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共收录5位医生
每天喝一口黄酒对肝病好吗
陈晓蓓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每天喝一口黄酒对肝病并没有好处,无论何种酒,包括黄酒,对于肝脏都可能产生损害,尤其是对于已经患有肝病的人来说,更应避免饮酒。
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摄入酒精后,肝脏会将酒精分解为乙醛,然后再进一步分解为乙酸,乙醛是一种有毒物质,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的损害。长期饮酒或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受到损伤,引发炎症和坏死。对于肝病患者,肝脏本身的功能已经受损,代谢酒精的能力下降,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延缓病情的恢复。
酒精还可能影响肝脏的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饮酒会干扰这些代谢过程,导致营养不良,酒精会削弱肝脏的免疫功能,使肝脏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感染的风险。长期饮酒还可能导致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病情难以逆转,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成为肝病发作或加重的诱因,有些肝病患者可能在饮酒后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黄疸加重等情况。说明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口黄酒,也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
肝病患者应该严格戒酒,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肝病如何护理
1、心理调适:
肝病患者常面临疾病带来的压力与焦虑,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可通过冥想、深呼吸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病情稳定。
2、预防感染:
肝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易并发感染,应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居住环境,减少感染风险。
3、适度活动:
在保证充分休息的基础上,肝病患者可进行适度的体能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锻炼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869
鼻梁中段发青是肝不好吗
陈晓蓓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鼻梁中段出现青色并不直接意味着肝脏健康状况不佳,这种症状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血液循环问题、寒冷环境下的血管收缩,或者是皮肤色素沉着等。
肝脏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外部体征,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伴随黄疸、腹部不适等症状,鼻梁部位的颜色变化通常不是这些典型表现之一,如果一个人的鼻梁区域出现了异常颜色,尤其是青色或紫色,可能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如在寒冷环境中,血管为了减少热量散失而收缩,可能导致皮肤呈现青紫色。
如果遭受外力撞击、长时间压迫鼻梁,也会使血管受损、血液瘀滞,呈现青紫色改变。意外碰撞鼻部,初期可能红肿,后续淤血散开,鼻梁中段便易发青,与肝脏机能无直接瓜葛。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致静脉血分流异常、右心衰竭引发体循环淤血,全身静脉压升高波及鼻周血管,血液回流受阻,也会让鼻梁处显色异常,是系统性循环障碍,而非肝脏主导。
虽然鼻梁中段发青不直接指向肝脏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肝脏健康的关注。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肝脏健康十分重要。避免过量饮酒、均衡饮食、定期体检等都是预防肝脏疾病的有效措施。
虽然鼻梁中段发青不一定反映肝脏健康状况,但也要注意观察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全身健康。特别是对于有肝脏疾病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人来说,更加需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对肝脏保护的做法。日常生活中面对任何非正常的身体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总是最明智的选择。
鼻梁中段发青怎么处理
1、对因处理:
若鼻梁中段发青是由于皮肤较薄,皮下静脉显影明显所致,且无其他不适症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若是外伤导致皮下淤血,需及时冷敷止血,24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消散。对于疾病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等,需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2、日常护理:
保持鼻部清洁,避免挤压、碰撞等外力刺激。加强营养补充,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淤血吸收。
3、关注伴随症状:
若鼻梁中段发青伴随呼吸困难、嘴唇发干等症状,需警惕呼吸系统疾病,及时就医检查。若发青现象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也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946
榴莲对肝病患者有好处吗
陈晓蓓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榴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不一定有好处。榴莲性热,富含糖分和脂肪,肝病患者食用需谨慎。
榴莲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从营养角度看,这些成分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对于肝病患者,情况较为复杂。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受损,代谢能力下降。榴莲中的高糖和高脂肪成分,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过多的糖分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而肝脏在调节血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肝脏功能不佳时,难以有效调节血糖,可能进一步影响肝脏的健康。
榴莲性热,过多食用可能导致体内燥热加重,容易引发上火症状,如口干、咽干、便秘等。对于肝病患者,身体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上火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影响病情的恢复。
一些慢性肝病患者可能伴有消化系统的问题,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榴莲的气味独特,质地浓稠,可能会加重患者的恶心感,进一步影响食欲。榴莲的热量较高,容易导致肥胖,肥胖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或者加重原有脂肪肝的病情,对肝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肝病患者如果想吃榴莲,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控制食用量。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水果等。肝病患者还应避免饮酒、吸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肝病的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
