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长期口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肖军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口臭在医学上是指呼吸时口腔发出的各种不良气味,与生理性因素、口腔疾病、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影响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甚至引起心理障碍。 1、生理性口臭 当机体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受抑制时,食物残渣与口腔内细菌发生腐败反应而产生不良气味,经正确刷牙漱口可很快消除。此外,口腔清洁不到位、饮食不当(经常吃大蒜、辣椒等味道大的食物)等也可加重口臭的发生。 2、病理性口臭 口腔疾病: 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由于食物大量堆积或是牙结石在口腔内被细菌分解、发酵,可导致口腔产生异味。 胃肠道疾病: 如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等,由于胃肠道消化负担过重,食物受胃酸分解而产生气体,气体经口腔排出而出现口臭;或是食物反流至食管,破坏口腔正常菌群,也会导致口臭。 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肝病、肾脏疾病等,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脂肪分解时会产生酮体,类似烂苹果的味道。若是口中出现难闻的气味,建议及时去医院监测血糖水平。 Tips 口臭的预防方法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每天至少刷牙2次,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应持续2分钟以上,确保彻底清洁每一颗牙齿的每一面;使用牙线和牙缝刷清洁牙缝,去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定期更换牙刷,建议每3个月更换1次,或使用到刷毛磨损为止。 2、注意饮食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大蒜等),这些食物容易引起口腔异味。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黄瓜、番茄、苹果、香蕉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保持口腔健康。 3、保持水分摄入 多喝水有助于冲刷口腔,减少细菌滋生。避免长时间饮用含糖饮料和酒精饮料,破坏口腔内的菌群平衡,增加口臭的风险。 4、使用口腔清新剂 也可以使用口腔清新剂、漱口水或口香糖等暂时缓解口臭。
591
2024-06-27
一喝牛奶就上厕所
李乾
主任医师
消化科
一喝牛奶就上厕所可考虑与非疾病因素或疾病因素有关,另外,上厕所情况包括小便和大便,建议根据自身既往病史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由医生分析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一喝牛奶如果就想小便,考虑可能是因为牛奶中的水分含量较多,过多喝牛奶可致使尿液生成过多引发想上厕所小便这种生理现象。另外,牛奶中含有活性因子以及益生菌,可起到增强肠蠕动的功效,对于部分体质较为敏感的人群而言,可因喝牛奶后肠蠕动速度增快,推动肠道内大便下行,引发想上厕所大便这种生理现象。建议平时注意适量饮用牛奶,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二、非疾病因素: 主要考虑与喝牛奶后导致患者想大便有关。 1、肠炎: 对于过敏体质人群而言,牛奶中的蛋白质可能是引发过敏性肠炎的过敏原。当牛奶这种过敏原进入人体内以后,会与人体内的特异性抗体相结合引发非特异性炎症,可引发就想上厕所大便这种临床症状。发病期间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腹泻以及腹痛、便血等临床表现。确诊后需遵医嘱应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2、乳糖不耐受: 人体小肠内乳糖酶缺乏,进而影响食物中乳糖的分解吸收,引发乳糖不耐受症状。发病期间患者可反复出现腹泻、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临床症状。而牛奶中的乳糖含量较高,乳糖不耐受患者喝牛奶后,可因为过多的乳糖进入到肠道内致使病情加重,引发想上厕所大便的症状。建议确诊后遵医嘱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类药物等进行调理,日常还应避免再次进食含乳糖高的食物。 3、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患病后可导致患者的胃肠动力出现异常、内脏敏感性提高,而牛奶不易消化,当喝牛奶后则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进而使胃肠蠕动过快,出现一喝牛奶就像上厕所大便的症状,并伴有腹痛、便秘、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匹维溴铵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对于本身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而言,也可能会因为蛋白含量较高的牛奶不易消化,再次加重肠道的消化负担或刺激受损的肠黏膜,致使上述原发病病情加重,引发就想上厕所症状。患者需早上空腹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肠镜、胃镜等检查,并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3210
45
2024-06-27
四联药怎么吃
章瑞南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四联药主要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以及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具体的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两种抗生素: 四联药中常用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胶囊,主要用来杀灭幽门螺杆菌,一般用量为1日2次,每次2粒(500mg),连续服用10-14天。除了阿莫西林外还有杀灭厌氧菌,抑制细菌繁殖的抗生素,常用的是替硝唑片、甲硝唑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等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临床常用的是替硝唑片,针对性更强,1日服用2次,连续服用10-14天,服用时间也是饭后30分钟。 2、一种铋剂: 常用的药物是枸橼酸铋钾胶囊,主要用来保护胃黏膜,用量为1次2粒(220mg),每日2次,服用时间分别是在饭前以及睡前。 3、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常用药主要是抑酸剂,比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作用是减少胃酸分泌,用量一般为1次1粒(20mg),1日2次,在饭前服用。 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完善碳13呼气试验调整治疗方案,在使用四联疗法治疗后1个月要去医院复查,明确治疗效果。
3562
389
2024-06-27
着凉胃疼
李乾
主任医师
消化科
