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心口窝是什么位置
周彬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口窝在医学上 通常指的是胸骨剑突,是胸骨的最下端部分,位于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向下延伸并逐渐变细。体表定位时,大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约2-3厘米处 。 解剖位置 胸骨剑突是胸骨的第三部分,位于胸骨体的下方,是一块扁平且逐渐变细的骨性结构,通过软骨连接至胸骨体,并向下延伸至腹部区域,最终与腹直肌腱膜相连。 剑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肌肉提供附着点,包括膈肌、腹直肌等,从而参与呼吸运动和躯干稳定性。 位置关系 在胸廓内,剑突位于心脏前方,紧邻心包和大血管,它还靠近肝脏、胃和其他腹部器官,因此在进行胸部或腹部手术时,准确识别剑突的位置可以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体表定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约2-3厘米处,顺着胸骨来回滑动手指,直到感觉到一个逐渐变细且稍微突出的骨性标志,即为剑突。对于体型较瘦的人,剑突更容易被触及。
304
2025-01-13
心电图电极片贴放位置
李元十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电图电极片的贴放位置 一般在右侧锁骨中线与第一肋间的交点处、左侧锁骨中线与第一肋间的交点处、右侧和左侧锁骨中线与剑突水平线的交点处、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这些位置用于监测心脏前壁的电活动。 右上(RA)电极片 位置: 通常被放置在患者右侧锁骨中线与第一肋间的交点处,靠近患者的右肩。 功能: 主要负责捕捉来自右心房的电信号。 左上(LA)电极片 位置: 位于左侧锁骨中线与第一肋间的交点处,靠近左肩。 功能: 用于收集左心房的电活动。 右下(RL)电极片 位置: 被放置在右侧锁骨中线与剑突(胸骨下端软骨)水平线的交点处。 功能: 能够监测到来自右腿或身体低位的心电信号,对于形成完整的肢体导联体系至关重要。 左下(LL)电极片 位置: 相对应地贴在左侧锁骨中线与剑突水平线的交点处。 功能: 与右下电极片共同构成肢体导联的基础。 中间(C/V1)电极片 位置: 也被称为胸导联V1的贴放位置,通常被放置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即心脏前壁的正上方。 功能: 用于监测心脏前壁的电活动。胸导联还包括V2至V6等其他位置,分别位于胸骨旁的不同肋间,以全面监测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信号。
368
2025-01-13
胸下面中间的位置痛什么原因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胸下面中间的位置是人体多个重要器官所在区域,包括食管、胃、心脏等。这一区域疼痛 可能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有关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的心绞痛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一般持续 3-5 分钟。 心肌梗死: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多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甚至数天,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从而产生烧心、胸痛等症状,疼痛通常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加重。 胃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酒精刺激等,可导致上腹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胃溃疡: 胃黏膜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下形成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然后缓解。 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 结核菌感染,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累及胸膜等都可能引发胸膜炎,炎症刺激胸膜,导致患者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可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气胸: 多因肺部组织异常导致气体进入胸腔,破坏胸腔内的压力平衡引起。起病急骤,患者突然出现一侧胸痛,疼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可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 其他原因 外伤: 胸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可能导致胸下面中间位置的软组织损伤或肋骨骨折,引起剧烈疼痛。 肌肉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过度劳累等因素,可导致胸部肌肉劳损,引发疼痛。疼痛一般为隐痛或酸痛,在劳累或特定姿势下加重。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功能性疼痛,表现为胸下面中间位置的疼痛。
645
2025-01-13
心电监护5个电极位置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电监护5个电极为右上(RA)、左上(LA)、右下(RL)、左下(LL)、中间(C)或胸前电极电极,分别 位于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 右上(RA)电极 位置: 白线电极片,通常放置在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靠近右肩的位置。 作用: 此电极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右臂方向的心电信号,反映心脏右侧的电活动变化。是构成完整心电监测回路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准确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左上(LA)电极 位置: 黑线电极片,放置在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靠近左肩的位置。 作用: 与右上电极相对应,负责接收来自左臂方向的心电信号,对于全面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右上电极共同监测心脏左右两侧的电位变化差异。 右下(RL)电极 位置: 绿线电极片,一般放置在右下腹,具体位置可能是右锁骨中线与肋弓下缘交界处或右侧腹股沟附近。 作用: 此电极主要作为地线电极,用于减少干扰,确保其他电极的信号稳定。还能获取右腿部位的相关电位信息,辅助分析整体心电情况。 左下(LL)电极 位置: 红线电极片,放置在左下腹,与右下电极相对称的位置。 作用: 此电极用于记录下肢的心电活动,特别是左腿方向的心脏电活动数据。与其他电极协同工作,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心脏的电活动状态和节律。 中间(C)或胸前电极 位置: 棕线电极片,通常放置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或根据具体监测的V导联而定(如V1、V2等)。 作用: 此电极主要用于监测心脏前壁的电活动,对于检测心脏心室部分的电位变化尤为关键。能够提供关于心室功能和心电传导等重要信息,是心电监测中不可或缺的电极位置。
502
2025-01-13
咳嗽心脏位置疼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咳嗽心脏位置疼 ,一般是心脏位置或其周边区域如胸骨、肋骨等位置发生疼痛 ,可能是钝痛、锐痛、阵发性疼痛、压迫性疼痛,病因复杂,一旦出现建议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疼痛部位 疼痛通常位于心脏位置或其周边区域,可能涉及胸骨、肋骨等结构。由于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的位置,因此疼痛可能集中在左胸部,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偏移。 疼痛性质 1、钝痛: 疼痛表现为一种不尖锐的、持续的压迫感或沉重感。 2、锐痛: 疼痛尖锐且明显,可能伴随刺痛或撕裂感。 3、阵发性疼痛: 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时轻时重,可能与咳嗽的频率和强度相关。 4、压迫性疼痛: 感觉像是心脏被某种重物压迫,导致呼吸困难或不适感。 疼痛原因 1、肌肉牵拉: 剧烈咳嗽时,胸廓肌肉群承受显著应力,导致肌肉纤维过度收缩与牵拉,从而诱发心脏周边肌肉疼痛。 2、胸膜炎: 胸膜炎导致胸腔内两层胸膜组织表面变得粗糙,咳嗽时胸膜间摩擦加剧,产生疼痛。 3、肋软骨炎: 肋软骨区域(特别是第二至第五肋骨处)的炎症,咳嗽时可触发心脏区域疼痛。 4、肺部感染: 重症肺部感染(如肺炎)导致肺实质炎症及组织实变,咳嗽时牵连周遭结构,致心前区疼痛。 5、心脏疾病: 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炎症等,咳嗽时心脏负荷激增,心肌血供受限或炎症反应加重,导致疼痛。
