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科室相关科普
膝关节置换后怎样康复训练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踝泵训练等是一套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还应及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相关训练,改善症状。
1、术后1-3天
踝泵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脚掌与床面保持90°,脚部先是用力上勾,然后再用力下踩,每个动作坚持3-5秒,这项训练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健侧腿弯曲,患侧腿伸直,患侧脚掌与床面呈90°,患侧绷紧大腿肌肉坚持3-5秒钟,再放松,这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增强大腿肌肉力量。
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家属或医护人员一手托住患者膝关节,一手握住脚踝,在患者不用力的情况下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
2、术后3-7天
主动屈膝屈髋训练:待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幅度达到能让患者双手抱住膝盖下方时,可以让患者自己进行屈膝、屈髋练习。训练动作要轻柔,每个动作保持3秒,每隔1小时做10下。
直腿抬高训练:患者躺在床上,将两腿伸直并一起抬高,然后缓慢放下,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
CPM机训练:使用CPM机进行无痛状态下的被动活动,起始角度为0°,逐渐增加至患者能耐受的角度,CPM机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屈伸功能。
3、术后2周至3个月
扶拐行走训练:当患者床上屈膝活动自如,且伤腿负重没有疼痛感时,可试着扶拐练习行走,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行走能力。
抗阻力训练:使用弹力带或沙袋等对膝关节进行抗阻力训练,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但需注意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关节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上下楼梯、坐椅子、站立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
4、出院后的康复训练
持续肌肉力量训练:出院后,患者需继续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包括直腿抬高、侧抬腿、后抬腿等训练。
关节活动度维持:保持已经获得的膝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可以通过每日的屈伸活动、瑜伽等训练来维持关节活动度。
避免过度活动:虽然康复训练很重要,但也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过程,无论是进行屈伸膝关节、站立还是行走训练,都要确保姿势正确、动作规范。错误的姿势可能增加关节的受力不均,引发磨损或损伤,影响康复效果。
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不可急于求成,早期应从简单、轻度的动作开始,比如术后初期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等,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与难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关节损伤或影响恢复进程。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每次训练时长要适宜,避免过长导致疲劳,一般初期可每天进行多次短时间训练,之后根据恢复状况再调整频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关节和肌肉得以恢复,过度劳累可能加重关节肿胀与疼痛。
训练过程中若出现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告知医生,轻微的疼痛在可忍受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可能随着训练的持续会逐渐减轻,但如果疼痛加剧或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训练强度过大或关节出现异常,需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958
怎样做盆底肌康复训练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盆底肌康复训练是加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盆底功能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产后女性以及盆底肌肉受损的人群来说至关重要,基本训练方法等是一些有效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
1、基本训练方法
凯格尔运动:排空膀胱后,仰卧或坐姿,放松身体,收缩盆底肌肉,保持收缩状态3-5秒,然后放松5-10秒,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确保收缩的是盆底肌肉,而非腹部、大腿或臀部肌肉。
提肛法:保持坐姿或站姿,有意识地收缩尿道、肛门直肠括约肌,坚持3-5秒后放松。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组,每组8-10个动作。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对盆底肌肉造成损伤。
深蹲训练:下蹲时放松盆底肌,站起时注意收腹及提臀。每天进行2次,每次8-10组,每组6-8个动作,下蹲时保持背部挺直,避免膝盖过度弯曲。
2、辅助训练方法
盆底康复训练器:专为女性设计,符合女性阴道生理结构特点,有助于锻炼盆底肌肉收缩能力,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进行使用,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电刺激唤醒盆底肌细胞,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增加盆底血运及恢复肌力,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确保安全和效果。
在生活中还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对盆底肌肉的压迫。合理饮食,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等,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弹性,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和疼痛。
做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作用
无论是压力性尿失禁,如咳嗽、大笑时漏尿,还是急迫性尿失禁,盆底肌康复训练都能有效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使其更好地支撑尿道、膀胱等器官,从而减少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提升控尿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生育等因素,盆腔器官可能出现脱垂现象,通过康复训练,可强化盆底肌对子宫、直肠、膀胱等盆腔器官的承托作用,降低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发生的风险,有助于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
