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手部经络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白文武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手部经络主要包括六条, 分为手三阴,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和手三阳,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它们与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手三阴 1、手太阴肺经 位置: 起于腋窝前旁的天府穴,沿手臂内侧偏外入大鱼际,出于大指端桡侧的少商穴。 作用: 主要负责肺气通络和气血循环,可用于治疗肺病、哮喘、胸痛等。 2、手厥阴心包经 位置: 起于乳旁的天池穴,沿手臂内侧中间下到手心,出于中指的中冲穴。 作用: 主要负责心包的气血运行,可用于治疗心病、胸闷、胸痛等。 3、手少阴心经 位置: 起于腋窝内的极泉穴,沿手臂内侧靠里向下,出于小指指端桡侧端的少冲穴。 作用: 主要负责心脏的气血运行和情绪调节,可用于治疗心悸、胸痛、失眠等。 手三阳 1、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 起于食指指端桡侧的商阳穴,沿手臂外侧偏外上行于肩部,后止于对侧鼻翼外中点迎香穴。 作用: 主要负责大肠的气血运行和排泄功能,可用于治疗便秘、腹泻、头痛等。 2、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起于无名指指端尺侧的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中部上行绕至肩后,后止于眉梢凹陷处的丝竹空穴。 作用: 主要负责三焦的气血运行和调节功能,可用于治疗头痛、颈项痛、眼痛等。 3、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起于小指指端尺侧的少泽穴,沿手臂外侧偏内上行至肩胛骨区,后止于耳前的听宫穴。 作用: 主要负责小肠的气血循环,可用于治疗肩臂痛、颈项痛、耳鸣等。 保健方法 1、按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大拇指螺纹面按揉部分穴位所在区域,以感觉到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 2、针灸: 通过针灸刺激手部经络上的穴位,达到调节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3、拍打: 轻轻拍打手部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手部疲劳。
390
2024-12-18
中医按摩前列腺治疗方法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中医按摩前列腺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以帮助缓解炎症症状,促进前列腺液的排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1、自我按摩法 穴位按摩: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用食指按压,力度适中,有酸胀感为宜,中极穴位于脐下4寸,同样用食指或中指按压,可配合旋转按压,曲骨穴位于脐下5寸,用无名指按压,有助于缓解前列腺不适,其他穴位如会阴穴、阴陵泉、三阴交等也可进行按摩,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炎症状。 下腹部推摩:仰卧时,双手扪在腹部,以双手指尖推摩下腹部肾精走行区域,即从盲俞穴至横骨穴来回推摩,然后向下沿腹股沟绕阴器推摩。 腰部及大腿内侧推揉:坐位时,双手自腰部肾脏区域向下至尾骶部来回推揉,直到发热为止。两手分别捏揉对侧大腿内侧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耳部及脚部按摩:捏揉双耳上的前列腺、交感、尿道、肾、输尿管及膀胱反射区。搓揉双脚上的前列腺、膀胱、输尿管、肾、肾上腺及直肠反射区。 2、专业医生按摩法 按摩前准备:患者需排空大便,清洁肛门及直肠下段,医生需戴无菌手套,手指上涂抹润滑油。 按摩手法:患者取膝胸卧位或截石位,暴露肛门,医生食指插入肛门,找到前列腺后,用指腹进行按摩。按摩顺序为由两侧向中间,由上至下,使前列腺液从尿道外口挤压出来,按摩过程中需询问患者感受,避免粗暴操作引起损伤。 具体频率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按摩时需控制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急性前列腺炎患者禁止进行前列腺按摩,以免加重病情。中医按摩前列腺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效果更佳。 中医按摩前列腺治疗方法能根治疾病吗 中医按摩前列腺对于部分前列腺相关病症有一定改善作用,但较难达到根治效果。从原理来讲,通过专业的按摩手法,比如经直肠对前列腺进行适度按揉,能促进前列腺腺管排空,利于炎性物质排出,缓解因前列腺炎导致的局部坠胀、疼痛等不适,对改善排尿症状也有帮助。 然而,像前列腺炎的发病常与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自身免疫等多种复杂因素有关,即便按摩可缓解一时症状,若根源问题未彻底解决,比如持续存在的感染源、长期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不改,病情仍可能反复。 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更是受激素水平等内在因素主导,单靠按摩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病理状态,通常需结合药物、生活调整等综合手段来更好地应对前列腺问题。
982
2024-12-18
