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多种因素所致,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可破坏造血干细胞与微环境,物理因素的电离辐射能损伤干细胞及微环境,其他原因也可引发,最终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1、化学物质
苯及其衍生物是常见的致病因素,长期接触苯,如在一些化工行业中,苯能够进入人体后在骨髓中蓄积,其代谢产物可破坏造血干细胞的DNA结构,影响干细胞的复制和分化,还会使造血微环境发生改变,引发造血功能衰竭。
2、物理因素
各种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是重要的致病原因,辐射能够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的DNA,使干细胞发生突变或死亡,还会影响骨髓中的基质细胞等造血微环境成分,破坏造血微环境的稳定性,干扰正常的造血过程。辐射剂量越大,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损害可能越严重。
3、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可能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对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会抑制干细胞的增殖,干扰其正常的造血功能,也可能通过免疫反应等机制,损伤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4、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造血干细胞识别为外来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攻击,也会破坏造血微环境,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5、病毒感染
微小病毒B19:主要侵袭红系祖细胞,在造血干细胞中复制,导致红系造血受抑制,而且也可能对其他造血细胞系产生间接影响,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肝炎病毒: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与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病毒有关。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的机制,激活体内的淋巴细胞,这些异常的淋巴细胞会攻击造血干细胞,抑制骨髓造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铁、维生素的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与碰撞,减少出血风险,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按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通过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药物,抑制机体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减少对造血干细胞的攻击,为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可联合应用环孢素,进一步调节免疫,增强免疫抑制效果并降低复发风险。
促进造血治疗,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生成。
对于有合适供者且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得以重建,有可能彻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整个治疗期间,还需积极防治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加强支持治疗,如输血、输注血小板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1370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采取输血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
1、输血治疗
对于贫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以纠正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也应输注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以控制出血。
2、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力较低,易发生感染,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采用免疫抑制治疗,使用药物,以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雄激素治疗:雄激素可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用药物之一。
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可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血细胞数量。
3、手术治疗
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有合适的供体,可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该方法可重建造血功能,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但需注意移植后的并发症和排斥反应等问题。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独特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方法,以调理气血、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检查什么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全血细胞数量,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检查:
包括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骨髓穿刺是在患者的骨骼上抽取少量骨髓液进行检查,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骨髓活检则是通过穿刺取得骨髓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造血细胞的增生情况,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通常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
1482
地中海贫血治疗方案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治疗方案多样,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求根治。
1、一般治疗:
对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一般治疗是关键,包括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预防感染。合理的饮食结构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减少富含铁的食物的摄入,因为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寿命短,过多的铁会加重溶血症状。
2、药物治疗: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辅助,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类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红细胞的生成和发育,从而改善贫血症状。一些刺激造血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可能在医生的严格监测下使用。
去铁治疗旨在减少因长期输血导致的铁过载对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常用的去铁药物有去铁胺等,这些药物能够与人体内的铁结合,将其排出体外。去铁治疗可以与输血治疗同时进行,以维持患者的铁负荷在正常范围内。
3、输血治疗:
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是改善贫血症状的重要措施。通过定期输注红细胞,可以维持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需要监测铁负荷并适时进行去铁治疗。
4、脾切除手术:
对于脾脏巨大且出现压迫症状的患者,脾切除手术可能是一个选择。这一手术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地中海贫血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5、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将健康的干细胞注入患者体内,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从而恢复正常的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生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常用的方法,但移植过程存在风险,且寻找合适的配型有一定难度。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辅助治疗并改善生活质量。
地中海贫血如何预防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遗传咨询较为重要。通过了解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可以评估个人携带或患病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检测能够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为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会增加子女患病的风险,应尽量避免近亲结婚,特别是在家族中已有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情况下。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地中海贫血同样重要,这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期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还需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促进红细胞正常发育。
对于已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血红蛋白类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孕妇、儿童及特定疾病患者还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铁质补充,但需注意避免过量补铁。
606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类型,其特点为红细胞体积增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该病在临床表现上呈现多样性,涉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方面。
