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一般不会持续出现超过24小时,但会反复发生新的皮疹。主要是出现皮肤发红伴随或不伴随肿胀。
主要因自身免疫低下而诱发一些皮疹,难以通过意识控制。
急性荨麻疹是由食物、药物或感染因素等引起的皮肤风团样皮损,病因复杂。通常起病较急,自觉剧痒,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一般数小时内会自动消失,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反复发生,发病总时间<6周。
慢性荨麻疹一般病程≥6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风团或伴有红斑,每天发作或间歇性发作。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情顽固,常常存在治疗效果差或者治疗后停药即复发。
包括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等。
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其中外源性因素包括食物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等,内源性因素包括精神内分泌因素、系统性疾病、免疫异常等。
食物因素如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和植物(如蕈类、草莓、可可、番茄等),以及腐败食物、某些食品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亚硫酸盐、安息香酸盐等也可引起荨麻疹。
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以及真菌、寄生虫感染均可引起。
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磺胺类药物等。有些药物为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胼苯哒嗪、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还有的致敏原是药物添加剂中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如山梨醇、苯丙烯酸等)。
常见吸入物有花粉、动物皮屑、粉尘、尘螨、真菌的孢子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皮肤接触物有某些植物、动物毛发、昆虫叮蜇、毒毛虫刺激等。
如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
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
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可存在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
荨麻疹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疾病,无种族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受环境等因素影响。一般人群患病率为1%~30%,中国人群患病率约为23%。总的来说,荨麻疹好发于女性,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女性和男性比例约为2:1。
女性抵抗力比男性弱,生活无规律、月经异常等都可能加重症状。
有荨麻疹病史者,该病迁延不愈,容易反复发作。
受到食物或物理因素,如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刺激的人群。
长期劳累、精神紧张的人群免疫力功能低下,不能抵抗外界的刺激,容易引发荨麻疹。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荨麻疹的典型表现是迅速出现的风团,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风团扁平发红,或是苍白的水肿性斑块,而边缘有红晕,有时风团呈环形,几个相邻的环状损害可以融合成地图状,偶有风团形成水疱、大疱,水疱周围常有红晕,易发生于儿童。风团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在24小时内同一部位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风团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如出现于唇部、眼睑,可使患处显著肿胀,而舌、口腔或咽喉等黏膜处都可累及。不同类型的荨麻疹有不同的典型表现,具体如下:
分为急性自发性荨麻疹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急性自发性荨麻疹一般起病急,患者常突然感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风团刚开始孤立散在,周围多围绕有红晕,可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有的时候风团可呈苍白色。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逐渐消失,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但新的风团可此起彼伏,病程一般不超过6周。慢性自发性等麻疹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有时多有时少,反复出现,病程超过6周以上,常达数月或数年。
主要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划痕处出现条状隆起。可有瘙痒,也可不伴瘙痒,大约半小时后可自行消退。部分迟发型人工荨麻疹,表现为划痕后数小时在皮肤上出现线条状风团和水肿性红斑,6~8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8 小时。
主要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的物体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嘴唇发麻、呼吸费力、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
是指患者在日光照射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在数分钟内可出现红斑和风团,1~2 小时内可自行消退,病情严重者在身体没有暴露的部位也会出现风团,自觉瘙痒和针刺样疼痛。
皮肤在压力刺激后0.5~24小时产生瘙痒性、烧灼样或疼痛性水肿性斑块,可持续数日,部分患者伴有怕冷等全身症状。
站立、步行、穿紧身衣及长期坐在硬物体上可诱发本病,常见于承重和持久压迫的部位,如掌部、臀部、足底及系腰带处。
又称热性荨麻疹,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热荨麻疹又称延迟性家族性热性荨麻疹,患者常幼年发病。接触温水后1~2 小时在接触部位可出现风团,4~6 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12~24小时。获得性热荨麻疹又称局限性热性荨麻疹,患者皮肤接触温水后数分钟后即可出现风团和红斑,伴有刺痛感,持续1 小时左右而自行消退。
此类型的荨麻疹比较少见,皮肤在慢跑、毛巾来回的摩擦,甚至是使用震动性机器等被振动刺激后几分钟内可出现局部的红斑和水肿,持续30 分钟左右。
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含有乙醇的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1~3 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在分布于躯干的上部和肢体靠近心脏的一端,互相不融合。感觉剧烈瘙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于 30~60 分钟内消退。
在皮肤接触水的部位,立刻或数分钟后出现风团,与水温无关。好发于躯干上半部分,伴瘙痒,持续时间在1 小时之内。
荨麻疹出现并发症较少见,可有累及其它系统的症状。
引起荨麻疹的一些化学介质影响了血脑屏障,使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发生脑水肿,或发生脑膜刺激症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抽搐、昏迷,甚至发生脑疝而死亡。
具有典型的荨麻疹皮损的同时伴发心脏功能性改变,可表现为心悸、心慌不适、胸痛、胸闷、气急、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有明显的非特异性改变,心脏性改变随皮疹消退而恢复正常。
皮损可全身泛发,肌肉症状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和压痛及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但无肿胀。症状随皮疹消退缓解或持续数天消失,发病机制可能与某些致炎、致痛介质共同作用有关。
典型荨麻疹症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偶然有少量腹水形成。腹痛范围广,无固定压痛点,腹泻一般为水泻。治疗除用抗组胺药外,可口服阿托品或颠茄,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
表现为哮喘或喉头水肿,严重的喉头水肿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严重的患者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患者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或休克。
当患者仅出现少量风团,有轻微瘙痒时,可先去除可疑病因,继续观察,如果情况加重,风团增多,瘙痒加重建议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进行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查明起病原因。
在体检或平时发现风团和水肿,伴或不伴有瘙痒,应及时就医。
有心慌、烦躁、胸闷、呼吸困难或血压降低等表现时,应立即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心慌、烦躁、胸闷、呼吸困难或血压降低等表现时,应立即就诊于急诊科。
慢性荨麻疹无法明确病因者,后续可就诊于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检查是否由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甲状腺疾病引起。
若合并其它过敏相关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应去耳鼻喉就诊。过敏性哮喘应去呼吸科就诊,或者去变态反应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风团出现多长时间了?