盆底肌的强弱与性生活感受密切相关,训练能增强盆底肌肉的弹性和收缩能力,在性生活中可增加阴道的紧致感,提高性快感,也有助于男性更好地控制射精,改善双方的性体验。
1211
膝关节康复训练10种方法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膝关节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训练方法,旨在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关节稳定性,具体训练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1、基础训练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主动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使其绷紧,保持几秒钟后放松。此训练可增强大腿肌肉力量,有助于膝关节的稳定。
直腿抬高: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缓慢抬起下肢至与床面成一定角度,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此训练可增强大腿后侧肌肉和臀部肌肉的力量,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膝关节屈伸: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缓慢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此训练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灵活性。
2、进阶训练
静蹲练习:患者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此训练可增强大腿肌肉和膝关节的稳定性。
单腿站立:患者尝试用患肢单腿站立,保持平衡。此训练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前后负重:患者双手持哑铃或杠铃,进行前后方向的负重行走,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3、辅助训练
毛巾辅助膝关节锻炼:使用毛巾绕过脚底,双手握住毛巾两端,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此训练有助于缓解膝关节僵硬,增加关节活动度。
按揉髌骨:每天按揉髌骨周围,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康复。
轻拍膝关节周围:建议每天轻拍膝关节周围,从而对膝关节附近的穴位进行刺激,有利于疏通经络。
膝关节康复训练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协同助力膝关节功能恢复,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务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需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恢复。
膝关节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关节损伤。确保训练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使用错误的姿势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或受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骨折类型、愈合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应在可忍受的范围内进行,必要时可服用镇痛药或进行冷敷以缓解疼痛。在训练过程中,避免膝关节过度受力,以免加重损伤。
康复训练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定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1418
内侧副韧带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内侧副韧带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需要依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恢复阶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制定,例如足跟滑动练习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水平。
1、损伤初期至炎症消退期
休息与制动:在损伤初期,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必要时,可佩戴支具或石膏固定,以限制膝关节的内翻或外翻动作,防止再次损伤内侧副韧带。
足跟滑动练习:仰卧在瑜伽垫或硬板床上,双腿伸直后屈膝,足跟缓慢匀速地向臀部滑动,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活动度。
直腿上抬练习:平卧,患肢踝关节背伸,然后缓慢抬起约30公分或者与床面呈30°角,坚持10秒钟缓慢放下,每天进行多次练习,以增强大腿肌肉的力量。
2、炎症消退至愈合期
膝关节被动伸直练习:平卧,双侧腿抬高,踝关节下方垫一个软垫,使踝关节离开床面约15公分,利用重力使双侧膝关节慢慢伸直。每次练习至最大伸直程度后再坚持2分钟,每天进行多次练习,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伸直功能。
平衡练习: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单腿站立等平衡练习,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3、愈合期至功能恢复期
功能性训练:当损伤基本愈合后,可以进行跑步、跳跃等功能性训练,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复发。
抗阻练习: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膝关节伸直抗阻练习等,进一步增强大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确保训练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若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肿胀明显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
