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科室相关科普
髋关节置换对人寿命的影响
张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髋关节置换术本身对人寿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改善活动、提升生活质量、手术风险、假体年限、基础疾病与康复等因素来评判,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否则可能会有不利影响。 髋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因髋关节疾病导致的疼痛与活动受限,使患者可以重新正常行走、上下楼梯等。身体活动能力的恢复有助于维持较好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避免因长期卧床或活动过少引发的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从间接减少健康风险角度,对延长寿命有积极意义。 术后患者能更好地参与日常社交、自理生活,心理状态也会随之改善,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体的整体健康,促使机体的免疫系统等维持正常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身体应对疾病的能力,利于寿命的正常延续。 尽管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成熟的手术,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像术中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若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未能妥善处理,可能影响患者后续健康,甚至威胁生命,不过在正规医疗操作下,这类风险发生概率相对较低。 髋关节置换使用的假体有一定使用年限,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假体松动、磨损等情况。若需要二次翻修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会增加,也会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若身体难以承受,会给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若患者本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影响术后恢复及整体健康状况。而术后规范的康复训练与否也至关重要,良好康复能促进身体恢复,反之则易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寿命。 髋关节置换对人寿命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科学评估、规范手术及合理康复等举措对保障良好健康状态和寿命延续十分关键。 髋关节置换后要注意什么 1、伤口护理: 术后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定期进行换药,防止伤口出现感染。若发现伤口有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感染扩散影响置换关节的恢复及整体健康状况。 2、体位摆放: 正确的体位对髋关节恢复十分关键。术后初期,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和内旋,睡觉时可使用辅助器具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比如特制的外展枕等。坐立时,选择高度合适的座椅,确保髋关节角度处于安全范围,防止假体脱位。 3、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检查,如X线、血液指标等,医生能准确评估髋关节的恢复情况、假体位置及有无松动等问题,进而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或给出进一步的健康指导,对维持髋关节长期良好状态意义重大。
547
2024-12-09
髋关节置换多久能正常走路
张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髋关节置换后多久能正常走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在术后3-6个月基本能够正常走路,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锻炼,尽量缩短恢复所需的时间。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3天内,患者通常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可进行简单的床边坐立以及少量的下肢活动。此时主要目的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虽然还远远谈不上正常走路,但这是后续恢复行走能力的重要开端,活动量会严格控制在身体可承受范围内,以避免影响手术创口及假体的稳定性。 术后1-2周,患者一般可借助助行器或者拐杖等辅助器具开始下地行走。不过行走步伐较小,且每次行走距离较短,多是进行短距离的移动锻炼,像从病床走到病房门口再返回。身体还在适应新的髋关节,肌肉力量也有待进一步恢复,所以行走需要依靠辅助器具来分担身体重量,保障行走过程安全且逐步增强活动能力。 术后2-6周,随着身体的恢复,肌肉力量有所增强,患者可逐渐增加借助辅助器具行走的距离和时间。可以尝试在病房走廊来回走动,甚至到户外进行短时间的散步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及一些大幅度的髋关节屈伸动作,防止假体脱位等情况发生,活动强度是在循序渐进提升的。 等到术后6-12周,部分患者若恢复良好,可尝试减少对辅助器具的依赖,慢慢过渡到独立行走,但步伐和速度仍不能与正常状态相比。肌肉力量需要继续强化,髋关节的活动灵活性也还在进一步改善中,每次行走时长和距离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适当延长。 多数患者经过前面阶段的恢复,在术后3-6个月时基本能接近正常走路状态。行走速度、步伐幅度等都逐渐趋近于术前水平,但可能仍需避免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等,还需要继续巩固锻炼,让髋关节功能达到更理想的状态。 髋关节置换后恢复正常走路是个逐步的过程,患者需遵循医嘱,按阶段锻炼,耐心等待身体恢复至理想状态。 髋关节置换后应该注意什么 1、伤口护理: 术后要确保伤口的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因为伤口若出现感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影响置换关节的愈合以及整体恢复进程,所以细致的伤口护理至关重要。 2、日常生活调整: 日常生活中诸多细节需留意,尽量选择坐高椅,穿脱鞋袜时使用辅助工具,避免弯腰过度。生活调整能降低关节的负担,延长置换关节的使用寿命。 3、定期复查: 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回医院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查看髋关节的位置、假体的情况等。医生会依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或给出相应的建议,确保置换后的髋关节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预防潜在的并发症出现。