肝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以及肝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需遵循医嘱,按时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合理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肝脏的修复与再生。建议每晚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并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避免药物滥用:
肝病患者应谨慎用药,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在必须使用药物时,应咨询专业医生,选择对肝脏损伤较小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1010
体温36.2算不算低温
陈晓蓓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体温36.2℃通常不算低温,但需视具体人群情况判断。正常成年人大多不算,在正常范围内;老年人、婴幼儿及特殊患病人群则要进一步辨别,这些人群出现该体温时,可能需多观察留意是否存在异常。
1、正常成年人:
体温36.2℃通常不算低温,成年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有一定的波动,早晨体温相对较低,下午或傍晚体温可能会稍高一些。只要体温在36-37℃,且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寒战、乏力等,36.2℃的体温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可能是个体的基础体温偏低,或者是测量体温时的环境、测量方法等因素导致的。
2、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减缓,体温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弱。对于老年人来说,体温36.2℃可能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老年人平时的体温在36.5℃以上,突然出现36.2℃的体温,并且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活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体温偏低的情况。
3、婴幼儿: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婴幼儿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5℃。如果婴幼儿的体温为36.2℃,且伴有哭声减少、吃奶量下降、嗜睡等情况,可能提示体温偏低。
4、特殊人群:
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的人,由于身体的代谢率降低,体温可能会相对偏低。如果这类患者的体温为36.2℃,且与平时的体温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身体也没有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出现了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当体温为36.2℃时,注意保暖,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定期测量体温,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体温持续下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除了体温测量外,还可以怎样判定是否低温
观察身体表现:若出现明显的寒战,身体不自觉地抖动,试图通过肌肉活动产热,很可能处于低温状态;还有皮肤状态,若皮肤苍白、冰冷且触摸时感觉湿冷,往往提示体温过低。像精神状态萎靡、反应迟钝、嗜睡,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也可能是低温带来的影响。
留意日常活动情况:如平时行动自如,突然感觉肢体僵硬、活动变得笨拙、协调性变差,难以完成正常的动作,或者原本正常的体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容易疲倦乏力,这些都有可能是身体处于低温状况的信号。
关注生理感受:当自觉有强烈的寒冷感,即便身处正常温度环境或增添衣物后仍觉得寒冷难耐,可能伴有心慌、呼吸急促等不适,也需要警惕是否存在低温问题,此时应及时采取保暖等措施,并进一步确认体温情况。
740
狂犬病潜伏期能检查出来吗
陈晓蓓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狂犬病潜伏期大多情况下不能被检查出来,常规检测手段往往难以发现病毒踪迹或判断感染状态,仅有在特定检测且满足一定条件时,才有机会知晓,不过这种情况很有限。
1、常规血液检测情况:
目前常规的血液检测,如血常规等,主要检测血细胞等常规指标,无法直接检测出狂犬病毒或判断是否处于潜伏期。即便后续检测血液中狂犬病毒抗体,在潜伏期早期,机体可能还未产生足够可检测到的抗体量,所以很难依靠常规血液检测来明确是否处于狂犬病潜伏期。
2、病毒核酸检测情况:
通过先进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如对疑似感染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测,如果病毒量达到一定程度,是有可能检测出病毒核酸存在的。不过在潜伏期,病毒多处于局部且量少,精准取样较难,所以不是所有潜伏期情况都能借此准确检测出来。
3、临床症状表现情况:
狂犬病潜伏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患者大多与常人无异,身体没有明显能提示处于狂犬病潜伏期的表现,无法单纯依据外在症状来判定是否感染了狂犬病毒处于潜伏期,必须结合其他检测及暴露史等综合考量,仅从症状角度是没办法做出判断的。
4、免疫反应相关检测情况:
检测机体针对狂犬病毒的免疫反应相关指标,像细胞免疫情况等,虽然理论上有帮助,但实际操作中,在潜伏期时这些免疫反应变化细微,现有检测手段很难捕捉到有价值、足以确定处于潜伏期的准确信息,所以依靠这类检测来判断基本不太可行。
面对狂犬病潜伏期检测的不确定性,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旦有被动物咬伤、抓伤等狂犬病暴露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处理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伏消毒,并尽快去接种狂犬疫苗。日常生活中,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浪动物,尽量降低感染狂犬病毒的风险,保障自身生命健康安全。
人得了狂犬病会有哪些症状
患者常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是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导致。
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持续1-3天。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者即使听到水声或看见水,即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
怕风也是常见症状,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引起咽肌痉挛。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楚,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听等。
患者痉挛停止,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持续6-18小时,患者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
723
体温36.5但有发烧的感觉
陈晓蓓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有时体温处于正常的36.5℃,但身体却有发烧的不适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环境因素影响、情绪因素作用或劳累过度,以及疾病早期阶段等。通过合理的调理和及时的治疗,这种不适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1、环境因素影响: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比如在炎热的户外待久了或者室内温度过高且通风不佳,人体散热困难,热量积聚在体内,虽体温数值正常,但会产生类似发烧的燥热、乏力等感觉。另外,穿着过多、过厚的衣物也会阻碍散热,引发此类不适。
尽快转移到凉爽、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适当减少衣物,利于身体散热,多补充水分,一般很快就能缓解不适症状。
2、情绪因素作用:
当情绪过度紧张、焦虑、压力大时,人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感觉,即便体温正常,也可能感觉浑身发热、头疼等,仿佛发烧一般。这种心理因素引发的情况较为常见,却容易被忽视。
