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刚运动完,吃饭时机对吗?真相在这里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运动,作为现代人追求健康、塑造身材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运动后的饮食问题,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刚运动完,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候到底能不能吃饭?下面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看看运动完后的饮食究竟应该怎么做。
一般来说,运动完不能立即吃饭。刚运动完,身体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恢复期。在运动中,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等都经历了高强度的活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同时,身体也会因为排汗而失去一定的水分和电解质,这时候,身体急需补充能量、恢复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然而,如果运动完立即吃饭,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些负担。因为运动时,神经中枢高度兴奋,管理内脏器官的副交感神经对于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影响加强,导致胃肠道消化能力减弱。此时吃饭,容易增加胃肠道负担,引发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同时,运动后的血液循环加快,腹腔内各器官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动完多久可以吃饭?
一般来说,运动完休息0.5-1小时后吃饭比较合适,这个时间段内,身体逐渐从运动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也逐渐恢复。此时进食,既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又不会给胃肠道带来过大的负担。
👉当然,这个时间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运动量不是特别大,只是进行了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那么运动完稍微休息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但如果运动量比较大,比如进行了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或者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就需要多等一会儿再吃饭了。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都不同,因此运动完后的饮食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此外,如果需要了解更多运动后的注意事项可以点击图片查看。了解了运动完后的饮食原则后,你是不是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运动饮食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759
脚底各个部位疼痛原因
王晓宇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脚底不同部位疼痛的原因各异,脚跟部疼痛可能源于足底筋膜炎或跟骨骨刺,足弓部疼痛与足弓异常、肌肉劳损有关等,有助于准确判断疼痛根源并采取适宜应对举措。
1、脚跟部疼痛
足底筋膜炎: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如运动员、教师、服务员等职业人群易患。足底筋膜起始于脚跟骨,过度使用可致其劳损,引发炎症,造成脚跟疼痛,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着地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可能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加重。
跟骨骨刺:随着年龄增长,跟骨处骨质增生形成骨刺,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如足底的脂肪垫、筋膜等,产生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有所减轻,且在按压脚跟底部特定部位时可诱发剧痛。
2、足弓部疼痛
足弓异常:扁平足患者足弓塌陷,正常足弓的缓冲和支撑功能减弱,行走时足弓部位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足弓肌肉、韧带过度疲劳而疼痛。高弓足则因足弓过高,足底筋膜、肌肉等处于紧张状态,长期累积也会引发疼痛,且疼痛常伴有足弓僵硬感。
肌肉劳损:足弓部的肌肉如胫骨后肌、腓骨长肌等,在运动过量或运动姿势不正确时,如长时间进行登山、跳绳等活动,容易出现劳损,引起足弓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活动后加剧。
3、脚掌前部疼痛
跖痛症:多因前脚掌长期受压,如穿着不合脚的高跟鞋、长时间行走等,使跖骨头下的脂肪垫损伤或跖趾关节紊乱,引发疼痛。疼痛常位于脚掌前部靠近脚趾根部,在行走、站立时疼痛明显,可伴有局部肿胀。
神经卡压:如跖间神经瘤,常因脚部长期受到挤压、摩擦,导致跖间神经受到卡压。患者会感到脚掌前部有刺痛、灼痛或麻木感,疼痛可向脚趾放射,在行走或挤压脚掌时疼痛加重。
脚底疼痛者日常需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脚部压力,行走时步伐平稳,避免过度用力蹬地。睡前可适当抬高双脚,促进血液回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寒。定期按摩脚底,放松肌肉与筋膜,但按摩力度适中,防止加重损伤。
脚底疼痛的治疗方法
应减少足部的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尽可能多休息,让脚部得到充分放松。
在疼痛初期,可采用冰敷来缓解炎症与疼痛,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热敷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可用温热水泡脚,水温控制在40-45摄氏度,时间15-30分钟。
选择合适的鞋子,要确保鞋子有良好的支撑、缓冲和足够的空间,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鞋垫可选用具有足弓支撑功能的,以分散脚底压力。