658
2025-01-13
男女的心脏都在一个位置吗
周彬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男女心脏 在位置上并无显著差异,通常都位于胸腔中部的左下方,但在体积、血管粗细、心率及功能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异 。少数人群有心脏位置差异区别于常人,比如存在全内脏反位、单纯心脏异位的情况。 心脏位置 正常人的心脏大部分位于胸腔中部的左下方,极少数人体会由于脏器位置变化而导致心脏在右侧。心脏左右位于两肺之间,上下在胸骨左缘第二到第五肋间隙之间。这一位置在男女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男女心脏的差异 1、心脏体积与重量: 男性心脏通常比女性大且重,这与男性体型较大、需要更大的心脏支持血液循环有关。成人心脏大小一般与自己的拳头相仿,女性心脏体积相对较小且重量轻。 2、心脏血管粗细: 女性心脏血管一般比男性细,这与性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使血管收缩,而雄激素使血管扩张。这一差异可能导致女性更容易发生血管血栓,且在冠心病手术中失败率及并发症较高。 3、心率: 女性的心率通常比男性快,这是由男女心脏大小差异造成的。健康的成年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大多数女性即使在安静时心率也比男性快。 4、心脏功能: 男性心肌细胞较多且体积较大,心肌收缩力更强。女性血管系统较为发达,对血液的供应更加充分。男性红细胞数量多于女性约20%,心脏传导系统在结构上要复杂一些。
708
2025-01-13
心率偏高是什么原因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偏高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生理层面,运动时能量需求、情绪波动致激素分泌变化以及身体代谢改变,均可使心率上升,病理方面,内分泌紊乱、呼吸系统疾病等也都可能成为导致心率偏高的重要诱因。 1、生理因素 运动因素:身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供应,为满足需求,心脏会加快跳动,以增加心输出量,导致心率升高,这是身体的正常生理反应。 情绪变化:当人处于紧张、兴奋、焦虑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身体代谢变化:例如在进食后,身体需要消化食物,胃肠蠕动增加,新陈代谢加快,身体的能量需求和血液循环需求上升,会促使心率适当升高。 2、病理因素 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这种激素会作用于心脏,使心脏兴奋性增加,导致心率偏高。嗜铬细胞瘤患者,体内会间歇性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和心率加快。 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等疾病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缺氧情况,身体为弥补氧气不足,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的氧输送量,导致心率升高。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会使胸腔内压力变化,也会对心脏产生影响,促使心率上升。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心脏为保证足够的血液灌注,会代偿性地加快心率。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脏的电活动紊乱,心房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收缩,代之以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也会导致心室率加快。 心率偏高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酒精饮料,以防刺激心脏。适度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且运动前务必热身,运动时留意身体反应。定时监测心率并记录,若出现异常波动或心悸、胸闷等不适,及时就医。 心率偏高的治疗措施 若因生理因素导致,如运动或情绪引发,一般通过适当休息、放松身心来缓解,调整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睡眠,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若是由病理因素引起,需依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需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状腺激素分泌,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通气,缓解缺氧,稳定心率,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冠心病患者需改善心肌供血,可采用药物扩张冠状动脉或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则可能需要药物复律、电复律或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以纠正心脏电活动异常,恢复正常心率。
1196
2025-01-10
血压一会160一会130咋回事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血压时而160mmHg时而130mmHg为多种因素导致的,生理层面昼夜节律与体位变化可致波动,病理方面内分泌紊乱及心血管疾病也会引起这类现象,明晰缘由,才能更好地应对血压不稳定状况,维护心血管健康。 1、生理因素 昼夜节律:人体血压本身存在昼夜节律变化,通常在清晨醒来后血压逐渐升高,上午达到一个高峰,随后有所下降,下午再次升高,夜间睡眠时血压明显降低。如果在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就可能出现160mmHg和130mmHg这样的波动情况。运动、情绪激动、进食后等生理活动也会使血压暂时升高,平静后恢复。 体位变化:从卧位或坐位突然变为站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在下肢淤积,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会出现短暂下降,身体会通过神经反射调节使血压回升,但可能调节过度导致血压高于基础水平,这种体位性血压波动在老年人或服用某些降压药、血管活性药物的人群中更常见。 2、病理因素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且不稳定。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也会因激素失衡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引起血压波动。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当心脏泵血时,血管不能很好地缓冲压力,血压容易升高;而在心脏舒张期,血管壁又不能维持足够压力,血压可能下降,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心律失常如房颤时,心脏节律紊乱,心室充盈和射血不规则,也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 血压波动者日常需注意,定时监测血压并记录,便于观察变化趋势。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换药。注意保暖,寒冷天气血管易收缩致血压升高。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减少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以防血压异常升高或波动加剧。 血压一会儿160mmHg一会儿130mmHg的缓解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稳定血压的昼夜节律,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血容量,减轻血管压力;控制脂肪与糖分摄取,避免肥胖及血脂、血糖异常对血压的不良影响,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摄入,利于血压平稳。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血管功能,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避免在血压高峰时段运动。情绪管理也不容忽视,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舒缓紧张、焦虑情绪,防止情绪波动引发血压大幅变化。
