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科室相关科普
饭后血糖11-13算严重吗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饭后血糖11-13mmol/L是否严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对于正常人,餐后血糖通常会在餐后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但一般不会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恢复至7.8mmol/L以下。如果饭后血糖持续处于11-13mmol/L,说明身体对血糖的调节可能出现了问题。 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严重的疾病,有可能是近期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或者情绪应激等因素导致的短暂性血糖升高。比如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参加聚餐,大量进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而日常活动量又没有相应增加,身体无法及时消耗过多的糖分,就可能出现饭后血糖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不是很严重。 但如果长期饭后血糖处于11-13mmol/L,就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如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眼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可致失明)、神经病变(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是比较严重的。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饭后血糖11-13mmol/L也反映出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就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来降低。因此,当发现饭后血糖在11至13mmol/L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控制血糖水平。 饭后血糖11-13人群的日常护理措施 1、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素。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2、定期监测: 即使没有糖尿病,也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调整生活习惯。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学会管理压力,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对血糖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戒烟限酒,减少不良习惯对身体的损害。
1405
2024-12-19
糖尿病病人是否能吃梨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梨,但需要在血糖控制稳定且适量的情况下食用。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这些成分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梨的热量相对较低,适量食用可以满足口感需求,而不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是有益的。 但是梨也含有一定的糖分,主要为果糖和葡萄糖,其含糖量平均在13%左右,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梨时需要注意血糖的变化,当血糖控制相对稳定,且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处于较理想的状态时,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梨。这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还有助于改善口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食用梨时应控制好量,不宜过多,因为即使梨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过量食用仍然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一般来说,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次食用梨的量不超过一个中等大小的梨,并且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这样可以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梨的品种时也需要注意,不同品种的梨含糖量有所不同,一些品种的梨含糖量可能相对较高,如雪梨、鸭梨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梨品种,以减少糖分的摄入,如果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师。 糖尿病病人的日常饮食护理 1、均衡膳食: 确保饮食多样化,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素,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等,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 2、定时定量: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按时进餐,并控制每餐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3、清淡饮食: 少油少盐,烹饪方式以蒸、煮、炒为主,少用煎炸方式,选择豆油、花生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尽量避免动物性油脂。 4、限制饮酒: 酒精会影响血糖的稳定,糖尿病病人应避免饮酒或少量饮用。
1156
2024-12-19
甲亢初期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傅雪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科