静脉曲张可以按摩疏通吗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静脉曲张患者在进行按摩时应格外谨慎,虽然某些柔和的按摩手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但过度或不当的按摩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或其他治疗。 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等原因,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液淤积在静脉内而引起的静脉迂曲、扩张,这种病理变化使得静脉壁承受的压力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静脉的扩张和瓣膜功能的损害。 按摩时的外力挤压可能会进一步损伤本就功能不全的静脉瓣膜,使得静脉血液反流情况加重,从而加重静脉曲张的程度,对于已经形成的曲张静脉团块,过度按摩可能会导致静脉壁破裂,引发局部出血、血肿等情况。 如果曲张静脉内存在血栓,按摩还可能使血栓脱落,血栓随着血流进入深静脉,进而有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但是一些柔和的、压力性的按摩手法,如规律性地按摩腿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静脉回流,促进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对于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延缓静脉曲张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但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效果因人而异。 静脉曲张患者应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通过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穿弹力袜、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症状。对于症状较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等,以从根本上解决静脉曲张的问题。 静脉曲张挂什么科 1、血管外科: 这是最为对口的科室,血管外科医生专注于各类血管疾病的诊治,对于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病情评估以及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都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能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进而给出合适的药物、手术或保守治疗建议等。 2、普通外科: 部分医院没有细分出血管外科时,普通外科医生也可以接诊静脉曲张患者,他们具备处理这类常见外科疾病的能力,可进行初步的诊断、鉴别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治疗手段,像轻症患者安排保守治疗,必要时联系转诊等。 3、介入科: 如果考虑采用微创的介入治疗方式来解决静脉曲张问题,如硬化剂注射等,那挂介入科也是不错的选择,介入科医生擅长运用介入技术对血管病变进行精准干预,改善静脉曲张状况。
1268
2024-12-18
针灸隔几天一次最好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灸间隔天数的确定需要依据不同的针灸方法以及多种相关因素来综合考量,可能是1-3天不等,还应在专业人士操作下进行。 1、按病症类型区分 急性疼痛类病症:比如急性踝关节扭伤、急性牙痛等,这类病症疼痛剧烈且症状明显,在发病初期,为了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最好每天进行针灸治疗。通过每日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能快速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达到止痛消肿的效果。待疼痛明显减轻、病情趋于稳定后,可调整为隔1-2天针灸一次,以巩固疗效。 慢性病症:像慢性盆腔炎、慢性腰肌劳损等。由于病程较长,身体对病症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气血瘀滞等情况也相对顽固,初期一般可隔2-3天针灸一次,这样既能持续给予穴位刺激来调节气血,又能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恢复,随着治疗的推进,病情逐渐好转,可延长至每周1-2次。 2、依患者身体状况判断 体质强壮者:身体状况良好,气血充足,对针灸刺激耐受度高的患者,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针对急性病症可以每天针灸,对于慢性病症,初期隔1-2天针灸一次也较为合适,后续可根据恢复情况灵活调整。 体质虚弱者:例如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或本身气血亏虚的患者,即便是急性病症,考虑到其身体承受能力,可能隔3-4天针灸一次更为适宜,避免频繁针灸对身体造成过度刺激,影响身体恢复,对于慢性病症,则需更加谨慎,可能每周1次,甚至更久间隔一次针灸,且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3、从治疗阶段分析 治疗初期: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病症,在刚开始针灸治疗时,为了尽快建立起有效的治疗效果,让身体适应针灸刺激,通常会根据上述病症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初始间隔天数,一般在每天到隔3-4天。 治疗中期: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症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此时可适当延长针灸间隔天数。比如从每天针灸改为隔1-2天针灸一次,或者从隔2-3天针灸一次改为隔3-4天针灸一次等,以进一步观察身体的恢复情况,也让身体有更多时间自行调整气血运行。 治疗后期:接近治疗尾声,病症已基本得到控制或明显好转时,针灸间隔天数可进一步延长,变为每周1-2次甚至更久一次,主要目的是巩固疗效,防止病症复发。 在生活中还应注意身体保暖,尤其是针刺部位,避免寒邪侵袭,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不要吹冷风,以防寒湿之气入体,影响针灸治疗效果。 针灸日常护理 针灸后应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当天尽量不要洗澡,若必须洗澡,要在针灸2-4小时后,并确保针眼处无渗血、红肿等情况,且要采用淋浴方式,避免泡澡。 针灸后稍作休息,避免立即起身活动,防止因突然改变体位引发头晕等不适,休息15-30分钟为宜。之后的活动也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可进行如散步等轻柔活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气血运行,不利于身体恢复。可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1431
2024-12-18
