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窦性心动过缓要紧吗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跳动频率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成人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是否要紧,取决于其发生的原因、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心脏疾病。 对于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如运动员、老年人以及深度睡眠中的人,由于身体机能和生理状态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心率偏慢的情况。这类心动过缓通常没有特殊临床意义,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只要患者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对于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如由心肌梗死、颅内压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引起的心动过缓,则需要高度重视。这类心动过缓可能会伴有头晕、乏力、气短、胸闷、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心动过缓的原因和程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生理性心动过缓,患者无需过于担心;而对于病理性心动过缓,则需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改善心动过缓的情况,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窦性心动过缓日常注意事项 1、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饮食管理: 饮食应以低脂、低盐、高纤维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 3、适度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窦性心动过缓症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了解心脏功能和心律情况。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5、避免情绪波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如过度悲伤、兴奋等。学会心理调适,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减轻心理压力。
1386
2024-12-18
半夜突然心慌难受坐立不安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半夜突然心慌难受、坐立不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这种突发状况会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可能是低血糖、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引起的,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1、低血糖: 夜间长时间未进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不当,易引发低血糖。应立即补充含糖食物,如几块饼干或糖水,之后适量进食一些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等,维持血糖稳定。平时要规律饮食,合理安排餐次和食物分量,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再次发生。 2、胃食管反流: 平躺时胃酸反流刺激食管,会引起心慌等不适。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减少胃酸分泌。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及巧克力、咖啡等,减轻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缓解反流症状,必要时就医检查,遵医嘱使用抑酸药物。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代谢加快,引发心慌。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高碘食物摄入,如海带、紫菜等。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缓解心慌症状。 4、心律失常: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可致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患者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摄入,规律作息,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就医进行心电监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遵循医嘱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如心脏射频消融术等。 5、焦虑症: 精神压力大等因素致焦虑症发作,可出现半夜心慌。应进行心理调节,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规律生活作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当半夜遭遇心慌难受坐立不安的情况,冷静采取相应措施,未缓解或加重时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预防疾病的恶化。 半夜突然心慌难受坐立不安需要做哪些检查 心电图检查: 能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检测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通过电极片连接身体,检测心脏的节律与电波传导,及时发现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表现,为诊断心脏疾病提供关键依据。 心脏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成像,清晰呈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可查看心脏瓣膜是否病变,心肌有无肥厚或扩张,心室壁的运动是否正常,进而排查心肌病、瓣膜病等,精准评估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整体状态。 血液检查: 检测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其升高可能提示心肌损伤,常见于心肌梗死等疾病;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异常可引发心慌等症状,如甲亢会导致代谢加快、心率上升,以此排查内分泌因素导致的心慌不适。
1051
2024-12-18
心脏起搏器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取决于多种心脏状况,缓慢性心律失常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致供血不足与泵血障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特殊类型室速药物难控,心脏功能障碍如心力衰竭致心室不同步,均为安装指征。 1、缓慢性心律失常 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当窦性心律的频率过低,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引起头晕、黑矇、乏力、记忆力减退,甚至晕厥等症状,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其维持正常的节律,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 窦性停搏:窦性心律出现长时间的停顿,心脏暂时停止跳动。停顿时间过长,会使血液循环中断,有生命危险。安装心脏起搏器能在窦性停搏时及时起搏心脏,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防止因心脏停搏导致的严重后果。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出现严重障碍,心房的电信号不能有效地传导至心室,导致心室率过慢,使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引起心力衰竭、低血压等情况。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室节律,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些特殊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伴发尖端扭转型室速,这种心律失常容易反复发作,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当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超速抑制的方式,发放快速的电脉冲,终止室速的发作,恢复正常的心律,预防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3、心脏功能障碍 对于一些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可以改善心脏的同步性。当心脏的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会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可以使左右心室同时收缩,提高心脏的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留意身体有无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并及时告知医生。避免提拉重物,防止电极移位。外出时携带起搏器识别卡,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能迅速了解情况并给予恰当救治。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日常养护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保持居住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强磁场和电场干扰,如远离微波炉、电磁炉等大型电器设备。日常活动应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及大幅度的身体扭转,但也不能长时间久坐或卧床,可进行散步等舒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新鲜蔬果、瘦肉、全谷物等,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心理上,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因为过度的紧张、焦虑、激动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心脏节律。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定期到医院进行起搏器功能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432
