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皮肤健康科普新生态,新媒体菁英协作组成立!

2025-03-29

聚评:皮肤科医生、专家教授等专业KOL迎来首个国家级专业组织!

随着大众对皮肤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皮肤科医生不仅通过专业诊疗提供帮助,还在皮肤健康和美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研共创时代,皮肤科医生成多方联动关键

在科学护肤浪潮与功效宣称强监管的双重驱动下,皮肤科医生已成为美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枢纽。

从法规维度看,《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政策持续收紧,临床验证与医生背书成为产品合规性的“金标准”;从市场维度看,消费者对“专业可信”的需求倒逼品牌构建医学级内容体系,皮肤科医生的深度参与能有效破解“伪科学”传播引发的信任危机;从产业维度看,功效护肤品的创新研发、功效验证及成果转化,亟需医生以“临床思维”打通从实验室研究到消费者痛点的精准匹配。

同样地,在医药产业发展中,皮肤科医生也发挥着临床需求转化与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精准识别未满足的皮肤疾病治疗需求,主导或参与创新药物研发的靶点筛选、临床试验设计与疗效评估,尤其在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等前沿领域提供专业洞见。另一方面,持续监测药物安全性数据,推动治疗方案的优化迭代,并作为医企合作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高效转化,最终实现皮肤病治疗手段的突破性进展。

行业正进入“医研共创3.0时代”——皮肤科医生不再局限于单向知识输出,而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导产品创新逻辑、制定行业评价标准、构建科学传播范式。唯有医生、产业、公众三方协同,才能实现“临床价值→产品价值→用户价值”的闭环,推动中国美妆与医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近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以下简称:CMEA)、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ACMED)携手聚美丽,以及战略合作伙伴珀莱雅,邀请来自全国皮肤科领域的知名专家、科普达人、化妆品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媒体菁英协作组的成立。

图片1.png

与此同时,此次大会还发布了首个聚焦皮肤健康科普与产业联动的《医学护肤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转化范畴包含前沿科技与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与产业实践、产业实践与科研转化、标准制定与规范指导、学术知识产权成果合规与应用保护、行业指导与患者教育、产业协同与生态发展七大方向的内容。

图片2.png

新媒体菁英协作组的诞生与《医学护肤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的发布,不仅是皮肤科医生从临床向科普延伸的里程碑,更是化妆品产业与医学界深度协同的开端。正如ACMED秘书长、协作组组长樊一斌所言:“科普不应是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凝聚行业标杆力量,打造从医学研究到公众教育、再到产业落地的闭环。”

凝聚专业力量,新媒体菁英协作组宣告成立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健康关乎全民生活质量。一名好的皮肤科医生,一定不仅仅是把病看好,也应该做到把正确的皮肤健康知识宣传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作为皮肤科医生的一种使命。”ACMED主任委员吴文育在协作组成立仪式中如是说道。

微信截图_20250329115134.png


△ACMED主任委员吴文育

“新媒体菁英协作组成立以后,有两点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第一是要通过新媒体传播,把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公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内容;第二是要想办法让这些科普内容进行更好的传播。而更深层次的价值是,要带动中国更多的皮肤科医生做好科普教育,这个职责如果能够实现,将会把中国皮肤健康科普工作带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ACMED是新媒体菁英协作组的主办单位,其成立背景与工作规划由ACMED副秘书长张岷作了详细介绍。CMEA作为国家4A级协会,旗下ACMED已汇聚超300位全国委员(三甲医院副高以上),覆盖临床、科研、科普教育等多领域,据张岷介绍,该专委会未来将通过三大模块推动我国皮肤科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聚力量:开展皮肤科“医MBA”项目与科普大赛,并由临床协作组牵头制定共识/蓝皮书、承办皮肤外科学术年会、“华山论剑”学术活动等;

2)铸品牌:举办“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等,打造产学研对接平台;

3)育未来:推进AI文献品评、国际交流项目,赋能青年医生成长。

图片4.png

△ACMED副秘书长张岷

其中,张岷还特别提到,新媒体菁英协作组是全国首个聚焦皮肤健康科普传播的官方组织,未来其将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及反馈点评,协助医生迅速提升科普能力,并以双导师机制,通过大赛形式孵化有意向有潜力的科普医生,旨在“让专业内容破圈,让科学护肤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新媒体菁英协作组组长,樊一斌则从项目背景与战略价值、组织架构与专家赋能体系、专家参与机制与核心权益、年度核心项目全景图、专家行动指南与资源保障、成果评估与长效发展六个层面,对协作组做了详细介绍。

