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科室相关科普
夏天头疼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夏天头疼、恶心、想吐是一种较为难受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中暑等。这些因素涵盖了从较为轻微的外界环境影响到相对严重的身体内部疾病等不同层面,分析这些原因有利于缓解症状和保障身体健康。
1、中暑: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身体产热和散热失衡,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初期可表现为头疼,这是因为脑血管扩张,伴有恶心、想吐的感觉。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大汗或无汗等症状,若发展为重度中暑则可能危及生命。
2、胃肠型感冒:
夏天空调使用频繁,室内外温差大,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趁机入侵。胃肠型感冒除了有头疼症状外,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病毒感染影响胃肠功能,引起恶心、呕吐,还可能伴有腹泻、腹痛、发热等,一般病程较短。
3、偏头痛:
夏季强光、高温等环境因素可能诱发偏头痛,偏头痛患者头疼多为单侧搏动性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其发作可能与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神经递质紊乱有关。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4、食物或水源问题:
夏季食物易变质,如果食用了被细菌、病毒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饮用了不洁水源,可能引起急性胃肠炎。炎症刺激胃肠道可导致恶心、呕吐,细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头疼、发热等全身症状。症状轻重与摄入的污染物量和种类有关,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
5、颅内病感染:
在夏天也可能发病,颅内感染可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出现头疼、恶心、呕吐,还伴有发热、意识障碍等。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发头疼和呕吐,病情比较严重。患者应尽快转移到阴凉、舒适的环境中,避免高温进一步加重不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高热、意识不清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保持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胃肠负担,需要注意预防中暑和饮食卫生。
夏天头疼恶心想吐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若为中暑,应解开衣物,轻度中暑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或口服补液盐,用湿毛巾冷敷额头、颈部等大动脉处降温。若中暑严重,出现高热、昏迷等情况,需由医生通过冷水浸泡、冰袋等方式快速降温,并进行输液等治疗。
胃肠型感冒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解头疼的药物,针对胃肠道症状,若呕吐严重可暂禁食数小时,之后少量多次进食清淡流食。可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药物缓解不适,一般1周内可恢复。
偏头痛发作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曲坦类药物或麦角胺类药物缓解疼痛,配合止吐药物。若偏头痛频繁发作,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
若是食物或水源问题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若呕吐不严重可多喝水,补充因呕吐丢失的水分。若呕吐严重,需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止泻药物,待肠胃功能恢复后逐渐正常饮食。
1363
触电后会有什么后遗症
王勇
主任医师
急诊科
触电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其后果可能包括多种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取决于触电时的电流强度、电压、触电部位以及触电时间等因素。触电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包括皮肤及组织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等。
1、皮肤及组织损伤:
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会产生热量,导致皮肤和组织烧伤。这种烧伤可能是局部性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取决于电流的路径和强度。轻度烧伤可能只会导致皮肤红肿、疼痛,而重度烧伤则可能导致皮肤坏死、瘢痕形成,甚至需要截肢。电热灼伤还可能引起局部软组织感染,增加截肢的风险。
2、神经系统损伤:
电流通过神经系统时,会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神经麻痹或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偏瘫、瘫痪、继发性癫痫等。如果电流损伤了视网膜或耳膜,还可能导致视力或听力障碍。
3、心血管系统损伤:
电流通过心脏时,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轻度的心血管系统损伤可能导致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危及生命。即使经过抢救,患者也可能留下心功能不全等后遗症。
4、骨骼及肌肉损伤:
电流通过骨骼时,会引起骨质破坏和骨折。而电流通过肌肉时,则会引起肌肉收缩和痉挛,导致肌肉疼痛、僵硬甚至坏死。这些损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5、心理障碍:
触电事件发生后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恐惧和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失眠、多梦、惊恐发作等。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加重身体损伤的恢复难度。
除了上述主要后遗症外,触电还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的损伤。例如,电流通过肝脏会引发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功能受损;电流通过肺部会损伤肺部细胞,引起吸入性肺炎、肺水肿等;电流通过消化道则可能引起小肠或结肠穿孔等。这些损伤都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触电后的处理措施