若疼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或进行局部封闭治疗,配合足部的康复锻炼,如脚趾抓握练习、足底筋膜拉伸等,增强足部肌肉力量与柔韧性,促进恢复。还需定期复查,观察疼痛改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86
腱鞘炎自己会好吗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腱鞘炎的自愈能力取决于病情轻重,轻度腱鞘炎,通过适当休息和理疗可能自愈;重度则需专业治疗。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情况。
如果腱鞘炎症状较轻,如仅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轻微肿胀,没有伴随其他严重不适,通过适当的休息、减少手部的活动、避免接触冷水、进行局部的理疗和热敷等措施,腱鞘炎是有可能自愈的,这些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帮助患者恢复。
如果腱鞘炎的症状较重,如出现了关节僵直、活动受限、手指关节弹响甚至形成腱鞘囊肿等情况,单纯依靠休息可能无法自愈,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腱鞘炎的自愈时间也因病情而异,对于轻度的腱鞘炎,如果疼痛持续时间为1-2天,通过减少肌腱活动、急性期冷敷、慢性期热敷的治疗,可能在1-2周内自愈,但如果腱鞘炎已发生1-3周,且症状严重,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腱鞘炎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即使症状得到了缓解或自愈,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护手部,过度使用或劳损,仍然有可能再次发生腱鞘炎;患者在康复后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姿势,避免重复性的手腕运动,适当进行锻炼和拉伸,以增强手腕和手指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腱鞘炎护理措施
1、温水洗手与保暖:
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避免使用冷水,以免加重手部寒冷刺激,日常要注意手腕的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敷包对手腕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避免过度劳累:
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适时休息并活动手部。工作结束后,可以搓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热水泡手,以缓解手部疲劳。
3、合理饮食与营养:
日常生活中应多吃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瘦肉、鱼类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4、使用辅助工具:
对于需要使用手部进行重复性劳动的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辅助工具来减轻手部负担,例如使用电动搅拌器代替手动搅拌,使用剪刀代替手撕等。
863
滑膜炎膝盖疼来袭?原因找到了!
李星晨
副主任医师
骨科
👉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膝盖里面的滑膜发炎了。当膝关节出现滑膜炎时,膝盖就会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不适。
📍对于滑膜炎膝盖疼的情况,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膝盖的磨损也会增加,滑膜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炎症。
🔸运动过度:有些朋友喜欢运动,但如果不注意适度,过度使用膝盖,就会导致滑膜受损,引发炎症。
🔸外伤:膝盖受到撞击、扭伤等外伤,也会导致滑膜受损,引起疼痛。
🔸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膝盖,引起滑膜感染,导致疼痛、红肿等症状。
🌱出现滑膜炎膝盖疼时,正确的治疗很重要!
🔹休息与制动:这可是关键,需要先让膝盖好好休息一下,避免过度使用。可以用拐杖或者轮椅来辅助行走,减轻膝盖的负担。
🔹物理治疗:像冷敷和热敷都是不错的选择,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热敷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不过要注意,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冷敷或热敷,而且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即可,以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药物治疗:如果疼痛难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肿胀,比如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片等。但是要注意,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缓解症状,或者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关节镜下膝关节内滑膜切除术,具体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此外,出现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要避免的动作,放在图片里了,可以看看~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滑膜炎膝盖疼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另外,我还想问问大家:你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滑膜炎膝盖疼的情况?是怎么应对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868
骨头裂缝一般多长时间能恢复
王晓宇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骨头裂缝的愈合进程受多种因素左右,其中裂缝部位与恢复时间紧密相关,上肢骨头如桡骨、尺骨处裂缝,因负重小且血运佳,4-6 周可初步愈合,约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功能,下肢胫骨、股骨则因承重压力大而恢复缓慢许多,可能需要超过6个月。
