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何氏眼科医院眼科
共收录5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4位
怎么样会近视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近视已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的视力问题,近视主要与不良用眼习惯、用眼环境不佳、缺乏户外活动、遗传因素、饮食不均衡等因素有关。
1、不良用眼习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阅读、使用电子设备、书写等,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得不到充分休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晶状体变凸,从而形成近视。
2、用眼环境不佳:
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用眼,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光线过强时,会刺激眼睛产生眩光,而光线过暗则会使眼睛为了看清物体而过度调节,增加眼疲劳。
3、缺乏户外活动:
现代生活中,人们户外活动时间普遍减少。适量的户外活动能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可有效抑制眼球的异常增长,从而预防近视。长期待在室内的人群,近视风险相对较高。
4、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者,其后代近视的遗传几率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眼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使得个体在相同用眼条件下,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近视。
5、饮食不均衡:
眼睛的正常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C、E,叶黄素、锌等。如果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这些营养成分,会影响视网膜、晶状体等眼部结构的健康,导致眼睛抵抗近视的能力下降。
了解这些导致近视的因素后,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对于有遗传倾向的人群更应加强预防措施,以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
预防近视发生的方法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无论是阅读、书写还是使用电子设备,每隔一段时间应休息片刻,可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向20米以外的远处眺望20秒,让眼睛的睫状肌得到放松。同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即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手指离笔尖一寸。
充足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从而间接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
548
斜视一定要治吗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斜视通常需要积极治疗,以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改善外观形象、促进心理健康,并预防其他潜在并发症的发生。从视觉功能发育的角度来看,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斜视若不及时治疗,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的斜视,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大脑会逐渐抑制斜视眼传入的视觉信号,导致斜视眼长期得不到正常的视觉刺激,视觉发育受到严重阻碍,进而形成弱视。
一旦弱视形成,即使日后通过手术等方式矫正了斜视,视力也难以恢复正常,这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如限制职业选择、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等。
另外,长期斜视会使双眼的协调运动功能失调,患者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深度,在进行一些需要精细视觉和空间感知的活动时,如驾驶、体育运动、绘画等,会出现困难和障碍,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也限制了患者在某些领域的发展潜力。
部分斜视可能是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眼外伤、脑部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及时治疗斜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因,从而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些原发疾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患者的整体健康。
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配镜矫正、视觉训练以及手术治疗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斜视的类型、程度、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议发现斜视后,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预防斜视的方法
1、注意用眼卫生与习惯:
保持眼部清洁,防止感染性疾病累及眼部肌肉与神经,从而引发斜视。在日常用眼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遵循用眼的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米以外的地方20秒,防止眼肌过度疲劳。
2、加强眼部保健与锻炼: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儿童时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眼位的潜在问题,如屈光不正等。对于远视眼患儿,应及时配镜矫正,因为远视未矫正易导致调节性内斜视。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眼部锻炼,如眼球转动训练,按照上下左右、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眼球。
87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概念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极为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组织产生损害,进而导致视网膜出现一系列病变的眼部疾病。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视网膜的血管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以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但是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的高血糖,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血浆蛋白、脂质等成分渗出到视网膜组织中,引起视网膜水肿和渗出。受损的内皮细胞还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阻塞视网膜血管,造成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
