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高尿酸血症症状
陈名金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涉及无症状时期、急性关节炎期等。 1、无症状时期: 在高尿酸血症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这一时期通常不会引起痛风性肾病或肾结石等严重并发症,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高尿酸血症可能会逐渐发展,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2、急性关节炎期: 随着病情的进展,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进入急性关节炎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肿胀、发热、疼痛和活动受限。这些症状通常起病急骤,病因可能与寒冷、劳累、饥饿、饮酒、暴饮暴食以及进食高嘌呤食物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体温升高和大关节腔积液的症状。 3、间歇期: 在急性关节炎发作后,经过数小时或数日的缓解,关节活动可恢复正常。然而,在这一间歇期,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皮肤瘙痒和脱屑,这是尿酸盐在皮肤下沉积所引起的。 4、慢性关节炎期: 如果高尿酸血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可能会进入慢性关节炎期。这一时期的关节炎发作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加剧,受累关节增多。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痛风石和痛风结节溃疡,这些痛风石是尿酸盐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的沉积物,它们会导致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 除了关节炎症状外,高尿酸血症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并发症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尿酸血症要如何处理 饮食控制: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和浓肉汤等,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比例,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要控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的排泄。 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可以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 适度运动: 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带来的高尿酸风险。另外,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 根据尿酸水平,可选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和肝肾功能。
561
2025-01-06
做肺部穿刺会让肿瘤扩散得更快吗
黄建华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做肺部穿刺通常不会让肿瘤扩散得更快。肺部穿刺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技术,通过穿刺针进入肺组织获取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帮助医生明确肺部病变的性质,这种检查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于肺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肺部穿刺时,医生通常会使用专门的穿刺针,这些穿刺针设计有防扩散机制,能够降低肿瘤细胞沿穿刺路径扩散的风险。此外,穿刺过程遵循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穿刺针头的设计是关键因素之一,现代医疗技术中,肺部穿刺通常使用套管针,这种针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在取样过程中,针芯会回缩,而穿刺针的外层则起到隔绝作用,防止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肿瘤扩散的风险。这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穿刺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研究和实践经验也表明,肺部穿刺后肿瘤扩散的风险是较低的。虽然理论上存在肿瘤细胞通过穿刺针道扩散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采取了多项预防措施和严格的操作规范,这种风险被大大降低。因此,肺部穿刺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其安全性是得到保障的。 在进行肺部穿刺时,患者应保持放松和配合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术后也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做肺部穿刺的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患者需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穿刺手术。 2、中配合: 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移动身体,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呼吸配合,如在特定的呼吸阶段保持不动,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3、术后护理: 术后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一般为4-6小时,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咳嗽,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胸痛、气促等不适症状,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按照医嘱进行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促进伤口愈合。
1395
2025-01-06
化疗什么时候开始有反应
黄建华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化疗后何时开始出现反应,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体质、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化疗方案等。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在化疗后的1-2周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化疗反应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谱。有些药物可能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强,导致患者在化疗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有些药物则可能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反应在化疗后的几天内逐渐显现。 患者的体质和耐受性也会影响化疗反应的出现时间和程度,一些患者可能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较好,即使使用了较强的化疗药物,也可能只有轻微的反应或完全没有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对化疗药物非常敏感,即使使用了较小的剂量,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此外,化疗反应的出现还与化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有关,化疗方案通常包括多种药物的组合使用,以及不同疗程之间的间隔时间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化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从而影响化疗反应的出现时间和程度。 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化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化疗开始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对化疗的疑问和担忧,介绍化疗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让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减轻恐惧焦虑情绪,增强其对化疗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血管护理: 根据化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外周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置管等,并确保穿刺部位固定良好,避免化疗药物外渗。若选择外周静脉,应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并经常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 3、饮食护理: 化疗前2-3小时进食少量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空腹化疗,防止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加重。