内侧副韧带损伤康复训练需要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康复训练的效果显现时间因个体差异、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康复方案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多种因素而异,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来断定何时能看到明显的康复效果。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损伤或手术后的患者,经过数周至数月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开始感受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增强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康复过程已经结束,因为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对于重度损伤或复杂手术后的患者,康复过程可能更加漫长,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肿胀、关节僵硬等挑战,但随着康复训练的持续进行,这些症状通常会逐渐减轻。康复效果的显现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1137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6种简单方法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髌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环节,具体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及康复阶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例如踝泵运动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1、踝泵运动:
仰卧床上,足背伸6秒后,跖屈6秒,10次背伸和跖屈为1组,完成屈伸后行环绕全范围内关节运动,30-50次/组,3-5组/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有助于髌骨周围软组织的恢复。
2、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保持坐位,伸直膝关节,使其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保持收缩,让其踝关节尽量背伸,然后慢慢将下肢抬起15厘米,维持5秒后,保持直腿姿势将下肢放下。每天锻炼3次,每次锻炼3-5分钟,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为膝关节提供稳定的支持,促进骨折愈合。
3、腘绳肌收缩锻炼:
保持坐位,主动屈曲膝关节30°-60°,双腿交替进行主动屈曲膝关节锻炼,每天锻炼4次,每次锻炼1-2分钟。增强腘绳肌的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骨折康复。
4、髌骨松动训练:
术后第1周开始练习髌骨活动。双手手指分别放于髌骨上下缘及两侧,缓慢用力将骨向上、向下、两侧推动,每个方向推10次,每天2-3次。防止髌骨粘连,促进髌骨活动度恢复。
5、直腿抬高训练:
卧位,屈髋伸膝,做直腿抬高、侧抬腿、后抬腿练习,抬高过程中患膝保持伸直,维持抬高姿势至感觉肌肉疲劳时缓慢放下,15-30次/组,3-5组/天。增强股四头肌和大腿后侧肌肉的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6、行走训练: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医生建议,逐步进行行走训练,初期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膝关节的活动度和负重能力,加速骨折康复进程。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避免过度训练和暴力训练,以免加重骨折损伤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评估康复进展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训练计划,如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多久见效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见效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若髌骨骨折较轻,比如只是骨裂,未发生明显移位,经过规范康复训练,可能2-3周就能见到初步效果,比如膝关节的肿胀会有所减轻,活动时的疼痛感也会稍有缓解。
要是骨折较为严重,出现了明显移位甚至粉碎性骨折,那康复训练见效时间会明显延长。一般需持续训练6-8周,甚至更久才可能开始看到一些改善迹象,如膝关节能进行小幅度的屈伸动作等。
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每天坚持规律且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锻炼等不同项目,这种情况下可能会相对较快见到成效。例如每天按时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的患者,相比训练不规律、时断时续的患者,在相同骨折程度下,可能会提前1-2周看到恢复的效果,比如能更早地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等。
914
腰椎突出自愈训练方法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愈训练方法主要侧重于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从而减轻症状并预防复发,自愈训练方法包括卧硬板床等。
1、急性期训练方法
卧硬板床:患者应卧于硬板床上,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下床方法: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展,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侧下肢再移下,手扶床头站起。
2、恢复期训练方法
五点支撑法: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脚、双肘五点支撑床面,将臀部抬起,保持十秒,然后放下,每天进行2-3次锻炼,每次重复10-15次。
三点支撑法:与五点支撑法类似,但只用头和双侧足跟支撑床面,将腰部和臀部抬起。这种方法对腰背肌的锻炼强度更大。
小飞燕: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将头和脚向上翘起,保持十秒,然后放下,每组重复20次,每天进行2-3组。这种方法可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改善腰椎的稳定性。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运动,对脊柱疾患有很好的锻炼效果,特别是蛙泳,可以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脊柱肌肉力量。
倒退行走:穿平底鞋反向行走,循序渐进增加耐受能力,这种方法对恢复有很好的效果,但需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腰椎间盘突出的自愈训练方法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及注意日常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
腰椎突出自愈训练注意事项
在进行任何锻炼之前,都应先咨询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以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锻炼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幅度,避免过度用力或扭伤腰部。
训练过程若出现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告知医生,轻微疼痛可忍受属正常,但疼痛加剧或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训练过度或关节异常,需调整训练方案。
除了锻炼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等不良姿势。
732
面瘫康复训练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面瘫康复训练是面瘫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和改善面部症状的重要手段,表情肌训练、按摩等是一些面瘫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同训练方法有不同效果,适合不同人群,见效时间也存在差异。
