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拆线后最难熬的是哪几天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拆线后的一周内是较为关键和难熬的时期,不仅与伤口的生理恢复状况相关,还涉及到患者的心理感受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不便。如有疑问,建议前往医院就诊咨询。 在拆线后的最初1-3天,伤口虽然已经闭合,但新生的组织还非常脆弱。患者会明显感觉到伤口处的紧绷感,这是因为缝合线拆除后,伤口周围的皮肤和组织需要重新调整张力,原本依靠缝线维持的对合状态现在要依靠自身的愈合能力来稳定,建议患者避免进行过大幅度的动作,以免撕扯新生的皮肤。 伤口在这几天还可能出现轻微的疼痛和瘙痒,疼痛是由于伤口内部的神经末梢在愈合过程中受到刺激,虽然相比手术刚结束时已减轻许多,但仍会让患者感到不适。而瘙痒则是因为新生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在生长,刺激了周围的感受器。这种瘙痒感往往让患者十分难受,却又不敢随意搔抓,因为一旦抓破伤口,就可能引发感染。对此,若瘙痒难忍,建议戴上手套或者修剪指甲,轻轻的碰触伤口,缓解不适。 到了拆线后4-7天,伤口的生理不适可能略有缓解,但从心理层面,患者在经历了手术和拆线的过程后,往往对伤口的恢复情况过度担忧。会时刻关注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现象,即使伤口恢复正常,患者也会因为之前手术的经历而产生心理阴影,总觉得伤口处存在隐患,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 例如,一些面部整形手术拆线后的患者,由于担心伤口恢复不佳影响外貌,会频繁对着镜子检查,甚至在晚上睡觉时也会因担心伤口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逐渐恢复到最佳状态。同时,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度过这一艰难时期。
1434
2024-12-16
消融手术后最难熬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消融手术后最难熬的三个阶段主要包括术后初期不适期、康复期以及心理适应期。消融手术后若出现不适,则建议积极到医院的普外科就医,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1、术后初期不适期: 在手术刚结束后的几天里,患者可能会感到明显的伤口疼痛、身体乏力,以及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是术后正常的生理反应,主要是因为手术创伤和麻醉药物的代谢过程所致。随着药物的逐渐代谢和身体的恢复,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缓解疼痛和不适。 2、康复期: 在康复阶段,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患者可能需要限制活动。这段时间内,患者可能会感到无聊、焦虑,或者因为无法像往常一样进行日常活动而感到沮丧。活动受限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身体功能,从而加速恢复过程。 3、心理适应期: 除了身体上的恢复,患者还需要适应手术带来的心理变化。可能包括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不安等。这种心理变化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或抑郁。在这一阶段,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疑虑,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帮助自己保持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和应对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也非常重要,患者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无聊和焦虑情绪。
1416
2024-12-16
结节好转的症状有哪些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结节好转会有一系列积极的症状表现,如疼痛减轻、肿块变小、质地变软、相关症状减少、指标改善。当发现身体结节有变化时,可前往外科科或相应的专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评估结节的状态,以便准确判断病情走向,调整治疗或康复方案。 1、疼痛减轻: 原本结节部位的疼痛逐渐缓解,如乳腺结节患者之前的胀痛感明显减弱。这是因为结节的炎症反应得到控制或结节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减轻。患者应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对结节部位的刺激,如乳腺结节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内衣,减少胸部压迫,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疼痛情况是否持续好转。 2、肿块变小: 能触摸到的结节体积有所缩小,如甲状腺结节,之前可明显摸到颈部肿块,好转后肿块质地变软且变小。这可能是由于身体对结节的吸收或者结节内部组织的良性转化。要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监测结节大小变化。 3、质地变软: 结节的质地由硬变软,像淋巴结结节,原本质地较硬,好转时触感变得相对柔软。说明结节内部的纤维化或钙化程度降低,细胞成分可能发生了有利的改变。在此期间,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等,增强身体抵抗力,助力结节进一步好转。 4、相关症状减少: 若结节伴有其他症状,如肺部结节伴随的咳嗽、咳痰减少。这是因为结节对周围器官的侵犯或刺激作用在减弱。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肺部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环境,避免空气污染,并且持续关注身体症状。 5、指标改善: 血液检查中与结节相关的指标趋于正常,比如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这表明身体内环境在朝着有利于结节好转的方向发展。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情绪,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影响结节的恢复,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确保稳定。 日常生活中,要远离不良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污染等。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对身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有积极影响。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腌制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处于良好的恢复状态。
1162
2024-12-16
脂肪瘤长在手臂血管附近怎么回事,怎么办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脂肪瘤出现在手臂血管附近,可能的原因有脂肪代谢异常、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波动、局部组织异常,对此有相应的处理方式。一旦发现,应前往普外科就医,通过专业检查评估病情,避免潜在风险。 1、脂肪代谢异常: 症状多为手臂血管旁出现质地较软、边界清晰的肿块,一般无明显疼痛。这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脂肪细胞过度增生并聚集在此处形成脂肪瘤。较小的脂肪瘤可暂不处理,定期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低脂饮食,多吃蔬果与全谷物,适度运动,促进脂肪代谢。 2、遗传因素: 可能表现为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脂肪瘤,手臂上的脂肪瘤生长缓慢,大小不一。遗传基因使得个体对脂肪瘤的易感性增加,在一定诱因下,如激素水平变化,血管附近的脂肪组织易形成脂肪瘤。若脂肪瘤未影响手臂功能,持续观察即可。家族成员可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3、慢性炎症刺激: 除脂肪瘤外,手臂局部可能有过外伤或长期慢性炎症病史,脂肪瘤周围组织可能稍硬。炎症反复刺激周围脂肪组织,导致脂肪细胞变性、增生,形成脂肪瘤。要避免手臂再次受伤,减少局部刺激。若脂肪瘤有增大趋势或出现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4、激素水平波动: 常见于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女性,手臂血管附近脂肪瘤可能稍有增大,偶尔有胀痛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脂肪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特殊时期结束后,脂肪瘤可能趋于稳定。