1212
2025-01-06
第一次吃靶向药多久复查
黄建华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第一次吃靶向药后,复查的时间间隔通常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病情、用药反应情况、用药类型以及医生的建议等。一般来说,多数患者会在开始服用靶向药后1个月到2个月左右进行第一次复查,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复查的目的是评估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通过复查,医生可以观察癌症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的大小变化,判断药物是否有效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复查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从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确定复查时间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病情较轻、用药反应良好的患者,复查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可能能够较好地承受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并且药物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的发展。而对于病情较重、用药反应较大的患者,复查时间可能会相对较短,以便医生更频繁地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不同类型的靶向药物也可能影响复查的时间间隔。一些靶向药物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因此复查时间可能会相对较短。而另一些靶向药物则可能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稳定的药效,因此复查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一次吃靶向药的护理措施 1、不良反应监测: 向患者介绍靶向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乏力、高血压等,嘱咐患者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初次用药的前几天,可增加对患者的观察频率,以便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2、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以增强体质。饮食上,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药物吸收和身体恢复,同时戒烟戒酒,减少不良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干扰。
639
2025-01-06
穿刺可疑癌是不是确诊了
黄建华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穿刺可疑癌并不意味着已经确诊为癌症。穿刺检查是病理学检查的一种重要方式,常用于多种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如肺部肿瘤、肝脏肿瘤、乳腺肿瘤以及甲状腺肿瘤等。当穿刺检查结果提示可疑癌时,这通常意味着在穿刺取得的组织样本中,病理学家观察到了某些异常细胞或组织结构,这些异常具有一定的癌变特征,但尚不足以明确诊断为癌症。 穿刺可疑癌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穿刺取样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取样部位、取样技术、样本处理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取得的样本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病变组织的真实情况。因此,即使穿刺结果提示可疑癌,也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病变组织可能处于癌前病变阶段,即细胞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异常增生,但尚未达到癌症的诊断标准。此时,穿刺检查可能只能检测到这些异常增生,而无法明确诊断为癌症。 当穿刺结果提示可疑癌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这些检查可能包括再次进行穿刺检查以获取更多的组织样本,或者采用其他诊断手段,如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通过综合多种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组织的性质,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即使穿刺结果提示可疑癌,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即使确诊为癌症,早期发现和治疗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穿刺可疑癌患者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患者得知穿刺结果可疑为癌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其内心想法,给予安慰和鼓励,向其解释穿刺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的计划,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心态,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2、穿刺部位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污染,防止感染发生。按照医嘱及时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病情观察: 留意患者有无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以及其他部位的不适,如疼痛、肿块等,这些可能与潜在的癌症相关,准确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
1369
2025-01-06
哪种头晕可能是癌症
黄建华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头晕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其成因多种多样,并不直接等同于癌症。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头晕可能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 例如,当某些颅内肿瘤,如脑瘤、脑膜瘤等生长时,它们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引发头晕。这种头晕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等,形成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此外,一些恶性肿瘤还可能向脑部转移,形成脑转移瘤,影响脑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 除了颅内肿瘤和脑转移外,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头晕。例如,对头颈部或脑部进行放射治疗时,患者可能会经历与放射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其中包括头晕。这是因为放射治疗在瞄准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贫血也是导致头晕的一个常见原因,而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等,可能导致贫血的发生。