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组织会出现一系列代偿性反应。视网膜血管会尝试增生以增加血液供应,但这种新生血管往往结构异常,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的损伤。长期的缺血缺氧还会导致视网膜神经细胞受损,影响视觉信号的传导和处理,最终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严重时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通常较为隐匿,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视力变化或无明显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至关重要。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等,可以有效延缓病变的进展,保护视力。若未能及时诊治,病变一旦发展到晚期,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视力丧失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基础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至关重要,需借助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与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同时采用改善微循环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视网膜血液循环,减少血管渗漏与水肿。
2、激光光凝治疗:
当病变发展到特定阶段,利用激光对视网膜特定部位光凝,破坏缺氧组织,封闭新生血管,预防破裂出血与增殖。
3、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如出现大量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时,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该手术可清除积血、切除增殖膜,使视网膜复位,恢复其功能。不过手术难度大、恢复周期长且存在感染、再次脱离等风险,术后需密切复查与护理以保障效果。
688
视网膜脱落会怎样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视网膜脱落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状况,会导致视力显著下降、视野缺损、视觉变形,以及眼球萎缩风险、眼部并发症等。
1、视力显著下降:
视网膜是感受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的重要部位,一旦发生脱落,其正常功能受扰,视力会急剧减退。患者可能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遮挡,视物模糊不清,且这种视力下降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阅读、驾驶、识别面部等活动都将变得极为困难。
2、视野缺损:
视网膜脱落的范围和位置决定了视野受损的程度与区域。若上方视网膜脱落,下方视野会出现缺失;周边视网膜脱落,则会导致周边视野缩小。视野缺损会使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增加跌倒、碰撞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在行走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容易因无法察觉周边物体而受伤。
3、视觉变形:
当视网膜部分区域脱离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布不均匀,对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感知会出现偏差。患者看直线可能会变成弯曲的,方形物体可能看成梯形等,这不仅影响对物体的准确判断,对于从事绘画、设计等对视觉精度要求较高职业的人群,几乎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4、眼球萎缩风险:
如果视网膜脱落未得到及时治疗,长期的视网膜脱离会导致视网膜细胞逐渐死亡、萎缩,进而影响整个眼球的营养供应。随着时间推移,眼球内部结构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最终可能导致眼球萎缩,不仅完全丧失视力,还会影响眼部外观,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
5、眼部并发症:
视网膜脱落可能引发葡萄膜炎等眼部并发症,导致眼内炎症反应,引起眼痛、眼红、畏光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大众需要加强眼部的护理,一旦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
视网膜脱落的治疗
手术复位是常见且关键的治疗方式,如巩膜扣带术,通过在眼球外壁放置硅胶条等材料,对巩膜产生向内的压力,促使视网膜与眼球壁贴合。此方法适用于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小、裂孔明确的情况。
激光治疗主要针对视网膜裂孔尚未发生脱离或手术后的辅助巩固,激光能够在视网膜裂孔周围形成瘢痕组织,封闭裂孔,防止液体进一步进入视网膜下间隙,避免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复发风险。
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保持特定头位或体位,以助力视网膜更好地愈合。在康复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眼部碰撞,合理饮食,促进眼部恢复,尽可能挽救视力并减少后遗症。
596
视网膜脱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发生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视网膜裂孔形成、玻璃体牵拉,以及眼部外伤、视网膜病变等。
1、遗传因素:
部分视网膜脱离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视网膜发育不良、玻璃体异常等眼部结构和功能缺陷,使得个体从出生起就具有较高的视网膜脱离风险。
2、视网膜裂孔形成:
视网膜本身存在一些薄弱区域,当玻璃体因年龄增长或其他因素发生液化、变性后,其对视网膜的支撑作用减弱。在眼球运动、外伤等诱因下,液化的玻璃体可通过视网膜的薄弱处进入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裂孔,进而导致视网膜脱离。
3、玻璃体牵拉:
玻璃体与视网膜紧密相连,当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时,在某些部位可能会与视网膜粘连过紧,随着玻璃体的进一步收缩和移动,就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力量。这种持续的牵拉会使视网膜变形、撕裂,最终引发视网膜脱离。
4、眼部外伤:
严重的眼部撞击、挫伤等外伤可直接损伤视网膜,使视网膜破裂或从眼球壁上撕裂下来,导致视网膜脱离。即使是一些看似轻微的眼部外伤,如被羽毛球、篮球击中眼睛等,如果力量作用在视网膜的薄弱部位,也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
5、视网膜病变: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等,会使视网膜的血管和组织受损,导致视网膜水肿、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这些病变会破坏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削弱视网膜与眼球壁之间的连接,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