2024-12-18
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怎么治疗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一般治疗强调生活方式调整、适量运动和饮食管理,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强心药,定期复查则通过心脏超声和症状监测评估病情。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这有助于稳定心脏功能。 适量运动: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管理: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油腻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 2、药物治疗 利尿剂: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等症状。 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强心药: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强心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购药服用。 3、定期复查 心脏超声检查: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是监测三尖瓣关闭不全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评估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和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症状监测: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预防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加重,需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其可损害心血管。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辐射,减少心脏受损风险。维持血压、血脂、血糖正常水平,积极防治相关疾病,为心脏健康筑牢防线。定期体检筛查心脏隐患,早发现早干预。 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季节交替和寒冷天气时,防止因着凉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原等低氧环境,低氧会使心脏工作负荷增大,不利于病情稳定。 要严格控制体重,超重会增加心脏泵血的压力,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避免突然用力或进行重体力劳动,像搬运重物等行为都可能瞬间加大心脏压力。 要注意规律作息,减少熬夜,让心脏能在稳定的生物钟节奏下工作,促进心脏功能的良好维持与恢复。
997
2024-12-18
急性心肌梗塞如何处理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塞需正确处理,先要立即休息并呼叫救援,减少心脏负担并告知急救人员情况,若有药可按要求应急,遇患者呼吸心跳骤停,需及时做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赶到或患者好转。 1、立即休息与呼叫救援 一旦怀疑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患者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必要的走动,以减少心脏的负担。要尽快呼叫急救人员,清晰准确地告知所在位置和病情,以便急救人员迅速赶来。 2、药物应急处理 若患者身边备有药物,可在舌下含服,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疼痛症状,一般3-5分钟起效,若疼痛未缓解,可在5分钟后再次含服,还可服用嚼碎后咽下,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但有出血倾向等禁忌证者不能使用,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3、现场心肺复苏 若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在场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先进行胸外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寒冷刺激血管收缩。戒烟限酒,减少不良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遇不适及时就医,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记录。 急性心肌梗塞的日常养护 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医生会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患者务必按时、按量服用,绝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确保药物持续发挥稳定病情、预防复发的功效。 注重饮食的合理调整,减少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应尽量避免,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以及富含优质蛋白食物的摄取,如鱼类、豆类等,有助于控制血脂、血压与血糖水平,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血管健康。 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与适度的运动锻炼,避免情绪大幅波动,防止因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引发心脏不适。在身体状况允许时,可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循序渐进地增强心肺功能,但运动过程中要密切留意自身身体反应,不可勉强。
536
2024-12-1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什么症状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症状主要包括心跳加速、心悸、胸闷与压迫感、乏力与疲劳、晕厥等。 1、心跳加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典型症状是心率突然加快,通常在每分钟150-250次。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速,甚至能听到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这种心跳加速可能让患者感到惊慌和不安。 2、心悸: 由于心率过快,患者会感到心脏跳动强烈、不规律,从而出现心悸现象。心悸可能导致患者焦虑、紧张,进一步加重症状。心悸的发作通常是突发突止的,与阵发性室上速的特点相符。 3、胸闷与压迫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压迫感。这种症状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可能让患者感到呼吸困难或不适。 4、乏力与疲劳: 由于心脏泵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疲劳等症状。这种乏力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和工作。长时间的心动过速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眼花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5、晕厥: 在严重情况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严重不足,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症状。晕厥可能持续数秒或更长时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除了上述症状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也可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加重。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日常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需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心动过速。同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短跑、高强度健身等,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入睡和起床,避免熬夜,也有助于减少心动过速的发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注重饮食健康,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的摄入,这些饮品可能刺激心脏,加剧心动过速。同时,避免高油高盐食物,多吃新鲜蔬果,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降低心动过速的风险。
1069
2024-12-18
心脏心肌梗死的名词解释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突然,症状复杂多样,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改变。这些临床表现具体包括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呈压迫感、紧缩感或憋闷感,可能伴有濒死感,并可能向左肩、左臂放射,甚至放射至颈部、下颌或上腹部。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症状。发热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常见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数天至1周,并伴有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患者还可能在没有明显体力活动的情况下感到气短,尤其是在平躺时更为明显。 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又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其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炎症反应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基本病因,其导致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受阻,进一步可能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心脏搭桥手术。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穿刺对狭窄或阻塞的血管进行扩张、植入支架等操作,以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且无法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心脏搭桥手术则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或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日常护理 1、合理饮食: 饮食应保持清淡,避免摄入油脂含量过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可以适当摄入一些牛奶、瘦肉、豆制品等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同时要遵循低糖、低脂肪的饮食原则,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鸡蛋黄、各种动物内脏等。 2、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身体耐力和代谢能力,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但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等,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运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910