1、表情肌训练:
皱眉训练:尽力皱眉,然后放松,重复多次,有助于锻炼皱眉肌,改善面瘫的症状。
闭眼练习:用力闭眼再睁开,可训练眼轮匝肌。如果患侧眼睑无法闭合,可用按摩的方法帮助闭合。
示齿训练:口角向两侧同时用力咧开,然后再放松,可锻炼颧大肌、颧小肌等。
鼓腮训练:用尽全力把腮帮子鼓起来,再慢慢把气呼出,能锻炼颊肌。
抬眉训练:依靠前额的肌肉进行运动,上提健侧和患侧的眉毛,以促进额部肌肉的功能恢复。
努嘴训练: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有助于口轮匝肌的恢复。
2、按摩:
用手指轻轻揉按患侧面部肌肉,从额头开始,逐渐向下至脸颊、口唇周围等,帮助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
3、理疗:
如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患侧面部,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电刺激等理疗手段也可能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和症状的改善,训练过程中观察自身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康复的重要因素。
面瘫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面瘫康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患者应每天多次进行训练,以增强面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肌肉疲劳或损伤。
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避免冷风直吹,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帽子等,以防面部受凉加重症状。
勿再食生冷、冰冻、辛辣之品,尤其是虾蟹之类的,多吃绿色蔬菜,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如果面瘫持续不恢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786
脚踝骨折2个月康复训练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脚踝骨折2个月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平衡能力的关键阶段,踝关节屈伸训练等一些建议的康复训练方法,但请注意,具体训练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1、热身与放松
热敷:在训练前进行踝关节的热敷,可以减轻训练过程中的疼痛感,促进血液循环。
放松训练:主要是放松膝关节以及小腿部和足部肌肉,通常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恢复。
2、功能锻炼
踝关节屈伸训练: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脚自然下垂,缓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进行踝关节背伸动作,再将脚尖向下踩,进行踝关节跖屈动作,每个方向重复多次,恢复踝关节的灵活性,可以设定每个动度至少10-15次,每次持续30秒,每天进行2次。
踝关节内外翻训练:进行踝关节的内翻和外翻训练,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每个方向重复多次,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在床上或地面上,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起下肢至与床面成约30度角,保持数秒后缓慢放下,重复此动作多次,以增强大腿前侧肌肉的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3、平衡与负重训练
平衡练习:患者可以尝试单脚站立,从几秒开始逐渐增加时间,以提高平衡能力,初期可以依靠墙壁或椅子等辅助物保持稳定,随着康复的进展逐渐减少辅助物的使用,还可以进行闭眼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等练习,进一步增强平衡感。
负重训练:在骨折愈合且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逐渐进行负重训练,初期可以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辅助行走,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比例。后期可以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恢复踝关节的负重能力。
4、辅助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如中频、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可以改善肌肉神经状态,促进恢复。
滚球训练:使用网球或按摩球等道具进行滚球训练,有助于增强脚踝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促进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
踏步练习:在平稳的地面上进行踏步练习,尽量模拟正常的行走动作,初期可以缓慢进行,逐渐增加步速和步幅。可以尝试在上坡或下坡进行练习,增加对脚踝的挑战,加强脚踝的力量、稳定性和平衡性。
脚踝骨折2个月后的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治疗师的共同努力,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务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骨折的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等,以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脚踝骨折2个月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关节损伤或肌肉拉伤。确保训练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使用错误的姿势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或受伤。
在训练初期,避免让患肢承受过大的负重,以免加重骨折部位的负担,影响愈合,随着康复的进展,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比例。在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疼痛、肿胀、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寻求专业帮助。
训练后应给予患肢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疲劳和损伤。训练后可以对患肢进行冰敷和按摩,以缓解肌肉疲劳和肿胀,促进恢复。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恢复。
684
髋关节术后6周康复训练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髋关节术后6周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阶段,一套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例如热身运动等,旨在帮助患者在术后6周内逐步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1、热身运动
在进行任何康复训练之前,都需要进行5到10分钟的热身运动,如散步或轻柔的关节活动,以准备身体进入训练状态。