侠溪穴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侠溪穴 位于足背处 ,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刺激后可以调节胆经的气血运行, 具有清泄肝胆、通窍聪耳、疏经活络、清热泻火的功效 。 准确位置 1、体表位置: 在寻找侠溪穴时,可以通过体表标志来确定其位置,可取仰卧或坐立,将脚自然伸直,观察足背,可以看到第4、5趾之间的缝隙,用手指轻轻按压缝隙的上方纹头处,即可感受到一个明显的凹陷,这就是侠溪穴。 2、解剖位置: 侠溪穴位于足背部的肌肉层次中,主要涉及趾长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这些肌肉和肌腱的排列和走向为侠溪穴的准确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周围有丰富的神经分布,主要包括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腓深神经的终末支。 功效 1、清泄肝胆: 侠溪穴作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能够调节肝胆功能,对于肝胆火旺引起的症状,如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侠溪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平肝降火,改善相关症状。 2、通窍聪耳: 侠溪穴具有疏通耳部经络的功效,能够改善听力,对于耳聋、耳鸣等症状,按摩侠溪穴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通过持续的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提高听力水平。 3、疏经活络: 侠溪穴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缓解足背红肿、五趾痉挛等症状,侠溪穴有一定的帮助,通过适度的按压和揉动,可以放松足部肌肉,缓解相关症状。 4、清热泻火: 侠溪穴还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对于治疗热病无汗、头眩目痛等症状,侠溪穴也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体内阴阳,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 怎么按揉侠溪穴 指按法: 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对准侠溪穴的位置,进行适度的按压和揉动,以感到酸胀感为宜,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每次按摩约5-10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 掐按法: 用手的大拇指按掐在侠溪穴的位置,力度可以稍重一些,以微痛为宜,深吸气,呼气的同时指甲用力按掐侠溪穴,保持5-6秒,然后松开,一掐一松为一个循环,每侧侠溪穴可以掐按3-5分钟,然后换手掐按另一侧。每日早晚各做1次。 辅助工具法: 可以使用圆珠笔的末端、棉棒或将几根牙签倒过来用橡皮条绑好,利用这些物品的圆钝头连续扎刺侠溪穴的位置,力度要适中,避免刺破皮肤,取得与针灸相似的效果。
503
2024-12-18
针灸原理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针灸还能通过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进一步影响身体的生理功能,从多方面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由经络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经络贯穿全身,将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相互连接起来。经络上分布着众多穴位,这些穴位是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施术的关键作用点。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大多是经络不通畅,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等一系列问题。比如,气血瘀滞在某个部位,就可能引发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穴位来发挥作用,针刺是使用特制的针具刺入穴位,艾灸是以点燃的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 当针具刺入穴位后,能够激发经气的运行,就像疏通堵塞的管道一样,使原本阻滞的经络重新畅通,让气血得以正常流通,从而缓解因经络不通导致的各种病症,如颈肩腰腿痛等疼痛症往能得到减轻。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分布和运行状态,比如对于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补充,对于气血瘀滞的情况,能消散瘀滞,使气血平和,进而改善脏腑的功能状态,对一些脏腑功能紊乱引起的病症起到治疗作用。 所以原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调整人体内在的平衡,促进健康,还应在专业人士操作下进行,以免对自身健康产生影响。 针灸注意事项 1、治疗前: 保持放松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可提前了解针灸流程以减轻心理负担。不宜在过饱、过饥、过度疲劳或醉酒状态下接受针灸,以防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 2、治疗中: 按针灸师要求摆放正确体位并保持稳定,不可随意变动,确保针刺准确与安全。若感觉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等晕针症状,要立刻告知针灸师。 3、治疗后: 针灸后稍作休息,避免马上起身活动,防止头晕。治疗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针刺部位,影响治疗效果。注意针刺部位清洁,当天尽量不沾水,若有局部轻微红肿、酸胀属正常现象,可自行缓解;若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发热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1203
2024-12-18
