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共收录23位医生
新生儿肠绞痛怎么缓解最快方法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新生儿肠绞痛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通常可以通过一系列非药物和药物的方法进行有效缓解,常用的缓解方法包括局部护理、调整喂养方式以及适当的物理治疗,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1、局部护理: 热敷: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轻轻敷在新生儿的腹部,有助于缓解由于腹部受凉或肠痉挛引起的肠绞痛。热敷可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减轻肠道平滑肌的紧张状态。 按摩:家长可以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新生儿的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肠道内的气体,从而快速缓解肠绞痛。按摩时需保持手法轻柔,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适。 2、调整喂养方式: 少量多次喂养:避免一次性喂奶过多,导致新生儿消化不良,从而引发肠绞痛。家长可以尝试将每次的喂奶量减少,同时增加喂奶次数,以减轻新生儿的胃肠负担。 拍嗝:每次喂奶后,将新生儿竖抱并轻轻拍背,帮助其排出胃内的空气,减少胃肠胀气,有助于预防肠绞痛的发生。 3、物理治疗: 保持舒适体位:让新生儿保持舒适的体位,如侧卧或俯卧(需在家长监护下),有助于缓解腹部不适。还应避免过度包裹新生儿,以免限制其活动,加重肠绞痛症状。 环境调节:为新生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光线刺激,有助于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缓解肠绞痛。 4、药物治疗: 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新生儿肠绞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肠绞痛症状。若新生儿的肠绞痛症状持续且剧烈,经上述方法无法缓解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止痛药物。需注意,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 在采取任何缓解措施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并且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肠绞痛预后如何 从生理角度来看,新生儿肠绞痛多为自限性疾病,随着婴儿肠道系统的发育和成熟,症状会逐渐缓解并最终消失。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新生儿恰当的安慰和照顾。 肠绞痛本身不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但在恢复过程中,患儿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哭闹、面色发红、腹部膨胀等症状,这些都是肠绞痛常见的临床表现,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缓解措施。
1267
2024.12.20
新生儿血氧低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新生儿血氧低是指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呼吸系统发育不全、环境因素导致、肺部疾病等,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呼吸系统发育不全: 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可能存在呼吸肌或膈肌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功能不足,影响气体交换。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可能表现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药物,加强呼吸支持,如使用呼吸机。 2、环境因素: 新生儿所处的环境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通不畅,影响血氧饱和度。此外,测量仪器故障也可能导致血氧饱和度读数偏低。因此,应确保房间合适的温湿度,加强保暖和喂养,同时确认测量仪器无误,必要时更换仪器进行测量。 3、气道阻塞: 新生儿可能存在先天性咽囊肿、气道狭窄、后鼻孔闭锁等气道阻塞问题,导致呼吸困难,通气功能障碍,从而降低血氧饱和度。对于气道阻塞,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阻塞,恢复通气功能。 4、肺部疾病: 新生儿可能因吸入胎粪、羊水等异物,或感染肺炎等肺部疾病,导致肺组织病变,影响气体交换,从而使血氧饱和度降低。对于这类情况,需要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胸部影像学等必要检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吸氧、呼吸机支持治疗以及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方法。 5、心脏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可能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少血液对氧的携带和分布,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对于这类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同时应用药物控制心肌病和心律失常。 面对新生儿血氧低的情况,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如面色、呼吸频率及深度等,以评估其呼吸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新生儿血氧低日常要注意什么 确保宝宝所处环境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灰尘等污染物影响宝宝的呼吸。同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宝宝不适。 定期监测宝宝的血氧饱和度,如发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还应注意宝宝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对于血氧低的宝宝,家长应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避免呛奶或误吸。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喂养量和喂养时间,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 在宝宝清醒时,可适当抬高其头部,有利于呼吸顺畅。避免宝宝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以防局部受压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672
2024.12.20
孩子老是不自觉发出哼哼声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儿科综合内科
孩子老是不自觉发出哼哼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习惯性行为、心理因素、呼吸道问题等,应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 1、习惯性行为 孩子可能在某个阶段养成了这种不自觉发出哼哼声的习惯,如在看电视、做作业等专注状态时,作为一种下意识的自我调节动作。有时可能是模仿他人或者是在特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反应。 家长可以通过耐心引导和提醒来帮助孩子纠正,当发现孩子发出哼哼声时,温和地提醒孩子注意,逐渐让孩子意识到并自主控制这种行为。也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减少哼哼声的出现频率。 2、心理因素 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时,可能会通过不自觉地发出哼哼声来缓解情绪,如面临考试、学习压力大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有些孩子可能存在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也会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安。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增加娱乐活动。