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风湿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吃铁片脸会黑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吃铁片脸可能会黑,与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也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内分泌失调等导致的,需要到血液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1、遗传因素: 家族内肤色都比较黑或对铁元素比较敏感,吃铁片之后就容易脸色发黑。这类人需要做好防晒,避免在阳光猛烈的时间段外出。 2、紫外线照射: 吃铁片期间经常外出、晒太阳等,紫外线会损伤皮肤细胞,导致黑色素沉积,使皮肤变黑、干燥。因此,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等。 3、不良生活方式: 用药期间长期劳累、睡眠不足等,也可导致脸色发黑、油腻等。此时需要调整生活习惯,注意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4、药物副作用: 如果吃过多铁片,机体摄入大量铁元素,铁过载而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部分铁元素在皮肤内沉积,可能导致脸发黑、长色斑等。此时应当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疗程等,并养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习惯。 5、内分泌失调: 可能导致黑色素分泌异常,使皮肤变黑,伴有月经不调、失眠、情绪波动等。此时应当调整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此外,还可能是有糖尿病、肝硬化等,应当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吃铁片时需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加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486
2024-06-25
用三天激素白细胞飙升怎么回事,怎么办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使用三天激素后,白细胞数量急剧上升,可能的原因包括激素药物的直接影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的发生,以及可能的急性出血状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的显著增加,建议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适当的治疗。 1、激素直接作用: 使用激素后,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白细胞分布的变化,这是因为激素能够影响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和释放,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这种现象通常属于暂时性的,随着激素使用的停止,白细胞计数会逐渐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2、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患者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如阿司匹林片、地塞米松片等,这些药物可能与激素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和分布,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建议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免疫系统异常: 使用激素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活化或抑制,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可能发生变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治疗,如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 4、过敏反应: 当机体对激素类药物,如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片等,发生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水肿和炎症,为限制过敏原继续扩散,机体会启动防御机制,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快速上升,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避免再次接触,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以缓解过敏症状。 5、急性出血: 虽然在短期使用激素后发生急性出血或急性溶血的可能性较小,但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进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产生更多的白细胞,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出血情况,采取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法或填塞止血法等紧急止血措施。 此外需注意,在使用激素期间,尤其是出现白细胞飙升时,应定期监测血常规,重点关注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注意观察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如果持续升高或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
1018
2024-06-25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有什么症状,会传染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尿液加深、下肢水肿等症状,这种疾病并不具备传染性,患者无需担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还应及时到血液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由于异常增殖的浆细胞对身体的消耗,患者的血液系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此时可能会出现持续的疲劳和虚弱。当自身患病时,也可能会影响肾脏,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尿液加深、下肢水肿、体重减轻等症状。 同时,可能会伴随脾脏大、肝脏大等体征,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从而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不具有传染性,是由浆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疾病,与感染无关。因此,患者无需担心通过接触或空气飞沫等方式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并且通过与患者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也不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处于异常状态,所以更易受到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侵袭,此类患者在平时,特别是在医疗环境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交叉感染。
873
2024-06-25
原始及幼稚细胞占40是什么病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原始及幼稚细胞占40%是血液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代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来说,外周血中的原始及幼稚细胞增多通常是由于骨髓中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分化导致,除此之外,都有不同程度贫血,部分患者会有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对严重贫血和有出血症状者,可遵医嘱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而高危或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外,急性白血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积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应尽快进行骨髓穿刺、染色体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检查。对于原始及幼稚细胞占比较高的患者,通常需要首先进行化疗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骨髓中异常增高的白血病细胞,如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注射用阿糖胞苷等。 由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1013
2024-06-25
骨穿报告中巨核细胞全片计数是什么意思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骨穿是指骨髓穿刺,在血液学和骨髓疾病诊断中,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检查方法。骨穿报告中的巨核细胞全片计数,是指对骨髓液中巨核细胞数量的全面统计。这一计数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骨髓增生状态、血小板生成能力的重要信息,是诊断血液疾病的关键指标之一。 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特有的血细胞,也是人体内血小板的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1.5cm×3.5cm的骨髓液涂片上,巨核细胞的数量通常在20-80个之间,这些细胞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包括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和裸核型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全片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髓的增生状态,当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超过正常值,如达到100个以上,可能意味着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存在,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但如果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全片找不到,则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巨核细胞生成障碍或急性白血病等疾病的信号。 在进行骨穿检查前,患者应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同时医生需要确保注射器和穿刺针干燥、不漏气,以避免溶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短暂的痛感,属于正常现象。医生应提醒患者积极配合,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此外,在进行骨穿检查后,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和观察,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778
