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糖高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时患者可能有皮肤干燥、多尿、多食、多饮,还可能有身体消瘦,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调整膳食结构、使用降糖药等。 1、皮肤干燥: 高血糖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皮肤水分减少,出现干燥现象,伴随瘙痒、脱屑等。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产品。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改善皮肤干燥状况。 2、多尿: 高血糖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肾脏重吸收功能降低,从而增加尿量,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尤其是夜间尿频。此时应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减少糖分摄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肾脏功能。患者还可遵医嘱用盐酸吡格列酮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等,以控制血糖。 3、多食: 高血糖导致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患者体内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产生饥饿感,表现为食欲亢进,进食量增加。患者需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要加强运动,提高身体代谢率,减少能量摄入。 4、多饮: 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表现为频繁饮水,但口渴感仍难以缓解。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同时,需注意监测尿量,避免低钾血症等电解质失衡。 5、身体消瘦: 高血糖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体内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就会有体重下降、身体消瘦。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降血糖,如使用赖脯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等。 此外,还可能有视力改变、低血糖等,严重时还会影响肾脏、心血管等重要组织的功能。因此,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切勿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
1101
2024-06-17
血糖高能吃什么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的人群在选择食物时应注重营养搭配和摄入量控制,可选择谷类食物、肉类食物以及蛋类食物、蔬菜水果和奶制品,还要遵循控糖、少食多餐、多样化的饮食原则,也需要就医进行相应检查。 1、谷类食物: 对于血糖高的人群来说,建议进食一些玉米、杂豆等杂粮,其中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要注意粗细搭配,适量摄入米饭、面条等主食,避免过多摄入精细加工的食品,以免血糖迅速升高。 2、肉类食物: 肉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血糖高的人群可以选择猪瘦肉、鱼肉、鸡肉等食用,其中富含蛋白质,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肥肉、加工肉制品以及动物内脏等需要减少摄入,以免摄入过多脂肪和胆固醇。 3、蛋类食物: 蛋类食物如鸡蛋、鸭蛋、鹅蛋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且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助于血糖高的人群控制血糖。但由于蛋类食物中也含有一定的胆固醇,所以需要控制摄入量。 4、蔬菜水果: 新鲜的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对于血糖高的人群,建议选择胡萝卜、菠菜、苦瓜等低糖、高纤维的蔬菜,血糖控制稳定者可以选择柚子、桃、苹果等水果。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糖分较高的水果。 5、奶制品: 血糖血脂高的人群可以选择低脂牛奶、无糖酸奶等奶制品,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对于全脂奶粉、奶酪等高脂、高糖奶制品,需要减少摄入。 除了具体的食物选择外,血糖高的人群还应严格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糕点、炸鸡等,也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降糖治疗。
1065
2024-06-17
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饮食因素、肥胖、缺乏运动、压力和情绪波动,也包括糖尿病等病理性因素。出现血糖高的人群,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1、饮食因素: 是血糖升高的重要诱因,现代人饮食结构中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占比较大,长期摄入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此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加重胰岛负担,影响血糖的正常调节。因此,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摄入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是预防血糖升高的关键。 2、肥胖: 是导致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即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减弱,无法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此外,肥胖还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加剧血糖升高的风险。因此,保持合理的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对于预防血糖升高具有重要意义。 3、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缺乏锻炼会导致肌肉活动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因此,建议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维护血糖的健康水平。 4、压力和情绪波动: 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以及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应激激素,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对于预防血糖升高同样重要。 5、糖尿病: 是导致血糖升高的最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无法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对此,建议遵照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心血管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以及肾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调整不良习惯,以维护血糖的稳定和健康。对于已经出现血糖升高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705
2024-06-17
血糖高有什么症状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可能会导致口渴和多饮、频繁排尿、疲劳和乏力,以及视力模糊、伤口愈合慢,具体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面诊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遵照专科医师意见选择合适治疗。 1、口渴和多饮: 由于体内血糖水平过高,身体会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多余的糖分,从而导致脱水和口渴感增强,患者会频繁感到口渴并大量饮水。建议多喝水,特别是无糖饮料,避免脱水,定期测量血糖水平,了解身体状态。 2、频繁排尿: 高血糖会导致肾脏加快过滤血液中的葡萄糖,结果是尿量增加,导致频繁排尿,特别是在夜间。需要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防止血糖进一步升高,由于频繁排尿,建议保持尿道口和周围皮肤的清洁,预防感染。 3、疲劳和乏力: 高血糖会影响身体细胞获取能量,即使摄入足够的食物,患者也常感到疲劳和乏力。需要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摄入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稳定血糖水平。 4、视力模糊: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眼底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水肿,影响视网膜功能,引起视力模糊。 5、伤口愈合慢: 高血糖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并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存在伤口,需要及时清洁和包扎伤口,预防感染,对于难以愈合的伤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在生活中需要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同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健康脂肪和纤维,保持饮食均衡,有助于稳定血糖。同时遵医嘱规范应用降糖药物。
1425
2024-06-17
血糖高了会出现什么症状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了可能会出现多尿、口渴、饥饿、体重下降、全身疲惫等症状,患者具体可以到医院查明原因,而后配合医生进行积极处理。 1、多尿: 血糖升高时,肾脏需要过滤更多糖分,此时会有尿液增多的表现。 2、口渴: 频繁排尿会使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引发口渴感,属于此类患者比较常见的表现。 3、饥饿: 高血糖状态下,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此时患者会出现比较饥饿的情况。 4、体重下降: 此时由于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即使进食食物比较多,细胞也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体重可能会下降。 5、全身疲惫: 由于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血糖升高的人常常感到疲劳和乏力,表现为全身无力、精神不振,甚至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此外,还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表现,而且随着血糖不断升高,患者出现的症状会逐渐加重。 对于存在血糖升高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奶油、饮料等,同时建议到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血糖。