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焦虑情绪较为严重的孩子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呼吸道问题 鼻腔堵塞、鼻窦炎等呼吸道问题可能导致孩子呼吸不畅,引发不自觉的哼哼声。鼻腔堵塞可能是由于感冒、过敏等引起的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鼻窦炎会导致鼻窦内炎症,引起鼻塞、流涕和头痛等症状,也可能伴有哼哼声。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肥大的腺样体会阻塞后鼻孔,影响呼吸,孩子可能会通过哼哼声来调整呼吸。 对于鼻腔堵塞,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来清洁鼻腔,缓解鼻塞。如果是感冒引起的,一般在感冒痊愈后症状会缓解。鼻窦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腺样体肥大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先观察并进行保守治疗。如果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和睡眠,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4、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表现为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的、重复的、无节律的动作或发声。孩子老是不自觉发出哼哼声可能是抽动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对于抽动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轻度抽动障碍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方法来改善。家长要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加重症状。如果抽动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孩子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睡眠障碍等,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孩子老是不自觉发出哼哼声,日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发出哼哼声的频率、时间、场合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动作或症状。注意观察孩子在发出哼哼声前后的情绪变化,是否存在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波动。记录孩子的睡眠情况,是否因为哼哼声影响睡眠质量,或者在睡眠中也有类似情况发生。 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某些食物可能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如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要适量控制孩子的食用量。 有呼吸道问题的孩子要注意加强呼吸道健康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孩子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的次数,预防呼吸道感染。
924
2024.12.20
宝宝发烧手热脚凉什么原因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发烧是指发热,宝宝发热时手热脚凉是让家长揪心的情况,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多种原因,包括末梢循环差、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正确判断宝宝的病情和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发热的宝宝,保障宝宝的健康。 1、末梢循环差: 宝宝在发热时,身体会优先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四肢末梢的血管会收缩,血液流向身体中心,导致手脚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脚部,离心脏较远,更容易出现血液供应减少、温度降低的情况,而手部相对离心脏较近,可能仍保持温热。 2、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在发热的刺激下,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很好地协调血管收缩和舒张。这使得手脚部位的小血管不能正常调节血液供应,容易出现手热脚凉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宝宝中更为常见,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这种现象可能会有所改善。 3、高热状态: 当宝宝处于高热状态时,身体的代谢率急剧升高,身体会更加努力地维持核心温度的稳定。这会导致血管收缩加剧,尤其是脚部的血管,使脚部的热量散失减少,表现为脚部冰凉。高热可能引发宝宝的身体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这种血液循环的异常。 家长要定时给宝宝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宝宝穿的衣物要合适,不要过厚或过薄,避免捂汗或受凉,保证宝宝有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喂水或母乳,防止脱水。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频繁呕吐等症状,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 宝宝发热手热脚凉,如何缓解 家长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泡脚,水温控制在38℃-40℃,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轻轻按摩宝宝的脚部,从脚趾向脚踝方向按摩,每次按摩2-3分钟,也有助于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注意给宝宝穿上袜子保暖。 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腋窝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还需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尽快给宝宝降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按照宝宝的体重准确计算药量,确保用药安全。可以配合使用退热帖或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身体,但要注意避免宝宝着凉,加重病情。
833
2024.12.20
婴幼儿发烧38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婴幼儿发烧38度是让家长揪心的情况,需要谨慎处理,处理方法包括观察孩子状态、采取物理降温、适当调整穿着和环境温度等,还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合理的处理措施能帮助孩子缓解不适,避免体温进一步升高。 1、观察孩子状态: 仔细留意婴幼儿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和食欲如果孩子精神较好,能正常玩耍、吃奶,一般情况尚可,可以先在家观察。但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哭闹不止、拒绝进食、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即使体温是38℃,也需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有更严重的疾病,如脑膜炎、肺炎等,不能单纯以体温来判断病情。 2、物理降温: 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水分蒸发可带走热量,帮助降温,也可以使用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起到局部降温作用。但要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对孩子身体造成损害。 3、调整穿着和环境温度: 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和被子,利于散热。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或捂得太严,否则热量难以散发,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4℃,环境通风良好。