触电后应立即确保现场安全,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移开电线,防止救援者和伤者再次触电。接着迅速评估伤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如果伤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喘息,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援助,并提供详细的事故描述和伤者状况。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持续监控伤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其他延迟性伤害。除非环境存在危险,否则不要随意移动伤者,以防加重可能存在的内部损伤或脊椎伤害。保持伤者温暖,覆盖衣物或毯子以防止体温过低。触电可能导致严重的内部损伤,包括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因此即使伤者看似恢复正常,也应接受全面的医学评估和观察。
1479
肠出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王勇
主任医师
急诊科
肠出血即消化道内血管因各种原因而破裂,导致血液从肠道排出的情况,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肠道炎症、消化性溃疡、肠道梗阻等。
1、肠道炎症: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感染性肠炎,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发生破裂或剥落,进而引发出血。这些炎症性疾病会损害肠道黏膜,使其变得脆弱并易于出血。特别是当炎症严重时,肠道黏膜的破损程度可能加剧,导致出血量增加。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通常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坏黏膜层导致消化道壁出血。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在破裂时会导致出血。这种出血可能表现为便血、呕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肠道梗阻:
当肠道发生梗阻时,肠内压力会升高并阻碍血液循环。长时间的肠道梗阻可能引起肠黏膜缺血,造成肠道出血。此外,肠道梗阻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肠穿孔等,进一步加重出血情况。
4、血管疾病:
膨胀的血管或肠道血管破裂都可能引起出血。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肠道息肉、血管瘤、动脉瘤等。这些血管病变可能由于血管壁薄弱、血压升高或血流冲击等因素而破裂,导致肠道出血。
5、凝血障碍:
当人体内的凝血机制出现异常时,即便是肠道内的微小损伤也可能导致出血。这种凝血障碍可能是由于遗传性血友病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例如血友病患者由于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结,从而在肠道受到轻微损伤时引发出血。
此外,肠道肿瘤也是肠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良性或恶性肿瘤在肠道黏膜表面生长时,可以破坏黏膜的完整性,导致肠道出血。恶性肿瘤如肠癌,以及一些良性肿瘤如息肉等,都可能引起肠道出血。特别是当肿瘤侵犯到血管时,出血量可能较大,且难以控制。
肠出血患者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
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关注出血的性质、量、颜色以及伴随的症状。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可评估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测排查凝血障碍。大便潜血试验帮助确认肠道出血的存在。为明确出血来源,内镜检查如胃镜或结肠镜是关键步骤,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并取活检。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小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MRI有助于发现肿瘤、炎症或其他异常结构。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活动性出血部位,对急性大量出血尤为重要。此外,核素扫描也是一种无创定位出血点的方法。
1128
中暑头疼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后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程度有轻有重,可以通过脱离高热环境、物理降温等紧急处理方法来缓解,患者需要采取相应合适的处理办法来缓解头疼,帮助身体恢复。
1、脱离高热环境:
中暑头痛的患者,应及时脱离高热环境,转移到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中暑症状持续加重。如从烈日暴晒的户外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或者到树荫下等凉爽地方,为身体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2、物理降温:
借助冷水或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可敷在头部、颈部、腋下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头痛。不过要注意,冰袋需用毛巾等包裹后再接触皮肤,防止冻伤,每次冷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
3、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喝足够的水是恢复身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关键,建议饮用清水、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为其可能加重脱水症状。
4、休息与观察:
躺下休息,保持身体放松,有助于缓解头痛症状。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放松思绪,让大脑得到休息,并且密切观察头痛的变化情况。
5、按摩:
用食指从发际到太阳穴部位来回转动按摩,这样能放松头部肌肉,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头痛症状,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舒适为宜。
6、药物治疗:
中暑头痛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以缓解头痛症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解暑药物,能够改善中暑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中暑头疼发生后,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尤其是头疼程度以及有无新增不适症状等情况,后续要避免再次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如果中暑后头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健康问题并获得适当的治疗。