1、血液系统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活动后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这是由于贫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血液携氧能力减弱所致。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表现为反复感染和出血倾向。感染可能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多个部位,出血则可能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等。
2、消化系统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并伴有舌痛,这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口腔黏膜和舌部细胞发育障碍。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胃肠道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或肠蠕动减弱等因素引起。
3、神经系统表现:
维生素B12是神经髓鞘形成的关键物质,缺乏时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如振动感和运动感消失。严重时可能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等神经系统体征。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下降、黑蒙、味觉和嗅觉降低等症状,叶酸缺乏者可能出现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者则可能出现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等精神异常表现。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存在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风险的人群,如老年人、素食者、孕妇等,应定期进行相关营养素的检测,以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巨幼细胞性贫血要如何治疗
基础疾病的治疗是关键,若患者存在胃肠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叶酸或维生素B12的吸收,所以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消除贫血的根本原因。
营养补充是核心,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患者需补充足量的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叶酸缺乏者,可配合医生口服叶酸片,对于维生素B12缺乏者,应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类药物,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切除术后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对症治疗和监测也很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贫血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血液指标的变化。若贫血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还应定期进行血常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577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一般治疗要注意休息与调整饮食,补充相关营养,药物治疗需要按缺乏情况选对应制剂,监测指标调剂量,需谨慎评估与监测。
1、一般治疗
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身体恢复,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食物的摄入,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绿叶蔬菜、豆类等,从饮食层面辅助改善贫血状况。
2、药物治疗
若因维生素B12缺乏,可采用肌肉注射甲钴胺等维生素B12制剂,初始阶段快速补充,可口服维持,对于叶酸缺乏所致贫血,口服叶酸片即可。在补充过程中,要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合适剂量,并定期监测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以便调整用药量,确保有效纠正贫血且避免过量补充引发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
一般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少涉及手术干预,但如果是由胃肠道疾病如胃癌等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严重障碍,且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胃肠道原发疾病,以恢复胃肠道正常的结构与功能,从根源上改善维生素B12的吸收情况,缓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术前需综合评估,术后也需要密切监测,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需注意计划怀孕女性提前补充叶酸,降低孕期发病风险,合理膳食搭配,保证营养均衡摄入。避免长期服用可能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吸收的药物,全方位守护血液健康,定期体检,监测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早发现潜在缺乏。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日常养护
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维持身体生物钟稳定,利于造血功能的正常运行。适度运动不可或缺,选择如散步、瑜伽这类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
情绪管理比较重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紧张,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间接干扰造血过程。
戒烟限酒也是关键环节,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都可能对造血干细胞产生损害,远离这些不良因素,能为身体的恢复和健康维护创造有利环境,更好地巩固治疗效果,预防贫血的复发。
1465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溶血性贫血关乎红细胞异常破坏与贫血发生,病因涵盖红细胞自身缺陷及外部因素,症状有贫血、黄疸、脾大等,治疗则从病因着手,需要多法联用助力康复。
1、病因
红细胞自身异常:包括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使红细胞形态改变,易被破坏;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影响红细胞代谢;珠蛋白合成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或合成量异常。
红细胞外部因素:免疫性因素,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病毒、细菌后产生毒素破坏红细胞,还有机械性损伤,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红细胞受到机械性破坏,以及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对红细胞过度破坏。
2、症状
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红细胞数量降低,致使氧气输送不足,身体各器官缺氧引发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健康状态,需及时诊断并治疗以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黄疸: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代谢产生胆红素。大量胆红素在体内堆积,无法及时代谢排出,便会致使皮肤、巩膜出现黄染,此为溶血性贫血的典型特征。
脾大:脾脏在红细胞的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长期处于溶血状态,脾脏负担加重,为了更高效地清除受损红细胞,脾脏会逐渐代偿性增大,其大小变化也成为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依据。
3、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措施,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感染所致者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药物引起的,停用相关药物。
对症治疗:贫血严重时输血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可能加重溶血,需谨慎;有黄疸可遵医嘱使用退黄药物;脾功能亢进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手术。
支持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增加营养,补充造血原料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以促进骨髓造血。
溶血性贫血患者日常需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化学物质与药物,用药前详询医生,注意个人卫生,在流感高发季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定期复查血常规、胆红素等指标,观察身体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日常养护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极为关键,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与造血功能的稳定,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减少身体的应激反应。
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矿物质锌、硒等抗氧化食物的摄入,如各类新鲜蔬果、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红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增强红细胞的稳定性。
适度的运动锻炼对整体健康有益,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的身体疲劳与缺氧。可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因感染等因素诱发溶血性贫血加重的风险,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1128
白细胞高对人体的影响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白细胞高对人体存在多方面影响,例如可以能增强免疫防御,助力炎症修复,但若白细胞过高且长时间持续,可能造成组织损伤,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影响身体正常运转。
1、免疫防御增强: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白细胞升高意味着身体正在积极应对病原体。当中性粒细胞增多时,能够迅速识别并吞噬细菌、真菌等外来微生物,有效抵御感染,防止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和扩散,为身体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2、帮助炎症修复: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如单核细胞在吞噬病原体后,会参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过程,加快身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速度。