着凉胃疼,可以通过饮用温水、热敷、按摩等方式进行缓解,必要时还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1、温水: 着凉胃疼,多是由于不注意保暖或是进食生冷的食物,导致胃平滑肌痉挛引起。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地饮用温水,或是红糖水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平滑肌痉挛,缓解胃疼不适。 2、热敷: 着凉胃疼,患者可使用温毛巾、热水袋进行胃部热敷,同时注意及时添加衣物保暖,可缓解胃疼的症状。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3、按摩: 患者可将双手捂热后顺时针进行腹部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改善胃疼不适。 4、药物治疗: 如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时,还需遵医嘱服用颠茄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解除平滑肌痉挛,可有效缓解胃疼。 治疗期间患者应及时调整饮食,避免进食生冷刺激的食物,如冰镇饮品、辣椒等,饮食宜温热、好消化,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症状严重时,患者还需及时就诊于消化内科,完善胃肠彩超、胃镜等检查,排除其他胃肠疾病的可能。
3546
108
2024-06-27
胃胀吃什么食物
任琳琳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胀一般建议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如果自身存在原发性消化道疾病,还需针对病因用药治疗,仅靠吃食物往往并不能有效缓解。 1、绿色蔬菜: 如黄瓜、芦笋、茴香、芹菜等,此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较多,能够促进胃部蠕动,加快食物下行,促进其消化吸收,进而可缓解食物堆积造成的胃胀情况。 2、新鲜水果: 如香蕉、木瓜、橙子、西瓜等,一般水果中水分含量较多,如果存在大便干结,可造成肠道堵塞,继而食物下行困难,继发胃胀情况。建议适当多吃新鲜水果,可补充肠道水分,减轻大便干结,促进排便,利于食物正常在肠道内分解消化,缓解胃胀的情况。 3、其他食物: 如酸奶,其中含有较多的益生菌,能够均衡肠道有益菌,促进食物正常分解,减轻此情况。除此之外,生姜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类物质,可避免蛋白质物质在肠道内积聚较多,能缓解胃胀不适,还可适当吃小米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主食。 如果自身患有基础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胃癌等,则还需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胃排空检测、胃镜、病理性活检等,明确自身情况。对于感染性胃病,需使用克拉霉素分散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控制感染。若存在消化不良,还需应用多潘立酮片的治疗。若存在胃癌,需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存在疾病时,并不能单靠食物缓解,需及时针对病因,遵医嘱进行治疗。
4214
266
2024-06-27
跑完步下腹疼痛
肖军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跑完步下腹疼痛可能是非疾病性因素导致,如跑步之前准备工作不到位、运动量过大、内脏供血不足,也可能是疾病性因素导致,如患有胃部疾病,通常建议立即休息。 一、非疾病性因素: 1、准备不到位: 如果跑步之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如没有热身,热身时间不够或跑步前过度进食、过量饮水等,可能会导致胃肠痉挛。此时建议不要剧烈运动,注意休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症状会逐渐缓解,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治疗。 2、运动量过大: 如果跑步时间过长或速度过快,腹部乳酸堆积或肌肉拉伤,还可能引发胃肠痉挛,引起腹痛的症状。在此期间注意休息,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可促进乳酸代谢。 3、内脏供血不足: 跑步时会导致骨骼肌供血量增加,而内脏供血量减少,可能会出现剧烈运动后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腹痛的症状。此时应注意及时休息,不要立刻躺下,还可以轻揉按摩腹部。 二、疾病性因素: 如果患者存在胃部疾病,如胃炎等,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刺激胃肠黏膜,剧烈运动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通常可以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咀嚼片、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平时注意跑步前不要吃太多食物或喝太多水,一定做好热身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若经过上述治疗后症状未见减轻或加重,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血生化、腹部B超等检查。
1823
121
2024-06-27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特点
李乾
主任医师
消化科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出现症状时可能会表现出胃部不适、全身症状等,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以治疗疾病。 1、胃部不适: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酗酒、食物过于粗糙等因素有关,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胃肠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还会影响胃部规律性蠕动,如果出现症状多表现为中上腹疼痛或不适感、饱胀感、烧心、反酸、恶心、嗳气、呕吐等。疾病急性发作时胃黏膜损伤加重,可能出现柏油样便、呕血等。 2、全身症状: 慢性胃炎病程较长,患者可能因为长期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合并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人群,可因为失血过多或血细胞生成量减少,引发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此外,慢性胃炎所引发的各种不适症状,还会影响患者休息质量,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头痛等症状。 3、其他: 慢性胃炎患者如果未积极采取治疗措施,还可能引发消化道溃疡、癌变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胃镜、Hp检测等进行诊断。 慢性胃炎患者需积极遵医嘱用药治疗,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颗粒、枸橼酸铋钾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以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法莫替丁片等抑酸剂,或联合使用盐酸小檗碱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以促进病情好转。治疗期间应注意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清淡饮食,忌烟忌酒等。
