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神经科科室相关科普
氨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氨气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包括刺激和腐蚀呼吸道,引起急性损害如咽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甚至导致窒息、死亡;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可导致红肿、糜烂等症状;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等。
1、呼吸系统危害
急性损害:人体吸入氨气后,氨气在呼吸道黏膜形成的碱性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中带血、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因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导致窒息、死亡。
长期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氨气,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氨气还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氧气的运氧功能,影响身体的氧气供应。
2、皮肤危害
氨气对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皮肤接触氨水或氨溶液后,可能出现红肿、红斑、水疱、糜烂甚至坏死,多伴有烧灼样疼痛。
3、眼睛危害
氨气或氨溶液若不慎接触眼睛,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出现眼睛疼痛、流泪、发红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眼角膜健康,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4、神经系统危害
氨气对神经系统也有损害作用。长期接触氨气,可能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头晕、恶心、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高浓度氨气吸入还可能诱发惊厥、抽搐等严重症状。
氨气还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氨气还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表现为中毒性心肌炎,如心脏增大、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氨气还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长期接触氨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区疼痛等症状。日常应尽量避免接触高浓度的氨气,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868
中暑会出汗吗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在中暑初期,人体往往会出现出汗的症状,这是身体为了调节体温而采取的自然反应,随着中暑程度的加深,出汗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会通过排汗方式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汗液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因此在轻度中暑或中暑初期,人们通常会感到汗流浃背,这是身体在努力调节体温的表现。此时如果及时 采取措施,如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等,通常可以有效地缓解中暑症状。
当中暑程度加重,达到重度中暑或热射病的阶段时,人体的出汗机制可能会受到破坏。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无汗的症状,这是因为身体已经无法有效地通过排汗来散热了。同时,患者还会出现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这是中暑发展到危急阶段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对高温环境的反应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在中暑初期就表现出明显的出汗症状,而有些人则可能出汗较少或几乎没有。这可能与个体的体温调节能力、身体状态、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高温环境中,每个人都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缓解,并及时就医治疗。
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降温和补水,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治疗。
846
中暑引起的发烧会持续多久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引起的发烧持续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轻度中暑一般会发烧几个小时到一天,中度中暑可能会发烧1-2天,重度中暑持续时间更长。
1、轻度中暑:
体温通常在38℃左右,发烧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到一天左右。经过及时有效的降温处理,如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发烧症状可较快缓解。
2、中度中暑:
体温可能升高到38-40℃,发烧可能会持续1-2天。中度中暑对身体的影响较大,需要更多时间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调节体温。
3、重度中暑:
热痉挛:体温一般不超过40℃,但肌肉痉挛疼痛明显。经过积极治疗,如补充电解质、按摩痉挛肌肉等,发烧通常会持续1-3天。
热衰竭: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伴有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症状。发烧可能持续2-4天,因为身体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热射病:体温常超过40℃,且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即使经过全力 抢救,发烧可能仍会持续3-5天甚至更久,因为热射病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了严重损害,恢复过程漫长且复杂。
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缩短中暑发烧的持续时间,包括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物等。如果中暑严重,如重度中暑中的热射病,还需要进行专业的医疗救治,包括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如果中暑发烧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1437
中暑分为哪三级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级,每一级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先兆中暑:
体温可以正常或轻度升高,但通常不超过38℃。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心慌、恶心、口渴、无力等感觉。还可能出现四肢发麻、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量增多等体征。
先兆中暑是中暑的预警信号,此时若能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等,可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2、轻度中暑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38℃以上。皮肤湿冷,但可能因大量出汗而显得潮湿。血压可能下降,脉搏细弱且心率加快,出现直立性头晕等症状。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可能伴有四肢无力、头痛等不适感。
轻度中暑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降温、补水等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病情恶化。
3、重度中暑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性痉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和腹壁肌群,可能与大量出汗和电解质丢失有关。热痉挛一般无明显体温升高和神志障碍。
热衰竭:患者常出现大汗淋漓、极度口渴、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可能升高,并伴有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热衰竭是机体在高温环境下失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的结果。
热射病:是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患者体温可超过40℃,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昏迷、全身抽搐、谵妄等。同时热射病患者可能伴有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如凝血功能障碍等,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
重度中暑需要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包括迅速降温、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生命危险。出现中暑后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病情发展。
512
中暑症状会持续多久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症状可能持续不足24小时,而重症中暑症状可能会持续1-3天,需积极在 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能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症状通常在数小时内就可以得到缓解。
2、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了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在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冷敷、在通风良好处休息等,和补充足够的水分、电解质后,症状大多会在12-24小时内逐渐减轻。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盐分丢失过多引起的肌肉痉挛,在补充盐分和水分后,痉挛症状可能在数小时内缓解,但身体完全恢复可能需要1-2天。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虚弱等,经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治疗后,症状可能需要2-3天才能明显改善。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病死率较高。患者核心体温可高达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抽搐、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如快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症状可能也会持续数天至数周。这是因为热射病会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如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这些器官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1355
中暑了喝什么水比较好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时由于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严重流失,因此及时补充适当的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淡盐水、温开水等都是中暑后推荐饮用的水。
1、淡盐水:
