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中心科室相关科普
胆囊多发结石怎么治最好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囊多发结石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胆囊的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多发结石,且结石数量较少、直径较小、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考虑定期观察,定期复查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结石的变化和胆囊的功能状态。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体重等。 2、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片、胆酸片等,这些药物能够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促进胆固醇性结石的溶解。但需注意,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且需要长期服用并定期复查。硫酸镁等解痉止痛药可用于缓解胆囊结石引起的胆绞痛,抗生素则用于预防和治疗胆囊炎、胆管炎等感染性疾病。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手术治疗: 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部分有强烈保胆意愿的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腹腔镜下保留胆囊的结石取出术。但该方法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术后需继续口服药物以减少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同时,加强预防与护理工作也是降低胆囊结石发病率和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851
2024-10-18
肝内点状钙化是什么意思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内点状钙化是指在肝脏内部发现的细小的钙化点,这些钙化点通常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中被发现。点状钙化意味着在肝脏组织中存在微小的钙沉积区域,这些区域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小点状的高密度影。肝内点状钙化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也可能与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相关。 肝内点状钙化通常意味着在肝脏的不同部位发现了零星分布的小钙化点,这些点状钙化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也可能是多个分散在肝脏的不同区域。点状钙化的大小一般不超过几mm,且通常不会融合成较大的钙化区域。 当肝脏受到感染或炎症后,炎症区域可能会留下钙化点,这种情况下,钙化点通常是良性的,不会转变为癌症。寄生虫感染后遗症如肝吸虫病,或阿米巴病等寄生虫感染后留下的钙化点,通常也不会癌变。尽管大多数肝内点状钙化是良性的,但也可能与潜在的病理状态相关,需要进一步评估。 此外,当发现肝内点状钙化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如增强CT或MRI,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钙化点的分布、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血液检查如肝功能测试、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有助于评估肝脏的整体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患者的健康,可以通过综合评估,有效地管理和监测肝内点状钙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如果在体检或检查中被告知有肝内点状钙化,建议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随访。
868
2024-10-18
肝脏检查需要空腹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脏检查需要空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干扰因素、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便于影像学检查。在进行肝脏检查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空腹状态,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查结果。同时检查前还应注意避免熬夜、饮酒、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行为。 肝脏位于腹腔内,其周边有胃、肠道等器官。进食后,这些食物和空气会进入胃部,导致胃内充满气体和内容物。这些气体会遮挡肝左叶的部分显示,同时胃肠道的气体也会干扰肝右叶的检测。此外,进食后胆囊会收缩,胆汁排空,胆囊壁和胆囊腔内的病灶可能无法清晰显示。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胆红素等物质。进食后,胆汁会被释放到肠道中,从而影响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空腹状态下,胆汁的分泌较少,可以减少这种干扰。 肝功能检查中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这些指标在进食后会受到明显影响,因为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脂肪会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这些指标的浓度升高。 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可以确保这些指标的稳定性,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评估结果。进食后,血液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会增加,导致血液稀释,这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检查中一些指标的准确性,如转氨酶等。空腹状态下,血液成分相对稳定,有助于减少这种误差。 此外,空腹状态下,胃肠道内的气体和内容物较少,超声声波衰减较少,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及其周边器官的结构和病灶。
1069
2024-10-18