人中穴位置及功效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人中穴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人体面部,鼻唇沟的中点,具体是在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督脉的穴位之一。人中穴是一个具有多种功效的重要穴位,在中医急救和日常保健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急救作用: 人中穴是中医急救的重要穴位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昏迷、晕厥、休克等急症。刺激人中穴可以兴奋神经系统,促进呼吸和心跳恢复,在紧急情况下,如有人突然晕倒,可通过掐按人中穴来进行急救。 2、调节神经系统: 人中穴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如调节血压、心率、呼吸等,这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或症状,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缓解疼痛: 人中穴还可以缓解疼痛,如头痛、牙痛、痛经等,通过按摩或针刺人中穴,可以刺激相关穴位,舒缓神经,减轻疼痛感。 4、辅助美容养颜: 人中穴位于面部,通过按摩或刺激人中穴,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面部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改善肌肤的弹性和光泽,淡化面部细纹和色斑,延缓皮肤的衰老过程。 人中穴还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人中穴的刺激方法和适用人群有一定的限制,在进行刺激时,应注意刺激方法、力度和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于一些特定疾病或情况,如妊娠期、某些慢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随意按摩或针刺人中穴。 人中穴日常护理 人中穴日常护理需保持清洁,可在洗脸时用温水轻柔擦拭人中部位,去除污垢、油脂等,防止毛孔堵塞引发皮肤问题,但要注意动作务必轻柔,避免用力过度损伤此处皮肤。 日常尽量避免外力碰撞或挤压人中穴,因其所处位置较为突出,在运动、劳作时要小心,以防意外受伤,影响到该穴位对应的身体功能。 可适当进行按摩护理,闲暇时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人中穴,以适中的力度按揉,每次按揉1-2分钟,每日进行2-3次,这样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比如可提神醒脑、调节气血等,但按摩时若感觉疼痛不适需立即停止。
1470
2024-12-18
肾俞穴位置及功效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人体的腰部,肾俞穴在中医学中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调补肾气几个方面,还应在专业人士帮助下对穴位进行操作。 1、肾俞穴位置 第二腰椎棘突定位法:该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取穴时,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第二腰椎棘突下,然后旁开1.5寸的位置就是肾俞穴。这个穴位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2、第3腰动、静脉分支,布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腰丛。 命门穴旁开法:肾俞穴位于肚脐正对后背的位置,即命门穴旁开1.5寸处。 2、功效 调补肾气: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方式,可以有效调节肾脏功能,促进肾气的生成和循环,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肾俞穴能够增强肾脏的吸收和代谢功能,有助于排除体内毒素和废物,缓解因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 强壮腰膝:肾俞穴位于腰部,是腰部的主要穴位之一,通过刺激肾俞穴,可以活血化瘀,增强腰肌和腰椎的支撑力,从而起到强壮腰膝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腰扭伤等腰部不适症状,改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受限,并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腰部损伤。 益精补髓:肾俞穴能够刺激肾脏,促进精气的生成和循环,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华所在,对于维持人体的生殖、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刺激肾俞穴,可以改善因肾精不足引起的遗精、早泄等生殖系统疾病,对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精亏虚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利水消肿:肾俞穴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水肿是由于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常见症状,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肾俞穴,可以改善因肾虚引起的水肿问题,如面部浮肿、下肢水肿等,促进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临床上,肾俞穴常用于治疗肾炎、肾绞痛、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腰部软组织损伤等疾病,肾俞穴还可以主治腰痛、生殖泌尿疾患、耳鸣、耳聋等。虽然肾俞穴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穴位刺激,特别是孕妇,应避免在肾俞穴进行强烈的按摩或针灸操作,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的医生或针灸师。 肾俞穴怎么理疗 肾俞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理疗,按摩法是常用的一种,先找准两侧腰背部的肾俞穴位置,双手搓热后,用手掌的掌心或者手指指腹贴于穴位处,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打圈按摩,力度要适中,以穴位处微微酸胀为宜,每次按摩3到5分钟,每天可进行2到3次,能起到温补肾阳、缓解腰部酸痛的效果。 艾灸也是不错的选择,使用艾条悬灸肾俞穴,距离皮肤2到3厘米,让局部有温热感但又不灼痛,每侧穴位艾灸10到15分钟,可温通经络、补益肾气,不过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也可以用艾灸盒进行艾灸,操作更方便安全。 还可以选择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者热水袋敷在肾俞穴上,每次15到20分钟,同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功能。