845
2024-12-09
髋关节积液要静养多久
张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髋关节积液患者需要静养的时长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的静养时长要依据积液产生的原因、积液量以及患者自身恢复能力等来综合判定,可能需要2-8周甚至更长时间。 若是因轻微外力撞击、扭伤等造成髋关节出现少量积液,在经过妥善处理后,一般建议静养2-3周。在此期间,要避免髋关节过度活动,让受伤部位的组织有时间自我修复,减少炎性渗出,利于积液的逐渐吸收,同时配合适当的物理治疗,可加速恢复进程。 如果是运动过度,比如长时间高强度跑步、跳舞等使髋关节出现积液,通常需要静养3-4周。因为过度运动易引起髋关节周围滑膜的炎症反应,导致积液产生,这段时间的静养能使滑膜炎症消退,缓解疼痛,且要在后续逐渐恢复运动时做好热身与拉伸,防止积液反复。 当髋关节积液是由滑膜炎引起,且积液量适中时,可能需静养4-6周。滑膜炎会致使滑膜不断分泌液体,静养可减少关节的摩擦与刺激,减轻炎症,促进积液吸收,同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积液量变化来确定后续的静养时间。 倘若髋关节积液是因为感染性疾病引发,静养时间会相对延长,通常在6-8周。感染会加重关节内的炎症反应,除了静养,还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在炎症得到有效控制,积液明显减少后,才可慢慢增加活动量,期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 对于本身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基础疾病,又出现髋关节积液的患者,静养时间更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而定,往往需要8周以上,甚至数月。这类患者的关节恢复能力弱,要在基础疾病稳定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康复锻炼,慢慢恢复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积液患者应依据具体病情确定静养时长,配合相应治疗与康复措施,以促进髋关节恢复健康。 髋关节积液怎么治疗 1、充分休息制动: 患者应尽量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以及剧烈运动,必要时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髋关节的负重,使关节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利于积液的吸收以及炎症的消退,一般建议休息时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来定,至少保证连续休息数天至数周。 2、物理治疗: 辅助可采用热敷的方式,通过热传递促进髋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新陈代谢,帮助带走炎性物质,减轻炎症,从而促进积液吸收。还可以运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能深入关节部位,发挥消炎、消肿的功效,需按疗程规律进行,每周数次,持续数周,具体依医嘱执行。 3、药物治疗: 对于存在炎症的情况,非甾体抗炎药可发挥作用,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按规定剂量服用,可改善症状。若积液是因感染所致,还需针对性地使用抗感染药物,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使用,精准对抗病原体,控制感染源头,以消除积液。 4、关节穿刺抽液: 当髋关节积液量较多,且经过保守治疗后积液吸收不理想时,可考虑关节穿刺抽液。由专业医生操作,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穿刺针准确刺入髋关节腔,抽出多余的积液,减轻关节腔内的压力,同时还可对抽出的积液进行检验分析,辅助明确病因,后续配合其他治疗加快康复。
989
2024-12-09
踝关节活动度
张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踝关节活动度指的是踝关节在各个方向上能够进行运动的范围,包括背屈、跖屈、内翻、外翻及旋转的活动度,对于人体正常的行走、奔跑、跳跃等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具有不同的活动度。 背屈是踝关节向上的动作,也就是脚面尽力靠近小腿前方的运动。正常情况下,踝关节背屈的活动度在10-20度。这一活动度的实现依赖于踝关节周围诸多肌肉、肌腱以及关节结构的协同配合。足够的背屈活动度能保证在行走时,前脚顺利着地并平稳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阶段,为正常步态奠定基础,同时在上下楼梯等动作中也有着关键作用。 跖屈与之相反,是踝关节向下的运动,使脚尖尽力向下伸展,正常活动度在40-50度。良好的跖屈活动度在跳跃、蹬地发力动作中不可或缺,比如运动员起跳时,强大的跖屈能让脚部更好地借助地面反作用力,将力量传递到全身,助力身体腾空,并且在行走下坡路时也依靠合适的跖屈来维持平衡和控制速度。 内翻是指脚的内侧缘抬起,脚底朝内的运动,正常的内翻活动度一般在20-30度。适当的内翻活动度有助于在行走于不平整路面时,调整脚部姿势以适应地面变化,维持身体平衡,避免因地面高低不平而摔倒,是人体适应复杂行走环境的重要保障之一。 外翻则是脚的外侧缘抬起,脚底朝外的动作,正常的外翻活动度为10-20度。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是一些需要侧向移动、变向的动作里,如篮球运动员的快速变向过人,踝关节的外翻活动度能配合身体调整姿势,确保动作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踝关节还具备一定的旋转能力,包括内旋和外旋,内外旋的活动度综合起来通常在10-20度。