3、导致组织损伤:
如果白细胞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大量白细胞在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组织时,可能会释放过多的酶和炎症介质,这些物质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害,例如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白细胞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
4、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白细胞数量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使血液流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营养物质的输送。
白细胞高的患者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染加重病情,严格戒烟戒酒,减少不良刺激,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密切监测白细胞数值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白细胞高的患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宜清淡,减少油腻、辛辣与刺激性食物的摄取,多食用新鲜蔬果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以维持营养均衡并减轻身体代谢负担。
休息比较重要,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以充分修复与调整,遵循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不可或缺,选择如散步、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可增强体质与免疫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不利于白细胞水平的恢复与身体的整体康复。
1017
球蛋白高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危害吗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球蛋白升高可由多种因素引发,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均可致其升高,且球蛋白高有诸多危害,涉及肾脏损伤、免疫系统紊乱等方面。
1、原因
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患者可导致肝脏细胞受到损伤,球蛋白的代谢过程出现障碍,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球蛋白,导致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肝硬化时,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门静脉高压等情况会引起脾功能亢进,刺激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球蛋白。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免疫系统处于持续激活状态,使得免疫球蛋白持续产生,造成球蛋白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浆细胞会异常增生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使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巨球蛋白血症同样是血液系统的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巨球蛋白,导致球蛋白升高。
2、危害
肾脏损伤:过多的球蛋白需要经过肾脏进行代谢。当球蛋白含量过高时,会增加肾脏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等情况,严重时会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紊乱:球蛋白异常升高可能反映出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这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因为免疫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不能有效地应对真正的外来病原体。
血液粘滞性增加:球蛋白升高会使血液的粘滞性上升,这会影响血液循环,在微小血管中,血液流动变得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在脑部血管,可能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在心脏血管,可能会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患者日常应注重休息与锻炼的平衡,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饮食宜清淡、均衡,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果摄取量。定期体检,监测球蛋白及相关指标变化,及时察觉异常并遵循医嘱调整生活方式与治疗方案。
球蛋白高的治疗
要明确病因,若是肝脏疾病所致,需积极治疗肝脏原发病,如慢性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保肝等治疗措施,改善肝脏功能,调节球蛋白代谢。对于肝硬化患者,除针对病因治疗外,还需处理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减轻脾功能亢进对球蛋白的影响。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球蛋白高,常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减少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配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需依据具体疾病类型,采取化疗、放疗或骨髓移植等专科治疗手段来降低球蛋白水平。
731
地贫什么意思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地贫常指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导致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进而引起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
1、主要原因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父母双方携带的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在子女身上发生组合,导致子女患病,这种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症状表现
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症状。中间型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症状较重,可能出现气血不足、脾肿大、头晕、黄疸、生长迟缓、疼痛、免疫力低下等症状,重型患者还可能出现发育不良、骨骼畸形等严重症状。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铁剂、维生素类药物等,此类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补充营养,改善贫血症状,患者用药前需要咨询医生。
输血治疗:对于严重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定期输血可以补充患者的血红蛋白,改善贫血症状。但长期输血可能会导致铁过载,需要同时进行铁螯合治疗。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生成障碍和溶血性贫血。治疗方法多样,但尚无法根治。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地贫挂什么科室
血液内科:
地贫即地中海贫血,是一种血液疾病,首选科室为血液内科。医生会进行一系列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等,以评估病情。
血液科:
对于没有细分血液内科的医院,可以选择挂血液科,血液科同样具备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能力。
儿科:
如果地贫患者是儿童年龄低于18周岁,还可以选择挂儿科进行筛查,儿科医生会针对儿童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1182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韦云
主任医师
血液免疫科
溶血性贫血作为一种因红细胞过早破裂而导致的贫血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过营养支持、药物控制、输血治疗等,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营养支持:
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破裂导致体内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流失,患者需通过饮食或遵医嘱口服补充剂增加营养素的摄入量。
2、药物治疗:
对于由感染、药物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所致,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3、输血治疗:
在溶血性贫血病情较重,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时,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输血治疗,通过输注红细胞,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4、脾切除手术:
对于某些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脾切除手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脾脏可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减轻溶血症状。
5、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镰状细胞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根治疾病。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可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产生正常的红细胞,从而消除溶血症状。
溶血性贫血患者需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注意事项
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且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的患者更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重饮食调理,避免摄入过多含氧化剂的食物和药物,以免加重溶血症状。
溶血性贫血患者免疫力较低,易感染,在治疗期间应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口腔卫生、皮肤清洁和会阴部卫生。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重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家人和朋友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促进病情的恢复。
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