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以使用空调等调节,但要注意避免风口直接对着孩子吹,防止孩子着凉。 4、补充水分: 多给孩子喂一些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发烧会使孩子体内水分散失增加,如果水分不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散热和身体代谢。充足的水分还能防止孩子因发热出现脱水症状,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喂奶次数,奶粉喂养的孩子可适当增加喂水的量。 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退烧药,尤其是自行加大剂量或多种退烧药混合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后体温不降反升,或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就医途中,记录好孩子的体温变化、症状表现等信息,方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婴幼儿发烧38度可以治愈吗 如果是普通的病毒感染引起,如幼儿急疹,可能发热持续3-5天,随后体温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周。期间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如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可帮助孩子度过发热期。 若是细菌感染导致,在使用了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后,若感染较轻,通常2-3天体温可逐渐下降至正常,一般1周内可完全治愈;若感染较重,可能需要5-7天体温才能稳定,治愈时间可能延长至2周左右,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如果是其他因素引起,如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一般2-3天内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环境因素引起的发热,在调整环境和适当护理后,可能1-2天体温就能降下来。家长要做好护理,注意孩子的安全和舒适。
1126
2024.12.20
小孩腺样体肥大能自愈吗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小孩腺样体肥大能否自愈取决于腺样体炎症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生理性轻度肥大可逐渐萎缩自愈,炎症刺激的轻度肥大在炎症消退后有自愈可能,反复炎症刺激的中度肥大自愈可能性小,重度肥大且引起异常几乎不能自愈。 1、生理性肥大: 在儿童6-7岁时,腺样体处于生理性肥大期,若只是轻度肥大,没有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睡眠呼吸暂停、鼻塞、流涕等,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10岁以后腺样体可逐渐萎缩,这种情况下是有自愈可能的,这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腺样体的变化趋势。 2、炎症刺激引起的轻度肥大: 如果是因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刺激导致腺样体轻度肥大,当炎症消退后,腺样体有可能恢复到正常大小。如因一次普通感冒引起的短暂腺样体肿大,通过身体自身的免疫调节和适当的休息、护理,腺样体的炎症消除,肿大情况可随之缓解,这种情况有自愈希望。 3、反复炎症刺激且中度肥大: 当腺样体因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炎症反复刺激,出现中度肥大时,自愈的可能性较小。由于长期的炎症影响,腺样体组织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增生改变,仅靠自身免疫调节很难使腺样体恢复到正常大小,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4、重度肥大: 对于重度腺样体肥大,尤其是已经引起严重的鼻塞、睡眠呼吸暂停、耳部并发症,如分泌性中耳炎等情况,几乎不能自愈。重度肥大已经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了明显的压迫和损害,需要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和解决问题。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尽量避免孩子反复感冒,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如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如果孩子有打鼾、鼻塞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需要治疗,应遵循医生建议,不要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 小孩腺样体肥大治疗 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注意孩子所处环境的卫生,减少接触过敏原和病原体。 若因炎症引起,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局部炎症,缓解鼻塞等症状,有感染因素的可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还可以使用黏液促排剂,促进和改善纤毛清除功能,稀释脓鼻涕,遵医嘱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作用。 对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重度腺样体肥大且伴有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的患儿,可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目前多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视野清晰、损伤小、恢复快。术后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出血等情况,做好护理,避免感染。
716
2024.12.20
幼儿发烧反反复复是什么原因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幼儿反复发烧是让家长揪心的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不同原因对幼儿健康的影响各异。分析上述原因对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有较大帮助。 1、病毒感染: 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易受病毒侵袭,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毒入侵后,身体启动免疫反应,发热是其中表现。一些病毒感染有自限性,但在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过程中,体温可能反复波动。如幼儿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热可持续3-5天,期间体温时高时低,这是因为免疫系统持续对抗病毒,体内炎症介质释放影响体温调节中枢。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常致幼儿反复发烧,像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皮肤感染等。细菌在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刺激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如抗生素使用不当或疗程不足,细菌持续释放毒素,就会导致体温反复升高,而且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比病毒感染更持久和严重。 3、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在幼儿中也不少见,可引起支原体肺炎等疾病。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黏附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上皮细胞表面,引发免疫反应。这种感染病程较长,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在38℃左右波动,这是由于支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需要时间,免疫反应持续存在,使得体温反复。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幼儿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在疾病活动期,炎症反应活跃,可出现反复发热症状。