3336
51
2024-06-27
眼睛发黄怎么办
章瑞南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眼睛发黄应根据引起的原因予以治疗。常见原因主要有非疾病因素,以及肝炎、胆囊炎、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因素引起。不同的原因治疗方式不同,主要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非疾病因素: 1、饮食因素: 若人群长期服用含有叶黄素等黄色素的药物、保健品,或者大量进食橘子、胡萝卜等黄色水果,可能会导致巩膜黄染。一般停止使用药物或者食物后症状及可逐渐缓解,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2、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人群可能会逐渐出现眼睛黄、长色斑等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二、疾病因素: 1、肝炎: 导致肝炎的因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饮酒、肥胖等,如果患有肝炎,会导致患者胆红素代谢产生障碍,致使血清当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眼睛发黄、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拉米夫定片、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 2、胆囊炎: 如果患者是由于细菌感染、胆囊结石、寄生虫感染等患有胆囊炎,导致胆道梗阻,致使胆汁无法排除,则会因胆汁淤积造成眼睛黄、腹痛、发热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利胆片等药物治疗,也可需考虑手术治疗,比如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等。 3、溶血性黄疸: 包括海洋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都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非结合胆红素大量出现超过肝脏代谢能力,从而出现巩膜黄染的情况,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患者需要补液以及补充血浆等,有条件者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眼睛发黄的人群,排除非疾病因素后,可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原因后积极治疗。
3830
374
2024-06-27
突然恶心反胃
欧阳淼
主任医师
消化科
突然恶心、反胃,可能与饮食不当、孕吐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急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胰腺炎、耳石症、脑出血等疾病有关,建议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 一、非疾病因素: 1、饮食不当: 进食过多、过于油腻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突然恶心、反胃、胃胀等症状。建议对胃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同时还要保持饮食规律,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怀孕: 可能与妊娠早期的正常反应有关,会突然出现恶心、反胃的情况,还可能伴有胃口不佳、嗜睡等表现。建议少食多餐,适当改变口味并注意营养均衡。 二、疾病因素: 1、急性胃肠炎: 可能是饮食不卫生、细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容易出现突然恶心、反胃、腹痛、腹泻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乳酸菌素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2、胃食管反流病: 可能是药物因素或创伤、食物刺激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容易出现烧心、胃胀、恶心、反胃等症状。建议遵医嘱服用枸橼酸铋钾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减轻症状。 3、急性胰腺炎: 可能与饮食过于油腻有关,患者常伴有恶心、反胃、腹痛等症状,可突然出现。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咪替丁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4、耳石症: 可能与遗传、内耳疾病等原因有关,耳石脱落后,在头部位置改变的情况下,就可能会突然出现恶心、反胃、眩晕等症状,可服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脑出血: 可能与脑外伤或高血压等原因有关,引起颅内压增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恶心、反胃以及喷射性呕吐、头痛等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咽炎、食物中毒、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突然恶心、反胃的情况。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到医院消化科就诊,遵医嘱检查胃镜、肠镜、血常规等,明确具体情况。
4174
139
2024-06-27
吃柿子胃疼
任琳琳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吃柿子胃疼可能是进食较多、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等因素导致,需要明确原因积极处理来缓解疼痛。 1、进食较多: 柿子在秋冬季节比较常见,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补充体内所需。但是柿子不易消化,如果在平时生活中吃了太多的柿子,很容易增加胃肠道负担,也会造成胃酸大量分泌,会对胃黏膜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出现胃部疼痛症状。需停止继续进食,可以进行腹部按摩,使用热水袋热敷,症状会逐渐得到改善。 2、急性胃肠炎: 如果吃柿子时不注意饮食卫生,未清洗干净,或者吃未熟透的柿子,可能会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胃疼、腹泻等症状。需停止进食,多喝水,可遵医嘱选择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3、慢性胃炎: 多由于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由于柿子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鞣酸成分,会刺激胃黏膜,容易加重胃部不适,引起胃疼、嗳气、反酸、腹胀等症状,可以遵医嘱选择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饮食注意适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利于消化。若出现胃疼等不适症状,无法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明确病因遵医嘱治疗。
4824
182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