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北京医院

神经内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是中国最早独立建立的专科科室,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称为脑系科。从这个科室走出了中国神经病学界很多优秀的专家,一度占据了最能体现中国神经病学界最重要的学术位置,即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新德(已故);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许贤豪(已故)。在这些前辈们的带领下,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同样夯实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蓄积了强大的学术发展能量,势必与时俱进,实现更大的辉煌。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的总体布局——重点突出,全面发展借助上述强大的平台,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北京医院的重点学科。目前神经内科共有4个病区共104张床位,长期承担着北京医院高干保健以及公众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门急诊、病房等工作。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共有130名左右医务人员,其中医师36人,包括主任医师(教授)17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22人,硕士6人)。护士85人,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占91%,护龄10年以上的占33%。技术员7人,行政秘书1人。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根据北京医院的医疗特色建立了4个专业中心,包括脑血管病中心;神经变性病中心;神经电生理中心;神经免疫病中心。另外成立了10个专业协作组,包括:(1)血管疾病风险分层预测与分级管理协作组;(2)免疫功能评估与维护协作组;(3)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诊治协作组;(4)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诊治协作组;(5)精神心理行为障碍诊治协作组;(6)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治协作组;(7)神经系统症状诊治协作组;(8)脑功能评估与维护协作组;(9)神经系统危重症诊治与脑死亡评估协作组;(10)健康文化研究协作组。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建立了相应的独立实验室及检查室,包括脑血管病实验室,经颅多普勒室;神经心理室;神经电生理室(肌电图、诱发电位、脑电图、经颅磁刺激等)及神经病理室;神经免疫实验室。在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外,还承担着教学培训与科研工作。另外,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还承担了北京医院“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及“脑死亡评估”的日常医疗与学术工作,还与其他科室组建了多个“多学科团队(MDT)”。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的专业特色和重点研究方向——凝聚方向,重点突破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以老年神经系统疾病为重点诊治和研究疾病,尤其对脑血管病、痴呆、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针对上述重点疾病,科室成立了4个专业中心及10个专业协作组,搭建了完善的工作平台,组建了强有力的学术团队。脑血管病中心:已故知名教授王新德一直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脑血管病中心由龚涛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盛爱珍主任医师担任中心主任。该中心包括医师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团队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人,学士1人。拥有经颅多普勒室及脑血管病实验室。目前主持着“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及“北京市脑卒中诊疗质量控制与改进医院”的日常临床、学术及研究工作;在病房建立了卒中单元,急诊成立了多学科合作的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团队,北京医院2023年再次入选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并成为东城区优秀取栓单位;门诊设立了脑血管病筛查及随访专病门诊,建立脑血管病患者资料数据库,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指导;与医联体医院合作,通过同质化医疗培训和管理,建立区域会诊中心,采取线上及线下模式,搭建完善的合作平台,组建强大的医疗与研究团队,为提高国家脑血管病诊治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具备招收和培训脑血管病相关的优秀学科骨干的项目和能力,协助医联体医院建立卒中绿色通道,联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在学科带头人龚涛教授的带领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院级课题多项,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及论著。神经变性病中心:神经变性病中心包括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认知障碍与精神心理疾病两个发展方向。“帕金森病与锥体外系疾病诊疗中心”由王新德教授于1994年建立,为国内第一家帕金森病领域专病中心,中心以帕金森病及相关运动障碍疾病为主要临床实践和研究方向,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及“863”等相关项目课题;牵头进行多项新药的临床注册试验;并借助“首发”及“首都特色”项目对帕金森病的认知障碍、抑郁、睡眠等非运动症状进行了系列研究。目前在研国家级项目两项,研究经费超千万。团队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中青年医师5人,技师1人,科研助理1人,研究生7人。拥有神经心理室。在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陈海波教授和科室副主任苏闻教授的带领下,中心共发表了帕金森病相关论文200余篇,主持撰写国内指南10余项。为满足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需求,目前依附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项已建立帕金森专病的多学科诊疗平台,开设帕金森病联合门诊,使得来院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综合的诊断和治疗,缩短患者就医时间的同时,提高诊治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近期开展AI步态分析、AI语音分析、AI眼动分析、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等新技术及新方法。神经电生理中心:北京医院神经电生理室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由神经病学界泰斗蒋景文教授创办,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神经电生理室之一。最近成立的神经电生理中心包含神经电生理室、神经病理室以及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诊治等三个方向,该中心主任为刘银红教授,副主任为蒋云教授和于会艳副主任医师,团队拥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中青年医师4人,技师4人,在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肌病及各种疑难罕见病的电生理及病理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出版了由蒋景文教授主审的《神经系统疑难病例诊断剖析》以及《神经系统疑难病例诊断剖析》(第2辑)两本专著,深受国内神经科同道的好评。