目前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否有腹痛、便血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对于寻找荨麻疹病因,可做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避免原因。
对怀疑风湿病引起的荨麻疹,可做该检查,确诊是否有补体活化。
对于寒冷性荨麻疹应该测定冷球蛋白,若结果呈阳性则怀疑为寒冷性荨麻疹。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可疑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时可做ASST进行筛选,阳性提示易过敏体制,可考虑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本病根据临床上出现风团样皮疹,即可确诊。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比较复杂,确定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难。因此,必须通过详细采取病史、体格检查,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尽可能明确荨麻疹的原因。
通常风团或水肿性红斑持续24小时以上,可有灼痛感,可伴发热、关节痛等,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化验结果显示血沉升高、补体降低,病理提示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
大部分患者皮肤表面都会出现红色的丘疹,病情严重的药疹还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患者会出现高热和内脏病变。荨麻疹的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然后随即出现风团,通过临床症状可鉴别。
荨麻疹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如果无法去除,应尽量减少各种加重和促发因素。及时不能发现病因,药物治疗也是可以起到控制荨麻疹作用的有效措施。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食用。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病情严重,伴发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的患者需立即抢救。
肌注肾上腺素,必要时每5~10分钟重复一次。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应用,或甲泼尼龙分2~3次静脉滴注。
吸氧,氧流量4~6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快速补充血容量,如林格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均可,一般先输500~1000ml,以后酌情补液。输注速度不宜过快,每分钟40~60滴,量不宜过多,以免诱发急性肺水肿。
经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低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使收缩压保持在90~100mmHg。
对于支气管明显痉挛者,予氨茶碱加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喉头水肿严重者应酌情作气管切开。
首选镇静作用较轻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维生素C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伴腹痛可给予解痉药物(如溴丙胺太林、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引起者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处理感染病灶。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方法为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
首选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可更改抗组胺药物的种类,也可2种抗组胺药物联用或交替使用。也可视病情联合应用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曲尼司特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还可酌情选用羟氯喹、雷公藤总苷等口服。控制症状后,宜继续用药维持治疗,并逐渐减量直到停药。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多用于上述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在抗组胺药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荨麻疹可联合使用不同药物。如皮肤划痕症可联合使用酮替芬;冷接触性荨麻疹可联合使赛庚啶、多塞平或进行冷脱敏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可联合使用达那唑、酮替芬等;日光性荨麻疹可联合使用羟氯喹;延迟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物效果较差,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氨苯砜或柳氮磺吡啶等治疗。
因感染引起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
夏季可选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对日光性荨麻疹还可局部使用遮光剂。
荨麻疹属于中医中的“瘾疹”,中医治疗荨麻疹有较长历史,部分也有较好疗效,因此采取中医药治疗荨麻疹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由于目前中药治疗荨麻疹尚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其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故采取中医药治疗时需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服药,切忌自行采取中药治疗。
荨麻疹患者多数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影响寿命。虽然部分患者暂时可以在去除诱因的情况下自愈,但以后接触诱因,仍可再发。
荨麻疹可治愈,但是多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无法彻底根治。
荨麻疹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病因避免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一般在疗程结束后,多数患者能痊愈。如果无特别不适,无需复诊,出现症状即复查。
特定饮食是荨麻疹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作为有荨麻疹病史的患者,务必留意自己每次发病与所进食食物种类之间的关系,一旦明确引起发病的食物,以后应避免再吃。
如无法确定诱发荨麻疹的食物,则需尽量避免进食最常见的诱发食物,包括贝壳类、鸡蛋、牛奶、花生、坚果、番茄、草莓、巧克力等。由于各种食品添加剂常作为荨麻疹诱发因素,因此还需避免进食含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物。
荨麻疹发生后,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勤通风,避免接触过敏原。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的进行治疗。
保持屋室清洁,注意勤通风,勤晾晒被褥,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悦。
患者需观察风团数目、瘙痒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胸闷、呼吸困难、恶心、腹痛等其它系统症状。
一旦发现可疑病因,应立即去除病因,如停止食入或接触致敏物。伴严重反应超过两次的荨麻疹患者应随身携带自注射式肾上腺素笔,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可以立即应用。呼吸困难或喘息,感觉喉咙收紧时应立即呼叫救护车。
部分无明确致病原因者,无法预防,建议携带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笔、激素等避免严重后果。
对于荨麻疹的预防,患者需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致病因素,从而有效的避免疾病发作。
有明确致病原因者,去除病因即可预防荨麻疹发作。日常生活中注意易致敏食物、药物的摄入。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控制和预防荨麻疹复发。
部分未查明致敏原因的患者,无法提前有效预防,建议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激素。肾上腺素笔等避免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
[1]张学军,涂平.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2-115.
[2]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10-116.
[3]赵兴云,顾恒,邵长庚等.荨麻疹的临床分类及其处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11):7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