了解视网膜脱离的成因,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外伤、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手术干预是主要治疗手段,如巩膜扣带术,通过在眼球外部安置特殊材料,如硅胶海绵或硅胶带,对巩膜施加压力,使视网膜裂孔封闭并复位,适用于较简单的视网膜脱离情况。
激光治疗对于视网膜裂孔但尚未脱离或术后防止复发,激光可发挥关键作用。它能使视网膜裂孔周围组织产生瘢痕粘连,加固视网膜,阻止液体进入视网膜下,从而稳定病情,常作为手术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与成功率。
术后患者需依据医生要求保持特定头位或体位,促进视网膜贴合愈合,同时要定期复查眼底、眼压等,监测恢复进程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142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形成原因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免疫因素等。
1、环境因素:
长时间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或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也可能诱发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些因素可能对视网膜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其异常增殖和癌变。
2、遗传因素:
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是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之一。如果父母患有该疾病,孩子可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发病几率会增高。这类患者发病早,且多为双眼发病,有多个病灶,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遗传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约占所有病例的40%,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病毒感染:
反复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也可能导致视网膜细胞异常增殖,从而诱发视网膜母细胞瘤。特别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感染了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可能会对胎儿的视网膜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风险。
4、基因突变:
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特别是肿瘤抑制基因RB1的突变或缺失。RB1基因的缺失或失活是肿瘤发生的关键。非遗传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约占60%,其发病系患者视网膜母细胞发生突变所致,不遗传,发病较迟,多为单眼发病,单个病灶,不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
5、免疫因素:
患者本身身体抵抗力比较低,容易导致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发作。因此,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免疫力对于预防视网膜母细胞瘤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婴幼儿眼部恶性肿瘤,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
化学治疗通过静脉或动脉给药,杀灭癌细胞并控制肿瘤扩散。放射治疗则利用高能射线照射病变区域,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复制和增殖。局部治疗如激光光凝、冷冻疗法和光化学疗法等,适用于视网膜的局限性小肿瘤或周边部肿瘤。
手术治疗对于肿瘤局限于眼球内且未发生转移的患者,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采取眼球摘除术以彻底去除肿瘤。若肿瘤已侵犯眶内组织,则需进行眶内容物摘除术。
对于病情复杂或处于中晚期的患者,需要采取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法。这包括眼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多个科室的紧密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79
闪光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闪光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眼前闪光感、视物不清、视觉疲劳,以及视野缺损、畏光与颜色感知异常等。
1、眼前闪光感:
患者可能会突然感觉眼前出现亮光,这种感觉可能持续数秒或更长时间。这可能由于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导致。当玻璃体发生液化时,其内部的水分和胶原纤维会分离,形成小气泡和微小颗粒。随着眼球的转动,这些微小颗粒会撞击视网膜,从而产生闪光感。
2、视物不清:
闪光眼患者可能会发现看远处的景物变得不清晰,而近处的景物相对清晰。散光度数越高,这种症状就越严重。看物体的边缘也可能出现毛刺,原本应该清晰锐利的景物边缘变得模糊。
3、视觉疲劳:
由于眼球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散光眼患者可能会感到视觉疲劳。
4、视野缺损: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散光眼可能导致视野中出现暗点或盲区。这需要进行眼底激光治疗来封闭裂孔,以避免进一步发生视网膜脱离。
5、畏光与颜色感知异常:
散光眼患者可能对外界光线的敏感度增加,产生畏光症状。外出时戴墨镜或帽子可以减少不适感。视网膜是眼睛中负责接收光线并转换为神经信号的部分,包含了感知颜色的视锥细胞。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平时也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充足的睡眠,以维护眼睛的健康。
闪光的治疗
若闪光是由视网膜裂孔引起,常需采用激光光凝或冷冻疗法封闭裂孔,防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发展。对于玻璃体牵拉导致的闪光,可能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解除对视网膜的异常牵拉,以消除闪光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在某些炎症引发的闪光情况中,医生会根据具体炎症类型给予相应的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视网膜及玻璃体的炎症反应,缓解因炎症刺激导致的闪光现象。
对于一些轻微的、偶尔出现且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的闪光,可暂不进行特殊的医疗干预,但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及熬夜等不良习惯。
1469
散光是怎么样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屈光不正情况,了解散光的特点,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来改善视力。在正常无散光的眼睛中,光线能够聚焦在视网膜上的一个点,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但是散光眼的角膜或晶状体并非完美的球面,而是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曲率,这就导致光线进入眼内后不能聚焦于同一个点,而是形成前后两个焦线,使得视网膜上所呈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
散光患者的视觉表现具有鲜明特征,看远看近都可能出现视力模糊,且这种模糊与单纯近视或远视的模糊有所区别,会有一种物体边缘发虚、重影的感觉。