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放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心态,转移注意力,让身体的这种异常感觉慢慢消除。
3、运动或劳累过度:
剧烈运动后,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多,血液循环加速,即便体温还没升高到发烧范围,也可能出现头晕、身体发烫、疲惫等类似发烧的感觉。长时间劳累、缺乏休息时,身体机能下降,同样容易有这种不适,是身体发出的一种疲劳信号。
停止活动,找地方休息,可适当进行放松拉伸,补充适量电解质饮料或温开水,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不适症状会逐渐减轻。
4、疾病早期阶段:
一些疾病在发病初期,比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炎症刚开始刺激机体,身体的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做出反应,但体温还没来得及明显上升,就先出现了畏寒、肌肉酸痛、乏力等类似发烧的前驱症状,后续体温可能会逐渐升高。
注意休息,多喝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及有无其他新症状出现,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一旦体温升高或症状加重,及时就医诊治。
患者要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是否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如果不适感逐渐减轻,可继续观察并调整生活方式。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病因。还需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多喝水,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除体温测量外,还可以怎样综合判定是否为发烧
明显感到身体疲倦、无力,缺乏活力,日常活动如走路、爬楼梯等可能会比平时更费力,也可能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和腰背部位。身体可能会感到阵阵发冷,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也需要添加衣物或寻找温暖的地方。这是由于身体在对抗低热状态下的异常情况时,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导致肌肉力量减弱。
低烧时可能会伴有头痛,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可能会伴有轻微的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表现,通过咳嗽和流鼻涕来排出病毒或细菌。心脏可能会加快跳动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可以通过触摸脉搏或使用心率监测设备来观察心跳是否比平时快。
皮肤可能会出现皮肤潮红或苍白,皮肤潮红是因为低烧导致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皮肤苍白则可能是由于身体为了保持核心温度而减少体表的血液供应。
1251
细菌发烧几天能退烧
陈晓蓓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退烧所需时间会因多种因素而存在较大差异,短则1-2天,长则可能持续1周甚至更久。这和细菌的种类、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以及是否及时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等因素都息息相关。
1、感染较轻且患者免疫力较强、治疗及时:
如果是感染程度比较轻的细菌感染,如轻度的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加上患者自身免疫力良好,平时身体素质不错,在出现发烧症状后能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使用了有效的抗菌药物,退烧通常会比较快,一般1-2天体温就能逐渐恢复正常,身体的不适症状也会随之慢慢减轻。
2、感染程度中等且患者免疫力一般、正常治疗:
当细菌感染达到中等程度,如出现了支气管炎等情况,患者自身免疫力处于中等水平,身体的抵抗力不太强,但在患病后能够按常规流程进行治疗,按时遵医嘱服用合适的抗菌药物,配合一些对症处理措施,如适当使用退烧药来缓解发热症状等,这种情况下,退烧时间大概需要3-5天,体温会逐步下降至正常范围。
3、感染较为严重、患者免疫力较弱但积极治疗:
若是遇到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而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弱,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影响了身体的抵抗力,不过患者和家属都很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治疗,使用强效的抗菌药物,还通过输液等方式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即便如此,退烧也需要较长时间,可能要5-7天甚至更久,体温才会慢慢恢复正常。
4、特殊耐药菌感染且治疗难度大:
倘若感染的是耐药菌,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类细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治疗难度极大,即便医生采用了多种强有力的治疗手段,不断调整用药方案,患者也积极配合,但由于病菌难以被快速控制,发烧持续的时间往往会很长,可能会持续1周以上,甚至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彻底退烧。
5、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
有些患者在出现细菌感染发烧后,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自行随意用药或者用药不规范,不能准确针对病原菌进行有效的抗菌治疗,这就容易导致感染持续加重,使得退烧时间大大延长,可能原本只需几天就能退烧的情况,会拖到1周甚至更久,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加重身体的不良状况。
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多喝水,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为身体恢复提供营养支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还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细菌发烧如何进行护理
使用体温计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一般每2-4小时测量一次,以便及时了解体温变化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5℃,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将每次测量的体温记录下来,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反复发热,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浴时间约为10-15分钟。温水擦浴可以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将冰袋或冷毛巾放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每次冷敷时间约为15-20分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热量散发,降低体温。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适当降低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为宜。可以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但要避免直接对着患者吹风。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如体温是否下降、症状是否缓解等。如果药物效果不佳,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1453
肝病身上痒在哪个部位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肝病身上痒是由于肝脏受损时,肝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在体内堆积,胆红素具有刺激性,能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症状,
