的认知,但可能会因为好奇等心理因素,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生殖器,这种触摸行为可能会导致阴茎勃起。此外,孩子在观看一些具有刺激性的画面,如激烈的动作片、奇幻的动画片等,或者在情绪激动、紧张时,身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也可能间接引起阴茎勃起。 另外,7岁男童体内虽然雄激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会分泌一定量的雄激素,这些雄激素对于维持阴茎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促使阴茎勃起。而且,男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在不断发育和完善,阴茎也会经历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勃起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但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勃起且伴有疼痛、肿胀等异常症状,或者勃起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排除疾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7岁男童阴茎勃起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 1、穿着合适衣物: 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和裤子,避免过紧的衣物对阴茎产生摩擦和压迫,减少因外界刺激导致的阴茎勃起。 2、保持卫生: 每天用温水帮助孩子清洗阴茎,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因包皮垢积聚或炎症刺激导致阴茎勃起。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损伤阴茎。 3、关注心理状态: 如果孩子对阴茎勃起感到好奇或困惑,家长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予正确的解释,让孩子明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避免孩子产生恐惧或羞耻心理。
808
9
2025-06-20
小孩支气管肺炎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沈明
主任医师
儿科
小孩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极为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治愈的。在小儿时期,其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黏液分泌较少,纤毛运动功能较弱,这一系列生理特点使得小儿的呼吸道防御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袭,进而引发支气管肺炎。 多种病原体都可能引发小孩支气管肺炎。其中,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像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在婴幼儿之间容易传播。细菌感染也是重要病因,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趁孩子免疫力低下时入侵。此外,肺炎支原体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引发肺炎的情况也不少见。 同时,孩子若本身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导致佝偻病,或者生活环境不佳,如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居住空间拥挤的地方,都大大增加了患病风险。 治疗小孩支气管肺炎时,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等待身体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支原体感染常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同时,针对发热会给予退热治疗,咳嗽咳痰则进行止咳化痰处理。只要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患病症状,尽快带孩子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大多数孩子在1至3周内能够逐渐康复。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脓胸、肺脓肿等并发症,但经过积极治疗,多数也能恢复健康。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担忧,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 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1、发热: 大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可低,一般在38-39℃,部分患儿体温可超过39℃,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发热可持续3-7天,甚至更长时间,退热后可能会再次发热。 2、咳嗽: 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逐渐加重,伴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黄色脓性痰,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不会咳痰,会将痰液咽下或呕吐出。 3、呼吸急促: 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呼吸时可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严重时,患儿会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839
5
2025-06-20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沈明
主任医师
儿科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在儿童期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尚无法治愈。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哮喘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尚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使患儿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和运动。 治疗通常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缓解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等。同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并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完善,部分患儿的哮喘症状可能会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但仍有部分患儿可能会持续到成年。 虽然儿童支气管哮喘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儿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地成长和发育。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支气管哮喘 1、观察症状: 反复发作的喘息是重要症状,孩子呼吸时可听到明显的哮鸣音。咳嗽也是常见表现,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可能是干咳,也可能伴有咳痰。同时孩子会出现气促、胸闷的情况,活动后或在特定环境中症状可能加重。 2、了解病史: 若孩子有过敏性疾病史,如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或家族中有哮喘、过敏相关疾病的遗传史,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 3、专业检查: 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孩子的通气功能,查看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及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能帮助判断气道的反应性。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孩子是否对特定物质过敏,为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1237