2024-12-18
心肌梗死没有症状吗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并非没有症状。心肌梗死(MI)可能以突发、剧烈的症状呈现,如剧烈胸痛,但心肌梗死的症状并非总是如此明显或典型,有时可能表现得相对隐蔽,但这并不代表没有症状,只是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了解心肌梗死的各种可能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之一是胸痛,通常被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样疼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能向左肩、左臂甚至手指放射。但是,并非所有心肌梗死患者都会出现胸痛。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乏力、晕厥或突然的心悸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心肌梗死还可能引发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如颈部、下颌或背部的疼痛,以及持续的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这些症状可能被视为其他疾病的表现,从而延误了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心肌梗死的一些前驱症状也可能在发病前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内出现,如频繁的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疲劳感增加、运动耐量下降等。这些症状虽然轻微,但可能是心肌梗死即将发生的预警信号。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心肌梗死的症状可能更加隐蔽。此类人群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而是表现为持续虚弱、疲劳、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等。这些非典型症状可能使心肌梗死的诊断更加困难,需要医生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死的症状还可能因个体差异、梗死部位和梗死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对于任何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都应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预防心肌梗死的措施 1、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物等,增加膳食纤维、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同时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此外,保持适度的体重,通过规律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2、心理调节与定期体检: 积极调节心理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通过适当休息、参与娱乐活动、社交和与亲友交流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并遵医嘱进行干预和治疗。
768
2024-12-18
心房纤颤是怎么回事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这种病症可以由多种因素引发,大致可以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大类,如酒精摄入过多、遗传因素、心理因素、高血压等。 1、非疾病因素: 酒精摄入过多: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电解质失衡,从而增加心房纤颤的风险。 遗传因素:部分心房纤颤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了解家族史有助于提前预防和干预。 心理因素:情绪紧张以及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引起心房纤颤,尤其对于某些个体差异较大的人群,饮酒后也可能出现心颤现象。 2、疾病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房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从而引发心房纤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房纤颤的关键。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房纤颤。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助于改善心房纤颤状况。 心房结构异常:包括心房扩大、心房壁增厚等,这些改变会影响心房内电信号传导和激动顺序,导致心房收缩不协调。 心力衰竭:由于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房需要更努力地收缩来维持血液循环,这会导致心房负荷增加,进而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 其他心脏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心房纤颤的发生。治疗心脏疾病有助于减少心房纤颤的发作。 对于心房纤颤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但部分患者也可能无症状。心电图特征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措施 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炸鸡等。患者可以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保持营养均衡。同时,要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心脏负担。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还需要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 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随着病情的稳定,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发心律失常。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588
2024-12-18
卵圆孔未闭合的症状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卵圆孔未闭合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偏头痛、头晕或眩晕、呼吸困难、心悸与心绞痛等。 1、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合可能导致一些微小血栓或代谢产物等物质未经肺循环过滤直接进入脑部,刺激脑血管引起偏头痛。这种偏头痛往往是原因不明的,且可能反复发作。 2、头晕或眩晕: 当未闭合的卵圆孔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或眩晕的症状。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平衡和协调功能,导致患者感到站立不稳或视物旋转。 3、呼吸困难: 较大的卵圆孔未闭合可能导致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分流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功能不全。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尤其在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更为明显。 4、心悸与心绞痛: 卵圆孔未闭合导致血液通过心脏时流量增加,使心脏受到额外的压力。这可能会引发心悸或心绞痛,特别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不适或压迫感。 5、反常栓塞: 如果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血栓,由于卵圆孔未闭合,血栓可能通过未闭的孔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反常栓塞。这可能会引发相应部位的缺血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6、体重下降与食欲不振: 心脏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完成额外的工作,这可能导致患者摄入的能量不足,出现食欲不振和消瘦的情况,长期的体重下降可能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健康状况。 对于出现上述症状且怀疑与卵圆孔未闭合有关的患者,建议进一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卵圆孔未闭合患者的注意事项 卵圆孔未闭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注重营养均衡。建议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新鲜水果(如香蕉、火龙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瘦肉、鱼类等。同时,要控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腌制品、方便面、油炸食品等高盐高脂食物。此外,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 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可能会诱发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因此,卵圆孔未闭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建议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也要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750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