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骑自行车损膝盖吗
李宏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骑自行车一般不会损伤膝盖,反而在很多情况下对膝关节有益,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正常骑行自行车是一种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在骑行过程中,膝关节会进行有规律地屈伸活动,这种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关节滑液在关节腔内的循环,有助于营养关节软骨,保持膝关节的灵活性与健康状态。与跑步时膝关节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不同,骑行时身体的重量主要由自行车座位和踏板分担,减少了对膝关节直接的压力负荷,尤其是在平坦路面以适中速度骑行时,膝关节所受的压力相对较小。 但如果骑行方式不正确或骑行条件不佳,也可能给膝关节带来损害。如骑行时座位高度不合适,若座位过高,会使腿部过度伸展,增加膝关节后侧的压力;座位过低则会导致膝关节过度屈曲,加大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长期下来容易引发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炎等疾病。与此同时,本身膝关节就存在疾病或旧伤的人,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贸然进行骑行运动,也容易加重膝关节的损伤。 日常生活中,只要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合理控制骑行强度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骑行环境,骑自行车通常是一项对膝关节较为友好的运动,能够帮助人们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的同时,维持膝关节的良好状态。 保护膝盖的运动方式 1、游泳: 游泳时身体处于浮力状态,膝关节基本不受体重的压迫,能在几乎无负重的情况下进行活动。蛙泳可锻炼腿部肌肉力量,自由泳和仰泳则有助于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对膝盖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 2、散步: 这是一项简单且温和的运动,在散步过程中,膝关节以较为自然的节奏屈伸,关节软骨能得到适度挤压与放松,刺激滑液分泌。选择平坦的路面,以适中的速度行走,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稳定性。
559
2025-01-07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确诊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需要综合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全面准确地判断,才能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1、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腰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间歇性剧痛,在弯腰、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同时,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部分患者还会有下肢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症状。 2、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若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且角度小于正常范围(一般小于70°),加强试验阳性,提示有神经根受压。此外,还会检查腰部活动度、脊柱侧弯情况、下肢感觉和肌力等,以初步判断病变部位和神经受压情况。 3、影像学检查: 腰椎X光片可观察腰椎的整体形态、椎间隙高度、有无骨质增生等间接表现,但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不够精确。腰椎CT能清晰看到椎间盘是否有突出、突出的方向和程度,以及是否压迫神经根等骨性结构。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则对软组织分辨力高,不仅可以明确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还能显示脊髓、马尾神经及周围软组织的状态,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重要的检查之一。 4、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腰部外伤史、长期弯腰劳作史、久坐久站史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有关,对诊断有辅助作用。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司机等需久坐职业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也要与其他引起腰痛和下肢疼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腰椎管狭窄症,其症状多为间歇性跛行;腰椎滑脱症有腰部台阶感;强直性脊柱炎多伴有脊柱僵硬、活动受限且有家族遗传倾向等。通过详细检查和分析,排除其他疾病,才能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药物治疗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减轻炎症与疼痛,缓解患者痛苦。同时配合使用脱水剂,可减轻神经根水肿。营养神经药物则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改善下肢麻木等症状。 当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常见手术方式有椎间盘切除术,直接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脊柱融合术,稳定脊柱结构。手术能精准解除压迫,但存在一定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并配合康复护理。 在症状缓解后,康复锻炼极为重要。进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如仰卧位抬腿、侧卧位抬腿等,增强腰椎稳定性;同时配合全身运动,如游泳、瑜伽等,改善腰椎整体状况,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
933
2025-01-07
踝关节疼痛难忍?实用处理方法来了