胆管癌淋巴结转移是几期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管癌淋巴结转移一般是Ⅲ期或Ⅳ期,这主要基于胆管癌的分期标准和淋巴结转移对疾病进展的指示作用,此时应积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胆管癌的分期通常是根据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端器官转移来划分的。临床上,胆管癌被分为Ⅰ-Ⅳ期,每一期都代表着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和预后。 在Ⅰ期,肿瘤通常局限于肝内胆管,且没有发生远处器官的转移,也没有浸润肝脏以外的组织结构。Ⅱ期则是指肿瘤侵犯了肝门附近的胆管或者肝内胆管多处受累,但同样没有发生淋巴结以及远处器官的转移。 当胆管癌发展到Ⅲ期时,肿瘤不仅侵犯了肝门附近的胆管,还出现了区域性的淋巴结转移。这些淋巴结可能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肝固有动脉旁或者是肝总管周围的淋巴结。同时,Ⅲ期还可能伴有肝内胆管多发性病变的情况。 对于Ⅳ期,标志着胆管癌已经发展到了晚期阶段。此时,癌细胞不仅可能侵犯了周围的组织器官,还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系统转移到其他更远的部位,如肝脏、肺部等。淋巴结转移作为晚期胆管癌的一个重要特征,往往预示着疾病已经扩散到了相对广泛的范围。 当胆管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时,淋巴结转移标志着癌细胞已经通过淋巴系统开始扩散,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腹痛、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并且还可能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
1045
2024-10-18
肝癌有良性和恶性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癌不分良性和恶性,就是一种恶性的疾病。癌症本身即定义为一种恶性肿瘤,是由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所导致的疾病。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可以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转移至其他部位,并且在切除后复发的可能性较低;而恶性肿瘤则相反,生长迅速,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即转移)到远离原发部位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中,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肝脏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非癌性疾病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良性肝癌”,但实际上,其与真正的癌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虽然名字中有“瘤”,但并不具备侵袭性或转移的能力。还有像腺瘤这样的良性病变,尽管存在一定的恶性转化风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腺瘤还是属于良性病变的范畴。 肝癌的确诊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来明确细胞的性质,一旦确诊为肝癌,则意味着这是一种恶性疾病。对于疑似肝癌的患者,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或MRI)、血液检测(如AFP,甲胎蛋白水平测定)以及最终的组织活检来确定病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
1247
2024-10-18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结石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结石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在发病部位上具有明确的界限。但是在发病机制方式等、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面,两者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胆结石是胆管系统结石的总称,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等多种类型。肝内胆管结石特指生长在肝内胆管中的结石,是胆结石的一个子集。胆结石可以在肝外胆管、肝内胆管或胆囊中的任意部位发生,而肝内胆管结石则明确指出了结石的位置在肝脏内部的胆管系统中。 尽管肝内胆管结石属于胆结石的范畴,但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胆汁成分改变,进而形成结石。而胆结石的形成则更为复杂,涉及体质、饮食、胆汁成分改变、胆囊运动障碍、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表现为胆道梗阻和胆汁淤积,患者可能出现腹痛、高热、寒战等症状。而胆结石的症状则更为多样,可能引起胰腺炎、胆囊炎等严重并发症,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在影像学检查中,肝内胆管结石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的扩张,而胆结石则可能表现为肝内胆管、胆总管或胆囊的扩张等多种情况。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较为明确,通常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症状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而胆结石的治疗方式则更为复杂,需要根据结石的具体位置进行针对性选择。
519
2024-10-18
胆管癌吃不下饭的原因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管癌患者吃不下饭由多种因素造成,心理上,患病后的不良情绪影响大脑食欲调节,生理方面,胆管梗阻致胆汁排泄受阻、肝功能损害影响代谢、肿瘤引发疼痛与全身性症状,这些均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 1、心理因素 得知患有胆管癌这种严重疾病后,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会影响大脑对食欲的调节,使患者出现厌食的情况,即使面对喜爱的食物也难以下咽。 2、胆管梗阻 胆管癌可导致胆管梗阻。胆管是胆汁排泄的通道,梗阻发生后,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缺乏胆汁会使脂肪类食物难以消化,导致患者进食脂肪类食物后出现腹胀、恶心等不适,影响食欲,吃不下饭。 3、肝功能损害 胆管癌常常会侵犯肝脏组织或引起肝功能异常。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受损会影响蛋白质、糖类、脂肪等物质的代谢,例如肝脏合成的白蛋白减少,可导致腹水形成、胃肠道黏膜水肿,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使患者食欲减退。 4、肿瘤相关症状 疼痛:胆管癌患者往往会遭受腹部疼痛的折磨,疼痛会使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抑制胃肠蠕动并影响神经调节,导致食欲中枢受到抑制,患者没有进食的欲望。 全身性症状:肿瘤会引起全身性的消耗症状,如发热、乏力、消瘦等。身体的不适会让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身体代谢紊乱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得患者吃不下饭。 胆管癌患者吃不下饭的治疗需多管齐下,心理方面,进行心理干预,缓解焦虑等情绪,对于胆管梗阻,可通过手术或支架置入恢复胆汁引流,肝功能损害则给予保肝治疗。针对肿瘤相关症状,止痛、补充营养等,以改善患者进食状况。
