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从新生的婴儿到12岁的儿童均可发病,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产生的暂时性局限水肿。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多为过敏性食物、药物等引起的一种全身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散在或成片的红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此病的特点是皮疹突然出现,单个皮疹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多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此起彼伏,反复消退后再发,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典型表现为瘙痒性红斑和风团,部分严重患者可伴发腹痛、呕吐、胸闷、呼吸困难或血压降低等系统表现。
根据病因可分为自发性的荨麻疹和诱导性的荨麻疹
起病急、病程短,在短时期(6周)内能够痊愈。
反复发作达数月(至少6周以上)到数年,甚或数十年之久。
如接触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延迟性皮肤划痕症、冷荨麻疹、热荨麻疹、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振动性血管性水肿、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等。
小儿荨麻疹病因相当复杂,多数患者(80%~90%)很难找到十分确切的病因。可能由生物、药物、物理及疾病等因素引起,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由于IgE抗体的参与而发生。
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是某些肉类和植物性食品如鸡肉、牛肉、草莓、可可、番茄、大蒜等,食物中加入的色素、调味品、防腐剂也有致敏风险。
花粉、动物皮屑、羽毛、屋尘、霉菌孢子等。
蜜蜂、黄蜂等虫咬或者毛虫、甲虫及飞蛾毛鳞刺入皮肤。
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和慢性感染。
温度变化常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寒冷常是寒冷性荨麻疹的病因或诱因,热可使瘙痒加剧、红斑和风团增多等。
UVB和(或)可见光的照射均可诱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致病。
如压力、振动、摩擦等机械作用可诱发某些患者出现荨麻疹性皮损。
绝大多数药物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由于存在体质的特异性,其发生率的大小有很大差别。常易引起小儿荨麻疹的药物有青霉素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解热镇痛类及某些中草药等。
几乎所有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变应性亚败血症、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
某些类型的荨麻疹与遗传密切相关,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迟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等。
如精神紧张、情感冲动等可能会诱发荨麻疹。
儿童中发病率比较高,特别是5~10岁的儿童最常见。儿童荨麻疹发病没有明显季节相关性,换季时发病增多。通常男女发病无差异,在特异性体质中发病率高。
小儿荨麻疹好发于5~10岁的儿童。
小儿荨麻疹典型表现为瘙痒性红斑和风团,部分严重患者可伴发腹痛、呕吐、胸闷、呼吸困难或血压降低等系统表现。风团可在数小时内迅速减轻,也可能在其他部位重新出现,此起彼伏,不断重复发生。
表现为皮肤突然瘙痒,随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红色、苍白色、肤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开始时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真皮乳头水肿使毛囊口向下凹陷,皮肤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
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成红斑而渐消失,原皮损处不留任何痕迹,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多以傍晚较多。偶见风团表面形成水疱,则称为水疱性荨麻疹。损伤重时还可出现血疱,即出血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划痕征阳性。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闷气、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表现。部分可因胃肠黏膜水肿出现腹痛,剧烈时颇似急腹症,亦可发生腹泻,出现里急后重及黏液稀便。累及气管、喉黏膜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若伴有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等全身中毒表现,应考虑有感染或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的可能。
全身表现一般较轻,红斑、风团时多时少。
瘙痒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部分患者发病具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小儿荨麻疹急性发作时,风团堵塞喉黏膜,表现为喉黏膜下组织水肿,包括会厌、勺区等,通常起病急,较凶险,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发展严重时可引起喉梗阻,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小儿荨麻疹急性发作时,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
小儿荨麻疹急性发作时,累及气管、喉黏膜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小儿荨麻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若风团迟迟不退,需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以防耽误病情,增加不适感。
当小儿皮肤出现红斑、风团,伴有剧烈瘙痒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如果小儿荨麻疹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喘鸣等症状,说明已经发生喉头水肿,病情十分危急,需要立即送医院急诊室救治。
大部分患儿优先到皮肤科进行就诊。
如发生荨麻疹伴发的一些急症,如严重的呼吸困难、休克,应立即到急诊科就医。
因为什么而就诊?
皮疹出现的部位及时间?
皮疹24小时内能否消退?
有没有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状?
有没有接受过治疗及治疗用药?