1、裂缝部位影响
不同部位的骨头裂缝恢复时间有差异,比如上肢的骨头,如桡骨、尺骨等部位出现裂缝,由于上肢不负重或负重相对较小,血液循环也较丰富,通常恢复相对较快,一般在4-6周能初步愈合,3个月左右可基本恢复正常功能。
而下肢的骨头,如胫骨、股骨等,因其承担身体重量,承受的压力大,恢复起来相对较慢。胫骨裂缝可能需要6-8周初步愈合,完全恢复正常功能或许要4-6个月;股骨裂缝初步愈合可能在8-10周,完全恢复则可能需6个月以上。
2、患者年龄因素
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身体自我修复能力强,骨头出现裂缝后,在合理治疗和休息的情况下,恢复速度较快。一般青少年的骨头裂缝可能在3-4周就有明显愈合迹象,2-3个月能较好恢复正常活动。
中老年人则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减缓,骨头的修复能力也变弱,中老年人可能需要比年轻人多1-2倍的时间才能恢复,比如初步愈合可能要6-8周甚至更久,完全恢复正常功能或许要4-8个月不等。
骨头裂缝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碰撞受伤部位,防止二次损伤,睡眠时保持舒适体位,减轻伤处压力,按医嘱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不可操之过急。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身体恢复,留意伤处有无异常变化,及时反馈。
骨头出现裂缝后的日常养护
应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骨骼修复中。注意受伤部位的保暖,寒冷天气可适当增加衣物或使用保暖用品,避免因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恢复。
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为骨骼生长提供原料。多摄取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虾皮等,有助于骨骼的钙化愈合,也要保证维生素的摄入,新鲜蔬果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D等可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因为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与新陈代谢。定期到医院复查,通过X光等检查手段了解骨头裂缝的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养护方案。
897
右背上方隐痛要当心了
王晓宇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右背上方隐痛原因多样,肌肉劳损源于不良姿势与重复动作,颈椎病由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所致,相应治疗因病而异,旨在缓解疼痛与根治病因。
1、肌肉疾病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驼背等,可使右背上方肌肉持续紧张,引发劳损,导致隐痛。频繁进行肩部及背部的重复性动作,如搬运重物、长时间打字等,也易造成肌肉疲劳损伤。
应先要纠正不良姿势,定时起身活动、伸展背部肌肉,可采用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疼痛较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炎症。
2、颈部疾病
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能压迫右侧神经根,放射性地引起右背上方疼痛,这种疼痛常伴有颈部不适、上肢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式,轻者可通过颈椎牵引、物理治疗、颈部运动锻炼等改善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使用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
3、胆囊疾病
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问题,胆囊炎症较为严重时,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及右背上方,疼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等消化系统症状。
对于胆囊炎,一般先采用禁食、抗感染、利胆等保守治疗,胆结石若经常发作或结石较大,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治疗期间需低脂饮食,避免病情加重。
4、肺部疾病
右侧肺部的炎症、结核、肿瘤等疾病,当病变累及胸膜时,可产生右背上方的牵涉痛,患者可能有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肺部相关症状。
肺部炎症需根据病原体使用相应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核则需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肺部肿瘤根据类型、分期等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以缓解疼痛并治疗原发病。
右背上方隐痛患者日常需注重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疼痛,适度进行背部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如简单的伸展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可通过深呼吸或冥想放松,监测身体潜在疾病变化,以便及时干预。
右背上方隐痛的预后
若由肌肉劳损导致,在及时纠正不良姿势、进行规范治疗后,一般能较快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预后较好。
对于颈椎病引发的右背上方隐痛,轻度患者经保守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即便手术治疗,也可能残留部分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预后较差。
胆囊疾病中,胆囊炎经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恢复,但有复发风险,若能控制饮食并定期复查,预后尚可;胆结石若能及时手术且无并发症,预后良好,否则可能因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而使预后变差。