2、肌肉力量训练
外展肌训练:侧卧,患肢在上,外展抬腿,脚踝、脚尖向上勾起,与另一条腿呈45度角,坚持10秒后再放松,反复进行。这有助于增强髋关节外展肌的力量,保持身体平衡。
股四头肌训练:仰卧位,伸直患肢,缓慢抬起并保持一段时间后放下,也可以进行抗阻力训练,如使用弹力带或沙袋,这有助于增强大腿肌肉的力量,为行走和站立提供支持。
其他肌肉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也可以适当进行,以增强全身肌肉力量。
3、关节活动度训练
踝关节训练: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每隔1小时进行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
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髋关节拉伸训练:在坐立位、抱膝靠胸、仰卧位等不同的体位下,对髋关节进行拉伸锻炼。这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
4、平衡功能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交叉,双手向前伸展,保持头部稳定,缓慢地抬起一条腿,保持一段时间后放下,再换另一条腿重复,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坐姿稳定性。
站立平衡训练:在站立位下,使用双足支撑身体,然后缓慢地将一只脚抬起并放下,再用同侧手抓住另一只脚的脚趾,反复进行上述动作,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协调性。
5、步态训练
辅助行走训练:初期可借助拐杖进行无负重站立、行走,逐渐过渡为半负重行走、负重行走等,使用助行器或拐杖时,要确保姿势正确,避免摔倒。
独立行走训练:当患者能够稳定地站立和行走时,可以逐渐尝试独立行走,行走时要保持直立状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向前迈出一步时,同时弯曲膝盖,使臀部向后翘起,然后再迈开另一只腿,这有助于提高患者走路时的稳定性。
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穿衣训练:学习如何正确地穿衣和脱衣,避免过度弯曲髋关节。
洗澡训练:在洗澡时,要确保浴室地面干燥,避免滑倒,使用淋浴器时,要避免直接冲洗伤口。
如厕训练:使用坐便器时,要确保座椅稳定,避免摔倒,如厕时要避免过度用力或长时间蹲坐。
髋关节术后6周的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开展训练,切勿自行增减训练项目或强度,医生会依据手术情况及恢复进度给予最适宜的指导。
髋关节术后6周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每个训练动作都要确保规范准确,像髋关节屈伸、外展内收等动作,姿势不对可能影响关节恢复,甚至造成损伤,训练时可对照镜子或在家人协助下进行,保证动作达标。
术后 6 周处于恢复关键期,起初从简单、小幅度动作练起,随着身体适应慢慢增加难度与幅度。例如从最初的轻微抬腿到逐渐增加抬腿高度,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活动,以免加重关节负担。无论是站立、行走还是坐下,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关节扭曲或过度受力。
训练过程若出现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告知医生,轻微疼痛可忍受属正常,但疼痛加剧或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训练过度或关节异常,需调整训练方案。
积极预防如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可按要求穿戴防血栓袜,避免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等危险动作,保障康复顺利进行。
972
电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刘先松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电疗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电流和电磁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电疗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人体一定部位,具有多种作用,如促进血液循环。
1、电疗的分类
直流电疗法:利用方向恒定的电流来改变体内的离子分布,进而调整机体功能,这种疗法常用来作药物离子导入。
低频脉冲电疗法:利用低频电流刺激神经肌肉收缩,降低痛阈,缓解粘连,常用于神经肌肉疾病,如损伤、炎症等。
中频脉冲电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电疗方法,其作用机制与低频脉冲电疗法相似,但频率更高。
高频电疗法: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和热外效来促进循环,消退炎症和水肿,刺激组织再生,并起到止痛作用,大功率高频电还可用于加温治癌。
静电疗法:主要作用是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功能,常用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早期、更年期症候群等。
2、电疗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电疗可以刺激皮肤下的血管壁,有助于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通过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天然镇痛物质,电疗能有效缓解各种慢性疼痛或术后疼痛。
消炎消肿:电疗能够促进受损部位组织液的排出,减少炎症的渗出和肿胀,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促进组织修复: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受损组织,电疗能够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调节神经功能:电疗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于神经功能紊乱或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电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频率和强度进行治疗,不能盲目施治,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就医。
电疗费用
电疗的费用并没有固定标准,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从电疗类型来看,像低频电疗常用于缓解肌肉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每次费用大概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中频电疗价格稍高些,每次可能一百多元,而高频电疗以及像经颅磁刺激电疗这类相对复杂、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电疗方式,单次费用可能达到几百元。
治疗部位数量也会影响费用,若只是单一部位进行电疗,费用相对少些,要是多个部位同时开展,费用会相应增加。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收费差异明显,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收费普遍高于中小城市普通医院,少则几十元一次,多则数百元一次,具体要看实际情况来定。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