小儿皮肤上出现红斑、风团,伴有瘙痒感,皮损24小时可以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时考虑小儿荨麻疹。
白细胞升高应考虑感染的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应考虑寄生虫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荨麻疹等。尿常规可以发现泌尿系统的一些疾病及糖尿病等,大便常规、血沉、肝功能、肝炎病毒检查、X线、胃镜等,有时均可提供诊断线索。
该检查是将过敏原皮试液在受试者的上臂处做多个点刺,即可观察多种食物的过敏反应。阳性结果需进行临床综合分析,以最后确定是否为过敏原。
皮肤出现不规则风团,呈鲜红色、苍白色或正常肤色,伴有瘙痒感,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少数可伴腹痛、腹泻或伴发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等呼吸系统表现。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皮肤划痕症阳性支持诊断。
荨麻疹性血管炎皮损以伴有疼痛的丘疹、风团样斑块为主,持续数日后消退,常遗留紫癜、色素沉着和鳞屑。其无明显瘙痒,可伴有关节痛、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血清补体降低等。小儿荨麻疹风团开始孤立散在,逐渐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图形或环状,可有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通过皮损特点可显着鉴别。
离心环状红斑皮损开始为淡红色扁平丘疹,以离心性逐渐向外扩大,皮损中央消退,边缘略微隆起,形成环状或半环状,酷似荨麻疹大风团的渐消阶段。但其皮损需经1~2周才能消退,消退后局部留有色素沉着。小儿荨麻疹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形态不一,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小儿荨麻疹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制止瘙痒、消除皮损和伴发症状。以抗组胺、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及对症治疗等药物为主,必要时结合局部外用药治疗。
如是过敏引起的小儿荨麻疹,则应立即脱离过敏原。若病因不明者可对症处理,尽量减少促发的因素。在发病期间不吃海味及牛羊肉等蛋白类食物、酒类、浓茶、咖啡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慎用青霉素及血清制品。
风团若在喉头时可以导致喉头水肿致患者窒息而出现危险,如患儿就医时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医生有可能行气管切开术。
常用一代抗组胺药,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异丙嗪、酮替芬等。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具有疗效好,无明显中枢抑制作用等优点,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二代抗组胺药包括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对顽固病例,可酌情应用泼尼松片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入,但不做常规用药。
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的患儿,可用1∶1000肾上腺素液皮下注射。
暂无针对性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小儿荨麻疹急性发作者经数天或数周可治愈,小儿急性荨麻疹大多预后良好,不过往往会对患儿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急性喉水肿是最严重和危及生命的表现,少数未经治疗的患儿可因喉水肿死亡。若发生于喉部黏膜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导致死亡。
小儿荨麻疹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治愈。
小儿荨麻疹很少会影响寿命,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严重并发症时,会影响患儿生命。
通常应每周复诊1次,避免病情反复。
小儿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所以合理饮食可以避免荨麻疹发作。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即可,这样可以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宜吃含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芒果、果仁类食物。
忌吃高蛋白的食物。
小儿荨麻疹的日常生活护理尤为重要,对于明确病因的患儿,应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选用适合的洗护用品,减少搔抓及刮碰,应尽量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
避免小儿搔抓刺激皮损,避免热水烫洗皮损,可用冷毛巾湿敷,以缓解瘙痒感。
避免孩子接触宠物皮毛、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底、草丛等处活动。
患儿尽量穿宽松、纯棉衣物,减少对皮损的刺激。
家长注意监测患儿的病程、皮损的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可能的诱发因素与缓解因素、昼夜发作情情况。
小儿荨麻疹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药物等。另外,合理安排作息,提高免疫功能,可减少症状的出现。
避免过度搔抓及外力刺激,减少皮损出现,缓解瘙痒。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到易过敏物质,避免感染。
保持室内清洁,透风、透气。
4792点赞
[1]秦亚丹,张霞,邢楠楠.从"风,血,瘀"妙治小儿荨麻疹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011(003):260-262.
[2]刘文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荨麻疹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82-83.
[3]邓斌,许华,罗琼.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小儿荨麻疹过敏原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7):169-170.
[4]孙露洁.全面护理干预对小儿荨麻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04):601-602.
[5]张琳,吕瑞娟.全面护理干预对小儿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028(007):164-16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