阅读文字时,字迹可能会扭曲变形,小字号的文字尤其难以辨认清楚,眼睛容易疲劳酸涩,长时间用眼后这种不适感会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因为眼睛需要不断地调节以试图看清物体,但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清晰状态。
散光的形成原因多样,一部分是先天性的,由角膜或晶状体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异常所导致。后天因素如眼部受到外伤、长期不良的用眼姿势(如经常揉眼、躺着看书、趴着写字等)、某些眼科手术或角膜疾病等也可能引发散光。
根据散光的规则性与否,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的角膜屈光力在不同方向上呈对称分布,可通过佩戴合适的柱镜进行矫正;而不规则散光的角膜表面不平整,矫正起来相对困难,可能需要特殊的硬性接触镜或其他治疗手段。
预防散光的方法
1、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无论是看书、写字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应保持眼睛与物体约33厘米的距离,且视线保持水平。同时身体要坐正,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避免眼睛长期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减少对角膜和晶状体形态的不良影响,防止散光形成。
2、避免揉眼与外力伤害:
手上携带大量细菌,揉眼易引发眼部感染与炎症,损伤角膜,增加散光风险。日常活动中也要注意保护眼睛免受外力撞击,如进行体育活动时戴护目镜等。
3、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潜在的视力问题,包括散光倾向。若发现有视力异常,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
600
弱视会怎么样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觉功能的眼部状况,弱视会导致视力低下、立体视觉缺失、视觉拥挤,以及眼球运动异常、学习与职业受限等。
1、视力低下:
弱视患者即使佩戴了合适的矫正眼镜,视力仍然无法达到正常水平。这是因为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视网膜未能得到清晰图像的有效刺激,导致视觉细胞发育迟缓或功能异常。轻度弱视患者的视力可能在0.6-0.8,而重度弱视患者视力可能仅为0.1甚至更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活动,如阅读、学习、辨认物体等。
2、立体视觉缺失:
正常的双眼视觉能够让人们准确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深度和距离,而弱视患者由于双眼视力不平衡或单眼视力严重受损,大脑难以融合双眼图像,无法形成良好的立体视觉。
3、视觉拥挤:
弱视患者在观察多个物体或阅读文字时,会出现视觉拥挤现象。单个字符或物体能够相对清晰地辨认,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4、眼球运动异常:
部分弱视患者可能伴有眼球运动不协调的问题,如斜视、眼球震颤等。斜视会导致双眼视线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进一步加重双眼视觉功能的紊乱;而眼球震颤则使眼球不停地颤动,难以稳定地聚焦于物体上。
5、学习与职业受限:
由于视力和视觉功能的缺陷,弱视患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在选择职业时也受到极大限制。许多对视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和职业,如航空航天、军事、医学、艺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长期的困扰和遗憾。
对于弱视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其对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预防弱视的方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尤其在3-5岁视觉发育关键期。通过视力检查、验光等,及时发现屈光不正、斜视等问题并矫治,避免因这些因素阻碍视觉正常发育而引发弱视。
督促孩子保持良好读写姿势,眼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环境下用眼,控制用眼时间,防止用眼疲劳。减少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长,每次不超3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1-2小时,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保障视觉正常发育。
注意孩子眼部卫生,防止感染性眼病。积极防治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可能影响视觉发育的疾病,一旦发现及时治疗。保护孩子眼睛免受外伤,降低因外伤损伤眼部结构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弱视的风险。
865
屈光不正是否需要治疗
聂红平
主任医师
眼科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一般都是需要进行治疗的。屈光不正会对视力产生明显影响,近视患者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远视则可能在看近看远时都存在视力困扰,散光会导致视物有重影或变形。若不治疗,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行走、识别交通标志、阅读书籍报刊,还是学习、工作中的精细视觉任务,都会受到极大阻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与工作学习效率。
而且未治疗的屈光不正可能引发眼部疲劳与不适,眼睛为了看清物体,会持续进行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眼疲劳、干涩、酸胀,甚至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长期的眼疲劳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屈光不正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青少年而言,屈光不正若未及时矫正,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尤其是高度远视或散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即使后期矫正了屈光不正,弱视所造成的视力损害也难以完全恢复。而成年人长期的屈光不正得不到治疗,也会增加患上其他眼部疾病的风险,如青光眼、白内障等发病率可能会有所上升。
治疗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轻度的屈光不正可以通过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以帮助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改善视力。对于一些符合条件且有摘镜需求的患者,还可以考虑激光手术或晶体植入手术等方式来矫正屈光不正。
预防屈光不正的方法
1、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向20米外眺望20秒。
2、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验光等,特别是儿童,应从3岁起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每半年检查一次。及时发现潜在视力问题,如远视储备不足、散光等,以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视觉训练、改变用眼习惯等,避免屈光不正进一步发展。
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