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胆囊有息肉是怎么回事
高君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突起或隆起的病变总称,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炎症刺激、胆固醇代谢紊乱等有关。 1、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不规律,如长期不吃早餐或饮食不规律,如经常食用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奶油、炸鸡或动物内脏)、饮酒、吸烟等,会导致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刺激胆囊壁,进而形成息肉。作息不规律,晚上晚睡、熬夜,没有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改变作息时间,会导致内分泌失调,造成身体代谢不良,也会增加胆囊息肉的风险。 2、慢性炎症刺激: 胆囊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如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会导致囊壁黏膜受损,并形成纤维疤痕增生凸向囊腔,进而形成胆囊息肉。 3、胆固醇代谢紊乱: 是胆囊息肉形成的主要诱因之一,当体内胆固醇含量较高,且胆汁中的脂质代谢出现异常时,胆固醇容易在胆囊内沉积,形成胆固醇结晶,进而诱发胆囊胆固醇性息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胆固醇代谢速度逐渐下降,影响局部胆汁的代谢,从而增加了胆囊息肉的发生概率。 此外,部分人群可能存在先天性胆囊结构异常,这也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胆囊腺肌症增生会在胆囊壁的上皮和平滑肌部位形成增生性改变,也是胆囊息肉的一种可能原因。 胆囊息肉的治疗 对于较小的胆囊息肉,通常不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医生会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密切观察其变化。如果息肉大小稳定、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可以继续观察。 然而,如果胆囊息肉较大(直径超过 1 厘米)、增长迅速、有明显症状(如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或存在恶变倾向,可能需要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切除胆囊,这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息肉恶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微创治疗则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620
2024-12-23
肝胆管结石会引起哪些症状
高君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疼痛、黄疸、消化道不适、发热与寒战等。 1、疼痛: 肝胆管结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疼痛,当结石移动或刺激局部组织时,会引起右上腹或肝区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隐痛、钝痛或阵发性加剧。如果结石引起胆道梗阻或炎症,疼痛可能会更加剧烈,甚至伴有胆绞痛。 2、黄疸: 黄疸是肝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当结石位于肝总管或胆总管时,会阻塞胆汁的正常排出,导致胆红素逆流入血,进而引起皮肤和眼白部分出现黄色染色,尿液颜色加深,黄疸的严重程度与结石的位置和梗阻程度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结石仅位于肝内的一侧,而另一侧胆道通畅,则可能不会出现黄疸。 3、消化道不适: 肝胆管结石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结石压迫胃肠道或影响消化功能所致。恶心和呕吐在进食后可能会加重,而腹胀则可能伴有不适感。 4、发热与寒战: 如果肝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和寒战等症状,严重时,感染还可能引起肝脓肿,导致高热、畏冷、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肝胆管结石还可能引起其他一些症状,如肝肿大、肝区叩击痛等。在晚期,长期的肝内胆管结石还可能引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措施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症状较轻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利胆药物有助于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帮助结石排出;抗感染药物则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 传统开腹手术通过切开胆管直接取出结石,并处理相关病变。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和胆道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体外冲击波碎石可用于一些特定情况,但适用范围较窄。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也是一种选择,可直接进入胆管进行操作。
821
2024-12-23
胆结石需要治疗吗
高君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结石即胆道系统内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的结石疾病,通常需要治疗,可遵医嘱选择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胆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胆结石的形成风险。一旦结石形成,它们可能在胆道系统内移动,刺激胆囊和胆管,引起胆部痉挛、炎症,甚至导致胆道梗阻。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小结石,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如改变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和糖尿病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结石的形成和发展,减轻症状。 然而,对于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胆结石,特别是结石较大、数量较多或位于胆管内时,可能需要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遵医嘱服用消炎利胆片、胆宁片等药物,以改善胆囊功能,促进胆汁排出,减轻疼痛和不适。但药物治疗通常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彻底消除结石。 在必要时,手术治疗成为胆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胆囊切除术能够彻底解决胆结石的问题,避免结石复发,适用于结石较大、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胆结石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成为首选。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选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治疗。对肝内胆管严重梗阻并发炎症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可引流胆道、控制感染、减少病死率等。 胆结石术后的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在术后初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免引起不适。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休息与活动: 术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应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促进恢复。 3、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换药等护理措施,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640
2024-12-23