甲亢初期有多种症状和表现, 主要包括代谢亢进症状如食欲亢进、体重下降、怕热多汗;神经系统症状如情绪波动大、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眼部症状如眼球突出、视力问题;肌肉症状如手抖、肌肉无力;以及其他症状如甲状腺肿大和指甲变厚等 。 代谢亢进症状 1、食欲亢进: 甲亢患者初期往往食欲大增,食量明显增加。 2、体重下降: 尽管食欲增加,但由于身体代谢加快,消耗更多的能量,体重反而减轻。 3、怕热多汗: 患者容易出汗,对热敏感,即使在正常室温下也会感到热,且皮肤温暖潮湿。 神经系统症状 1、情绪波动: 患者可能变得易怒、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常感到紧张、焦虑。 2、失眠多梦: 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失眠,且梦境增多。 3、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活动变得活跃但缺乏方向性。 眼部症状 1、眼球突出: 眼裂增宽,目光凝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眼球充血、怕光、流泪、水肿或眼肌麻痹等症状。 2、视力问题: 部分甲亢患者初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或复视等症状。 肌肉症状 1、手抖: 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可能出现手部细微震颤。 2、肌肉无力: 尤其是大腿肌肉,长时间下去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 其他症状 1、甲状腺肿大: 患者的甲状腺部位会出现肿大,为单侧或双侧,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 2、指甲变厚: 甲亢患者的指甲可能会出现增厚的情况,甚至导致与甲床分离。指甲表面可能变得粗糙,失去光泽。
521
2024-12-19
男性内分泌失调有什么症状
傅雪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科
男性内分泌失调会引起多种症状, 包括性功能障碍、情绪波动、体重变化、疲劳和虚弱、皮肤问题、毛发变化、乳房增大等 ,如果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建议尽早咨询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性功能障碍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这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特别是雄激素分泌异常所导致的。 情绪波动 男性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如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这些症状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体重变化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特别是腹部脂肪的增加。 疲劳和虚弱 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的疲劳和乏力感,即使休息充足也难以缓解。这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身体代谢率下降,能量供应不足所引起的。 皮肤问题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皮肤出现多种问题,如痤疮、皮肤油腻、干燥、色素沉着、早衰等。 毛发变化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头发稀疏、掉发增加、体毛减少等毛发变化。 乳房增大 部分男性内分泌失调患者可能会出现乳房发育的情况。
999
2024-12-19
糖尿病人可不可以吃石榴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石榴糖分、热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不会大幅增加糖、热量摄入,且石榴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调节血糖,但仍需要注意食用量,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石榴糖分、热量较低,糖尿病患者饮食要严控热量与糖分,适量食用石榴不会大幅增加糖、热摄入,契合饮食管理要求,降低血糖波动风险。石榴汁水充足,水分摄入利于身体代谢废物排出。肾脏加速代谢时,能带走多余葡萄糖,减轻身体糖负荷,辅助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石榴膳食纤维丰富,食用石榴产生饱腹感,能抑制食欲,阻止患者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避免血糖异常升高,利于维持规律饮食,稳定血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延缓糖分吸收,间接平稳餐后血糖,利于糖尿病病情管控。 石榴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如维生素C、钾等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性,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辅助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助调节血糖水平,利于糖代谢。 石榴几乎不含脂肪成分,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隐患,需严控脂肪摄入,以防血脂升高阻碍胰岛素作用、加重代谢负担。食用石榴无额外脂肪困扰,可专注于血糖调控,不给心血管、代谢系统添脂类压力。 石榴虽对糖尿病人有诸多益处,但含糖量不可忽视,过量食用仍会致血糖飙升,患者务必根据自身情况,精准把控每日食用量,不能因口感酸甜适度就贪吃,以防摄入糖分超出身体调控范围,打破血糖稳定。 糖尿病人吃石榴的注意事项 1、监测进食时间: 建议放在两餐之间加餐食用,距上餐消化一段时间,血糖经代谢处于相对低谷,适量吃石榴补充营养与能量,既能解馋,又不会大幅冲击餐后血糖,利于血糖曲线平滑。 2、避免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肠排空,石榴糖分快速吸收入血,致血糖瞬间升高,冲击脆弱的血糖平衡机制,加重胰岛负担,易诱发高血糖症状,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风险。 3、留意果实成熟度: 成熟度过高的石榴糖分积累多,甜度高;未熟石榴口感酸涩且消化吸收异常,也影响血糖。患者要选成熟度适中果实,兼顾口感与血糖安全,避免极端成熟状态果实干扰血糖稳定。
820
2024-12-19
怎样知道血糖高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如果想要知道血糖是否高,可以观察身体是否出现多尿、口渴、体重下降、易疲倦等典型症状,还可以前往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了解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1、观察症状 多尿是血糖高的一个典型症状,当血糖升高时,身体会试图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导致尿量明显增多,由于排尿频繁,身体也容易出现口渴的情况,会频繁喝水。 血糖高但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身体就会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从而导致体重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下降,且因为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葡萄糖来产生能量,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人就会容易感到疲倦、乏力。 