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为例,关节炎症会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可呈周期性反复升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这种发热通常需要通过控制自身免疫反应来缓解。 幼儿反复发烧期间,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呼吸等情况,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给孩子穿着轻便、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伴随严重症状或体温过高不退,要及时就医。 如何治疗幼儿反复发烧 保证孩子充足休息,为其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适当增减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和空气流通。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100-150毫升液体。 体温超过38.5℃时,可根据孩子年龄和体重使用退烧药,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若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可使用相应的止咳、缓解鼻充血药物,但需注意避免使用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但都应按照说明书并医嘱给药。 若是病毒感染,一般采取支持治疗,等待自愈,但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细菌感染需遵医嘱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治疗,支原体感染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身免疫性疾病需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长期综合治疗方案。
1207
2024.12.20
小孩喉咙痛发烧一般持续几天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小孩喉咙痛发烧的持续时间可能是短时间的轻微不适,也可能是较为严重病症的表现。一般来说,持续时间从1-2天到1周甚至更久都有可能,取决于引起喉咙痛发烧的原因,如普通感冒、流感,还是其他更严重的感染等。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导致的喉咙痛发烧通常持续3-5天,这是因为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在数天内对抗病毒。初期孩子可能有喉咙干痒、疼痛,随后体温升高,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在此期间,适当护理,体温可逐渐下降,喉咙疼痛也会随着感冒好转而减轻。如果护理得当,孩子体质较好,症状可能在3天左右开始缓解;若孩子抵抗力稍弱,可能需要5天左右。 2、流感: 流感病毒引起的喉咙痛发烧持续时间在3-7天,流感病毒侵袭力强,发病急,孩子常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喉咙疼痛也较为剧烈。在患病后的2-3天内症状最为严重,之后随着身体产生抗体对抗流感病毒,体温会逐渐下降,喉咙痛也会慢慢缓解。但如果并发了肺炎等其他感染,病程可能会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 3、扁桃体炎: 若是由扁桃体炎导致,在病情较轻,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喉咙痛发烧可能持续3-5天。急性扁桃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刺激会使扁桃体红肿、疼痛,引起发热。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得到控制,症状会逐渐减轻。但如果是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或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发烧可能持续1周左右,喉咙痛也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会反复发热。 4、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喉咙痛发烧一般持续4-6天。这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孩子喉咙处会出现疱疹,疼痛明显,伴有发热。在发病初期,体温会升高,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后疼痛加剧。随着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溃疡也会慢慢愈合,喉咙痛随之缓解。但如果孩子免疫力差或出现合并感染,病程可能延长。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如果是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较为严重的感染引起的喉咙痛发烧,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一般在1周以上。疾病病情复杂,对身体的损害较大,除了喉咙痛和发烧外,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乏力、淋巴结肿大等。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长期规范的治疗,直到感染完全控制,身体恢复正常。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若体温持续不降、精神萎靡或呼吸急促,应及时就医,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给孩子喝温水,有助于缓解喉咙疼痛和补充水分。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退烧药或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小孩喉咙痛发烧如何护理 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浸湿毛巾,拧至半干,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也可以使用退热贴。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烧药,按说明书根据孩子年龄和体重给药,注意两次用药间隔时间。 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饭后让孩子用温水漱口,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棉签蘸温水轻轻擦拭口腔,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防止细菌滋生加重喉咙炎症。如果孩子口腔有异味或有白色斑块,要及时告知医生,可能是口腔感染的迹象。 生病期间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烦躁,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安慰和鼓励。可以通过讲故事、玩玩具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
955
2024.12.20
小孩腺样体肥大症状表现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孩子腺样体肥大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健康产生诸多影响,症状可在多个方面有所体现,从呼吸、睡眠到耳部、面部等。充分认识到腺样体肥大的症状表现,家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1、鼻部症状: 腺样体肥大会引起鼻塞,是因为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后鼻孔,孩子会出现张口呼吸,尤其在夜间睡眠时更为明显。长期鼻塞还可能导致流涕增多,多为黏性或脓性鼻涕,因为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嗅觉可能减退,影响孩子对气味的感知,这是由于气流不能正常通过鼻腔到达嗅区,使嗅觉功能受到抑制。 2、耳部症状: 由于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阻塞。孩子可能会出现耳闷,感觉耳部像是被堵住一样,有胀满感。还会引起听力下降,这是因为中耳内的气压平衡被打破,影响了声音的传导。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中耳炎,出现耳部疼痛、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听力健康。 3、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 腺样体肥大可刺激咽喉部,导致孩子经常清嗓子,感觉喉咙有异物。