在此期间,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饮食,若脂肪瘤变化明显,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5、局部组织异常: 脂肪瘤生长部位血管或神经分布可能存在先天变异,脂肪瘤可能与血管、神经有粘连,触摸时界限不太清晰,偶尔有麻木感。这是由于局部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脂肪组织在异常区域增殖形成脂肪瘤。手术切除时难度较大,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脂肪瘤与周围组织关系,降低手术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手臂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与外力撞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压迫手臂,可适当进行手臂的伸展与按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持续关注脂肪瘤的变化。
641
2024-12-16
身体为何会出现结节,如何应对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当发现身体有结节时,常见原因有炎症刺激、内分泌失调、脂肪代谢异常、组织增生与修复异常、肿瘤性病变,针对不同原因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患者可先前往普外科或相应的专科就医检查,以明确结节性质并制定治疗方案。 1、炎症刺激: 症状表现为结节局部可能有红肿、疼痛,触摸时有压痛感。身体遭受细菌、病毒等感染引发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可使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结节。如淋巴结炎导致的淋巴结肿大结节。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促进身体炎症消退,缓解结节症状,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 2、内分泌失调: 常无明显疼痛,但结节可能随内分泌变化而有所改变,如甲状腺结节在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时可能增大或缩小。内分泌系统紊乱,激素失衡,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促使某些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结节。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学会调节情绪,减少压力。可定期复查激素水平,依据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内分泌。 3、脂肪代谢异常: 身体局部可能出现质地较软、边界相对清晰的结节,多见于皮下。当体内脂肪代谢出现问题,脂肪细胞过度堆积或异常分化,就会形成脂肪瘤等脂肪结节。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变化,必要时手术切除脂肪瘤等结节。 4、组织增生与修复异常: 结节质地一般较硬,生长缓慢,无特殊不适或仅有轻微隐痛。在身体组织受损后,修复过程中细胞过度增生或修复机制紊乱,就会形成结节。需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减少对肺部等器官的进一步刺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若结节有恶变倾向,需及时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5、肿瘤性病变: 结节可能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短期内可能迅速增大,还可能伴有身体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肿瘤结节,可为良性肿瘤结节或恶性肿瘤结节。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病理活检等确定肿瘤性质。若是恶性肿瘤,需依据肿瘤类型、分期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坚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节等身体异常情况,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
608
2024-12-16
脂肪瘤手术后周围肿硬怎么回事,怎么办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脂肪瘤手术后,患者若发现手术周围出现肿硬现象,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疤痕增生、伤口愈合不良、细菌感染、脂肪液化以及皮下积液。一旦出现此类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普外科就诊,请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针对性治疗。 1、疤痕增生: 脂肪瘤手术后,局部创伤可能引发疤痕增生,导致周围肿硬。患者可通过生活调理来改善,如避免过度刺激手术部位,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伤口愈合不良: 若术后未注意伤口护理,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进而形成肿硬,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可遵医嘱局部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以促进伤口愈合。 3、细菌感染: 术后细菌感染是导致周围肿硬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此时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以控制感染。 4、脂肪液化: 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脂肪液化,形成脓肿,表现为周围肿硬。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术后需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以促进愈合。 5、皮下积液: 也可能导致周围肿硬,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或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如积液引流等。 脂肪瘤手术后,患者应密切关注手术部位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1354
2024-12-16
食管裂孔疝的10大表现有什么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并没有食管裂孔疝的10大表现的说法,一般会出现胃酸灼热感、反酸、吞咽困难、胸痛、上腹部饱胀,当怀疑患有食管裂孔疝时,应前往普外科就诊,请医生进行详细检查与诊断。 1、胃灼热感: 食管裂孔疝可能导致胃酸和消化液通过疝囊反流入食管,从而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烧灼感。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柠檬等,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可在饭后适当散步,促进胃肠蠕动。 2、反酸: 酸性胃液反流至口腔,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反流,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 3、吞咽困难: 疝囊增大或食管受到压迫可能导致食管狭窄,从而影响食物的顺利通过,产生吞咽困难。饮食宜清淡、软烂,如米粥、面条等,避免大块食物,细嚼慢咽,避免匆忙进食。 4、胸痛: 疝囊增大或食管受到压迫可能导致食管狭窄,从而影响食物的顺利通过,产生吞咽困难。发作时应停止活动,休息片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减少胸部压力。 5、上腹部饱胀: 疝囊增大或食管受到压迫可能导致食管狭窄,从而影响食物的顺利通过,产生吞咽困难。应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饱即可,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可 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弯腰、穿紧身衣裤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按医嘱定期复查胃镜、食管pH监测等检查项目。
