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肺部感染指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引起的肺部感染,亦称混合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性或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比较常见。本病在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免疫抑制患者发病率较高。治疗的基本要点是针对各病原体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经常需要联合用药,困难在于病原体诊断缺乏或不确切。本病经过及时准确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对于免疫低下的患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多重肺部感染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原可以是任何不同类型病原体或同一类型中不同种(属)病原体的同时感染,在临床上可以有不同病原体组合。本病好发于长期住院患者、免疫抑制患者等,天气异常变化可能诱发本病。
两种或多种需氧菌(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种革兰阴性杆菌或两种革兰阳性球菌)、需氧菌与厌氧菌、分枝杆菌与普通细菌合并感染。
任何细菌和真菌合并感染,以需氧菌与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最常见。免疫抑制患者重症肺炎也常见细菌和肺孢子菌(原来称为卡式肺孢子虫,现在认为是一种真菌)混合感染。
近年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引起肺炎,多为重症。健康人也可以,如流感病毒与冠状病毒混合感染引起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巨细胞病毒在免疫抑制患者引起混合感染。
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继发细菌、真菌感染。在免疫抑制患者常见有巨细胞病毒与肺孢子菌的合并感染。流感病毒肺炎可继发葡萄球菌或曲霉混合感染。
天气的异常变化易使患者受凉,使得免疫力降低,出现咳嗽、咳痰,以至于肺部感染,并可能出现多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国内报道70例有可靠病原学证据的重症医院内肺炎,混合感染占48.8%,其分布革兰阳性球菌加革兰阴性杆菌占11.4%,两种革兰阴性杆菌占21.4%,革兰阴性杆菌加真菌占7.1%,革兰阴性杆菌加革兰阳性球菌加真菌1.0%。
对80例非AIDS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分析表明,45例细菌性感染中多重感染占13.3%(6/45);35例特殊病原体感染(真菌9例,结核23例,卡氏肺孢子虫3例)中2例为结核和曲霉菌多重感染(5.7%),两组合计多重感染占10%。
多重肺部感染不是法定传染病,但部分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气溶胶吸入传播。
长期住院患者在医院的复杂环境下易罹患院内获得性肺炎,交叉感染使得混合感染风险增大。
此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更易患混合感染。
多重肺部感染的症状无特殊性,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厌氧菌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可有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如咳脓臭痰。其他症状包括畏寒、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患者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
该病患者以肺部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会出现咳嗽、咳痰,大部分患者无特征性症状,当厌氧菌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可出现咳脓臭痰。
患者可出现怕冷、高热,体温高达39~40℃,伴有全身肌肉酸软、纳差,年老体弱者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患者可出现胸痛,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重。
因肺部感染导致通气不足、气体交换障碍、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出现呼吸困难。
患者可出现全身肌肉酸软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严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肾损伤、胃肠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导致感染性休克发生。
肺部感染可引起患者肺血管通透压增高,进而导致肺水肿。
肺部感染导致肺组织的实变,可以使通气血流比值发生改变,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导致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
患者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控制不良,导致了细菌进一步侵犯到了人体的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且释放出了高浓度的毒素,出现败血症。
对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的患者,疑似多重肺部感染时需要到呼吸内科或急诊科就诊。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等检查后确诊,本病需要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对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对于长期因肺部疾患住院迁延不愈、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考虑多重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及时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到呼吸内科就诊,出现比较紧急的情况,如休克等应立即到急诊科就医抢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等)
是否咳痰?痰量多少?痰的质色味?
是否有相关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脓肿等)
平素身体素质如何?
近期是否到过疫区或传染病区?
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
可用于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尤其是PCT检查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指标。细菌感染可见C反应蛋白、PCT升高;病毒性感染C反应蛋白大多数为正常水平。
可用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咳出的痰标本进行培养,观察有无病原体生长,还可以确定病原体类,同时根据痰培养结果,进行药敏试验,有助于治疗时选择药物。
核酸PCR检查多用于病毒检测,还有免疫荧光检查等。
通过X线可以明确发病的大部分范围。
可清晰观察肺部是否有炎症、积液、积气等。
严格无菌操作获得的肺泡灌洗液中检出的致病微生物即可明确诊断。
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渗出实变阴影,病原学检查检出多种病原即可明确诊断。
该病与本病在临床表现类似,依靠痰培养或上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发现肺炎球菌,可进行鉴别诊断。
肺结核患者也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可根据胸部CT可有肺内好发部位的多发结节病灶,结核杆菌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均可见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可通过胸部CT检查发现肺癌的病灶,并对临近部位发生侵犯,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以此可与多重肺部感染鉴别。
多重肺部感染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及时根据危险因素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的治疗,及时根据敏和病原检测结果选择或换用敏感药物,其治疗的基础是相关病原学诊断,针对各病原体采用抗微生物药物联合,患者在治疗前应及早作药敏试验。在抗感染的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及时根据危险因素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时根据药敏和病原检测结果选择或换用敏感药物。其治疗的基础是相关病原学诊断,针对各病原体采用抗微生物药物联合。
避免大量出汗导致休克,避免药物过量引起肝肾功能受损害。
若患者痰液难以咯出,可使用如溴己新、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帮助排痰。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相关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物理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等。此外,痰多、咳嗽困难时,为避免痰液阻塞呼吸道,可考虑使用支气管镜冲洗和吸引,避免因痰液堵塞而发生窒息。
大部分多重肺部感染的患者确诊病原体后进行连续、彻底的抗菌治疗,感染能得到良好控制,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同时产生耐药,经验性治疗的效果一般,预后较差。
该病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能治愈,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
多重肺部感染的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感染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部分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经验性用药效果较差,出现全身不可逆损伤,会影响自然寿命。
抗菌治疗结束1~3个月之后,患者应回院复诊,此后若无其余症状可半年复诊一次,如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
多重肺部感染的患者应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为主,饮食特点为营养丰富、清淡、无刺激、少胀气、易消化,少食多餐,多饮水,主要目的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强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
主食以软食为主,如稀饭、白粥、米汤等;菜则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
适宜选择抗菌、消炎、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的食物。
忌吃油腻的食物,如猪油、肥肉、羊油、牛油等;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等;忌吃刺激性的饮料,如咖啡、浓茶、白酒等。
多重肺部感染患者应避免诱发肺部感染的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重症患者注意排痰。
避免受凉、淋雨、吸烟、过度劳累等易诱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作息、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易感人群如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可接种流感疫苗等。
谨遵医嘱按时有规律性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重症者注意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加强痰液引流。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由于多重肺部感染多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此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该疾病的一大主要方法,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异性预防该病的治疗,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对于有危险因素或者中重度肺部感染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都应该提高警觉,要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可能。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避免受凉、淋雨、吸烟、酗酒、过度疲劳等易诱发肺部感染的因素。
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4341点赞
[1]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67-868.
[2]段丽屏,席英,罗桂英.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09(002):160-16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