本中心较早开展的单纤维肌电图及重复电刺激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电生理诊断技术处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中心积极探索,开展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脑卒中、帕金森病等新疗法,成为神经精神疾病治疗的有力武器之一。新开展的震颤分析、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多导睡眠脑电图等技术已应用于临床,为运动障碍性疾病、睡眠行为异常等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最新建立的神经病理实验室,2023年已开展神经肌肉活检及病理检查工作。神经免疫病中心:该中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中国著名的神经免疫学专家许贤豪教授创办成立的。中心团队拥有医师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技师1名。中心拥有神经免疫实验室,保持每周有神经免疫专科门诊,能够全面覆盖重症肌无力危象、重症神经感染等疾病的抢救及治疗。许贤豪教授牵头观察并引进了干扰素,使国内拥有了第一个治疗多发性硬化DMT药物。其开创的符合中国患者特色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评分系统——许氏评分已广泛用于科室日常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在张华主任的带领下,牵头或者参与进行了多项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重症肌无力的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及研究。执笔完成国内第一个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专家共识,并参与完成国内关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相关疾病的指南制定及更新。神经免疫实验室试验设备先进,能对神经免疫性疾病所要求的常规技术项目进行及时检测,如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神经节抗体谱、副肿瘤抗体谱、肌炎抗体谱等,为医院神经免疫疾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了便利条件。技术特色、优势项目及创新能力——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北京医院的特色是老年疾病诊治与研究,因此神经内科在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与研究中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依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成立了“老年神经病中学中心”,同时以神经内科4个专业中心为基础成立了4个专业委员会,在老年神经病学领域将成为国家的引领者。神经内科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另外还是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招生点。是中国首批获得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的专业之一,是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为各级医院培训规范化培训医师及进修医师20余人。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愿意加强与全国神经病学界的专家、科室合作,促进共同建设、共同发展。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侧支能代替吗
2024.04.29
侧支是指侧支循环,若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能否代替取决于两种情况,具体如下:1、闭塞发生的急、慢性:若是慢性的大脑中动脉闭塞,且周围有比较充足的侧支循环,有时间让侧支循环生长。若是此类情况,可能侧支循环的代替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若急性发生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此时侧支循环的代替功能就比较差,甚至不能代替,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以烟雾病为例,烟雾病又称为Moyamoya病,该病是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远端慢性闭塞,此时颅底的软脑膜、穿通动脉、侧支循环会生长。但此类患者通常也不是完全正常,可能会发生脑梗或脑出血的情况,成年患者多数是发生脑梗塞,而儿童患者或青少年患者会以脑出血的形式表现。因此,发生Moyamoya病时相关侧支血管的生长,仍然不是完全正常,此时血液供应有问题,会导致脑梗或出血的情况发生。因此,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侧支循环能否代替,取决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是急性还是慢性,若是急性则可能很难代替;2、是否有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能否代替也与是否有症状的因素有关。即使患者有慢性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此时侧支循环是否能代替,也取决于侧支循环代替的好坏,是否能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
母艳蕾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4.23万
12
早晨起来头晕天旋地转怎么回事,怎么判断
2024.01.05
出现早起头晕后,患者可先暂时休息,通常休息3-5分钟后观察头晕是否缓解。如果通过休息头晕可缓解,则可睁眼睛观察周围,观察是否出现视物眩晕或复视现象。如果出现视物问题,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后循环缺血。另外,患者需要进行讲话,让家人判断是否存在口齿不清现象,也可以喝杯水咽一口,观察是否出现呛咳。如果患者存在口齿不清或者喝水呛咳时,同样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后循环缺血。此外,患者可用手指鼻子,观察是否指得准确,是否出现指鼻偏上或不准确,同时可让患者活动手脚,观察是否出现力弱现象。如果患者不存在上述问题,则可能并非脑血管病引起,可能为耳石症引起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此时患者需要找好姿势,逐渐起身,如果没有诱发眩晕,则需及时就诊。
国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14.18万
89
怎样防止晚上说梦话
2023.09.26
很多人都有晚上说梦话的情况,入睡以后常常做梦,并且在睡眠中说话、唱歌甚至哭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适当地调整,说梦话会影响睡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都跟白天的精神压力大、焦虑和紧张有关。因此,需要在睡前两小时尽量放松,避免喝咖啡等饮料,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或看轻松的读物,以免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同时还需要营造比较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要尽量的安静,防止噪声来干扰睡眠,也可以戴眼罩睡觉。
播放语音
曾湘豫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3.86万
7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