李星晨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踝关节在平常走路、跑步、蹦跶的时候,那作用可大了去了。然而,踝关节也是容易出现疼痛的部位,这可能是由于运动损伤、慢性疾病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所以弄懂怎么处理踝关节疼痛,对减轻疼的感觉、让它快点好起来,还有预防以后再受伤,可太重要了。 ✅休息与制动 要是踝关节突然疼起来,头一件事儿就是得让它赶紧歇歇。不管当时正干啥,只要可能让疼加重的,立马停下。找个舒服地儿,坐下或者躺下,把受伤的脚抬高点,稍微比心脏位置高点就行。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帮助减少踝关节的肿胀,缓解疼痛。 要是疼得厉害,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支具或绷带对踝关节进行固定制动。合适的支具能够限制踝关节的过度活动,为受伤的组织提供稳定的恢复环境。例如,使用踝关节护具可以有效地固定踝关节,防止其内外翻等异常活动,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踝关节疼痛,物理治疗是常用的有效方法,其中热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通过热传递,热敷能让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快,肌肉不那么紧绷了,疼也就跟着减轻了。可以使用热水袋或者热毛巾敷在踝关节处,每次热敷时间约20-3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慢性踝关节疼痛的常用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肿胀。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嘱,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服用。如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等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性踝关节疼痛。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踝关节疼痛,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快快点赞、评论走一波,更多关于踝关节疼痛的注意事项,以及踝关节疼痛可能合并的症状,查看图片即可获取。
964
2025-01-07
骨不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肖进
主任医师
骨科
骨不连的成因主要有骨折端固定不稳定,不当固定致骨痂难形成或反复断裂,以及血液供应不足、感染因素等,均不利于骨折愈合,还应及时查明原因。 1、骨折端的固定不稳定: 骨折后如果固定方式不当,如外固定支架松动、内固定钢板或螺钉移位等,骨折断端会在愈合过程中不断受到异常活动的干扰,使得新生骨痂难以形成,或者形成的骨痂反复断裂,导致骨不连。 2、血液供应不足: 骨骼的愈合需要充足的血液来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如骨折部位如果位于血供较差的区域,如股骨头、腕舟骨等,很容易因血供缺乏出现骨不连,而且手术过程中过度剥离骨膜也会破坏骨的血液供应,影响骨折愈合。 3、伤口感染因素: 开放性骨折容易发生感染,一旦感染,细菌及其毒素会抑制骨细胞的活性,破坏局部的成骨环境,使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炎症持续存在还会引起骨质吸收等情况,增加骨不连的发生几率。 4、存在原发疾病: 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等重要营养成分,会影响骨的修复。患有部分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日常预防骨不连需在受伤初期严格遵循医嘱制动与休养,避免过早负重或不当活动影响骨折处稳定。康复期循序渐进开展功能锻炼,增强骨骼周边肌肉力量以保护骨骼,定期复查,密切关注骨折愈合进度,以便及时察觉异常并调整治疗与康复方案。 骨不连的治疗 应先要评估病情,依据具体情况调整骨折固定方式,若因固定不稳定所致,需重新进行稳固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操作,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减少断端异常活动,促进骨痂生长。 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比较重要,可采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等刺激血管再生,必要时考虑手术进行血管移植或骨移植,将有血供的骨组织移植到骨不连部位,增强局部成骨能力。 积极控制感染,若存在感染灶,需彻底清创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消除炎症对骨愈合的阻碍。 针对患者自身因素,要纠正营养不良状况,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妥善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基础疾病,全方位促进骨折愈合。
702
2025-01-07
肌肉萎缩是怎么造成的
肖进
主任医师
骨科
肌肉萎缩成因多元,营养供给层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病致营养缺失可诱发,活动缺乏时,肢体固定等使肌肉闲置致废用性萎缩,也可能和其他疾病因素有关,影响肌肉支配而萎缩。 1、营养供给问题: 严重营养不良影响肌肉生长修复,蛋白质不足无法合成足量肌纤维,维生素B12影响神经髓鞘维护,间接作用于肌肉支配。维生素D关乎钙吸收利用,缺乏会致肌肉功能障碍而萎缩。慢性消耗性疾病致营养流失也易诱发萎缩。 2、活动缺乏因素: 长期肢体固定、卧床或运动不足产生废用性萎缩,肌肉长期闲置,代谢变缓,肌纤维变细。如骨折固定后,肌肉缺乏收缩刺激,血液循环不佳,营养供应失衡,蛋白质分解多于合成,不过恢复活动锻炼后多能部分或完全恢复。 3、肌肉自身病变: 源于肌肉本身问题,遗传性肌肉疾病因基因突变致肌肉细胞结构功能异常,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质与代谢,引发萎缩。肌肉炎症性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等,炎症破坏肌纤维,阻碍修复生长,多呈对称性分布,常伴有无力、疼痛或僵硬表现。 4、神经受损方面: 神经系统病变会干扰肌肉神经支配,运动神经元病致使运动神经信号传导失常,肌肉接收不到指令而萎缩。外周神经的断裂、受压或发炎,阻断神经与肌肉联系,使其缺失营养与刺激,常先累及单侧或局部肌肉,萎缩发展较快。 肌肉萎缩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避免过度劳累与肌肉拉伤,活动时注意姿势正确。定期复查,监测肌肉状况,注意保暖,寒冷天气防止肌肉痉挛,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与积极性。 肌肉萎缩的治疗 需针对病因进行处理,若是神经源性因素导致,要积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采用药物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对于肌源性因素,针对特定的肌肉疾病给予相应药物,抑制炎症或纠正基因缺陷带来的异常,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运动疗法也不可或缺,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到逐渐增加阻力的力量训练,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要注重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为肌肉修复与生长提供原料,促进肌肉萎缩状况的改善与恢复。 在康复治疗方面,物理治疗极为关键,如按摩、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供应;电刺激能引发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并增强肌肉力量。
513
2025-01-07
滑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肖进
主任医师
骨科
