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尿崩症是什么意思

牛惠志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三甲全国第8

尿崩症可分中枢性与肾性,中枢性因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或遗传致抗利尿激素异常,肾性源于肾脏对其不敏感或反应缺陷,症状有显著多尿、烦渴等,治疗依类型而异,旨在缓解症状与治原发病。

1、病因

  • 中枢性尿崩症:多因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所致,如脑部肿瘤、颅脑外伤、脑部感染、脑血管病变破坏了下丘脑或垂体后叶,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运输或释放,引发尿崩症。少数为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或作用异常。
  • 肾性尿崩症:主要是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或反应缺陷,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其基因突变影响了肾脏肾小管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或水通道蛋白功能,也可继发于某些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药物性肾损害、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干扰肾脏正常的尿液浓缩机制。

2、症状

  • 多尿: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升,甚至更多,尿液颜色淡如水。
  • 烦渴:由于大量失水,患者会极度口渴,常常大量饮水,且饮水量与尿量相当。
  • 脱水:尿比重低,这是因为尿液中水分过多而溶质相对较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严重时可导致精神症状,如烦躁、谵妄、昏迷等。

3、治疗

  • 对症治疗: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对于口渴中枢受损不能正常感知口渴的患者,需定时定量给予饮水,监测血电解质,及时纠正因大量排尿可能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对肾性尿崩症需要遵医嘱使用去药物补充抗利尿激素,以减少尿液生成,恢复正常的尿液浓缩功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有效控制多尿、烦渴等症状,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 病因治疗:对于继发性尿崩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因至关重要,如因肿瘤引起,可采取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方式去除肿瘤病灶,若是由炎症导致,进行抗感染治疗,从根源上解决尿崩症问题,改善患者的病情并防止其恶化。

患者日常需留意随身携带水壶,以便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时提前规划好饮水与如厕地点,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因为感染可能加重尿崩症症状,保持心情舒畅,利于整体健康维护,密切关注尿液颜色与尿量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尿崩症的日常养护

  • 精准的水分管理,患者需依据自身尿量及口渴程度,合理安排每日饮水量,维持体内水盐平衡,避免因过度饮水或饮水不足引发不良后果。
  • 饮食调节,应适当增加盐分摄入,以补充因多尿而流失的钠,但需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止高钠血症。多食用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助力身体应对疾病带来的消耗。
  •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保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与恢复。适度进行如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但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状况,防止因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加重病情,为病情稳定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2025-01-06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