759
2024-12-18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头疼艾灸的部位选择需根据头疼的类型进行辩证归经, 没有最好的部位的说法,一般阳明头痛(前额痛)可选印堂、足三里,少阳头痛(偏头痛)可选太阳穴、风池,太阳头痛(后枕痛)可选天柱、大椎,厥阴头痛(头顶痛)可选百会、太冲 。具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阳明头痛(前额痛) 1、印堂穴: 位于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此穴具有镇静安神、疏风通络的作用,对于前额头痛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2、足三里穴: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灸之可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生化,有助于缓解阳明头痛。 少阳头痛(偏头痛) 1、太阳穴: 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艾灸太阳穴可以疏风解表、活血化瘀、醒脑安神,对于偏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风池穴是风邪入侵的主要门户,艾灸此穴可以舒筋通络、醒脑安神,有助于缓解少阳头痛。 太阳头痛(后枕痛) 1、天柱穴: 在颈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天柱穴是太阳经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可以振奋阳气,驱邪外出,对于后枕头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2、大椎穴: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大椎为诸阳之会,灸之可振奋阳气,驱邪外出,有助于缓解太阳头痛。 厥阴头痛(头顶痛) 1、百会穴: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百会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可以调节头部气血运行,开窍醒神,对于颠顶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太冲穴: 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太冲为肝经原穴,灸之可疏肝理气,有助于缓解厥阴头痛。 艾灸注意事项 禁忌情况: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不宜艾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也忌灸。此外,高血压患者和老年人动脉硬化者要慎用艾灸,因为艾灸的温热效果可能使血压升高或诱发动脉损害。 慎用人群: 心脏病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或家人陪护下进行艾灸,确保安全。 避免烫伤: 艾灸时要注意控制火候和距离,避免烫伤皮肤。一旦发生烫伤,应及时处理,小水泡通常可自行吸收,大水泡则需到医院处理。
704
2024-12-18
龟尾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龟尾穴 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处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要有止泻通便、调理大肠等作用,可用于改善小儿胃肠系统疾患 。 准确位置 龟尾穴因其形似龟尾而得名,位于尾骨尖端下方,由于尾骨是人体脊柱的最末端,因此该穴位的位置相对固定。 在俯卧位时,可以观察到臀部下方有一小凹陷,一般是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的区域,用手指轻轻按压,可以感受到一个相对柔软但略带硬度的点,此处便为龟尾穴。 作用 1、止泻通便: 龟尾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顺时针揉按可通导排便,逆时针揉按则可升阳止泻,这一特性使得龟尾穴在治疗泄泻、便秘等胃肠问题方面较为有效。 2、调理大肠: 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通过揉按此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进而调理大肠的功能,对于改善大肠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腹胀、肛裂、痔疮等,都有积极作用。 3、治疗其他疾病: 除胃肠系统疾患,龟尾穴还可用于治疗尿床、慢惊风等症状,显示龟尾穴在调节人体整体健康方面的广泛作用。 在进行龟尾穴按摩前,建议确保操作环境温暖舒适,避免小儿受凉,同时需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皮肤摩擦,保护小儿娇嫩的皮肤,并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及时就医。 龟尾穴怎么按揉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穴区,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然后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一般揉100-300次,揉按时的力度和频率需适中,以小儿舒适为宜。 在进行按揉时,还可联合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处的七节骨穴,操作时可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二者联用,可形成更为全面的治疗效果。 在利用龟尾穴进行保健的同时,还应结合饮食调理,如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49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