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分诊原则主要包括病情紧急程度、创伤部位、生命体征、致伤因素、患者群体等方面。当有创伤患者前来急诊时,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以便医护人员根据分诊原则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救治顺序,确保危重伤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1、病情紧急程度: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患者若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情况,必须立刻启动急救流程。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应马上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准备除颤仪进行除颤。
2、创伤部位:不同的创伤部位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头部创伤可能导致颅脑损伤,如颅内出血会引发脑疝等严重后果,胸部创伤容易造成气胸、血胸,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腹部创伤可能引起内脏破裂出血,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要快速评估意识状态,可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3、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判断患者病情的关键指标,医护人员要重点关注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低血压可能是大量失血或休克的表现,此时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心率异常可能与疼痛、失血、心脏病变等有关,可通过心电图检查明确原因。
4、致伤因素:了解致伤因素有助于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例如,高处坠落伤可能导致全身多处骨折、脊柱损伤、内脏破裂等,对于高处坠落伤患者,在检查明显受伤部位的同时,要特别留意脊柱骨折的可能,搬运过程中要用脊柱固定板固定,防止脊髓损伤。
5、患者群体: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创伤的反应和耐受不同,儿童患者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器官功能相对较弱,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创伤后容易引发并发症。对于儿童创伤患者,用药剂量要根据体重精准计算,老年人创伤后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
此外,还可能包括患者的过敏史等因素,如果患者对某些药物或物质过敏,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相关药物,防止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急诊室要准备好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过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