微信截图_20250329115757.png

△ACMED秘书长、协作组组长樊一斌

“协作组的核心定位是打造国家级综合性皮肤健康教育平台,连接专家、公众和产业资源,实现共赢生态。短期目标聚焦科普内容孵化,整合专家资源,创作多元科普作品,提升公众皮肤健康知识,长期愿景是建立创新标杆,探索科普新模式和技术路径,推动皮肤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深化。与此同时,协作组还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分享研究成果,提升中国皮肤科国际影响力,贡献全球皮肤健康事业。”

图片6.png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皮肤科的影响力,ACMED常务委员、优麦科技创始人及CEO、上海科盟皮肤健康服务科技创新促进中心(SIA)发起人常江从医生视角出发,基于当下乱象横生、医生缺位的行业痛点,提出了皮肤健康科普的三大破局方向:其一,聚焦专业场景,开展健康日/疾病日公益活动;其二,推动行业共识,共创患教手册/科普手册/白皮书;其三,汇聚企业力量,助力医生科普图文与视频直播。

图片7.png

△ACMED常务委员、优麦科技创始人及CEO、上海科盟皮肤健康服务科技创新促进中心(SIA)发起人常江

在医生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上,常江认为,“皮肤科医生与化妆品企业的关系不应停留在背书层面,而应深入研发端,共同定义‘科学护肤’的标准。”

而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本土化妆品企业珀莱雅通过与医学实验室建立深度合作,成功构建了临床研究驱动产品创新的新型范式。

譬如,珀莱雅研发副总监李亚男在此次大会上分享的“基底结构改善与皮肤抗衰”这一研究成果,就是其联合专业三甲皮肤病医院,通过皮肤双光子显微镜发现,中国人群基底膜面积随年龄增长显著减少,且外源性衰老对基底膜的损伤尤为突出。

微信截图_20250329120307.png

△珀莱雅研发副总监李亚男

珀莱雅旗下全球独家ⅩⅦ重组胶原蛋白可抑制MAPK和Wnt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保护皮肤基底膜的完整性,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上;基于该成分的“源力精华3.0”与“源力面霜2.0”已通过临床验证,可显著改善皮肤弹性与皱纹。

除了化妆品企业之外,皮肤科医生与医药企业也在持续推进产学研进程。譬如,上海科盟皮肤健康服务科技创新促进中心(SIA)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机构,搭建跨学科产学研医平台,推动功效性护肤品的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有来医生通过与公立医院与医药企业合作,整合医生资源、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构建“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的产学研生态;无界医疗为医生个人工作室,打造高端专科医疗平台,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一个学科专业化、服务个性化的现代化诊疗空间……

医学与美业深度共振,《医学护肤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正式启动

不止于赋能皮肤健康科普,新媒体菁英协作组也将推动医学科研成果向功效护肤品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列为未来的重点工作项目。

在此次大会上,新媒体菁英协作组副组长、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CEO许文君发布了协作组首个重磅项目——《医学护肤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并对该项目的背景、范畴、评审委员会、基金、大赛规划、品牌参与方式一一作了介绍。

微信截图_20250329120528.png


△协作组副组长、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CEO许文君

“通过前沿科技与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与产业实践、产业协同与生态发展等多维视角将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和临床走向市场,并最终使大众获得皮肤健康,推动行业发展。”许文君对项目范畴如是介绍道。

据悉,该项目的评审委员会由吴文育担任主审,拟定邀请多名国内知名医学教授担任顾问评审团。除此之外,评审委员会成员还包括70余位专家组成的医学学术评审团、30余位协作组专家组成的科普评审团,以及涵盖各企业、实验室、高校代表的科研评审团

微信截图_20250329120721.png


许文君介绍,由吴文育教授领衔的《医学护肤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以“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为核心战略,设立总规模300万元的横向课题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皮肤健康领域临床研究、技术转化及科学传播生态闭环建设。