滑囊炎治疗分保守与手术途径,保守治疗涵盖多方面,需要休息制动减少刺激,如膝滑囊炎患者需避过度屈膝等,以及物理治疗等,若保守无效且关节功能受碍可考虑手术切除滑囊。 1、保守治疗 休息与制动:让患部充分休息是首要任务,减少滑囊所在部位的活动,避免对其造成刺激和摩擦,例如膝关节滑囊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过度屈膝等动作,必要时可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为滑囊的修复创造良好环境。 物理治疗:冰敷可在炎症急性期使用,能减轻疼痛和肿胀,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在炎症缓解后,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手段也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促进滑囊恢复,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按照医嘱规律服用,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滑囊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混合液能快速减轻症状,但要注意注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局部组织退变等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当滑囊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仍未好转,且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时可考虑手术。手术主要是切除病变的滑囊,彻底清除炎性组织和粘连。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术后需要严格的伤口护理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 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滑囊部位遭受外力撞击或长时间受压,饮食上,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及钙、锌等营养元素的食物,助力组织修复。保持身心放松,减少精神紧张引发的肌肉紧绷,利于滑囊健康,定期检查滑囊部位状况,留意有无异常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 滑囊炎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注重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坐立还是行走,都应使身体各部位处于自然平衡状态,防止局部关节承受过度压力,减少滑囊的受力不均。 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但要遵循适度原则。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能够更好地稳定关节,分担滑囊所承受的压力,例如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屈伸动作练习,以强化肌肉功能。 注意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与调节,对滑囊炎症的恢复也有积极意义。维持健康的体重,过重会给关节滑囊带来额外负担,增加滑囊炎复发的风险。
1005
2025-01-07
腰部扭伤
肖进
主任医师
骨科
腰部扭伤原因包括姿势不当、突然用力、肌肉力量薄弱等,治疗分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需休息制动、冰敷,缓解期可热敷、理疗等,循序渐进增强腰部力量与稳定性。 1、原因 姿势不当: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搬重物时姿势不正确,没有屈膝下蹲而直接弯腰用力,会使腰部肌肉、韧带承受过大的拉力,容易导致扭伤。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如弯腰驼背或歪向一侧,腰部肌肉处于不平衡的受力状态,也增加扭伤的可能性。 突然用力:突然进行剧烈的腰部扭转动作,例如在体育运动中快速转身或在日常劳动中突然用力过猛,腰部肌肉来不及适应,超出其承受范围,引发扭伤。 腰部肌肉力量薄弱:平时缺乏锻炼,腰部肌肉不够发达,无法为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在进行一些普通活动时,即使是较小的外力作用,也可能因肌肉力量不足而导致腰部扭伤。 准备活动不足:在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之前,如果没有充分做好腰部的热身活动,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比较僵硬,灵活性和韧性较差,在活动过程中就容易发生扭伤。 2、治疗方法 急性期处理:立即停止活动,尽可能平卧休息,减少腰部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必要时可使用腰围等支具进行固定,限制腰部的活动范围,缓解疼痛。在扭伤后的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腰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敷一次。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减轻疼痛。 缓解期治疗:48小时后,可采用热敷,如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腰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渗出物的吸收。还可进行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促进腰部组织的修复和炎症消退。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炎症,也可外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涂抹或喷洒在腰部,促进消肿止痛,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快速提举重物,减少腰部瞬间受力,控制体重,减轻腰部负担,选择合适的床垫,维持脊柱生理曲度。留意腰部细微不适,及时调整活动强度,保持心情舒畅,不良情绪易致肌肉紧张,影响腰部稳定性,多方面维护腰部健康。 腰部扭伤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与站姿,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休息时,都应让腰部处于自然挺直状态,避免弯腰驼背或过度前倾,减少腰部不必要的压力。 在日常活动中,尽量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腰部,舒展肌肉,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简单的腰部扭转和伸展动作。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可通过一些针对性的运动,如瑜伽中的猫牛式等,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与柔韧性,使腰部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外力作用,降低扭伤风险。 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天气及时增添衣物,防止腰部受寒后肌肉紧张,影响腰部健康。
1011
2025-01-07
五十肩的最佳治疗方法
肖进
主任医师
骨科