长期肥大还可能引起咳嗽,尤其在晨起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分泌物在咽喉部积聚。由于分泌物向下流,可刺激下呼吸道,导致支气管炎等疾病,孩子可能会出现咳痰、气喘等症状,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影响呼吸功能。 4、睡眠症状: 孩子可能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而且呼噜声往往比较响亮、不规律。这是因为肥大的腺样体使呼吸道变窄,气流通过受阻。严重时会有呼吸暂停的现象,即呼吸在一段时间内完全停止,这会使孩子睡眠中断,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孩子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5、面部症状: 长期的腺样体肥大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面部发育,由于孩子长期张口呼吸,会导致面骨发育发生障碍,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特征,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貌美观,而且这种改变一旦形成,很难恢复正常,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空气干燥和污染加重孩子的呼吸道不适。注意孩子的饮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若症状较轻,可在医生指导下保守治疗,如使用鼻喷药物等。若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健康,应及时就医,考虑手术治疗等方案。 孩子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 鼻咽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鼻咽镜可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正常的腺样体在鼻咽顶部和后壁交界处,若腺样体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超过一定比例,一般认为超过2/3,即可诊断为腺样体肥大。鼻咽镜检查还能发现腺样体表面有无充血、分泌物等情况。 X线鼻咽侧位片可以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当该比值超过一定数值时提示腺样体肥大。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的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有无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等,不过CT检查有一定辐射,通常不作为首选。 有耳部症状的孩子可进行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以评估腺样体肥大对听力的影响程度,也有助于鉴别诊断耳部其他疾病。
1067
2024.12.20
孩子吃完饭短暂性腹痛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孩子吃完饭出现短暂性腹痛是让家长揪心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从轻微的饮食不当到较为复杂的身体机能异常都有可能。明确这些原因和相应的治疗建议,可有效帮助孩子缓解腹痛、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1、饮食过快或过多 孩子吃饭速度过快,会导致大量空气随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引起胃肠胀气。吃得过多则会使胃部过度扩张,胃肠蠕动负担加重,刺激胃肠道神经,引发腹痛。这种腹痛通常在进食后不久出现,位置多在中上腹或脐周。 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控制每餐食量。如果腹痛发作,可以轻柔地按摩孩子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和缓解胃部胀满。 2、消化不良 孩子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如果进食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高脂肪食物等,胃肠消化酶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食物,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就会导致腹痛。 调整饮食,给孩子吃软烂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等。可适当给予帮助消化的药物,也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3、胃肠痉挛 进食生冷食物、腹部着凉等因素可能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引起痉挛。这种痉挛性腹痛通常较为剧烈,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呈阵发性。 可让孩子喝一些温水,缓解胃肠道痉挛。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但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孩子。如果腹痛持续不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药物。 4、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一些孩子可能对特定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或对一些食物存在不耐受情况,像乳糖不耐受。当食用这些食物后,身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反应,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出现炎症,引起腹痛。腹痛可能伴有腹泻、皮疹、呕吐等症状。 确定过敏原或不耐受食物,避免食用。如果不确定,可以进行相关检查。若腹痛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 5、肠道寄生虫感染 孩子不注意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产卵,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以脐周为主,有时可自行缓解。 检查粪便,确定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如果有,根据寄生虫种类使用相应的驱虫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再次感染。 孩子饭后腹痛,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腹痛的具体情况,包括疼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并做好记录。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如果腹痛较轻,可以先尝试通过调整饮食等方法缓解。若腹痛频繁发作、加重或伴有发热、呕吐、便血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孩子吃完饭短暂性腹痛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餐,提醒其充分咀嚼食物。每餐食量要适中,避免过度进食。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少食多餐。如果孩子食欲旺盛,可增加用餐次数,减少每餐量。为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用餐环境,避免吃饭时看电视、玩耍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减少油腻、辛辣、生冷、高糖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辣椒、冰淇淋、蛋糕等。多给孩子准备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汤、蒸蛋、软米饭、鱼肉等。如果怀疑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在未确定之前,暂时避免食用,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尤其是孩子经常接触和放入口中的玩具。避免孩子接触被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减少寄生虫感染的机会。如果孩子已经感染肠道寄生虫,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对孩子的粪便进行妥善处理,防止虫卵传播。
983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