肺部疾病里,肺部炎症若能早期诊断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多可痊愈,预后佳;肺结核患者规范抗结核治疗,若依从性好可治愈,预后较好;而肺部肿瘤患者预后差异大,早期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晚期患者因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
963
早期左手小拇指疼警惕
王晓宇
副主任医师
骨科
早期左手小拇指疼需警惕多种因素,外伤致关节、肌腱等受损可引发疼痛,神经受压如颈椎病、肘管综合征会有放射性痛麻等,各病因对应不同治疗手段。
1、外伤
左手小拇指受到碰撞、挤压、扭伤等外伤,虽未造成骨折,但可能损伤关节、肌腱、软组织等,引起疼痛、肿胀、淤血等。
受伤初期冷敷减少出血和肿胀,后期热敷促进淤血吸收,若有肌腱、韧带损伤可能需固定制动,严重损伤则要手术修复。
2、神经受压
颈椎病导致神经根受压,或肘管综合征使尺神经受压,都可能引起左手小拇指放射性疼痛、麻木,可伴有手部无力感。
颈椎病可先通过颈椎牵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手术减压,肘管综合征轻症可保守治疗,重症需手术解除尺神经压迫。
3、腱鞘炎
频繁使用左手小拇指,如长时间玩手机游戏、操作鼠标等,使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引发腱鞘炎,导致疼痛,常伴有手指活动受限、弹响等症状。
首先要减少小拇指的过度活动,让手部充分休息。可进行热敷、按摩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较重时可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取手术松解腱鞘。
4、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可能累及左手小拇指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晨起时明显,骨关节炎则与关节退变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疼痛在活动后加重。
类风湿关节炎需使用抗风湿药物治疗,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炎症,骨关节炎可应用营养关节软骨药物,疼痛明显时加用止痛药物,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严重者可能需关节置换手术。
左手小拇指疼者日常应避免小拇指过度劳累,减少精细手工活,注意手部保暖,可佩戴手套,常活动其余手指与手腕,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正确坐姿与手部姿势,预防神经受压,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助力关节与神经健康。
左手小拇指疼痛的预后
若是因外伤导致,若损伤较轻,经过及时处理,通常能较快恢复,预后较好;若外伤严重,伴有肌腱断裂或关节损伤,即便手术修复,也可能残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预后相对较差。
对于腱鞘炎引发的疼痛,若早期干预,减少手部不良活动并配合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明显缓解,预后良好;若延误治疗,导致腱鞘严重粘连、狭窄,虽手术可松解,但恢复时间长且有复发可能,预后一般。
在神经受压方面,轻度神经受压经保守治疗,症状多可改善,预后较好;若神经受压时间久、损伤重,即便手术减压,神经功能恢复也有限,可能长期存在手指麻木、无力等症状,预后不佳。
关节炎所致小拇指疼,类风湿关节炎若能早期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预后尚可;若病情发展到晚期关节畸形,治疗效果有限,预后差。骨关节炎若能合理用药、保养关节,症状可控制,预后较好,否则关节功能会逐渐减退,影响生活质量,预后变差。
798
骨髓水肿一般需要静养多久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骨髓水肿后的静养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骨髓水肿程度不同、病因等不同,静养时间有别,可能只需要静养3-4周,也可能需要5-8周等。
1、骨髓水肿程度:
轻度骨髓水肿,一般静养3-4周,此时骨髓组织的损伤较小,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能够在这段时间内较好地发挥作用,减轻水肿状况。在静养期间,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有助于控制炎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使骨髓水肿逐渐消退。
2、病因:
若是由创伤引起的骨髓水肿,如轻微骨折周边的骨髓水肿,在骨折初步愈合后,需要4-6周的静养时间,因为骨髓水肿本身需要恢复,还需要等待骨折断端稳定,这个过程相对较长。而如果是炎症引发的骨髓水肿,在炎症得到控制后,静养3-5周可能就会有明显改善。
3、个体身体状况: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新陈代谢快的人,骨髓水肿可能恢复得更快,静养3-4周就足够,因为其自身的修复能力强,能够更快地吸收水肿液,修复受损的骨髓组织。而身体状况较差、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可能需要延长静养时间,可能需要5-8周,以保证骨髓水肿得到充分恢复。
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时变换姿势,防止受伤部位再次遭受外力冲击,活动时做好防护,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助力骨髓健康修复,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监测骨髓水肿恢复进度。
骨髓水肿日常养护
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受损组织的重要原料,有助于骨髓组织的重建与恢复。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果、奶制品等,可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增强骨骼强度,利于缓解骨髓水肿状况。
在静养期间,要确保受伤部位的保暖,寒冷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延缓水肿的消退,可适当使用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加速水肿液的吸收,减轻骨髓水肿带来的不适与疼痛。
骨髓水肿的恢复是较为漫长的过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应保持乐观心态,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为身体恢复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089