这种旋转活动度在日常活动中,像转身、扭转身体等动作时发挥作用,使人体能够更自如地调整身体方位,协调上下肢的运动。 了解踝关节活动度相关内容,对评估关节功能、保障日常及运动活动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 平时怎么保持踝关节活动度 1、日常行走姿势规范: 保持正确的行走姿势有助于踝关节正常活动及活动度的维持。行走时,应抬头挺胸,双脚平稳着地,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每一步都要让踝关节自然屈伸,避免出现拖地走、踮脚走等不良姿势,这样能保证踝关节在日常最基本的活动中得到合理且充分的运动,防止因错误姿势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2、借助弹力带锻炼: 将弹力带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脚背上,通过对抗弹力带的阻力进行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等多方向的活动。例如背屈时,慢慢向上抬起脚,克服弹力带阻力,每个方向重复8-10次,做3-4组。借助弹力带能增加锻炼强度,更好地维持和提升踝关节活动度。 3、参与体育活动: 如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游泳时,踝关节在水中不断地屈伸、蹬水,能全方位锻炼其活动能力;骑自行车时,脚的踩踏动作也涉及踝关节的参与;打羽毛球过程中,频繁的移动、起跳、落地等动作同样对踝关节活动度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定期参与这类体育活动,可有效保持踝关节良好的活动状态。
1408
2024-12-09
胯关节和髋关节是一个部位吗
张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胯关节和髋关节在日常表述中常被混淆,但严格来说,并非完全等同的一个部位,二者存在一定联系,但也有诸多区别,包括解剖学定义、结构组成及损伤康复差异等。 1、解剖学定义: 髋关节在解剖学上有着明确且精准的定义,属于人体的球窝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周围还有关节囊、韧带等结构辅助,起到连接躯干与下肢的关键作用,是人体能够完成下肢活动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动作的重要关节基础。而胯关节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医学解剖术语,更多是民间对髋部周围区域关节结构笼统的称呼。 2、结构组成: 髋关节有着清晰规范的结构组成,股骨头呈球状,嵌入髋臼形成紧密且灵活的配合,相关的韧带能增强关节稳定性、限制过度活动,关节囊包裹整个关节起到保护作用。胯关节从宽泛理解可能涵盖了髋关节以及其周围的一些软组织连接部位,范围相对模糊,不像髋关节有着确切的骨与骨连接、包裹的结构限定。 3、功能: 髋关节的功能主要聚焦在支持身体重量、实现下肢各种精准灵活的运动,像走路时的步伐交替、跑步时的抬腿摆动、上下楼梯时的屈伸动作等都依赖髋关节的正常运转。胯关节由于指代相对宽泛,所涉及功能描述也更笼统,更多是一种对髋部区域参与身体活动的大致概括,不如髋关节功能定位具体明确。 4、医学诊断应用: 在医学领域,当出现髋部相关疾病,如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滑膜炎等,医生会依据髋关节准确的解剖结构、功能特点去进行精确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等来判断髋关节具体的病变情况。而胯关节由于概念模糊,很难作为精准诊断的对象,不利于准确判定具体病症所在。 5、损伤康复差异: 一旦髋关节受损,比如发生骨折、脱位等情况,其康复治疗是严格围绕髋关节的解剖修复、功能恢复开展,有专业规范的康复方案。胯关节如果有损伤情况,因范围不明确,很难针对性制定精准的康复计划,不利于损伤后的良好恢复。 胯关节与髋关节存在诸多差异,了解这些有助于准确表述身体部位及应对相关健康问题,避免概念混淆。 胯关节和髋关节哪个是正确叫法 胯关节和髋关节都是在医学及日常生活中会被提及的名称,但从严格的医学专业角度来说,髋关节是更为准确规范的叫法。髋关节指的是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的球窝关节,属于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结构复杂且精密。髋臼位于骨盆侧,呈半月形,能很好地容纳股骨头,二者配合使得关节可完成多种角度的屈伸、收展、旋转等活动,有着明确且严谨的解剖学描述,是医学领域通用的专业术语。 在众多权威的医学教材、科研文献以及医学专业数据库中,涉及到此部位的研究、病症描述等都是统一使用髋关节这一称谓。无论是阐述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置换手术,还是髋关节相关的力学分析等内容,都以髋关节为准。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比如判断是否存在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炎症等病症,开具的检查单、病历书写都会用髋关节来表述。并且在实施髋关节相关的治疗,像康复训练、手术操作等环节,同样依据髋关节这个名称来准确指向相应部位,保障医疗过程的精准性。
988
2024-12-09
肋骨骨折的正确睡姿
李宏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肋骨骨折是指肋骨发生断裂或骨折,通常由于外力直接作用或间接压力引起。选择正确的睡姿对于骨折的恢复和减轻疼痛有一定积极作用,一般建议现在 仰卧位或半卧位 ,具体需遵循医嘱,确保安全和效果。 仰卧位 1、特点及优势: 仰卧位是比较安全的睡姿。这种姿势能使身体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避免对骨折部位造成额外的压迫和扭曲。对于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的患者,仰卧时胸部相对舒展,减少了胸廓的活动幅度,有助于减轻疼痛。 2、注意事项: 为了增加舒适度,可以在患者的头部和腰部适当垫柔软的枕头。头部垫枕头能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腰部垫枕头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但要注意枕头的高度适中,过高可能会导致颈椎过度前屈,过低则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 半卧位 1、特点及优势: 半卧位是指床头摇高30°-60°的卧位。这种姿势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减轻胸部对肺组织的压迫,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如患者肋骨骨折后出现了少量胸腔积液,半卧位有助于积液聚集在胸腔底部,减少对肺组织的压迫,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半卧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胸廓的压力,缓解骨折处的疼痛。 2、注意事项: 为了保持半卧位的稳定,需要确保床的角度合适。可以使用专门的病床调节装置或者在床尾放置物品防止床体滑动。患者在半卧位时,背部和腰部要靠在柔软的支撑物上,如靠垫等,以防止身体下滑,避免骨折部位因身体位置改变而受到不良影响。