瘙痒可发生在眼部、腹部、手掌、脚掌、下肢、背部等部位
,瘙痒部位并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仅凭瘙痒部位就判断是否患有肝病。
位置
1、眼部:
包括眼球表面、眼睑及眼睛周围的皮肤,肝功能下降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刺激眼睛黏膜,导致眼睛干涩、瘙痒,可能伴有视力下降、疼痛等症状。
2、腹部:
通常是在肚脐周围以及腹部两侧比较明显,腹部皮肤面积较大,并且距离肝脏较近。当肝脏病变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汁反流等情况发生时,腹部皮肤更容易受到胆盐的影响,搔抓后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等皮肤改变。
3、手掌:
手掌皮肤,特别是大鱼际及小鱼际处,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和转化体内的毒素,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皮肤,从而引起手掌发痒,表现为手掌皮肤发红、肿胀,可能伴有蜘蛛痣形成。
4、脚掌:
通常在脚掌皮肤,肝脏功能受损,脚底血液循环中胆红素水平较高,无法正常代谢,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皮肤,从而引起脚掌发痒。
5、下肢:
下肢皮肤,特别是小腿和脚部,肝病引起的胆汁酸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胆盐在皮肤下沉积,刺激下肢末梢神经引发瘙痒,尤其是在皮肤较薄、敏感的部位,瘙痒感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6、背部:
特别是肩背部,肝脏疾病可能引发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后背皮肤受到刺激,引发瘙痒,可能伴有疼痛、麻木等症状,瘙痒感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伴随症状
1、皮肤黄染:
肝脏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并沉积在皮肤下,使皮肤呈现黄色。
2、消化道症状:
肝病常伴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或异常,以及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所致。
3、全身症状:
肝病患者可能感到全身无力、疲劳、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与肝脏功能下降导致的能量代谢障碍、营养不良以及肌肉消耗有关。
如何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轻度瘙痒者可以使用非特异性治疗,如温水浴和润肤剂,中度瘙痒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组胺药物、利胆药物等进行治疗,重度瘙痒和难治性瘙痒可能需要人工肝治疗或肝移植。
饮食治疗:
避免食用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以及饮酒或喝浓茶,可适当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芹菜等,有助于缓解瘙痒。
940
肝是哪里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肝脏
主要位于右上腹
,大部分在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定位可通过体表标志,如右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点下方是肝的下缘位置。还可从解剖角度看,肝脏上方紧邻膈肌,下方接触胆囊等器官。
肝脏的大致位置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右季肋区是胸廓下部右侧的区域,肝脏在此区域占据较大空间。
体表标志定位肝脏
在人体的体表,右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点下方是肝脏下缘的重要标志位置。当触摸这个位置时,正常情况下可以感受到肝脏的下缘。在平静呼吸时,肝脏下缘通常在肋弓下1-2厘米处可触及。肝脏的位置会因个体差异,如体型、呼吸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深吸气时,肝脏可能会因为膈肌的下降而向下移动,此时肝脏下缘可被触及的范围可能会稍大。
解剖毗邻关系明确肝脏位置
肝脏上方紧邻膈肌,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肌肉结构,肝脏与膈肌紧密相连,这种毗邻关系对于呼吸运动时肝脏的位置变化以及肝脏的固定都有着重要意义。肝脏的下方接触着多个重要器官,如胆囊紧贴在肝脏的胆囊窝内。
如何维护肝脏健康
1、均衡饮食:
日常应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和奶,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这些食物能为肝脏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其正常代谢和功能。
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肝脏的代谢能力,帮助排出毒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3、控制饮酒:
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过量饮酒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减少饮酒量或戒酒,可以降低肝脏受损的风险。
726
肝上有囊肿怎么办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肝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超声检查观察其大小、形态变化即可,因其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且不致身体不适。直径大于5厘米或压迫周围组织器官,需考虑治疗,如穿刺抽液或手术。
对于大多数较小的肝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即可,这是因为这些小囊肿通常不会对肝脏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引起身体不适。
当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或者出现了压迫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就需要考虑治疗,比如囊肿压迫到胃肠道,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或者压迫胆管,导致黄疸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此时可以采用穿刺抽液的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缓解压迫症状。
对于一些囊肿位置特殊,穿刺抽液后容易复发,或者囊肿伴有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囊肿开窗术,将囊肿的一部分囊壁切除,让囊液引流到腹腔,被腹腔吸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饮食上要均衡,避免过度饮酒等伤害肝脏的行为,并且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密切关注囊肿的变化。
肝上有囊肿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肝囊肿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病情,减轻其因对疾病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3、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充足休息,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囊肿因外力碰撞或挤压破裂,对于巨大囊肿患者,可适当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4、病情监测:
留意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发热等异常情况,若有可能提示囊肿破裂、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告知医生,按医嘱定期复查,了解囊肿变化。
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