1174
2025-01-10
睡眠不足第二天血压高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睡眠不足致第二天血压高有多种原因,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及血管功能异常均可引发,相应治疗包括补充睡眠、调整生活方式,若血压仍难控,可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以此来缓解血压升高状况并促进健康。 1、原因 内分泌失调:睡眠不足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例如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平衡,使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促使血压升高。 交感神经兴奋:睡眠不足时,人体的交感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功能异常:长期睡眠不足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血管内皮释放的舒张因子减少,收缩因子相对增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限,血管弹性下降,不能有效地缓冲心脏泵血时产生的压力,引起血压升高。 2、治疗: 补充睡眠:尽快补充睡眠,可在白天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憩,每次30分钟-1小时,以缓解睡眠不足带来的疲劳和神经紧张,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晚上则要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物质。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血容量,减轻血压升高的压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间接改善血压。要加强运动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帮助稳定血压。还需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药物治疗:如果血压持续升高且通过改善睡眠和生活方式调整后仍不能有效控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水平、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睡眠不足引发血压高者,日常需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利于身心放松。避免日间过长时间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记录变化,以便及时察觉异常并调整生活作息与干预措施。 睡眠不足第二天血压高的预后 若能及时纠正睡眠不足并有效控制血压,预后相对较好,通过补充睡眠,恢复正常的内分泌节律与血管功能,可使血压逐渐趋于稳定,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能提升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减少高血压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预期寿命。 若对睡眠不足导致的血压升高不重视,长期血压波动得不到控制,预后较差,持续的高血压会加速血管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还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1071
2025-01-10
怀疑心梗做什么检查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当怀疑心梗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心电图检查可快速捕捉心肌电活动异常,血液检查能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他指标辅助判断,而影像学检查中的心脏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则分别从心脏结构功能及冠状动脉状况等方面精准评估。 1、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是怀疑心梗时首要进行的检查。心梗发生时,心电图会呈现特征性改变,通过多个导联的监测,可以初步判断心肌缺血及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能在短时间内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快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初步治疗方案。 动态心电图:对于一些发作不典型、症状间歇性出现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捕捉到短暂发作的心梗相关心电图异常,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全面了解心脏电活动状态提供依据。 2、血液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包括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这些标志物在心肌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入血,其水平升高对心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钙蛋白,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在心梗发生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可持续升高7-10天,可用于心梗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 其他血液指标如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为后续可能的溶栓或介入治疗提供参考;血生化检查可评估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因为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 3、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肌的运动情况,在心梗时,梗死区域的心肌运动减弱、消失甚至呈矛盾运动,心脏超声能够直观地显示这些异常,还可评估心脏的射血分数、心室壁厚度等参数,对判断心梗的范围、并发症以及整体心脏功能有重要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梗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使血管显影,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及病变形态等,能明确心梗的病因,还能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血管病变信息,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心梗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排便,若便秘可使用缓泻剂,减少心脏突发事件风险。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并记录。 心梗患者或有高危因素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减少盐分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脏负荷,控制脂肪与糖分摄取,能避免血脂、血糖升高损伤血管。增加全谷物、蔬果、优质蛋白的食用,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与心脏功能。 生活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使心脏得到充分休息,促进心肌修复。避免过度劳累与熬夜,防止心脏应激反应。 适度运动,但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要关注身体反应,避免强度过大。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平和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情绪波动易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可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845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