2024-06-25
使用阿扎胞苷后20天血小板减少怎么回事,怎么办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阿扎胞苷在医学上是指注射用阿扎胞苷,使用后20天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所致,还与免疫功能受损、骨髓抑制反应有关,建议挂血液内科,并配合医生治疗。 1、营养不良: 注射用阿扎胞苷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可能影响骨髓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建议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如猪肝、油麦菜。 2、药物副作用: 注射用阿扎胞苷可能损伤巨核细胞及其骨髓功能,可能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对于此类情况,可考虑暂停用药、减少药物剂量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案。 3、病毒感染: 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等。同时,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4、免疫功能受损: 因注射用阿扎胞苷引起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可能引起血小板生成障碍,建议配合医生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胶囊等免疫调节剂,以增强免疫力。 5、骨髓抑制反应: 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反应,表现为血小板生成减少。此时,除了暂停用药外,还可考虑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如地榆升白片、利可君片等,以促进血小板生成。 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减少出血风险。如有必要,可考虑输血治疗,以缓解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症状。
688
2024-06-25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17怎么回事,怎么办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17一般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为17%,表示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一过性降低,也可能是使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外伤、贫血等导致的,建议详细咨询医生。 1、一过性降低: 如剧烈运动后或早餐后,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短暂降低,但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适当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使用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如化疗药物等。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调整,并加强日常防护,同时应注意补充饮食营养。 3、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中性粒细胞偏低并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则可能是细菌感染导致的,例如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圬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进行治疗。 4、外伤: 受到外伤后,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也可能出现这种结果。需要积极处理伤口,比如清创、止血、包扎等,如果伤口深、大等,还可能需要进行免疫接种。 5、贫血: 中性粒细胞偏低也可能是某些血液疾病的表现,比如贫血,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口服琥珀酸硫酸亚铁咀嚼片、维生素B12片等。 此外,这种情况还可能与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以及肿瘤性疾病等有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预防中性粒细胞偏低。
1024
2024-06-25
D-二聚体FDP升高怎么回事,怎么办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FDP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FDP升高有多种原因,一般是由于原发性纤溶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妊娠相关疾病等导致的。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明确具体情况后进行相应处理。 1、原发性纤溶亢进: 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多,导致无异常凝血情况下,纤溶活性异常增高。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全身多部位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注射液、氨甲环酸片等。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可导致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皮肤和黏膜自发性出血最常见,表现为瘀点、瘀斑,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输注新鲜全血、新鲜血浆等纠正出血倾向,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如应用双嘧达莫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 3、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肢体出现肿胀、疼痛、静脉曲张等表现,需要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可以防止血栓增大。 4、肺栓塞: 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需要根据医嘱选择溶栓药物,如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尿激酶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5、妊娠相关疾病: 妊娠期间,孕妇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这也可能导致FDP升高。对于妊娠相关疾病导致的FDP升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 此外,如器官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也可能导致FDP升高。针对这些疾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抗凝、抗纤溶等辅助治疗。
1242
2024-06-25
打了升白针可以吃布洛芬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升白针通常是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布洛芬即布洛芬制剂,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以后通常可以吃布洛芬制剂,但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药物效果。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提升机体中白细胞数量的药物,通过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活跃性,增加白细胞数量。而布洛芬制剂包含片剂、混悬液等剂型,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和消炎的作用。 在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骨髓造血细胞的异常活跃而感到全身疼痛或骨头疼痛,是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反应,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缓解。对于机体无法耐受的患者,一般可以使用布洛芬制剂缓解,不会影响到药物效果。 但是由于个人对于药物敏感性的不同,为了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如果想要使用此类药物建议到医院询问医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缓解疼痛,如热敷或冷敷疼痛部位,以及适当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1137
2024-06-25
单核细胞12.6怎么回事,怎么办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单核细胞计数达到12.6%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妊娠、药物反应、感染、炎症,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导致的,建议前往医院明确具体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1、妊娠: 女性在妊娠和分娩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增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用进行特殊处理,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2、药物反应: 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增多作为副作用。如怀疑药物引起单核细胞增多,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患者需密切关注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感染: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增多,以应对病原体的入侵。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增强免疫力。 4、炎症: 某些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也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征兆,如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 此外,还可能是某些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免疫性疾病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等。
929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