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本应是人生最鲜活的年纪,但最近25岁“世纪婴儿”突然离世的相关新闻,让【心源性猝死】再次登上热搜。
除了惋惜外,我们更需直面一个被忽视的事实:《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预测,我国每年发生大约54.4万例心源性猝死,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上涨。
图片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医生提醒,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从倒地到脑死亡只有4-6分钟,不懂自救的人,连等救护车的机会都没有!心脏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心源性猝死自救“黄金4法则”,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一
心源性猝死自救4法则
01 立即躺平休息
当出现急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这时候任何活动都会加速心肌耗氧,让病情变得更凶险。正确的做法是原地平躺,双腿微曲,减少静脉回流,能降低心脏负担,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绝对禁止起身走动、爬楼梯!
02 保持情绪冷静
保持情绪冷静是心源性猝死自救的重要法则之一。情绪激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痉挛、加重胸痛、胸闷症状,增加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保持冷静也能避免后续抢救步骤的准确性,避免错误操作或错误信息耽误抢救。
03 拨打急救电话
拨打120急救电话能够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救援。电话接通后第一句话可以说明高度怀疑心脏问题,便于医院派送带除颤仪(AED)的救护车。随后尽量保持冷静,清晰准确地描述具体症状和位置,以便能够更快地找到患者并提供帮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也要尽量保持平躺,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04 调整呼吸
如果此时意识仍然清醒,可以采用“咳嗽呼吸法”帮助维持脑部供血。具体方法是深吸气后用力咳嗽,每隔1-2秒咳嗽一次,咳嗽时胸腔压力骤增,可短暂维持脑供血,争取2-3分钟救援时间。
二
猝死急救“4不要”
01 不要自己去医院
当出现急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千万不要自行前往医院,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在半路失去意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猝死风险也会随之飙升。
02 不要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会加速耗氧,增加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也会影响周围人的急救操作。
03 不要喝水
当出现急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千万不要喝水。一方面饮水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另一方面此时吞咽功能可能受损,喝水容易呛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进一步加重病情。
04 不要乱用药
硝酸甘油虽能缓解心绞痛,但也会迅速降低血压,如果血压低于90/60mmHg时,服用硝酸甘油甚至有可能致命!阿司匹林虽然也是心梗常用急救药,但会影响凝血功能,对主动脉夹层、消化道溃疡、脑出血的患者带来致命威胁。
三
心肺复苏实操指南
01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在心脏骤停时用于维持血液循环的基本急救技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认现场是否安全,患者是否失去意识,轻拍肩膀并大声呼唤;
如果无反应,立即呼叫他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并观察患者有没有呼吸、心跳和脉搏;
如果明确已经心脏骤停,将患者放置于平整硬地面上,双手交叉重叠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段,用力按压;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
按压30次后,开放患者气道,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2秒;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心跳。
0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设备,能够在心脏骤停时提供电击,恢复正常的心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打开AED设备,等待语音或视频提示;
2、按照设备上的提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通常是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和左乳头外侧(腋中线),电极片需紧贴皮肤;
3、按下分析按钮,设备会自动检测心律,非室颤状态不会放电;
4、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根据设备提示按下电击按钮。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AED时应尽量让其他人远离患者,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触电风险。
01:53
33659次播放2023-06-18
01:43
21400次播放2023-06-06
01:50
25121次播放2023-01-10
01:44
67083次播放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