1310
2024-12-16
术后患者预防VTE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并无术后患者预防VTE最佳时机的说法,此类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就启动,可以相对较好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如果存在疑问,可前往血管外科或普外科就诊咨询。 VTE常指静脉血栓栓塞症,术前准备阶段是预防VTE的重要起始点。对于拟行手术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存在高龄、肥胖、既往有血栓病史、长期卧床或患有恶性肿瘤等VTE高危因素的人群,在手术前就应进行全面的VTE风险评估。 例如,通过凝血功能检查、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等手段,了解患者的基础凝血状态和血管情况,对于风险较高者,术前即开始采取基本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锻炼,像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可考虑给予物理预防,如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从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递减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液瘀滞。 手术中,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也应协同预防此类疾病。麻醉方式的选择可能影响VTE的发生风险,例如神经阻滞麻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身麻醉,因其对下肢血管的扩张作用相对较小,减少因血管扩张导致的血流缓慢。手术医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长时间压迫血管和组织,因为手术创伤会激活凝血系统,而血管损伤会使内皮下胶原暴露,启动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瀑布反应,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术后更是VTE预防的关键时期,患者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恢复肢体活动,继续加强踝泵运动等锻炼,并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VTE风险分层,适时启动药物预防。对于低出血风险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可遵医嘱考虑使用华法林钠片、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等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阻止血栓形成。同时,持续应用物理预防措施,如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地对肢体进行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的泵血作用,促进静脉回流,降低VTE的发生率。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等情况,评估有无上述问题发生迹象。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多饮水,稀释血液。
1065
2024-12-16
结节长期随访无变化说明了什么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结节长期随访无变化通常意味着该结节是良性的,且其生长速度缓慢,未对周围组织产生显著影响或构成即时健康威胁。如果结节存在异常,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结节长期无变化可能是由于结节本身属于非活动性病灶,如某些硬化性腺瘤或钙化结节,这些类型的结节本身就不具备快速生长或恶变的能力,也可能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有效地控制了结节的发展,或是结节所在部位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其进一步增长。 结节长期随访无变化对于患者是积极的信号,表明当前的结节状态稳定,无需过度担忧或立即采取激进的治疗措施。结节的良性特征及其长期稳定性,为医生提供了制定后续监测计划的依据,通常建议继续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控结节的任何潜在变化。 患者还应关注个人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应及时咨询,了解家族病史,特别是与结节或肿瘤相关的遗传倾向,有助于更早地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虽然无需过分紧张,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间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对结节的稳定也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1128
2024-12-16
急诊创伤分诊原则是什么
陈风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急诊创伤分诊原则主要包括病情紧急程度、创伤部位、生命体征、致伤因素、患者群体等方面。当有创伤患者前来急诊时,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以便医护人员根据分诊原则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救治顺序,确保危重伤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1、病情紧急程度: 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患者若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情况,必须立刻启动急救流程。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应马上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准备除颤仪进行除颤。 2、创伤部位: 不同的创伤部位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头部创伤可能导致颅脑损伤,如颅内出血会引发脑疝等严重后果,胸部创伤容易造成气胸、血胸,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腹部创伤可能引起内脏破裂出血,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要快速评估意识状态,可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3、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判断患者病情的关键指标,医护人员要重点关注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低血压可能是大量失血或休克的表现,此时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心率异常可能与疼痛、失血、心脏病变等有关,可通过心电图检查明确原因。 4、致伤因素: 了解致伤因素有助于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例如,高处坠落伤可能导致全身多处骨折、脊柱损伤、内脏破裂等,对于高处坠落伤患者,在检查明显受伤部位的同时,要特别留意脊柱骨折的可能,搬运过程中要用脊柱固定板固定,防止脊髓损伤。 5、患者群体: 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创伤的反应和耐受不同,儿童患者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器官功能相对较弱,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创伤后容易引发并发症。对于儿童创伤患者,用药剂量要根据体重精准计算,老年人创伤后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 此外,还可能包括患者的过敏史等因素,如果患者对某些药物或物质过敏,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相关药物,防止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急诊室要准备好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过敏情况。
929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