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成心理咨询师主页
网站导航
张仲成
  • 心理咨询师
  • 有来心理诊室
  • 昨日浏览
  • 总浏览
专业擅长 利用森田疗法与个体心理学帮助来访者解决焦虑、强迫、恐惧等问题。
个人简介 张仲成,有来心理诊室,焦虑,心理咨询师。擅长利用森田疗法与个体心理学帮助来访者解决焦虑、强迫、恐惧等问题。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分享专栏文章60余篇,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和认可。逐步形成了关于神经症解决与性格转变的理论框架和系统方法,完成了改变的三阶段课程。
  • 已开通服务

  • 咨询师已认证

  • 未服务随时退

张仲成的科普

恐慌症(惊恐发作)的症状与解决

1、基本认识恐慌症是一种突发性、强烈的焦虑反应,常使患者产生极度害怕、强烈的恐慌、无法控制,以及快要死亡的感觉。多数患者刚开始以为是心脏病发作或其他生理问题,而求助于急诊。恐慌症发作之前,患者通常没有特别的预警,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感觉受到身体上的极度不适,例如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冒汗而感觉到人好像得了心脏病,快要死掉或失控。一般来说,恐慌症发作约持续5-20分钟,很少超过一个小时。恐慌发作的频率因人而异,通常一周数次,有时一月一两次,有些患者因为害怕恐慌发作而有预期性焦虑,恐慌没有发作,却时时担忧会发作。也有患者担心发作时无熟人可求救,会害怕到公众场合或人少之处,而有外出恐惧症或广场恐惧症。2、症状表现症状发作时伴随的主要包含有心悸加剧发作、手足乏力发作、眩晕发作、猝倒感、焦虑不安发作、胃痉挛、等被误认为各种疼痛样的发作。这些发作全都是主观上发生的。所以,即使叫它倦怠乏力,但决不是运动麻痹;即使叫它猝倒,实际上并不是意识上的混浊。这种发作的实质,是一种恐怖的感受,常常担心自己会因为剧烈的发作感受而死去。恐慌症有4个主要特征:(1)某种情景出发恐慌:大部分的恐慌症发作都是有特定情况所引发,例如公共场所、社交情境、独自一人、公众表演等等。事实上,经历过恐慌发作的人们很快就会学到什么情境可能触发一次恐慌发作,因此会避免那些情境。(2)恐慌导致全身关注于生理症状上:饱受恐慌所苦的人们不仅学到避免他们害怕会引起一次恐慌发作的情况,还会变得非常害怕恐慌的生理感觉,所以他们会一直专注自己的生理状态、整天监控自己身体无法解释的生理感受。比如有人害怕心脏病发作,变得极度注意胸口的疼痛、紧张和压力感。甚至开始定期测量脉搏以确保自己没有心悸。变得对自己的心血管系统完全失去信心,害怕它不规律的跳动。(3)灾难化是恐慌的核心:对于饱受反复恐慌发作所苦的人来说,恐慌即代表一种灾难。恐慌症中最常见的灾难思考类型包括:a、恐惧死于心脏病发作、窒息、脑瘤等b、恐惧失去控制、发疯或极度丢脸c、恐惧更频繁、强烈和无法控制的恐慌发作你不必相信自己会心脏发病或丧失理智,这种灾难思考是自动发生的。同时,这种灾难思考通常会与特定的身体感觉相连接,比如胸闷与心脏病、恶心与无法控制的呕吐等。(4)预防恐慌开始接管日常生活的策略:最后,因为恐慌发作是如此骇人,所以人们通常会发展出特别的策略用于预防进一步的发作。他们会尽力争取安全和舒服的感觉,因为他们相信这是抗恐慌的最佳防御方法。因此,逃避、避免、安全寻求和焦虑控制等行为开始主宰他们的生活。3、诊断标准恐慌症是指病人重复出现突发性的恐慌发作,因而害怕恐慌的再发作,担心恐慌发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改变行为去防范恐慌发作。此恐慌发作与滥用药物、药物副作用、生理疾病、其他精神疾病、心理诱因无关,是属于内在非预期性的发作。如果有下列情况,则可能是恐慌发作:(1)一再发生未预期的恐慌发作,一定时间内有较强烈的害怕和不适感,突然发生下列症状至少四项,并在十分钟内达到最严重程度:a、心悸或心跳加快。b、出汗。c、发抖或战栗。d、冷战或发热的感觉。e、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感觉)。f、失去现实感(觉得事物不真实)或失去自我感(感觉与自己疏离)。g、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将发狂。h、害怕即将死去。