哪几类人中暑后头疼需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差,中暑后身体更易受到严重影响,一旦头疼,可能意味着身体内部已经出现较复杂的状况,如器官功能受干扰等,需尽快就医排查。
儿童的神经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中暑引发头疼或许是中暑程度较深的表现,其难以准确表述自身感受,容易延误病情,所以头疼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孕期身体负担重,生理状态特殊,孕妇中暑后头疼可能不仅关乎自身健康,还会影响胎儿发育,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要第一时间就医,接受专业诊断与治疗。
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中暑头疼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也需要即刻前往医院,让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保障生命安全。
1006
豆角中毒几个小时发作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豆角中毒后发作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会在进食后0.5-6小时内出现症状。一旦怀疑是豆角中毒,要马上停止继续食用剩余的豆角,防止摄入更多有毒物质,加重中毒症状。如果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应该密切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在进食后的1-5小时内。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1、轻度中毒情况
对于轻度豆角中毒,通常在进食后1-5小时开始出现症状。这是因为豆角中含有的有毒成分,如皂素、植物血凝素等,在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消化过程才会逐渐引发身体的不良反应。
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恶心往往是最初的感觉,随后可能会发展为呕吐,将胃内的食物吐出,腹痛多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的阵发性绞痛,程度轻重不一,腹泻则可能是稀水样便或糊状便,频繁腹泻会导致身体失水,引起口渴、乏力等感觉。
2、中度中毒情况
中度豆角中毒的发作时间也大致在进食后1-5小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稍早或稍晚,在0.5-6小时出现明显症状。
除了上述胃肠道症状会更加严重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不适。头晕和头痛会让患者感觉头部昏沉、胀痛,影响正常的活动和思维,心慌表现为心跳加快,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异常,胸闷则是胸部有憋闷的感觉,仿佛呼吸不畅。
3、重度中毒情况
重度豆角中毒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发作时间可能在进食后半小时到数小时内,个别情况下甚至可能更快发作,比如在进食后20分钟左右就出现严重症状。
除了胃肠道症状和上述不适外,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四肢麻木、抽搐、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呼吸困难会导致氧气摄入不足,面色可能变得青紫,四肢麻木会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抽搐和昏迷则表明中毒已经对神经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豆角中毒发作时间有一定范围,一旦进食豆角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
怀疑豆角中毒怎么办
在中毒后的短时间内,一般进食后1-2小时内效果较好,可尝试自行催吐。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后壁,引发呕吐反射,将胃内还未消化吸收的豆角及其他食物尽可能吐出,以减少毒素吸收。但要注意动作不要过于粗暴,避免损伤咽喉。
密切留意自身症状,如是否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心慌等表现。若症状较轻且逐渐缓解,可先在家休息并继续观察。
如果出现频繁呕吐、腹泻不止、腹痛剧烈、头晕头痛加重、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就医时告知医生可能是豆角中毒的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926
急性过敏脸肿得像猪头怎么办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急性过敏导致脸部肿胀严重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如脱离过敏原、冷敷等,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1、脱离过敏原:
首先要查明并远离过敏物质,如尘螨、花粉、柳絮等,防止过敏症状持续加重。
2、冷敷:
使用冰袋或毛巾冷敷肿胀部位,有助于收缩毛细血管,减少渗出,从而缓解肿胀和疼痛。
冷敷时间可以持续几分钟,然后休息一会儿,再重复进行,直到肿胀有所消退。
3、外用药物: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用具有消炎、抗过敏等作用的药物进行涂抹,以缓解过敏症状。
4、口服药物:
患者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有助于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肿胀和其他症状。短期口服小剂量的激素类药物,也可以促进水肿的消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湿敷:
使用生理盐水、凉开水等进行湿敷,一天多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炎症。
6、生活护理:
暂停使用化妆品或面膜,不染头发,避免晒太阳,以免加重过敏症状。保持脸部清洁,以温开水洗脸,补充水分、舒缓肌肤。避免抓挠皮肤,以免引起感染。饮食上要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芒果、猕猴桃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7、就医治疗:
如果过敏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胸闷等,应立即就医治疗。在医院医生可能会采取更专业的治疗措施,如红黄光照射等,以促进水肿的消退和症状的缓解。
急性过敏导致脸部肿胀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处理过程中务必保持冷静,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急性过敏脸肿得像猪头多久恢复