肝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高君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肿瘤发生和发展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生活方式、化学物质暴露、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等。 1、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进而增加肝肿瘤的发生率。同时,高脂饮食、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肿瘤。 2、化学物质暴露: 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化学致癌物质,也会增加患肝肿瘤的风险。这些物质通常存在于发霉的谷物、坚果等农作物中,也可能通过工业污染进入食物链。 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肝肿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病毒反复刺激肝细胞,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长期积累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4、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等,具有潜在的肝毒性。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增加肝肿瘤的风险。 5、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组织纤维化的过程,导致肝脏中形成纤维疤痕组织,增加了肝细胞发生变异和癌变的机会。肝硬化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6、遗传影响: 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如血色素沉着症、威尔逊氏病等,会使个体更易患肝肿瘤。这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肝脏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肿瘤。 通过了解肝肿瘤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保护肝脏健康。 肝肿瘤的治疗措施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早期发现、局限于肝脏的肿瘤,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将肿瘤完整切除,提高治愈率。 介入治疗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同时堵塞血管,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以达到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而射频消融术则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坏死。 药物治疗也很重要,化疗药物可以全身给药来抑制肿瘤细胞;靶向药物能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515
2024-12-23
肝囊肿4CM需要治疗吗
张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囊肿4cm是否需要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括囊肿性质、症状表现等,建议由医生评估后决定相应处理措施,以免疾病继续发展。若为单纯性囊肿、无明显症状且位置不关键等,暂时可以观察。但若为寄生虫性或肿瘤性囊肿、有明显症状、位置关键等,则需要尽快治疗。 1、囊肿性质: 大多数4cm肝囊肿为单纯性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生长缓慢,一般无恶变倾向,对肝脏功能影响较小,可能不需要立即治疗。但少数囊肿可能是寄生虫性或肿瘤性,这类囊肿常伴有腹痛、发热等,需进一步检查确诊并积极治疗。 2、症状表现: 若4cm肝囊肿未引起明显症状,可暂不治疗,定期观察。但当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时,会出现相应症状。如压迫胃肠道可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压迫胆管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异常,出现这些症状需考虑治疗,以缓解囊肿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囊肿位置: 若位于肝脏边缘,即使囊肿达到4cm,对肝脏内部重要结构及血管的压迫风险相对较低,可密切监测。但如果囊肿紧邻重要血管、胆管或肝门结构,随着囊肿增大,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血管破裂出血、胆管梗阻等,此时治疗的必要性增加。 4、患者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良好、肝脏功能正常的患者,4cm肝囊肿可能耐受较好,可先观察。但对于年老体弱、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肝硬化等,肝囊肿可能加重身体负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风险与收益,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式或保守观察。 5、生长速度: 若4cm囊肿在长时间内大小稳定,无明显变化,可继续观察。但若囊肿生长迅速,短时间内体积明显增大,其对肝脏及周围组织的潜在危害增加,恶变风险也可能升高,这种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肝囊肿4cm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能有效控制囊肿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维持肝脏功能稳定。患者经合理治疗或密切监测后,多数可保持较好的肝脏功能,但仍需定期复查以防变化。 肝囊肿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定期检查: 肝囊肿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进行肝脏超声、肝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监测囊肿大小、数量及肝脏功能变化。若囊肿增长迅速或出现肝功能异常,可据此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而不自知。 饮食调控: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以防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还要增加新鲜蔬果、优质蛋白摄取,如蔬菜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有助于肝脏功能维护,蛋白质可促进肝脏细胞修复与再生,保持肝脏正常运转,降低因饮食不当引发囊肿并发症的可能性。 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与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劳累易致肝脏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肝脏自我修复。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碰撞腹部,防止囊肿破裂。还要戒烟限酒,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损害,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影响肝脏正常代谢,改善生活方式利于肝囊肿的稳定与好转。
504
2024-12-23
肝癌有遗传吗
张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癌并非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存在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中有肝癌患者会使部分个体发病风险相对升高,不过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遗传模式。 某些基因突变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紧密相连,如抑癌基因的突变可能在家族中遗传传递,如p53基因等,其突变会削弱机体抑制肿瘤发生的能力。当个体遗传到这种突变基因后,在后天环境因素如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等诱发下,患肝癌的几率相较于无此突变者会显著增加。 家族聚集性的肝炎病毒感染可间接增加肝癌遗传表象,乙肝、丙肝病毒可在家族成员间传播,感染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的肝脏炎症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这种因病毒传播导致的肝癌高发在家族中看似遗传,实则是传染病学因素与家族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的家族生活习惯对肝癌发病有重要影响,如高热量、高脂肪饮食,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在家族中传承,这些习惯会导致肥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增加肝癌发病风险。