贫血会降低氧气供应到大脑,从而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头晕与癌症的关联主要体现在癌症导致的贫血上。 然而,头晕的原因远不止于癌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过度疲劳、颈椎病、血压血糖波动、睡眠不足、情绪波动等。因此,在出现头晕症状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癌症,而是应该结合其他症状、病史和医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头晕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让患者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摔倒造成意外伤害,尽可能提供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环境,减少声光刺激,利于患者放松身心,缓解头晕症状。 2、病情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头晕的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做好记录。若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如意识不清等,应及时就医。 3、饮食护理: 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盐、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头晕。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对于因低血压或低血糖引起头晕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盐分摄入或补充含糖食物,如饼干、糖水等,以改善头晕症状。
1244
2025-01-06
慢性肾衰竭名词解释
牛惠志
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发展所致综合征,病因多元,包括原发性肾疾病、糖尿病与高血压肾病等,症状累及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等系统,治疗有饮食、药物干预等,旨在延缓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1、病因 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等,长期的肾脏炎症或损伤未得到有效控制,逐渐发展为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肾脏微血管病变,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 高血压肾病:持续的高血压使肾脏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血液灌注和正常代谢,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而引发。 肾囊肿性疾病: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不断增大,压迫肾实质,使肾脏功能逐渐减退。 2、症状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等,这是由于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 神经系统:早期有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期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表现。 血液系统: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还可能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高血压较为常见,且随着肾衰竭进展血压控制难度增加,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 3、治疗 饮食治疗:限制蛋白质摄入,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保证足够热量供应,限制磷、钾的摄入,根据病情调整钠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常用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可延缓肾功能恶化;纠正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调节钙磷代谢,如补充钙剂、使用磷结合剂等,但所有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肾脏替代治疗:当病情发展到终末期,需进行透析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肾移植,以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维持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竭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持个人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日常养护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让肾脏在夜间能得到良好的休息与修复。避免熬夜,因为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与排毒功能。 适度运动也不可或缺,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整体代谢能力,有助于肾脏的血液灌注,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需要保持情绪的稳定,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内分泌失调,间接影响肾脏功能。患者应学会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舒缓情绪,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604
2025-01-06
尿崩症是什么意思
牛惠志
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尿崩症可分中枢性与肾性,中枢性因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或遗传致抗利尿激素异常,肾性源于肾脏对其不敏感或反应缺陷,症状有显著多尿、烦渴等,治疗依类型而异,旨在缓解症状与治原发病。 1、病因 中枢性尿崩症:多因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所致,如脑部肿瘤、颅脑外伤、脑部感染、脑血管病变破坏了下丘脑或垂体后叶,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运输或释放,引发尿崩症。少数为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或作用异常。 肾性尿崩症:主要是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或反应缺陷,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其基因突变影响了肾脏肾小管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或水通道蛋白功能,也可继发于某些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药物性肾损害、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干扰肾脏正常的尿液浓缩机制。 2、症状 多尿: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升,甚至更多,尿液颜色淡如水。 烦渴:由于大量失水,患者会极度口渴,常常大量饮水,且饮水量与尿量相当。 脱水:尿比重低,这是因为尿液中水分过多而溶质相对较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严重时可导致精神症状,如烦躁、谵妄、昏迷等。 3、治疗 对症治疗: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对于口渴中枢受损不能正常感知口渴的患者,需定时定量给予饮水,监测血电解质,及时纠正因大量排尿可能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对肾性尿崩症需要遵医嘱使用去药物补充抗利尿激素,以减少尿液生成,恢复正常的尿液浓缩功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有效控制多尿、烦渴等症状,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病因治疗:对于继发性尿崩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因至关重要,如因肿瘤引起,可采取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方式去除肿瘤病灶,若是由炎症导致,进行抗感染治疗,从根源上解决尿崩症问题,改善患者的病情并防止其恶化。 