388
2024-12-09
滑膜炎颗粒能消除积液吗
王大为
副主任医师
骨科
滑膜炎颗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关节积液,尤其对于早期和中期的滑膜炎效果较好,但是无法做到完全消除。而且对于积液较多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滑膜炎颗粒是一种中成药,由多种中药成分组成,如夏枯草、功劳叶、女贞子、丹参、防己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功效。其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滑膜炎,以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不利等症状。在滑膜炎的发病过程中,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导致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滑膜炎颗粒通过其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炎症消退,改善关节积液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滑膜炎颗粒并不能完全消除积液。对于关节积液较多的情况,滑膜炎颗粒可能只能使积液减少,而无法使其完全消除。此时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关节镜手术切除滑膜炎、排除关节积液,或者辅助超短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以促进炎症吸收和积液消除。 滑膜炎颗粒的使用,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服用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对于寒湿痹阻、脾胃虚寒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滑膜炎颗粒。如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关节积液的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节积液的注意事项 1、避免剧烈运动: 关节积液患者应减少关节负重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减轻关节的负担,促进积液的吸收。对于膝关节积液,可以采取抬高患肢、膝关节制动等措施,避免膝关节负重。 2、加强肌肉力量训练: 在休息时可以做不需要关节承重或者负担比较重的肌肉力量训练,如勾脚抬腿的股四头肌锻炼等,以增强关节稳定性。 3、合理使用冷敷和热敷: 在关节肿胀初期,冷敷可以减少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而在慢性期或积液较少时,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积液吸收。
1210
2024-12-09
腰突睡觉自愈法睡姿
李宏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腰突即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存在所谓的睡觉自愈法,这种疾病无法自愈,但是合适的睡姿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推荐 仰卧位和侧卧位 。 仰卧位 身体平躺在床上,面部朝上,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微屈曲。 能够帮助放松腰部肌肉和韧带,减轻腰部压力,减轻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同时可以在腰部下方垫一个薄毛巾卷,维持腰椎的生理前凸,让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分布更加均匀。 侧卧位 在侧卧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可以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使上面的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微微屈曲状态。 能够减少腰部肌肉的牵拉,防止腰部扭曲,避免椎间盘因脊柱扭曲而加重突出,对于缓解腰部疼痛和不适有帮助。
710
2024-12-09
踝关节骨折后多久可以走路
镐英杰
主任医师
骨科
踝关节骨折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而异,轻微骨折通常1-3个月可恢复行走,复杂骨折则需3-6个月或更长,儿童和青少年恢复较快,2-4个月,老年人则相对延长,4-6个月。 1、骨折程度 对于轻微的踝关节骨折或骨裂,如果未发生明显移位,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在固定期间,骨折部位会逐渐愈合,一般在1-2个月可达到初步愈合,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开始部分负重行走。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通常在2-3个月可以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 对于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复杂类型的踝关节骨折,由于骨折的严重程度较高,愈合过程相对较慢,一般复杂骨折的患者在手术后6周左右可以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但完全恢复正常行走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2、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因其新陈代谢旺盛且组织修复能力强,通常在踝关节骨折后2-4个月内能够较快地恢复,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损伤的反应和修复机制相对更为高效。 