(2)至少有一次恐慌发作,在发作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仍有下列各项中的一项:a、持续担忧是否会再度发作(如失去自我控制,将造成心脏病发作)b、出现与发作相关、明显适应不良的行为(如用来避免恐慌发作的行为,像是避免运动或避免不熟悉的情境)恐慌症的诊断还包括患者是否伴外出恐惧症,患者如果担心出门后万一恐慌发作而得不到帮助,逐渐就不在出门,或者出门时一定要家人陪伴,有这种情形的患者,就可能符合恐慌症伴随外出恐惧症的诊断。区别诊断:与疑病焦虑(疑病症)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检查不出生理上的病变,但是疑病症患者长期持续性的坚信自己有生理上的疾病;而恐慌症患者对于症状产生的原因并没有统一的想法,且症状是突发而短暂的,并非持续性发作。与广泛焦虑症的区别:两者都会抱怨生理上的焦虑症状,但是广泛焦虑症患者的抱怨是持续的,以及低程度的焦虑症状;恐慌症患者的症状是突发性与短暂的极度焦虑,焦虑症状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程度,而且与外在环境无关。与创伤后压力症的区别:创伤后压力症患者的焦虑反应会有明显的压力源或创伤事件;而恐慌症患者的发作通常没有明显的压力源。4、可能的病因(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解释恐慌症是由戈尔曼团队提出的“害怕网络”。害怕网络是一个大脑结构和神经传导物质交织的复杂结构。戈尔曼认为,恐慌发作是因为大脑害怕网络对内在身体刺激和外在环境刺激过度启动,药物治疗的作用在于降低害怕网络的过度启动。(2)恶性循环理论:恐慌发作时因为患者灾难化的、错误解读生理的信号,这些飞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信号是器官运作或消化食物等所自然产生的信号,患者却误以为人要死掉或疯狂。恐慌症的恶性循环认知行为模式是,在人感受到引发恐慌的内在或者外在的刺激(如头晕),然后患者觉察到威胁(如身体有点不对劲),继而产生悲观无助的情绪,结果身体出现了更多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眩晕),继而产生灾难化的错误解读(如我要发疯了),再次感觉到更大的感受威胁,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演变成了恐慌症。5、心理治疗方法恐慌症的治疗首先要确认是否为生理因素引起,如果是生理因素造成的,治疗师可以转介患者接受内科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在排除生理因素之后,可以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认知行为疗法:恐慌症的心理治疗包括以下几项:a、心理教育:治疗师在心理治疗的初期,便要提供有关恐慌症的正确信息,包括恐慌症的恶性循环认知模式,帮助患者了解恐慌症的可能原因和治疗方法。b、呼吸训练:呼吸习惯不好或经常使用胸式呼吸的人比较容易罹患恐慌症,因此可以教导患者学习使用腹式呼吸或深呼吸。c、认知转念:由于患者对身体的信号经常解读错误,把明显无害的信号当作灾难或并重病的信号,因此,可以帮助患者辨识灾难化的身体信号认知与信念,扭转其中的偏差。d、放松训练:放松练习方式很多,如听音乐、散步、静坐等,或者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或者肌肉放松法。e、内脏感受暴露:教导患者刻意地产生身体信号或感官知觉,以便学习降低对身体信号的害怕,这种方法为内在感受暴露训练。(2)森田疗法:发作性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放弃各种挣扎,抱着迎接这种感受的思想准备,决心等待进入这种恐怖,忍受想要逃避的恐惧而去承受这一切。就是说不要把这个问题看作是重症,无论有什么症状,都不必像病人一样生活,治疗的重点是,生活范围要扩大,有时候也可以一个人外出。发作时不必采取各种治疗手段,维持安静平常的心态,症状不久会自行散去。任何形式的发作,都不会有死亡的情况发生,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不要搞乱正常的生活状态,这是治疗中最重要的。(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1.23万 2
2023.01.05