急性过敏导致脸肿得像猪头,恢复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仅是脸部轻度肿胀,伴随少量皮疹、瘙痒等,在及时远离过敏原,并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配合冷敷等措施后,可能1-3天就会有明显消肿,一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但若是脸部肿胀严重,还伴有眼肿难以睁眼、大面积红斑、水疱,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心慌等全身症状,这属于重度过敏。经过积极治疗,消肿可能需要3-5天,而完全恢复正常或许要1-2周,且后续还需密切观察以防复发或出现并发症。
及时且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若能快速明确过敏原并有效规避,严格按医嘱用药、做好皮肤护理如避免刺激、保持清洁等,恢复时间会相对缩短,反之则可能延长恢复进程。
1422
压力性损伤的分期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等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分期包括1-4期。日常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1、1期压力性损伤
局部皮肤完整,出现非苍白性红斑,尤其是在骨隆突处。比如骶尾部、足跟等部位,皮肤会呈现出与周围正常皮肤不同的红色,用手指按压时红斑不会褪色,这是因为局部组织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影响,导致微血管充血,但表皮尚未破损。
此时应及时解除局部压力,可通过调整体位、使用减压床垫等措施。同时密切观察皮肤变化,一般不需要特殊的伤口处理,皮肤通常可自行恢复正常。
2、2期压力性损伤
表皮和部分真皮层受损,表现为浅表性的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可能伴有浆液性渗出。如在臀部等经常受压部位,皮肤会出现破损,能看到创面,且有清亮或淡黄色的液体渗出。
在解除压力的基础上,要对创面进行清洁、消毒,可选用合适的生理盐水清洗,然后根据创面大小和情况,选用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以保护创面、促进愈合。
3、3期压力性损伤
全层皮肤缺失,可深及皮下组织,但尚未暴露筋膜、肌肉、骨骼等结构。伤口边缘可能不规则,基底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黄色、红色等,会有较多的渗出液。
除了解除压力外,需要对创面进行更彻底的清创,去除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并定期更换,必要时还需进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
4、4期压力性损伤
全层皮肤缺失伴有筋膜、肌肉、骨骼等的暴露,伤口深度很深,可出现窦道、潜行等复杂情况。如在长期卧床患者的骶尾部,可能出现骨头外露的情况,伤口愈合难度极大。
这是最为严重的阶段,处理极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外科医生进行必要的手术干预,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等综合措施,全力促进伤口愈合。
了解压力性损伤的分期,有助于医护人员准确判断病情,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坐起、站立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组织受压时间。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应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翻身记录卡,确保翻身工作按时执行,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翻身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翻身技巧,如轴线翻身,保持脊柱在同一条直线上,防止造成脊柱损伤的同时,也能让身体各部位均匀受压。
在患者卧床时,可使用各种体位辅助器具,如楔形垫、气圈等,帮助调整体位,减轻骨隆突处的压力。
选择合适的床垫至关重要,如减压床垫、气垫床等,这些床垫能够通过分散压力,降低局部组织所承受的压力强度,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对于坐轮椅的患者,可配备减压坐垫,同样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减少臀部和坐骨结节处的压力。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每天至少用温水擦拭全身一次,尤其是易出汗、易受污染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
在清洁后,要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确保皮肤处于干燥状态。若患者大小便失禁,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并使用皮肤保护剂,防止皮肤受到尿液、粪便的刺激而受损。
760
干冰有毒吗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生活和一些特定行业中有着不少应用。本身虽无毒,但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冻伤和确保通风良好,以防止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带来的缺氧危害。
从化学本质上来说,干冰本身是无毒的。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成分,而干冰只是二氧化碳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固态形式。当干冰暴露在常温常压下时,会直接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的有毒物质。
虽然干冰本身无毒,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却可能会带来危险,进而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干冰温度极低,能达到零下78.5℃左右。如果直接用手触摸干冰,会导致皮肤冻伤,出现红肿、疼痛甚至起水疱等症状,就如同被严重烫伤一样,只是致伤原因是低温而非高温。
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内,如果大量使用干冰,随着干冰的升华,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升高。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取代空气中的氧气,导致人处于缺氧状态。
人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如在舞台表演使用大量干冰营造氛围时,或是在运输海鲜等物品用干冰保鲜的封闭车厢内,如果通风不好,就容易出现这种危险情况。
日常干冰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温度极低的专用容器中,如保温箱等,并确保容器能承受干冰升华产生的压力。不要将干冰密封在普通容器里,不然可能因压力过大引发容器爆炸等危险。
日常使用干冰注意事项
1、防止冻伤:
干冰温度极低,切勿直接用手触摸。拿取干冰时要戴上厚手套或使用工具,如夹子等辅助操作。若不小心皮肤接触到干冰,应立即用温水冲洗冻伤部位,切不可用热水,以免造成更严重的烫伤,随后及时就医。
2、确保通风:
干冰升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使用时,一定要保证良好通风。比如在车内用干冰保鲜物品,要打开车窗或车门通风换气,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人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呼吸急促甚至昏迷等症状
。
3、避免误食:
干冰看起来像冰块,但绝不能食用,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防误食造成口腔、食道等部位严重冻伤。
556
急诊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急诊科是医院中专门负责对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初步处理的科室,在医疗救治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比如快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等。
1、快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科 24 小时不间断地接收各类病情危急的患者,如突发心脏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呼吸衰竭等情况的患者。一旦这些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医护人员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并开展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路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2、疾病的初步诊断与分诊
急诊科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判断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大致病因。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诊到相应的专科科室进行后续深入治疗。如对于疑似骨折的患者会分诊到骨科,怀疑是脑部疾病的患者分诊到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等,确保患者能得到针对性的专业治疗。
3、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重大灾害导致的批量伤员等情况时,急诊科更是发挥着前沿阵地的作用。医护人员要迅速组织起来,对大量涌入的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扩散。
4、提供医疗急救知识普及
急诊科还承担着向社会公众普及医疗急救知识的任务,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宣传等活动,教会人们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身边的人能够及时施救,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道防线,其高效运作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急诊科收费贵不贵
急诊科的收费情况不能简单地用贵或不贵来一概而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患者在急诊科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初步检查,比如测血压、做心电图等基础项目,费用相对不会太高。但要是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这些操作需要专业设备、耗材以及医护人员高度专业的技能投入,费用就会明显增加。
病情轻微、经过简单处理就能好转的患者,花费通常有限。而对于那些病情危急、需要多种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且后续可能还需要持续的治疗和监测的患者,整体费用自然会比较高。
不同等级的医院,其收费标准也存在差异。一般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更丰富、技术水平更高,相应的收费可能会比二级医院等稍高。
1396
鼻子进异物多久会自己排出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鼻子进异物后,自行排出的时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当即,或3分钟到1小时不等,也可能需要1-2天,或无法自行排出。
1、异物的性质
大小和形状:如果进入鼻子的异物较小,如一粒微小的灰尘、小绒毛等,且形状较为圆润光滑,在鼻腔黏膜纤毛的摆动作用下,有可能较快地被排出体外,一般可能在数小时到一天内就会随着鼻腔分泌物自然排出。因为鼻腔黏膜上的纤毛会朝着鼻腔后方摆动,将异物和分泌物一起向后推送,最终通过咽喉部被咽下或咳出。
质地:若是异物质地较软,如小块的卫生纸等,相对来说对鼻腔黏膜的损伤较小,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借助纤毛运动排出,大概1-2天有自行排出的可能。但如果异物质地坚硬,像小珠子、小石子等,不仅不容易随着纤毛运动移动,还可能会损伤鼻腔黏膜,导致出血、炎症等,这种情况下自行排出就会比较困难,甚至可能无法自行排出,需要借助医疗手段取出。
2、鼻腔的生理状况
鼻腔通畅程度:正常情况下,鼻腔较为通畅,纤毛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有利于异物的排出。但如果本身患有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或者有较多的分泌物堵塞鼻腔,纤毛的摆动就会受到阻碍,异物排出的时间就会延长,甚至可能长期滞留在鼻腔内无法自行排出。
喷嚏反射:当异物进入鼻腔后,有时会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喷嚏反射。如果能通过打喷嚏将异物有力地喷出鼻腔,异物可能瞬间就被排出了。并不是每次异物进入鼻腔都会引发有效的喷嚏反射,而且有些异物位置较深,即使打喷嚏也难以将其排出。
3、个体的身体反应
咳嗽和吞咽动作: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咳嗽、吞咽动作也可能对鼻腔异物的排出起到一定作用,如在不经意间的咳嗽或吞咽时,鼻腔内的异物可能会受到气流或肌肉运动的影响而移动,从而增加排出的机会。但这也并非绝对,具体效果因异物情况和个人动作的频率、强度等而异。
鼻子进异物后,较小、质地软且鼻腔通畅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自行排出,但如果异物较大、质地硬或鼻腔本身存在病变等,自行排出的可能性就较小。一旦发现鼻子进异物且长时间未排出或出现不适症状,如鼻塞、疼痛、出血等,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手段取出异物。
鼻子进异物如何处理
如果是较小的异物,如灰尘、小绒毛等,用手指轻轻按压鼻翼外侧,有时能刺激鼻腔产生喷嚏反射,借助喷嚏的强大气流将异物喷出。堵住一侧鼻孔,然后轻轻用力擤另一侧鼻孔,交替进行,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鼻腔黏膜,这样有可能将异物擤出。
若异物较大,像小珠子、小石子等,或者异物位置较深,自行处理有困难时不要自行掏挖,避免使用镊子、棉签等工具自行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增加取出难度,还可能损伤鼻腔黏膜导致出血、感染等。应尽快前往医院耳鼻喉科,让专业医生借助专业工具,如鼻内镜等,准确观察异物位置并安全取出。
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