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科室相关科普
昏迷的常见原因及鉴别诊断是什么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昏迷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能是低血糖、中暑所致,还与药物过量、脑膜炎、颅脑外伤有关,建议前往神经内科,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以确定情况。 1、低血糖: 长时间糖分摄入不足或饥饿状态,导致体内糖分供应不足,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出现昏迷。此类患者常有饥饿感、心慌等症状,并且采取血糖检测可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建议给予葡萄糖溶液,以改善其低血糖的情况。 2、中暑: 处于高温环境的时间过长,身体水分大量蒸发,导致电解质紊乱,引发休克和昏迷,采取体温测定,可见体温异常升高,并伴有电解质测定的异常,建议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药物过量: 某些药物过量摄入,如安眠药、镇静剂等,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昏迷,常有某些药物服用史,建议先予以解毒剂,以改善其情况。 4、脑膜炎: 炎症导致脑部功能受损,出现昏迷,可能伴有体温异常升高、皮肤起红疹等异常改变,并且采取颅脑CT检查,可见有脑部结构异常,建议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 5、颅脑外伤: 车祸、跌落等外伤引起脑内出血、水肿等,进而导致昏迷,病人常有外伤史,并且颅脑CT或MRI可见有异常征象,建议立即就医,并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利尿剂,以控制颅内压。必要时采取手术,以促进恢复。 对于昏迷患者,建议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同时,应定期进行检查,以确定情况。
1078
2024-06-19
手心跳是不是被吓到了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手心跳并不一定是被吓到了,其原因较多,可能是手部脂肪较少所致,可能是情绪异常、剧烈运动所致,也可能是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疾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自身情况后进行相应处理。 1、手部脂肪较少: 体型偏瘦、脂肪较少的人,手部脂肪也较少,可能会看到手心处的动脉跳动,即手心跳,此时属于正常情况,无需过度紧张,也无需特殊处理,及时观察即可。 2、情绪异常: 如处于高度精神集中的状态,或被突然吓到,可能会导致心率增快、脉压差增高,进而导致手部血管血流量的增加,因此会感觉到较为明显的手心跳动感。一般平复心情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消失。 3、剧烈运动: 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后,心脏搏动增快,心率加快,手心部的动脉搏动也会增强,会感受到手心跳动感。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其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心动过速,心脏搏动增快,此时也会导致手心部动脉跳动明显,自觉手心跳动增强。患者应遵医嘱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动脉内血液压力过高的现象,因此在心脏搏动时,手心部的搏动感会更加明显。患者需要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同时可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等。 此外,还可能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因素有关。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一旦出现不适,需及时就诊。
835
2024-06-19
5H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5ht综合征即5HT综合征,称为5-羟色胺综合征,是因使用两种或多种5-羟色胺能药物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肌肉神经异常、精神行为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意识障碍以及瞳孔散大,建议积极至神经内科就诊处理。 1、神经肌肉异常: 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异常,包括不安、肌阵挛、反射亢进、休息时震颤等,影响日常活动,是由于5-羟色胺能药物对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所致,导致肌肉张力异常和神经传导障碍引起。 2、精神行为改变: 患者常表现为轻度的躁狂、兴奋状态,情绪易波动,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为5-羟色胺能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密切相关,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所致。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由于药物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失衡所致,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头痛、脸红、出汗等全身性症状。 4、意识障碍: 情况严重时还会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引发意识障碍,出现嗜睡甚至昏迷。 5、瞳孔散大: 自主神经系统中瞳孔的大小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5-羟色胺的过度作用可能干扰机能平衡,导致瞳孔散大。 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症状,结合药物使用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将异常症状告知医生。
1206
2024-06-19
自律神经提前老化能治疗好吗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自律神经在临床上多指自主神经,也称为植物神经系统,是内脏神经纤维中的传出神经,自主神经提前老化一般情况下无法将其治好,但是能缓解自主神经提前老化带来的不适症状,具体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面诊后听从专科医师意见。 自主神经负责调节和控制身体的许多功能,如心率、消化、呼吸等,自主神经提前老化是指自主神经的功能在年龄较早的阶段出现退化的现象,一般无法完全治愈。 在自主神经提前老化的情况下,神经功能的退化可能导致调节失衡,可能导致广泛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悸、血压波动、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虽然自主神经提前老化一般无法治愈,但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缓解其带来的不适症状。 在生活中,可以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饮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和瑜伽,有助于增强自主神经的功能,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尽管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主神经提前老化的症状,但建议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1000