家族成员处于相同的饮食与生活环境,使得肝癌易在家族中出现,而非单纯遗传所致。 家族共同的生活环境可能存在致癌物质暴露风险,如居住地区水源污染、粮食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等。长期暴露于这些环境致癌因素下,家族成员肝脏受损风险增大,易引发肝癌。这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肝癌在家族内多发,易被误认作遗传倾向,实则是环境致病。, 肝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后天因素复杂交互作用,遗传易感性为肝癌发病提供潜在基础,后天的病毒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环境致癌物接触等因素进一步诱发肝癌。即使有遗传背景,若能有效防控后天风险,如接种肝炎疫苗、改善生活方式等,可降低肝癌发病可能性。 一旦确诊肝癌,需依据病情采取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质量。 怎么预防肝癌 1、定期体检筛查: 对于有肝癌家族遗传倾向者,应增加体检频次,定期进行肝脏超声、血清甲胎蛋白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脏异常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在癌变前期或早期阶段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与生存率。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物的摄取,避免酗酒,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平时注意适度运动,维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引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肝脏疾病,减少肝癌发病风险因素的累积。 3、积极治疗肝脏基础疾病: 若患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性肝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控制肝脏炎症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转化几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肝癌遗传倾向在家族中的延续与发展。
546
2024-12-23
肝癌可以吃海参吗
张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癌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海参,海参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对肝癌患者的营养补充与身体机能支持有着多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海参富含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丰富且均衡,易于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肝癌患者补充因疾病消耗而流失的蛋白质,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与组织修复需求。且海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硒等,这些元素在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方面有积极意义,可辅助提升患者身体的抵抗力。 肝癌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在食用海参时需关注肝脏代谢负担。虽然海参蛋白质含量高,但相较于难以消化的肉类蛋白,其蛋白结构有一定特殊性,在适量摄入情况下肝脏对其消化、吸收与代谢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若过量食用,仍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 海参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身的抗肿瘤能力。尽管不能将海参视为单一的抗癌食物,但还是在改善患者免疫微环境、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延缓疾病进展。 肝癌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海参的消化吸收情况值得关注。海参质地柔软,经过适当烹饪后相对容易消化。适量食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提供营养,且不会对胃肠造成过大刺激。但如果患者胃肠消化能力极差,食用海参可能仍会出现不适,需根据个体胃肠功能调整食用量。 海参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对肝癌患者更为有利,如与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搭配,蔬菜中的维生素可促进海参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与利用,并补充患者所需的其他营养元素,丰富饮食结构。合理的食物搭配能使营养摄入更加全面均衡,满足肝癌患者特殊的营养需求。 肝癌患者的饮食管理是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除适量食用海参外,还应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原则,根据个体病情、身体状况及消化功能制定个性化食谱。期间还需积极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进展。 肝癌不能吃什么 1、高油脂食物: 油腻的肥肉、油炸食品等含有大量脂肪,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不利于肝癌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症状,影响身体营养吸收与整体健康状况。 2、辛辣刺激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之物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肠道痉挛与不适,也可能促使肝脏血管扩张,增加肝脏血液灌注压力,加重肝脏病变部位的负担,甚至可能影响肝癌治疗药物的疗效,对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3、高糖食物: 糖果、糕点等高糖制品摄入过多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堆积,导致肥胖,肥胖又与多种代谢紊乱相关,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脂肪变性与代谢压力,而且高糖环境也不利于肝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不利于肝癌患者的康复进程。
1247
2024-12-23
肝囊肿是怎么回事,需要怎么治疗
张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囊肿是肝脏内出现的囊性病变,多为良性,可因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等因素所致。一般小的肝囊肿无明显症状,大的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不适,需根据个体情况分别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1、先天性肝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又称真性囊肿,与胚胎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障碍有关,可能是胆管或胆囊的发育异常所致,也有可能是感染导致胆管闭锁、堵塞形成。无症状且囊肿较小的患者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只需定期观察。 2、创伤性肝囊肿: 创伤性肝囊肿通常是由于外力撞击或异物划伤肝脏后,损伤修复过程中对损伤部位进行包裹所致,这种囊肿的形成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较小的创伤性肝囊肿若无明显症状,可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若囊肿较大或有明显症状,如腹痛、腹胀等,应考虑手术治疗。 3、炎症性肝囊肿: 炎症性肝囊肿是由于肝内胆管发炎或结石引起梗阻导致的,炎症使得机体对炎症部位进行限制和包裹,从而形成囊肿。治疗炎症性肝囊肿首先需要控制炎症,如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由结石引起的梗阻应考虑取石或碎石治疗,囊肿较大或有破裂风险时还应尽早手术。 