91
2025-06-20
孩子咳嗽吃什么饭菜比较好
刘春玲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孩子咳嗽时,消化功能可能减弱,饮食需兼顾清淡、易消化与营养补充,帮助身体恢复的同时减轻肠胃负担,适合的饭菜推荐清淡粥品、营养汤羹、蒸煮主食、蒸煮肉类、新鲜果蔬。 1、清淡粥品 小米粥是不错的选择,小米质地细腻,熬煮后粘稠软糯,易于消化,能为孩子补充能量。还可以尝试南瓜粥,南瓜富含果胶,煮成粥后口感香甜,能在养护肠胃的同时,为孩子提供碳水化合物维持身体所需。 2、营养汤羹 冬瓜虾皮汤清爽可口,冬瓜含水量高,口感鲜嫩,搭配虾皮熬煮,味道鲜美,能为孩子补充水分和矿物质。豆腐白菜汤也很合适,白菜富含膳食纤维,豆腐富含优质蛋白,两者煮汤清淡又营养,能帮助孩子在咳嗽期间补充营养。 3、蒸煮主食 软面条容易咀嚼和消化,可煮成清汤面,加入少量青菜碎,既清淡又能提供一定的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土豆泥也是个好选择,将土豆蒸熟后压成泥,口感绵密,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 4、蒸煮肉类 选择肉质鲜嫩的鸡胸肉,切成小块后蒸熟,口感软嫩,蛋白质丰富且容易被吸收。也可以制作鱼肉泥,挑选刺少的鳕鱼、龙利鱼,蒸熟后压成泥,富含优质蛋白,适合咳嗽期间的孩子补充营养。 5、新鲜果蔬 香蕉口感软糯,富含钾元素,且容易消化,适合咳嗽的孩子食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可将其蒸熟后做成胡萝卜泥,口感细腻,能为孩子补充营养。 孩子咳嗽时的饮食调整只是恢复过程中的一环,还要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并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若咳嗽症状持续不见好转或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其他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1394
87
2025-06-20
儿童肠胃炎是一直有的吗
刘春玲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儿童肠胃炎并非持续存在。儿童肠胃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发,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这些病原体仅在特定条件下侵入人体,不会始终存在于儿童体内引发炎症。 儿童的消化系统处于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中,虽然婴幼儿期胃肠功能较弱,但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逐渐增强,消化酶分泌趋于稳定,抵御病原体的能力提升,不会一直处于肠胃炎发病状态。 从免疫角度来看,儿童免疫系统在成长中持续成熟。初次感染病原体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抗体或记忆细胞。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快速反应,降低肠胃炎反复发生的概率。 环境因素对儿童肠胃炎的发生影响显著。当儿童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或处于卫生条件差的环境时,才易感染致病微生物。改善卫生条件、注意饮食安全,可有效减少发病机会,避免疾病持续存在。 肠胃炎发生后,人体启动自我修复机制。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炎症消退后,受损组织能逐渐修复,恢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身体摆脱疾病状态。 规范的治疗干预也能有效控制病情。针对儿童肠胃炎,医生会根据病因给予抗感染、补液、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帮助患儿缓解症状,消除致病因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从而终结疾病进程。
1216
6
2025-06-20
吃了小儿柴桂后更热了
刘春玲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小儿柴桂指的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吃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后体温不降反升,可能与疾病自然进程、用药时机不当、辨证错误、合并其他感染、用药剂量不当等有关。 1、疾病自然进程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主要用于缓解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等症状,但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在发热初期,体温可能会持续上升,这是疾病自然进程的一部分,并非药物无效。此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2、用药时机不当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一般在孩子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但未达到高热时使用效果较好,若孩子在体温已经很高或处于高热惊厥风险时才服用,可能因药物起效需要时间,而体温在短时间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出现服药后体温不降反升的情况。 3、辨证错误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若孩子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服用该药则可能药不对证,导致病情加重,体温不降反升。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适合风寒感冒的药物。 4、合并其他感染 若孩子发热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引起,单独服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可能无法控制感染,从而导致体温不降反升。此时,应根据感染类型,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进行治疗。 5、用药剂量不当 若服用剂量不足,无法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难以发挥良好的退热作用;而过量服用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但不一定直接导致体温升高。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的剂量给药,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在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时,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果用药后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1362