五十肩即肩周炎,治疗有保守与手术两类方式,保守治疗中,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含关节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各有特点及相应康复要求。 1、保守治疗 物理治疗:热敷是常用手段,能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敷袋,每天多次,每次15-20分钟。按摩也有帮助,专业按摩师可舒缓紧张肌肉,改善肩部活动度。此外,超声波、电疗等物理疗法能刺激局部组织修复再生。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减轻肩部疼痛与炎症反应。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可缓解急性期症状。还可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与局部麻醉药混合液,快速减轻疼痛与炎症,但不宜频繁注射,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2、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通过小切口插入关节镜,可直接观察肩关节内部病变,清理增生组织、修复撕裂肌腱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能较快恢复肩部功能。 开放性手术:在病情较为严重,关节镜手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可考虑。可对肩关节进行全面修复与重建,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患者日常需注意合理规划肩部活动量,避免长时间单侧肩部受力或重复性肩部动作,睡眠时选择合适枕头与睡姿,维持肩部自然舒展。注重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引发肩部肌肉紧绷。 五十肩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注重肩部保暖。寒冷天气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肩部直接受冷风吹拂,因为寒冷会使肩部肌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加重不适。 保持良好的姿势也极为关键,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应挺胸抬头,双肩自然放松下垂,避免长时间含胸驼背或耸肩,减少肩部不必要的压力。 适度进行肩部活动锻炼,如简单的肩部环绕运动,缓慢地向前、向后转动肩膀,可在日常间隙进行,活动关节、放松肌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定期进行肩部自我按摩,用手掌轻轻揉捏肩部肌肉,从颈部根部至肩部外侧,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预防五十肩症状的加重与复发。
1090
2025-01-07
骨瘤的治疗方法
肖进
主任医师
骨科
骨瘤治疗方法中的手术治疗是关键,依肿瘤性质、状况采取不同切除方式,化疗多用于恶性骨瘤,能控瘤但有副作用,放疗可局部控瘤或辅助防复发等。 1、手术治疗: 良性小肿瘤未影响周围结构时,单纯切除即可,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的良性瘤,需扩大切除周边部分正常组织。恶性骨瘤手术更复杂,除切除肿瘤,可能涉及淋巴结清扫与骨重建,晚期无法保肢时甚至考虑截肢以阻扩散。 2、化疗: 主要针对恶性骨瘤,运用顺铂等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裂与扩散。术前可缩小肿瘤便于切除,术后能清除残留细胞降复发率,但会引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治疗中需关注患者状况给予支持。 3、放疗: 借助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对无法手术切除者可局部控瘤生长,术后有残留风险时可作辅助减少复发,但易致局部皮肤损伤与放射性炎症,需严控剂量与范围。 4、靶向治疗: 针对骨瘤细胞特定分子靶点,如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异常表达,使用特异性抑制剂精准作用肿瘤细胞,阻断生长信号或诱导凋亡,疗效佳且副作用小,但靶向药价高且需基因检测筛选适宜患者。 骨瘤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暖,防止骨骼受寒引发不适,避免碰撞受伤部位,减少外力冲击。保持居住环境舒适整洁,空气清新流通,为身体康复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密切观察身体有无异常症状,如疼痛加剧、肿块变化等。 骨瘤患者的日常养护 需注重休息与适度运动的平衡,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良好的恢复,避免过度劳累使身体免疫力下降,进行适量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维持关节的灵活性与肌肉力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骨骼造成损伤。 饮食方面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食物的摄入,如牛奶、鸡蛋、新鲜蔬果等,为骨骼修复与身体机能维持提供必要营养。 心理调适不容忽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与养护方案。
1176
2025-01-07
软组织损伤怎么治疗
肖进
主任医师
骨科
软组织损伤治疗分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需休息制动,用绷带等固定,48小时内冰敷并加压包扎,缓解期需要48小时后热敷、理疗等,待症状减轻后循序渐进开展康复锻炼恢复功能。 1、急性期处理 休息与制动:损伤后应立即停止相关活动,让受伤的软组织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可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如使用绷带、夹板或支具等,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减少疼痛和肿胀。 冰敷:在损伤后的48小时内,冰敷是关键措施,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受伤部位,从远端向近端缠绕,以减轻肿胀。但包扎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一般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2、缓解期治疗 热敷与理疗:48小时后,可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渗出物的吸收。还可进行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能减轻疼痛和炎症,也可外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涂抹或喷洒在受伤部位,促进消肿止痛,药物的使用需总结遵医嘱。 康复锻炼:在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后,逐渐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但要循序渐进,避免再次受伤。 软组织损伤患者日常需注意身体反应,若有局部疼痛或不适,及时调整活动强度,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自我修复。避免处于湿冷环境,防止加重软组织损伤,维持良好体态,减少不良姿势对软组织的牵拉与压迫,定期体检,监测软组织健康状况。 软组织损伤的日常养护 要注重防护,在进行可能损伤软组织的活动时,如运动或体力劳动,佩戴合适的护具,如护膝、护腕等,给予软组织额外的支撑与保护。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例如多食用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食物。 适度进行柔韧性训练,如简单的全身伸展运动,可提高软组织的弹性与灵活性,减少受伤风险。 劳逸结合比较重要,不可长时间过度使用特定部位软组织,因持续受力易致疲劳积聚,可能直接引发损伤,使局部疼痛、功能受限,还会在已有损伤时延缓恢复。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适时变换姿势、放松肌肉,方能维护软组织健康。
1394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