右大腿根部隐痛要当心了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导致右大腿根部隐痛原因多样,例如肌肉拉伤或劳损因运动与姿势问题,活动按压疼重,淋巴结肿大由下肢会阴处异常引发,其治疗均需依具体病因病情定。
1、肌肉拉伤或劳损:
运动过度、姿势不良等可造成大腿根部肌肉拉伤或劳损,如髂腰肌、内收肌群等,肌肉纤维受损产生疼痛,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肌肉拉伤或劳损要休息、冷敷、热敷交替,并配合康复锻炼。
2、淋巴结肿大:
右大腿根部淋巴结收集下肢、会阴部的淋巴液,若这些区域有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情况,可导致淋巴结肿大,引起疼痛,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还可能伴有局部发热、红肿等表现。需查找确切病因,若为感染则采取抗感染治疗,若是肿瘤则需依据具体病情进一步评估,以确定精准适宜的治疗方案。
3、腹股沟疝:
当腹股沟区域存在疝时,疝内容物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牵拉,引起右大腿根部牵扯样隐痛,有时可在腹股沟处摸到肿块,咳嗽、用力时肿块可能增大,疼痛也会更明显。腹股沟疝出现时,一般需通过手术修补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有效解决疝的问题,缓解疼痛及相关不适症状。
4、髋关节滑膜炎:
如髋关节滑膜炎,由于关节内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可导致右大腿根部隐痛,常伴有髋关节活动受限,在屈伸、旋转时疼痛可能加重。若是髋关节滑膜炎,需减少髋关节活动,必要时进行牵引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与疼痛。
5、髋关节骨关节炎:
髋关节骨关节炎也会引发疼痛,关节软骨磨损、退变,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疼痛,行走或久站后疼痛加剧。对于髋关节骨关节炎,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改善关节血液循环,配合药物营养关节软骨,药物的使用需谨遵,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
患者日常需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减轻腿部与髋关节负担,注重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利于骨骼关节健康的食物。定期体检,留意右大腿根部及髋关节状况,若疼痛加剧或出现新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右大腿根部隐痛日常养护
适度运动锻炼,可选择如游泳、瑜伽等低冲击性运动,有助于增强髋关节稳定性与肌肉力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及剧烈的扭转动作,防止损伤加重,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减少肌肉疲劳与拉伤风险。
保持正确姿势,保持脊柱挺直,避免弯腰驼背或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减轻髋关节压力,防止因姿势不当引发或加重疼痛。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时,适时变换姿势并进行简单的腿部活动,如踮脚尖、屈伸膝关节等,促进腿部血液回流。
寒冷天气注意腿部保暖,可穿戴保暖护具,避免受寒导致肌肉紧张、血管收缩,加重疼痛不适。睡前可适当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与紧张,为髋关节及周围组织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助力减轻隐痛症状。
1380
平板撑起什么作用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平板支撑有着多方面重要作用,其可强化包括腹直肌、竖脊肌等在内的核心肌群,还能改善身体姿态,纠正不良姿势,等为应对日常及更高强度运动挑战奠定良好基础。
1、核心肌群强化:
平板支撑主要锻炼到腹部的腹直肌、腹横肌,以及腰部的竖脊肌等核心肌群,在进行平板支撑时,这些肌肉需要持续发力来维持身体的稳定,有效增强力量。随着核心肌群力量的提升,能更好地为身体提供支撑,进行其他体育运动时的身体控制,都能表现得更加稳定且有力,减少因核心力量不足导致的身体失衡风险。
2、身体姿态改善:
经常进行平板支撑有助于纠正不良的身体姿态,当核心肌群得到强化后,能够更好地支撑脊柱,使其保持在正常的生理曲度上,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或低头玩手机导致的脊柱变形问题,平板支撑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促进身体恢复到较为健康的姿态,减轻因姿态不良对身体各部位造成的额外压力。
3、代谢促进与体能提升:
平板支撑作为全身性的静态力量训练,虽然看似动作幅度不大,但能在锻炼过程中消耗一定的能量,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持续规律地进行平板支撑训练,可以逐渐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体能,让身体在面对日常活动和其他运动挑战时更具活力,不会轻易感到疲劳,为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锻炼奠定基础。
在进行平板支撑时需保持身体状态良好,避免在身体疲劳或患病时强行训练,确保训练场地平坦、无障碍物,减少滑倒等意外。选择合适的服装与鞋子,提供足够支撑与舒适度,以保障训练安全且高效进行。
平板支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合理控制时间与频率,初学者不宜过长时间进行平板支撑,应循序渐进地增加时长,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升逐渐延长,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和适应,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疲劳或受伤,保证训练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做好热身与拉伸,在进行平板支撑前,要充分活动全身关节,如转动手腕、脚踝,活动腰部等,使身体各部位肌肉和关节得到预热,提高身体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完成平板支撑后,进行全身的拉伸放松,重点拉伸腹部、肩部、手臂以及腿部肌肉,帮助缓解肌肉紧张与酸痛,促进肌肉恢复与生长,减少运动后的肌肉僵硬感,降低受伤几率并提升运动效果。
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