强迫症的症状表现与常用方法

1、基本认识强迫症的主要特征是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强迫思想是指挥之不去的念头,这些念头或是想法是个人不能控制的,个人会深以为苦和焦虑。强迫行为是指个人无法控制的无效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计数等。在强迫思维上,最典型的是“怕污染的强迫思维”、“与伤害有关的强迫思维”、“与身体相关的强迫思维”,在强迫行为上,最主要的是“清洗或清洁的强迫行为”、“检查的强迫行为”、“重复的仪式行为”。2、症状表现强迫性思考让强迫症患者很焦虑,不得不执行某些特定行为以减少焦虑,久而久之强迫行为不断地增强,而养成一定得执行强迫行为的坏习惯。主要伴随着以下几种不合理思考或负向的自动化思考。(1)过度估计危险性与伤害性:高估事情的危险性和严重性,即使只有极低的概率会发生不幸的事,当事者仍必须保护自己、家人或者重要他人。(2)过度完美主义:相信事情总有完美的解决办法,做得完美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必须的,因此除非我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否则无法容忍。(3)过度要求控制:当事者必须能够绝对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如同完全控制生活中的每件事,否则是不道德的,或者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严重后果。(4)过度责任感:我必须保持警觉,以避免自己会犯下错误,因而伤及无辜。(5)无法容忍不确定性:我必须百分之百确定每一件事,而且百分之百确定每件事都是正确无误的。假如对于任何事有一点点不确定,那将是无法忍受的。(6)思考和行动混淆:假如我有一个不好的、甚至想要伤害某人的可怕想法,那就好像我实际上已经去做了。怀疑自己可能做出一些违反道德、法律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即使它没有意义或不合乎事实。(7)迷信的想法:深信某些仪式、颜色、数次、图腾等,认为具有特殊的意义(好运、灾难),即使它不合乎事实。(8)灾难性的预言:总是将事情向最严重的方向思考,而且认为一定会发生,即使它没有意义或不合乎事实。不断地担心未来可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9)不寻常的因果推论:物体居然不可思议出现反常现象。例如:电冰箱会自动打开、门锁会自动打开等。3、诊断标准一个人如果具有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极有可能罹患强迫症。强迫思维的定义如下:(1)个案因为反复、持续地经验到一些闯入的、不适宜的思想、冲动或头脑画面,而感到明显的焦虑或苦恼。(2)这些思想、冲动或画面不仅是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过度担忧而已。(3)个案会企图忽视它们或利用某些想法或行为来消除它们。(4)个案知道这些现象都是自己心中所产生的,而非外在所加给他的。强迫行为的定义如下:(1)个案感觉被驱使去反复从事某些行为(如洗手、排序、检查)或心智活动(如祈祷、计数、重复默念字句),或必须严格遵守某些规定的行为。(2)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是为了避免或减少焦虑和苦恼,但是这些行为和想要避免和消除的事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现实的关联。区别诊断:强迫症除上述的基本症状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情感性症状,例如害怕、焦虑、担心、忧郁等,因此在诊断强迫症时,还要考虑患者是否伴随其他症状或其他诊断。与适应障碍和创伤后压力症的区别: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有明显的外在压力源的话,比较有可能是属于适应障碍或创伤后压力症。4、可能的病因(1)生物化学:生化学的主张来自“血清素失调假说”,从1970年开始,发现三环抗郁剂能够改善强迫症状,因而发现它对于强迫症的疗效。再由疗效反推其药理学作用,而推论强迫症可能和神经传导物质中的血清素失调有关。(2)在行为学派中,认为强迫症是通过古典制约形成的,后来通过操作制约而增强和维持的。原本中性的刺激物(比如刀子)和想法(头脑中的画面),一开始经常和引发焦虑的对象成对出现(比如害怕伤害人、怕被认为是变态)等,因而逐渐引起“害怕”的感觉(古典制约)。个案使用逃避行为来降低焦虑,因此,之后就不断且重复地使用逃避策略,因而增强了这个思考或行为。(3)森田疗法认为,所谓强迫观念症,是患者把由某一机会下的感觉或念头,看作是病态的异常。由对它的既无感知、又不加思考的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冲突而命名的。也就是说,没有精神上的冲突,就没有强迫观念。导致强迫的是背后的“精神交互作用”。5、心理治疗方法(1)认知行为流派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改变技术的结合共同来治疗。认知治疗是针对强迫思考的非理性信念与认知扭曲的思考,提出较为理性、合理、健康的思考模式。行为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透过焦虑减除程序,来中断患者进行的仪式或行为,来削弱原来的增强模式,其中以“暴露/不反应法”最为有效。暴露不反应法,亦即引导个案故意暴露在害怕的情境下,但是不要有任何逃避的行为反应。在行为治疗的过程中,实际的实施步骤包括如下:a、观察自己每日强迫症状出现时的情形:包括引发强迫症症状的刺激或情景、强迫思考或行为的内容或形式、执行强迫症状前后的焦虑分数变化、花费的时间;b、归纳出所有引发强迫症的刺激或情境,并评估每一个引发刺激或情境的焦虑分数:焦虑分数的范围为0分(完全平静、没有任何不舒服)至100分(非常沮丧、焦虑到极点);c、由低分至高分,一次排出“引发强迫症状的情境登记表”;d、选择焦虑最低登记的刺激或情境,开始进行“暴露/不反应”练习,并记录焦虑分数的变化情形;e、达成后,再逐一上升焦虑等级,并配合认知治疗以强化“暴露/不反应”的练习效果,直至焦虑等级最高的刺激或情境。(2)森田疗法:对于强迫症治疗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取消复杂的精神冲突,将他还原到单纯的痛苦或恐怖,也就是要交给患者学会“唯有顺其自然地忍耐下去”,或“想否定痛苦、恐怖,或者想逃避它,或者借题转移目标,或者打算忘掉等,这都不行的”。森田先生说,强迫观念对于单纯、理解力较好、比较温顺、又有勇气的患者,只根据上述着眼点进行说服,也能够治愈。强迫观念的患者,如果经常反抗自己的恐怖,就越发使恐怖强化,并加重精神冲突,这就会构成对症状的预期恐怖。因此靠他自己一个人进入恐怖就十分困难。这时,要有医生的坚强信念做后盾,在医生的鼓励和命令下,才有可能坚决照此执行。理论上的深刻说教,只能使怀疑、不顺从的患者,永远不会照此去实践。倘若一旦愿意坚决进入这一恐怖,这时出自一种所谓舍身的心境,这才能够有自行排除和绝对服从自然规律的体验。一般患者,是渐渐获得对恐怖的自信和勇气的。但是,至少要有一次能获得突入恐怖地心情的体会,才能得到不致复发的治愈效果。(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7807 40
2023.01.05