老年人由于骨骼愈合能力减弱,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骨骼健康问题,其踝关节骨折的恢复时间会相对延长,一般老年患者的恢复过程可能需要4-6个月,甚至在复杂情况下会更长。 踝关节骨折患者日常注意疼痛管理,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疼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劳累。戒烟限酒,以免影响骨折愈合。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恢复踝关节功能,确保康复效果。 踝关节骨折后日常如何养护 保持良好的休息与活动平衡,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以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适度的活动,如医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合理饮食,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再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避免再次受伤,在行走或活动时,可以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以减轻踝关节的负担;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对踝关节的压力。 定期复查是监测康复进展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按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以便医生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给出后续的治疗建议。
575
2024-12-09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镐英杰
主任医师
骨科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手腕部常见病,发病与过度用腕、解剖结构及其他因素有关,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数患者积极治疗可治愈,但治愈后不良习惯易致复发。 1、发病原因 过度使用手腕:频繁进行手腕的屈伸和旋转动作,如长时间使用鼠标、键盘,从事手工劳动如纺织、缝纫、打字等,使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引起腱鞘的损伤和炎症。 解剖结构因素:桡骨茎突处的腱鞘相对狭窄,肌腱在通过此处时容易受到挤压,而且此处的肌腱活动频繁,增加了发病的风险。 产后妇女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肌腱和腱鞘的弹性和韧性改变,容易发生腱鞘炎;手腕部受到外伤、寒冷刺激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2、治疗方法 休息制动:让手腕得到充分的休息是治疗的关键。避免过度使用手腕,减少手腕的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支具或绷带将手腕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减轻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 物理治疗: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患处,也可以进行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有助于减轻炎症。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疼痛和炎症,还可以在局部外用药物,对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可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麻药进行封闭治疗,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肌腱的卡压,恢复肌腱的正常滑动。 3、治愈情况 大多数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治愈,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如休息、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经过适当的康复训练,也能恢复正常的手腕功能。 如果患者在治愈后不注意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继续过度使用手腕,有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患者的日常养护,需锻炼手部肌肉力量,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可进行简单的握拳、伸展练习,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手部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定时变换,促进血液循环。 桡骨茎突腱鞘炎注意事项 在工作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手腕姿势,使用鼠标和键盘时,手腕应保持自然伸直,避免过度弯曲或扭曲。定时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活动一下手腕,缓解手腕的疲劳。如果工作需要长时间进行手腕操作,可以考虑使用辅助工具,减轻手腕的压力。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手腕,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或挤压,在进行可能对手腕造成伤害的活动时,要佩戴护腕等防护用品,增加手腕的稳定性和保护。要注意避免突然用力过猛,防止对手腕部的肌腱和腱鞘造成损伤。 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腱鞘炎的症状,要注意手腕的保暖,在寒冷环境中,尽量佩戴手套,避免手腕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
1216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