908
2024-10-18
胆囊壁毛糙是癌症前兆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囊壁毛糙大多是胆囊炎症的表现,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癌症前兆。胆囊壁毛糙多为胆囊炎症表现,炎症时胆囊黏膜充血、水肿致超声下毛糙,与结石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胆囊癌虽也可能有此表现,但二者关联不大,不过胆囊壁毛糙也不能忽视,需综合判断、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胆囊壁毛糙通常是胆囊炎症的表现,当胆囊发生炎症时,胆囊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变化,这在超声影像下就表现为胆囊壁毛糙。胆囊炎症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胆囊结石的长期刺激、细菌感染、胆汁成分异常等,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胆囊壁细胞发生炎性改变,导致超声下可见的胆囊壁毛糙现象。 虽然胆囊癌也可能会有胆囊壁增厚、毛糙等表现,但胆囊癌是一个相对少见且复杂的疾病过程。胆囊癌的发生通常与多种高危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相关,如胆囊结石病史较长、胆囊息肉恶变、胆囊慢性炎症的长期反复刺激且伴有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等。 单纯的胆囊壁毛糙,如果是由短期的胆囊炎症引起,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胆囊壁可以恢复正常状态,不会发展为癌症。 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现胆囊壁毛糙就可以完全忽视,对于胆囊壁毛糙的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胆囊壁毛糙持续存在且伴有其他可疑症状或高危因素,进一步的检查和密切的随访是非常必要的,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严重病变。 预防胆囊壁毛糙需保持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避免胆囊结石形成,注意饮食卫生,降低细菌感染风险,积极治疗胆囊疾病,防止慢性炎症反复刺激,适度运动,维持正常体重,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问题。
1118
2024-10-18
血管瘤与肝癌的CT鉴别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血管瘤和肝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在CT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可从病灶形态、密度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 1、病灶形态: 血管瘤: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为清晰光滑。典型的血管瘤表现为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呈 “早出晚归” 征。较大的血管瘤形态可不规则,但边缘一般较规整,很少有分叶征。 肝癌:形态多样,可呈圆形、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边缘常不光滑,可出现分叶、毛刺等征象。尤其是巨块型肝癌,常因生长迅速而形态不规则,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 2、密度特点: 血管瘤:平扫时多为低密度灶,少数可为等密度。增强扫描时,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斑片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向中心扩展,延迟期病灶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填充,接近肝脏实质密度。 肝癌:平扫时多为低密度,部分可有出血、坏死而表现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如血管瘤显著且不均匀,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迅速减退,呈 “快进快出” 表现。 3、其他征象: 血管瘤:一般无包膜,也很少侵犯周围血管和胆管。较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产生推压,但无浸润性改变。 肝癌:常可见包膜,部分包膜完整,增强扫描时包膜可出现环形强化。易侵犯周围血管,形成癌栓,如门静脉癌栓在 CT 上表现为门静脉内充盈缺损。还可侵犯胆管,引起胆管扩张等。 通过CT检查可以对血管瘤和肝癌进行初步鉴别,但有时两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1387
2024-10-17
肝外胆管增宽是怎么回事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外胆管增宽是一种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被发现的异常表现,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结石、炎症、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 1、先天性发育异常: 在一些先天性的胆道发育异常疾病中,也会出现肝外胆管增宽的现象。比如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从出生时胆管就存在发育异常,胆管呈囊状或梭状扩张。 2、结石: 当结石在肝外胆管内形成并阻塞胆管时,胆汁的正常排泄受阻,胆管为了克服这种阻力,会逐渐扩张,从而导致肝外胆管增宽。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汁成分的改变,胆固醇、胆色素等比例失调,或者胆道感染等因素都可能促使结石的产生。这些结石可以是单个的大结石,也可以是多个小结石,它们在胆管内造成不同程度的梗阻。 3、炎症: 胆管炎可以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免疫性因素引发。炎症反应会使胆管壁充血、水肿,进而影响胆汁的正常流通,长期的炎症刺激下,胆管壁可能发生纤维性增厚,胆管也会逐渐增宽。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胆管壁会逐渐纤维化、狭窄,而狭窄的上游胆管则会扩张。 4、肿瘤: 胆管癌或者壶腹周围癌等恶性肿瘤可以直接侵犯和阻塞胆管,肿瘤细胞的生长会逐渐占据胆管的管腔空间,导致胆汁排出困难,胆管压力升高,出现增宽现象。此外,一些良性肿瘤如胆管乳头状瘤等也可能对胆管造成压迫和梗阻。 在临床上发现肝外胆管增宽后,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10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