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韦云血液免疫科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三甲

溶血性贫血关乎红细胞异常破坏与贫血发生,病因涵盖红细胞自身缺陷及外部因素,症状有贫血、黄疸、脾大等,治疗则从病因着手,需要多法联用助力康复。

1、病因

  • 红细胞自身异常:包括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使红细胞形态改变,易被破坏;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影响红细胞代谢;珠蛋白合成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或合成量异常。
  • 红细胞外部因素:免疫性因素,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病毒、细菌后产生毒素破坏红细胞,还有机械性损伤,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红细胞受到机械性破坏,以及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对红细胞过度破坏。

2、症状

  • 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红细胞数量降低,致使氧气输送不足,身体各器官缺氧引发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健康状态,需及时诊断并治疗以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 黄疸: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代谢产生胆红素。大量胆红素在体内堆积,无法及时代谢排出,便会致使皮肤、巩膜出现黄染,此为溶血性贫血的典型特征。
  • 脾大:脾脏在红细胞的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长期处于溶血状态,脾脏负担加重,为了更高效地清除受损红细胞,脾脏会逐渐代偿性增大,其大小变化也成为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依据。

3、治疗

  •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措施,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感染所致者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药物引起的,停用相关药物。
  • 对症治疗:贫血严重时输血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可能加重溶血,需谨慎;有黄疸可遵医嘱使用退黄药物;脾功能亢进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手术。
  • 支持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增加营养,补充造血原料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以促进骨髓造血。

溶血性贫血患者日常需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化学物质与药物,用药前详询医生,注意个人卫生,在流感高发季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定期复查血常规、胆红素等指标,观察身体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日常养护

  •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极为关键,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与造血功能的稳定,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减少身体的应激反应。
  • 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矿物质锌、硒等抗氧化食物的摄入,如各类新鲜蔬果、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红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增强红细胞的稳定性。
  • 适度的运动锻炼对整体健康有益,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的身体疲劳与缺氧。可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因感染等因素诱发溶血性贫血加重的风险,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2025-01-02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