4、寄生虫性肝囊肿: 如肝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这种囊肿的形成是虫卵在肝脏内孵化并发育成包虫囊肿的结果。寄生虫性肝囊肿需要进行治疗,手术摘除棘球蚴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前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和驱虫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手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囊肿完全切除并未复发。 5、肿瘤性囊肿: 如肝囊腺瘤等,是肝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的一种,这种囊肿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以防止囊肿恶变或继续增大。手术后患者需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囊肿是否复发或恶变。 肝囊肿总体预后较好,尤其是单纯性肝囊肿,微小及小型肝囊肿经保守治疗与定期监测多可稳定,中型及大型肝囊肿经合适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肝功能可恢复正常。而复杂性肝囊肿虽处理棘手,但通过综合治疗与密切随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肝囊肿的后遗症 囊肿破裂: 当囊肿因外力撞击或内部压力过大时,囊壁破裂,囊液流入腹腔,会导致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腹膜炎症状,严重时可致感染性休克,威胁生命健康,需紧急就医处理。 囊肿感染: 细菌侵入囊肿内可造成局部炎症反应,患者出现高热、寒战、肝区疼痛加剧等表现。长期反复的感染会使肝脏组织受损,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如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黄疸。 囊肿压迫症状: 压迫胆管可引起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管扩张、黄疸,长期可致胆汁性肝硬化。压迫胃肠道则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与吸收。
534
2024-12-23
胆结石15毫米需要手术吗
张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结石15毫米是否手术需综合判断,需考虑结石位置、胆囊功能等因素,不能仅依据结石大小决定。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先观察,有症状且频繁发作、合并其他病变或有并发症风险时多需手术。 1、无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 若胆结石15毫米但患者无明显症状,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经检查胆囊壁无增厚等异常,可暂不手术,定期复查超声,每6-12个月一次。30%-40%此类患者在观察期间结石无明显变化或仅有缓慢增长,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数年。 2、偶发轻微症状: 当患者偶尔出现右上腹隐痛等轻微症状,发作频率低于每月一次,结石位于胆囊底部等相对安全位置,可先采取保守治疗。通过低脂饮食、遵医嘱口服消炎利胆药物等,40%-50%患者症状可在3-6个月内得到一定缓解,结石可能保持稳定或稍有移动。 3、症状发作较频繁: 若患者右上腹疼痛等症状发作较为频繁,每月发作2-3次,或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即便结石15毫米且胆囊功能尚可,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增加。60%-70%此类患者经保守治疗难以长期控制症状,在1-2年内可能因症状加重或出现胆囊炎等并发症而需手术。 4、合并胆囊息肉或胆囊壁增厚: 胆结石15毫米且合并胆囊息肉,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或者胆囊壁增厚大于3毫米,恶变风险上升。此时70%-80%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多在发现后的3-6个月内进行,以降低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切除胆囊后还需对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5、引发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 一旦胆结石15毫米引发急性胆囊炎,出现高热、寒战、黄疸等胆管炎症状,必须尽快手术。80%-90%此类患者如不及时手术,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手术一般在发病后的48-72小时内进行,以解除胆道梗阻与感染。 胆结石患者饮食应低脂低胆固醇,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平时还需注意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维持胆汁分泌与排泄的正常节律,预防结石进展。 胆结石15毫米的预后 胆结石15毫米若无症状,预后可能相对稳定。部分患者结石可长期留存于胆囊内,无明显进展,胆囊功能尚可维持一定水平,定期监测即可,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若结石引发胆囊炎等症状,反复炎症发作会损伤胆囊功能,可能导致胆囊纤维化、萎缩,增加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风险,预后变差,常需手术干预切除胆囊以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手术治疗预后通常良好,胆囊切除术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身体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等短期不适,一般随时间推移可自行缓解或通过饮食调整改善,总体对健康影响有限。
1143
2024-12-23
胆管癌是怎么形成的
高君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尽管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寄生虫感染、致癌物质暴露、胆道结石、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1、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被认为是胆管癌的潜在风险因素。吸烟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胆管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癌变风险;而酗酒则可能通过引起肝脏损伤和胆管系统炎症,间接促进胆管癌的发生。 2、寄生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虫体寄生于肝胆管系统内,通过其代谢产物及虫体本身的刺激作用,引起胆管黏膜上皮的增生与瘤样改变,最终导致胆管癌的发生。 3、致癌物质暴露: 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如石棉、亚硝酸胺、放射性核素及某些药物(如异烟肼),也可能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这些物质可能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胆管细胞的代谢与增殖,促进癌变过程。 4、胆道结石: 是胆管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道结石,而胆道结石患者中也有5%~10%会发展为胆管癌。结石的长期存在可导致胆管壁慢性炎症、感染及上皮增生,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5、慢性炎症: 胆道系统的慢性炎症和感染是胆管癌发生的重要诱因,胆汁中的某些物质(如胆汁酸代谢产物)或其他致癌物质长期刺激胆管黏膜,可引发上皮不典型增生,进而发展为胆管癌。 此外,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等胆管发育异常也是胆管癌的潜在风险因素。这些异常不仅增加了胆汁淤滞和感染的机会,还可能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预防胆管癌的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要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对预防胆管癌也很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控制肝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能降低胆管癌的风险,积极治疗肝胆结石、胆道感染等疾病,避免其长期刺激胆管。 此外,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减少对肝胆的损害。
1405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