血糖高可能会引起视力变化,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内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状体变形,从而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且高血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这是一种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检测指标,通过抽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主要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在检测前先空腹抽血,口服含有75克葡萄糖的溶液,之后在1小时、2小时等时间点再次抽血检测血糖。 当察觉血糖异常升高,应尽快就医,首诊可选内分泌科,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家族病史,安排多项检查,精准判断病情。日常要备好近期饮食、运动记录辅助诊断,若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务必选择急诊就医,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 血糖高的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规律:定时进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规律用餐能让身体形成稳定的血糖调节节奏,利于血糖平稳,也可防止因饥饿引发的低血糖或下一餐暴饮暴食致血糖波动。 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熬夜会干扰激素分泌,使血糖升高、波动变大。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强光、电子产品刺激,营造安静环境助眠。 清淡烹饪:多用清蒸、水煮、凉拌,少油炸、油煎与红烧。清淡烹饪可减少油脂摄入,降低热量,防止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进而帮助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700
2024-12-19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柿子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柿子能够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吃柿子,关键在于其血糖的控制情况,血糖长期稳定可以适量食用,血糖波动较大时不建议食用柿子。 柿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类物质,这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谨慎对待的主要原因。这些糖类在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不够稳定,或者在血糖本身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食用柿子,就很可能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加重病情。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糖长期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适量食用柿子是可以的,患者可以吃半个左右较小的柿子,但需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样在享受柿子美味时也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冲击。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时就不建议食用柿子,在这种情况下,食用柿子会使血糖升高得更快,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不稳定的血糖会让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 吃柿子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燕麦片、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减缓血糖上升速度,降低柿子单独食用时对血糖的冲击。应挑选在两餐之间进食柿子,比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这一时段离正餐有一定间隔,既能解馋补充营养,又能避免与正餐碳水叠加,利于血糖平稳过渡。 糖尿病人吃柿子的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酸分泌多,柿子含鞣酸、果胶,二者相遇易形成胃柿石,造成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给身体额外负担,干扰血糖稳定。 2、运动辅助: 吃完柿子后,适度增加运动量,如散步20-30分钟、简单室内健身操等。运动助于身体消耗多余糖分,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辅助平稳血糖。 3、警惕相互作用: 部分糖尿病用药与柿子存在交互影响。若正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食用柿子前咨询医生,确认有无不良反应,避免药效受干扰或引发其他不适。 4、避免加工制品: 柿饼、柿子醋等加工品,制作中常额外加糖,含糖量远超鲜柿子,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以防血糖失控。
1502
2024-12-19
钾高了怎么降下来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当钾元素过高时,可通过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和使用利尿剂促进钾离子排出等方法直接降低血钾,应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限制钾摄入 应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还需要注意一些含钾的药物,如部分复方降压药等可能含有钾成分,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2、促进钾离子排出 应用利尿剂如袢利尿剂,可以作用于肾小管,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促进钾的排泄。但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在医生的严格监测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尿量和血钾等情况调整剂量。 3、透析治疗 对于严重高钾血症或者伴有肾衰竭等情况的患者,透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降低血钾的方法,血液透析可以通过半透膜原理,将血液中的钾离子等代谢废物清除出去。 腹膜透析也是一种选择,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将腹透液注入腹腔,通过弥散和超滤作用清除钾离子,但腹膜透析的效率相对血液透析较低。 4、治疗原发疾病 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有很多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从根本上解决高钾血症的关键。 