73
2025-06-20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小孩子可以吃吗
刘春玲
副主任医师
儿科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小孩可以吃,可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该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流感病毒在体内的释放与扩散,而儿童流感感染后易引发并发症,用药可降低风险。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速度快,易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奥司他韦可特异性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新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释放,减少病毒播散,从而缩短病程。 1岁及以上儿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其体内药物代谢过程与成人相似。药物经口服吸收后,在肝脏和肠道酯酶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活性代谢物在儿童体内的暴露量与成人相当,能有效发挥抗病毒作用。 1岁及以上儿童使用奥司他韦可显著改善症状。例如,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用药,可使儿童流感患者的发热时间缩短约1天,降低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对高风险儿童(如合并基础疾病者)保护作用更显著。 该药物在儿童中的安全性数据较为充分。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多为一过性,症状较轻。对比安慰剂组,儿童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无证据表明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等产生长期影响。 此外,将适用人群标注为1岁及以上儿童,这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数据的循证结论。用药时需根据儿童体重调整剂量,确保给药剂量精准,既保证疗效又避免过量风险。
822
24
2025-06-20
宝宝多大会说话才是正常的
刘春玲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宝宝说话的正常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和自身发育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遵循一定的阶段性规律。通常4-6个月开始牙牙学语,7-12个月发出简单音节,1岁左右说出首个有意义词汇,1岁半到2岁能用短句表达,2-3岁语言表达能力显著增强,在这些阶段内发展都可视为正常。 4-6个月的宝宝处于语言准备期,此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通过唇部、舌头和声带的运动,探索不同的声音组合。这些无意识的发音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宝宝通过不断练习口腔肌肉,为后续说话做准备。 7-12个月,宝宝开始模仿成人发音,能发出类似“爸爸”“妈妈”的叠词。虽然此时宝宝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但这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开始尝试用声音与外界交流。 1岁左右,宝宝通常能说出首个有意义的词汇,如“吃”“走”。随着词汇量逐渐增加,开始将语言与具体事物或动作联系起来,用简单词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1岁半到2岁,宝宝的语言能力快速发展,能将2-3个词汇组合成简单句子,如“妈妈抱”“要饼干”,开始用短句表达想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增强,语言学习速度加快。 2-3岁,宝宝进入语言爆发期,词汇量大幅增长,能使用更复杂的句子,表达逻辑性和连贯性明显提升,甚至可以讲述简单故事,与他人进行较为流畅的交流,语言能力逐渐向成人靠拢。
1488
87
2025-06-20
蛔虫会自己慢慢消失吗
刘春玲
副主任医师
儿科
蛔虫通常不会自己慢慢消失。蛔虫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会迅速适应环境并大量繁殖。其繁殖能力极强,一条雌虫每日可产卵约20万个,这些虫卵若不及时清除,会持续增加体内寄生虫数量,无法自然减少。 蛔虫具有特殊的生存机制,其体表覆盖着角质层,能抵御人体消化液的侵蚀,还能释放特殊物质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在肠道环境中,蛔虫凭借这些特性得以长期存活,难以因人体自身防御机制而消失。 从蛔虫的生命周期来看,其在人体内会经历多个发育阶段。虫卵孵化成幼虫后,幼虫会钻入肠壁,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肺部,再经呼吸道进入消化道发育为成虫,如此复杂的过程使其难以自行终止或消失。 蛔虫在肠道内寄生时,会摄取人体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生长。随着生长,其不仅占据肠道空间,还会与人体竞争营养,导致人体出现营养不良等状况,却不会因缺乏营养而自行死亡或消失。 大量蛔虫寄生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等。这些病症会进一步扰乱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蛔虫在体内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更不可能自行从人体中消失。 人体的免疫系统虽然会对蛔虫产生免疫反应,但蛔虫会不断释放免疫抑制因子,削弱免疫细胞的攻击作用。这种免疫逃逸机制使得人体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清除蛔虫,无法依靠自身免疫将其彻底消灭。 此外,蛔虫在肠道内的活动能力较强,可在肠道内自由移动,甚至钻入其他器官。其活动带来的损伤和感染风险持续存在,若不采取药物等治疗手段干预,蛔虫会一直寄生在人体内,对健康造成持续危害。
1312
74
2025-06-20
婴儿干鼻屎会自己排出吗
刘春玲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婴儿干鼻屎有可能自己排出,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鼻腔的自洁功能、婴儿的日常活动以及鼻屎的大小和位置,都会决定干鼻屎能否自行排出。若鼻屎较小且靠近鼻孔,通过呼吸气流冲击、打喷嚏等动作,可能将其排出;但如果鼻屎较大、位置较深,自行排出的难度较大。 婴儿鼻腔黏膜表面分布着纤毛,这些纤毛会进行规律摆动,如扫帚一样将鼻腔内的分泌物、灰尘等异物朝着鼻孔方向推送。当干鼻屎形成时,纤毛的运动也会持续作用,试图将其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纤毛的摆动可以有效清理鼻腔内的微小异物,为干鼻屎的排出提供基础动力。 呼吸过程中的气流对干鼻屎的排出也有帮助。婴儿呼吸时,气流进出鼻腔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如果干鼻屎位置较浅,气流的冲击可能使其松动,随着呼吸逐渐向鼻孔外移动。尤其是在婴儿哭闹、活动时,呼吸频率加快,气流冲击增强,增加了干鼻屎自行排出的可能性。 打喷嚏是人体清除鼻腔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当干鼻屎刺激到婴儿鼻腔黏膜的神经末梢时,会引发打喷嚏的反应。强大的气流从鼻腔快速喷出,能够有力地将鼻腔内的干鼻屎带出体外,是帮助干鼻屎排出的有效方式。 然而,若干鼻屎体积较大,或在鼻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变得坚硬,又处于鼻腔深处,仅靠鼻腔自身的清理机制和呼吸气流,很难将其排出。此时,干鼻屎可能会一直堵塞在鼻腔内,影响婴儿的正常呼吸。
893
51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