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即消化道内血管因各种原因而破裂,导致血液从肠道排出的情况,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肠道炎症、消化性溃疡、肠道梗阻等。
1、肠道炎症: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感染性肠炎,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发生破裂或剥落,进而引发出血。这些炎症性疾病会损害肠道黏膜,使其变得脆弱并易于出血。特别是当炎症严重时,肠道黏膜的破损程度可能加剧,导致出血量增加。
2、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通常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坏黏膜层导致消化道壁出血。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在破裂时会导致出血。这种出血可能表现为便血、呕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肠道梗阻:当肠道发生梗阻时,肠内压力会升高并阻碍血液循环。长时间的肠道梗阻可能引起肠黏膜缺血,造成肠道出血。此外,肠道梗阻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肠穿孔等,进一步加重出血情况。
4、血管疾病:膨胀的血管或肠道血管破裂都可能引起出血。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肠道息肉、血管瘤、动脉瘤等。这些血管病变可能由于血管壁薄弱、血压升高或血流冲击等因素而破裂,导致肠道出血。
5、凝血障碍:当人体内的凝血机制出现异常时,即便是肠道内的微小损伤也可能导致出血。这种凝血障碍可能是由于遗传性血友病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例如血友病患者由于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结,从而在肠道受到轻微损伤时引发出血。
此外,肠道肿瘤也是肠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良性或恶性肿瘤在肠道黏膜表面生长时,可以破坏黏膜的完整性,导致肠道出血。恶性肿瘤如肠癌,以及一些良性肿瘤如息肉等,都可能引起肠道出血。特别是当肿瘤侵犯到血管时,出血量可能较大,且难以控制。
肠出血患者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
- 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关注出血的性质、量、颜色以及伴随的症状。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可评估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测排查凝血障碍。大便潜血试验帮助确认肠道出血的存在。为明确出血来源,内镜检查如胃镜或结肠镜是关键步骤,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并取活检。
-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小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MRI有助于发现肿瘤、炎症或其他异常结构。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活动性出血部位,对急性大量出血尤为重要。此外,核素扫描也是一种无创定位出血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