2025年度核心规划:以“医路护肤,科普先行”为主题,发起皮肤健康与美科普成果转化大赛,构建“医学-产业-传播”三位一体协同平台。该项目由学术端(皮肤科医生)、产业端(医药和美妆企业)、传播端(MCN机构和各社交平台)协同合作,设立如“痤疮微生态”、“光老化干预”、“美白”等十大科学命题,对广大用户进行科普的同时,为医生和企业共创赋能。

1、皮肤科医生:医学叙事及科普内容创新能力升级、《皮肤科医生科普工作指南》、流量赋能、皮肤科医生学术影响力打造;

2、企业:循证证据链方法论摸索搭建、构建合规传播框架的同时反哺产品开发与创新,驱动企业研发购入精准度提升,降低无效创新成本。

集体头脑风暴,共创科普新型模式与未来方向

为促进协作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此次活动还设置了“破冰全体:30秒科普术语翻译大挑战”环节。

活动由樊一斌担任主持人,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皇幼明湖南省人民医院的肖伟荣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刘秀丽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易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卜璋于等科普医生,以情景剧、脱口秀等形式,将“黑眼圈分型”“丝状疣防治”“春敏”“老年斑”“脂肪粒”等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语言。

图片11.png

破冰环节不仅展示了医生们的科普创意,更凸显了协作组“有心、有料、有趣、有爱”的基调。不仅如此,在该环节中,不少医生也提到了医院对医生做科普内容的态度,比较先进的医院甚至开始把科普纳入晋升条件,比如可替代部分科研论文,科普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头脑风暴环节中,张岷许文君易飞刘秀丽以及来自广西民族医院的周星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王世宁等十余位协作组成员共同参与,探索科普新型模式,共创科普大赛未来和方向,并为赛制和审批模式提供建议。

图片12.png

-科普新型模式:从单纯口播到跨界共创

针对科普内容同质化问题,与会专家提出多元解决方案。譬如,借鉴深圳卫健委“霸总科普”模式,将疾病知识嵌入剧情,提升传播趣味性;开发AI虚拟医生助手,承担基础咨询,释放医生精力,聚焦复杂案例解读;邀请抖音、小红书运营团队参与协作组培训,解读算法规则与流量密码。

-赛制设计建议:分层评审与长效激励

科普大赛将采用“三轨评审机制”:一是传播力,以播放量、完播率为核心指标;二是专业性,由学会专家审核内容科学性;三是产业价值,评估内容对护肤技术普及、患者教育的推动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获奖医生可获得国际学术会议参会资助、企业研发合作机会等权益。

-合规路径: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共创”

针对医生与企业合作痛点,协作组考虑推出“皮肤健康科普合作指南”,明确三大合作原则。首先是前置参与,医生早期介入产品研发,确保科普内容与产品功效一致;其次是间接联动,通过科普书籍、学术会议植入品牌信息,规避硬性推广;最后是公益导向,比如设立“皮肤健康日”等主题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

总而言之,新媒体菁英协作组的成立,标志着皮肤健康科普从“个体探索”迈入“系统作战”阶段。协作组通过整合医学权威、平台流量、产业资源,正在搭建一个“专业可信、形式创新、商业可持续”的生态体系。正如樊一斌总结:“未来,我们不仅要做科普内容的创造者,更要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在化妆品与医药产业视角下,这一生态的构建将加速“医研共创”模式的成熟——医生的临床洞察推动产品创新,企业的技术转化反哺科普实践,最终让科学正确的护肤理念真正惠及亿万消费者。

相关视频

更多 >

01:57

尿道炎病人尿液呈什么颜色

78424次播放2023-04-24

01:32

高锰酸钾清洗液对妇科的功效

36281次播放2024-01-02

01:58

腰间盘突出推拿多久见效

35730次播放2023-10-01

01:38

近视的危害

20775次播放2023-04-17

相关文章

更多 >

脚上有这7种迹象的人,血糖早就爆表了,建议赶紧去检查

心源性猝死自救4法则+4不要,关键时刻能救命!

写在脸上的8个心脏病信号,别轻视,这些“面相”在喊救命!

皮肤出现这4种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前期信号!早发现也许能逆转!

不到30岁确诊尿毒症?3大习惯,正在毁掉年轻的肾

身体出现这5种现象,说明你的免疫力下降了,赶紧自查!

带状疱疹传染期多长时间结束

皮肤过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春季适合吃什么水果

流感疫苗是一年打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