当发现血钾高时需做系列检查明确病因与病情,肾功能检查能够了解肾脏排泄、代谢能力,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电解质全项可以精准评估体内离子状态;心电图用于排查高钾引发的心脏异常,检查时要平卧静息,助医生精准诊断、及时干预。 钾高的生活注意事项 少量多次饮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利于多余钾随尿液排出,但别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加重肾脏负担,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天分多次饮用1500-20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舒缓运动,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使细胞代谢,助力体内钾离子分布更均衡,被细胞合理摄取利用,降低血钾异常堆积风险,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规律作息:熬夜易扰乱身体内分泌及代谢节律,肾脏正常排钾机能受影响,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固定作息时间,睡前避免电子产品刺激,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
1189
2024-12-19
糖尿病脚麻木怎么治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脚麻木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因长期高血糖致神经、血管受损,引起足部感觉异常、麻木,影响肢体感知,治疗糖尿病脚麻木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减轻麻木症状并促进神经恢复。 1、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脚麻木的基础,因为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神经病变出现麻木症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轻麻木。 2、营养神经 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来营养神经,营养神经药物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一般采用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具体剂量和疗程要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 3、改善微循环 遵医嘱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足部的血液灌注,改善神经的营养供应。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缓解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减轻麻木症状。 4、运动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踮脚尖等简单的足部运动,散步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踮脚尖等动作能够专门锻炼足部肌肉和神经。每次踮脚尖可以做10-15次,每天进行3-4组,有助于改善足部的神经功能。 当出现糖尿病脚麻木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先要挂内分泌科,如实告知医生糖尿病病程、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医生一般会安排神经电生理、血糖及血管超声等检查,以精准判断病因,期间别擅自增减降糖药,按医嘱调整生活、配合治疗,帮助缓解麻木。 糖尿病脚麻木的皮肤护理 足部清洁: 养成每日用温水洗脚的习惯,水温控制在37-40℃,接近人体体温为宜。既能有效清洁足部皮肤,去除污垢与汗液,又可避免因水温过高烫伤足部。 轻柔擦干: 洗完脚后,选用柔软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尤其是脚趾间,要确保彻底干爽。切忌用力擦拭,以防擦伤皮肤。脚麻木时,轻微破损不易被察觉,后续可能发展成严重伤口。 避免足部受压: 挑选尺码合适、宽松、透气性佳的鞋袜。鞋子不能过紧,以防挤压足部,阻碍血液循环;袜子不宜有紧绷的袜口,避免勒痕处血液循环不畅,加重麻木感,甚至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746
2024-12-19
为什么手总是出汗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手总是出汗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汗腺功能异常,或者是受环境因素如高温影响,身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而出汗散热,但如果受疾病影响,应注意及时就医。 1、遗传因素: 多汗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多汗症患者,个体出现手汗过多的几率会相对较高。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多汗可能是因为基因影响了汗腺的功能和分布,而且出汗程度可能比较严重,在正常环境温度下,手部也会不断地出汗。 2、环境因素: 人体具有调节体温的机制。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会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身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手部的汗腺也会参与这个过程,所以手会出汗。 3、运动因素: 运动时身体的肌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体温过高,身体会启动散热机制,其中出汗是最主要的散热方式之一。手部有丰富的汗腺,在运动过程中也会积极参与散热。 4、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如结核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盗汗的情况,手部也会出汗,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得汗腺分泌异常。 若手总是出汗,先留意出汗特征,如不分季节、突发多汗或伴异味,需重视。日常记录出汗频率、诱因,就医时如实告知医生,挂皮肤科排查汗腺异常,若怀疑内分泌失调转内分泌科,有神经症状则挂神经内科,助医生精准诊断、对症治疗。 手总是出汗的皮肤护理 选择吸汗产品: 准备专用吸汗手帕或纸巾,随时擦拭手心汗液,手帕选棉质,吸湿性佳;纸巾选原木浆无香款,减少化学成分刺激。还可使用止汗湿巾,紧急时擦拭,短暂抑制出汗,成分尽量天然,避免刺激皮肤致过敏。 注重皮肤保湿: 频繁出汗易带走手部肌肤水分,洗手后趁皮肤微湿及时涂护手霜,形成保湿屏障,滋养肌肤。白天多次补涂,睡前厚涂并戴上棉质手套,加强保湿效果。 注重衣物材质: 少戴不透气橡胶手套、人造革手套,阻碍汗液挥发致手部闷热潮湿。日常选棉质、麻质手套,透气吸汗;衣物同理,穿宽松纯棉上衣,利于腋下、手部周边空气流通,减少闷热致汗。
1354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