社交焦虑症的表现与解决方法

1、基本认识社交焦虑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是指当事人对所在的公众场合,会有高度地焦虑和恐惧,因而产生回避社交场合,或者因为担心自己在公开场合地表现,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而深感困扰。社交焦虑症背后的心态,当事人一直认为周围人都吹毛求疵地盯着他看,挑刺、打量着要挑他的毛病,在等着看他出丑。这背后的基础是低度的自尊心、自信心,当事人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毛病百出,然后类推出其他人也这么想。特别的是,当事人虽然理智上了解自己的恐惧是多余的,或者是自己紧张过度了,但是这样的恐惧仍然持续影响着它们的生活功能。2、症状表现社交焦虑症最明显的症状是当事人很明显地对社会性的场合和自己的行为表现感到持续的恐惧。在这些场合中,当事人可能会需要面对不熟悉的人,或者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柄,因此担心会出丑或者在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紧张的模样。在那样的场合中,通常他们会因为紧张而感受到一些症状(例如发抖、肌肉紧绷、流汗、脸红、胃肠不适),有些人可能会恐慌发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害怕负面评价:害怕被他人负面评价和受到他们嘲笑与鄙视,害怕他人认为你很愚蠢、软弱、无能,甚至疯狂。(2)自我聚焦的提高:极度注意自己的社交表现,会在几乎听不见人们说话的地方,想象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矛盾的是,你愈试图控制和评估每句言论、脸部表情和姿势,你在社交互动上就愈显得笨拙。(3)广泛回避:尽可能躲避人群,当被强迫社交时会在第一时间逃避或者产生预期恐惧。3、诊断标准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有下列十项:(1)个案对暴露在一种或多种可能被别人检视的社交情境中,会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例如社交互动(如交谈、跟不熟悉的人会面)、被观察(如吃东西或喝饮料),及在别人面前表现(如演讲)。(2)个案害怕他将要表现的行为或显示出的焦虑症状会受到负面评价(如将会感到羞愧或尴尬,将会导致被拒绝或冒犯他人)。(3)这些社交情境几乎总是引发恐惧或焦虑。(4)个案会逃避害怕的情境,或是怀着强烈的焦虑与痛苦忍耐度过。(5)此恐惧或焦虑与社交情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及由社会文化背景层面来看,是不成比例的。(6)此恐惧、焦虑或逃避是持续的,通常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或更久。(7)此恐惧、焦虑或逃避引起临床上显著的苦恼或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降低。(8)此恐惧、焦虑或逃避不是因为物质、滥用药物、或生理疾病所造成的。(9)此恐惧、焦虑或逃避无法以另一种心理疾病做更好的解释。(10)如果个案罹患生理疾病,也是和此恐惧、焦虑和逃避没有明显的关联。区别诊断:社交焦虑症与其他焦虑症有时候很类似,需要进行区别诊断。与恐慌症伴随的外出恐惧的区别:当事人由于害怕在公共场合突然恐慌症发作,因此渐渐变得害怕出门。在这类的情况中,当事人的主要问题是恐慌症发作的时间是不定期且无法控制的,因此担心外出时突然失控。而社交焦虑症主要在于对公共场合的恐惧。4、可能的病因对于社交焦虑,普遍认为是患者本身就具有遗传性的害羞、容易紧张,神经质的人格,在某个场合中经历突如其来的恐慌感觉,因此发展出对这种情景的害怕和焦虑。5、心理治疗方法(1)认知行为流派:社交焦虑症的治疗目标,在于缓解症状,降低症状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主要的方法包含暴露法、放松训练、系统减敏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等。(2)森田疗法方向:从社交焦虑的内心冲突入手,消除其思想矛盾,通过顺应情感、注意等主观心理活动(袒露内心朴素和真实的情感,顺应本心去行动),按照患者的症状和体会,经常使之体验顺从自然的问题,由此出发来摆脱精神的束缚。(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6185 6
2023.01.05
正在加载
没有更多啦
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咨询师名片
张仲成
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
张仲成心理咨询师名片,扫码随时随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