中暑时,身体通过出汗来散热,导致体内盐分和水分大量丢失。适量饮用淡盐水可以迅速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钠盐,有助于恢复体液平衡和血压稳定。
盐分的量应适量,不宜过多,以免引起高钠血症。一般建议在一升温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均匀后饮用。
2、温开水:
温开水易于被身体吸收,能快速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缓解口渴和脱水症状。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不适感。
3、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的功效,适合中暑时饮用。此外,绿豆汤中的钾元素还能帮助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电解质。绿豆汤应适量饮用,不宜过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4、运动饮料:
对于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或运动导致严重脱水的人群,建议适量饮用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中除了含有水分和电解质外,还添加了一些糖分和营养素,有助于快速恢复体力。如果中暑症状较轻或没有剧烈运动,一般不建议饮用运动饮料,以免摄入过多糖分和电解质。
西瓜汁、椰子水等也适合中暑时饮用,这些饮品富含水分和电解质,有助于补充体液和缓解中暑症状。但同样需要注意适量饮用,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900
中暑原理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原理主要是由于机体在高温环境下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获取热量过多、汗腺功能障碍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体内热量积聚、体温上升,超过身体调节能力范围,从而引发一系列中暑症状。
1、机体产热增加:
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会使机体产热显著增加。在高温环境下,这种增加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会导致体温上升,进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大量出汗虽然是一种散热方式,但过度出汗会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严重丢失,导致内环境紊乱,从而加剧中暑的风险。
2、机体散热减少:
长时间处于不透风、潮湿的环境中,体内产生的热量难以通过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发出去。热量在体内积聚,导致体温升高,最终可能引发中暑。此外,穿着厚重、不透气的衣物也会减少机体的散热,增加中暑的风险。
3、获取热量增加:
长期处于高热环境或受到大量热辐射时,人体从环境中获取的热量显著增加。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在体内积聚,导致体温升高,进而引发中暑。
4、汗腺功能障碍:
排汗是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之一。然而,当机体存在汗腺功能障碍时,排汗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机体无法正常散热。这种情况下,体内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引发中暑。
5、中枢系统功能障碍:
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当中枢神经系统因外伤、药物因素等出现功能障碍时,其反应性降低,无法正常调节机体的散热功能。这会导致体内热量积聚,体温上升,从而引发中暑。
6、心血管储备功能下降;
在高温环境中,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对于心血管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难以支持血液快速流动以散热,导致体内热量无法充分散发而积聚在体内,进而引发中暑。
7、高温和高湿度环境:
高温和高湿度环境是中暑的重要风险因素。在高温环境中,身体自身散热的能力受到限制;而在高湿度环境中,汗液蒸发的速度减慢,导致身体难以有效散热。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使中暑的风险显著增加。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机体散热不良,最终引发中暑,因此在高温环境下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中暑的风险。
1132
出现热射病应该怎样紧急处理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中暑病症,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通过快速降温、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危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立即降温
迅速转移: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远离高温热源。
解开衣物:解开患者的衣物,特别是紧身或厚重的衣物,以增加身体表面的散热面积。
物理降温:使用冷水、湿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额头、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处,以加速散热。若条件允许,可采用冰毯、冰帽等更高效的降温设备。
2、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适量补水:在患者意识清醒且没有呕吐的情况下,给予少量多次的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给予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以免加重脱水。
3、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体位:确保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观察呼吸: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确保氧气供应充足,防止窒息。
4、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使用体温计、血压计等设备,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对于评估病情和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5、紧急送医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即使采取了初步急救措施,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保持联系:在转运过程中,与急救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提供患者的详细病情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便他们做好接诊准备。
6、后续治疗支持
多脏器支持:热射病患者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需要给予相应的脏器支持治疗,如呼吸机辅助呼吸、肾替代治疗等。
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等方式,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皮肤护理:对于昏迷患者,需及时进行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夏季高温天气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1100
孩子急性喉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孩子急性喉炎的最佳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症状来制定,包括一 般治疗、药物治疗、特殊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孩子呼吸顺畅,避免窒息风险。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休息与体位:让孩子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避免体力消耗。同时保持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有助于减轻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
饮食与水分: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防止脱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急性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应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控制黏膜水肿:如果孩子出现喉腔黏膜水肿,应给予激素药物进行静脉给药,以迅速缓解水肿,防止病情恶化。
镇咳祛痰:对于咳嗽有痰的孩子,可使用祛痰药物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同时,可使用镇咳药物缓解症状。此外,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3、特殊治疗
气管切开或插管: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治疗,以确保呼吸道通畅,挽救生命。
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支持治疗措施,以维持孩子生命体征的稳定。
平时应加强孩子的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在感冒流行期间减少外出,以防传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物质对孩子呼吸道的刺激,适当多吃梨、生萝卜等具有润喉作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喉部不适。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156
被蜈蚣咬了有生命危险吗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一般被蜈蚣咬伤后,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生命危险,但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危害性和个体差异,需积极进行处理。
蜈蚣的毒性因种类而异,不同种类的蜈蚣,其毒液的成分和毒性强度各不相同,一些小型蜈蚣的毒液含量较少,毒性相对较弱,咬伤后可能只会引起局部的红肿、疼痛等轻微症状,对生命安全的威胁较小。大型蜈蚣,如巨人蜈蚣,其毒液含量较多且毒性较强,咬伤后可能导致严重的溶血、心肌麻痹、呼吸肌麻痹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有可能危及生命。
需注意不同人对蜈蚣毒液的敏感性不同,一些人可能对蜈蚣毒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这也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被蜈蚣咬伤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
当被蜈蚣咬伤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降低风险,要尽快去除伤口处的毒牙,以防毒液继续注入体内。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毒液的酸性。可以用冷毛巾敷在伤口处,以减轻红肿和疼痛。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鱼腥草、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捣碎后外敷伤口。
同时应密切观察被咬者的症状变化,如果出现全身红肿、瘙痒、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等过敏症状,或者出现烦躁、谵妄、抽搐、全身麻木、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注射抗过敏药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以稳定病情并降低死亡风险。
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