1014
2024-06-17
血糖高有哪些表现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的表现症状,包括多尿、口渴、食欲增加,还有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疲劳与无力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请医生进行判断。 1、多尿: 高血糖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刺激肾脏产生更多尿液以排除多余的糖分。需要控制糖分摄入,同时增加水分摄入。 2、口渴: 多尿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引起口渴感,建议保证每天饮用8杯水,可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食欲增加: 高血糖可能导致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血糖,使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引发食欲增加,建议遵医嘱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片等药物。 4、体重下降: 虽然食欲增加,但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导致能量不足,体重下降,需要听从医生建议使用药物。 5、疲劳与无力: 高血糖可能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使身体感到疲劳和无力。建议注意进行休息,每天保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引起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少吃富含糖分的食物,如蛋糕、饼干等。
1096
2024-06-17
怎么知道自己血糖高了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水平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想要判断自己的血糖是否升高,可通过观察症状、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尿糖检测进行判断,建议就医进行相应检查。 1、观察症状: 高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因为高血糖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从而刺激大脑产生饥饿感,同时增加尿量以排除多余的糖分。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视力模糊、皮肤干燥等症状。 2、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直接判断血糖水平的方法,通过采集指尖血样,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可以快速获得血糖数值。若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提示血糖很可能升高。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患者在空腹状态下口服标准量的葡萄糖水,然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若血糖升高超过诊断标准,即很可能被诊断为糖尿病。 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该检测方法稳定准确,对于评估中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5、尿糖检测: 可以使用尿糖试纸自测,一般情况下如果试纸显色则表示尿糖阳性,不显色则为尿糖阴性。 若发现自己存在高血糖风险,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日常还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食物的摄入,如蛋糕、糖果等。
1112
2024-06-17
血糖高会怎么样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液中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一过性轻度血糖高对身体常规无影响,若长期存在血糖高,对眼部、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均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前往内分泌科进行治疗。 1、无影响: 进食后,食物中糖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有暂时性的血糖升高,但多在进食后3-4小时内。此为生理情况,一般无异常影响,无须特殊治疗。 2、眼部: 血糖浓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引起视网膜受损,常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缺损。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出现失明。 3、泌尿系统: 高血糖可能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液中蛋白质排泄增多,进而引发糖尿病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4、心血管系统: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5、神经系统: 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容易受到损伤,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减慢,出现蚁走感、感觉减退等症状。长期高血糖还可能造成糖尿病神经病变,如末梢神经炎、自主神经病变等。 为控制血糖,建议控制每天热量的摄入,并且减少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等高糖食物的摄入,尽量选择糙米、黑米、玉米等粗粮,以及保证芹菜等蔬菜的摄入,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769
2024-06-17
血糖高可以吃什么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是糖尿病患者及一些特殊人群常见的问题,对于这部分人群,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可以吃食物,如蔬菜、全谷物、豆类、低糖水果、坚果,同时遵医嘱服用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吡格列酮、伏格列波糖、维格列汀等。 一、食物选择 1、蔬菜: 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生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且糖分低,是血糖高人群的理想选择。 2、全谷物: 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豆类: 如黑豆、黄豆、红豆等,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低聚糖等有益成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低糖水果: 如草莓、蓝莓、柠檬等,适量食用可以满足口感需求,同时不会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 5、坚果: 如杏仁、核桃、腰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但热量较高,需适量食用。 二、药物选择 1、二甲双胍: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机体组织对葡萄糖利用。 2、格列齐特: 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起到降糖作用。 3、吡格列酮: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4、伏格列波糖: 延缓肠道对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5、维格列汀: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平稳降糖。 血糖高的人群应避免高糖、高热量食物,如糖果、甜点、油炸食品等,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自身血糖水平。
827
2024-06-17
高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高血糖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多尿、食欲增加但体重下降、疲劳,以及皮肤瘙痒、极度口渴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内分泌科就诊,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1、多尿: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肾脏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大量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同时,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进一步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尿液。因此,患者会频繁地感到尿意,尿量也明显增多,此时需要适当多喝温水,每日饮水量大概至少为2500ml。 2、食欲增加但体重下降: 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会导致摄入的食物量增加,但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体重逐渐减轻。日常应合理控制进食量,少摄入糖果、奶油等糖分高的食物,合理进食黄瓜、西红柿、鲫鱼等清淡的食物。 3、疲劳: 由于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此时一般会感到疲劳和乏力。即使休息充足,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应注意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 4、皮肤瘙痒: 发病时,因为体内血糖明显升高,会使得神经末梢受损,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应保持肌肤清洁、卫生,使用温和、刺激性小的洗护用品。 5、极度口渴: 多尿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进而引发口渴感,患者一般感到口干舌燥,应按照医生规律药物治疗。 此外,还可能会伴有视力模糊、皮肤干燥、心慌、手抖、失眠等现象。患者在生活中应按时监测自己血糖水平,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好转。
516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