患者日常需留意随身携带水壶,以便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时提前规划好饮水与如厕地点,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因为感染可能加重尿崩症症状,保持心情舒畅,利于整体健康维护,密切关注尿液颜色与尿量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尿崩症的日常养护 精准的水分管理,患者需依据自身尿量及口渴程度,合理安排每日饮水量,维持体内水盐平衡,避免因过度饮水或饮水不足引发不良后果。 饮食调节,应适当增加盐分摄入,以补充因多尿而流失的钠,但需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止高钠血症。多食用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助力身体应对疾病带来的消耗。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保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与恢复。适度进行如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但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状况,防止因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加重病情,为病情稳定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678
2025-01-06
尿蛋白阳性算不算肾病
牛惠志
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尿蛋白阳性未必是肾病,需依诱因判断,生理性因素如运动、饮食可致短暂阳性,多为轻度且可逆,病理性因素则涉及肾小球受损、肾小管病变等,伴有其他症状,尿蛋白量及持续时间有别。 1、生理性尿蛋白阳性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时,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痉挛或充血,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暂时升高,血液中蛋白质漏入尿液致尿蛋白阳性,一般为轻度,休息后肾脏血流与滤过膜恢复,尿蛋白消失。 饮食因素:短期内大量摄入蛋白质,血液蛋白浓度骤升,肾脏过滤时超出其代偿能力,少量蛋白溢出,减少蛋白摄入后尿蛋白恢复正常。 2、病理性尿蛋白阳性 肾小球受损:如肾小球肾炎,免疫反应破坏滤过膜的电荷与分子屏障,大量血浆蛋白漏出,尿蛋白量中到大量且持续,多伴有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肾小管病变:肾小管病变如酸中毒、药物损伤等,致其对滤过蛋白重吸收能力降低。正常被重吸收的小分子蛋白无法有效回收,出现尿蛋白阳性,常伴有电解质紊乱表现。 全身疾病病变:糖尿病肾病因长期高血糖致肾脏微血管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滤过膜通透性渐增,尿蛋白由微量渐多。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因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破坏滤过膜,产生尿蛋白阳性并伴其他系统性症状。 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稳定,避免其波动加重肾脏负担,适度饮水,保持充足尿量以助排出体内毒素,但不可过量。减少高盐、高脂、高嘌呤食物摄入,减轻肾脏代谢压力,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养护方案。 尿蛋白阳性状况时的日常养护 要注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维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肾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减轻肾脏负担,促进其功能的稳定恢复。 情绪管理,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或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负面情绪可能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间接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不利于尿蛋白状况的改善。 注意保暖防寒,腰部和腹部。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肾脏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加重肾脏损伤。在季节交替或寒冷天气时,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寒,为肾脏营造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助力身体的康复进程。
821
2025-01-06
肾病有哪几种病
牛惠志
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
肾病包含多种类型,肾小球疾病多为免疫介导炎症,有急慢性之分,伴血尿等症状,肾小管疾病致功能异常,引发酸碱、糖代谢问题,肾间质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等。 1、肾小球疾病: 这是一大类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肾小球,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是由链球菌感染等因素引发,起病较急,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还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肾功能会逐渐衰退,在病理机制上主要是免疫介导性炎症。 2、肾小管疾病: 主要涉及肾小管的功能异常,如肾小管酸中毒,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肾性糖尿也是肾小管疾病的一种,主要是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使尿中出现葡萄糖,但血糖水平一般正常。 3、肾间质疾病: 肾间质病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药物过敏是常见原因,会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会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还伴有肾功能损害。慢性间质性肾炎则是缓慢进展的过程,可能与长期服用部分药物、重金属中毒等有关,导致肾功能不全。 4、肾血管疾病: 肾血管疾病主要涉及肾动脉和肾静脉,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血流减少,引发高血压等症状,肾静脉血栓形成会影响肾静脉的血液回流,导致肾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情况。 患者日常需留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以防加重肾脏负担,注意个人卫生,降低感染风险,因感染易诱发肾病恶化,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体检,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以便早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与养护方案。 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依据不同的肾病类型与病情状况,医生会精准开具针对性的药物,例如在肾小球肾炎中,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减轻肾小球的炎症损伤,配合使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症状,保护肾脏功能。 通常会要求患者遵循低盐饮食原则,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以此减轻肾脏的排泄负担,对于存在蛋白尿的患者,可能会建议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取,如瘦肉、鱼类等,但也要把控好量,避免过度摄入加重肾脏代谢压力。 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透析治疗可能成为必要选择,透析能够替代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与多余水分,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为肾脏功能的恢复或者等待肾脏移植争取时间与机会,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
69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