2024-06-19
脑梗偏瘫恢复的几率有多大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梗偏瘫的恢复几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如年龄、个体差异、梗死面积、治疗时机与方法、原发病与并发症、心理因素。据统计,脑梗偏瘫的恢复率大致在30%-50%,但这一数据并非绝对,具体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年龄: 年龄≥75岁的脑卒中患者受损功能恢复不如年轻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包括神经系统的恢复能力。 2、梗死面积与部位: 梗死面积较小且位于非关键区域的患者,其偏瘫症状往往较轻,恢复几率也相对较高。相反,梗死面积较大或位于关键区域的患者,其偏瘫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恢复难度也会增加。 3、治疗时机与方法: 脑梗偏瘫的恢复几率与治疗时机和方法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等治疗措施,有助于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恢复几率,同时,康复治疗也是促进偏瘫恢复的重要手段,包括运动训练、理疗、针灸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原发病与并发症: 脑梗偏瘫患者的恢复几率还受到原发病和并发症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的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出现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等并发症,都会对偏瘫的恢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治疗脑梗偏瘫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 5、心理因素: 偏瘫患者可能会因突然发病而产生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和效果。 针对脑梗偏瘫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理疗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建议加强康复锻炼与护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运动训练、理疗等康复措施。同时,家属也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照顾,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1111
2024-06-19
为什么晕血的人不晕姨妈血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晕血在医学上称为见血昏厥症,此类人群不晕月经血的原因较多,可能由于血液量较少、熟悉程度不同、心理调适差异所致,还可能与情绪稳定、缺乏视觉冲击有关,建议就诊神经内科,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血液量较少: 月经血的量相较于事故现场、手术台等血液暴露场景更为有限,所以不足以触发晕血症患者的恐惧反应。对于见血昏厥症患者,建议逐步增加对血液的接触量,通过系统脱敏治疗,逐渐降低对血液的恐惧感。 2、熟悉程度不同: 女性对自己的月经血有着高度的熟悉度,降低了对血液的恐惧感。建议加强心理教育,帮助晕血症患者明确血液的正常性和生理过程,增加对血液的熟悉度。 3、心理调适差异: 在面对月经血时,部分人群一般能够进行心理调适,从而减轻恐惧感,建议鼓励见血昏厥症的患者学习自我暗示和放松技巧,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减轻对血液的恐惧感。 4、情绪稳定: 女性在月经期间通常处于情绪稳定状态,并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过度关注血液。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情绪稳定和注意力分散的训练,帮助晕血症患者更好地应对血液暴露。 5、缺乏视觉冲击: 月经血通常在私密场合出现,缺乏外部视觉冲击,降低了晕血症患者的恐惧感。在治疗过程中,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血液暴露,帮助晕血症患者逐步适应外部视觉冲击。 需注意,虽然晕血的人不晕姨妈血是普遍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晕血的女性都不会对月经血产生任何反应,故而还需加强警惕,并做好预防措施。
923
2024-06-19
经常头痛说明得了什么病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经常头痛不一定是疾病,可能是视疲劳,但也可能是紧张性头痛、偏头痛,还可能是颈椎病、高血压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 1、视疲劳: 若患者长期用眼或近距离用眼时,容易使眼睛处于疲劳状态,可能会出现眼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注意保持正确用眼姿势,避免长时间用眼,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2、紧张性头痛: 可能与长期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因素有关,会使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容易引起头部两侧或后脑勺持续性钝痛症状。应注意放松身心,进行深呼吸、瑜伽等减压活动缓解。 3、偏头痛: 可能是遗传、内分泌失调、受凉等因素,引起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症状,还会伴随恶心、畏光等症状。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咖啡因、酒精等,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4、颈椎病: 因患者坐姿不正确或长期低头等因素引起颈椎间盘突出,容易刺激周围组织,出现颈部僵硬、疼痛,累及神经时会出现头部疼痛。应注意改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并进行颈部伸展运动。 5、高血压: 若患者由于遗传、内分泌异常等因素引起血压升高,而长期高血压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缺血或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可伴有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并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注射用硝普钠等。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可能是颅内肿瘤或脑出血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颈部CT或颈部X线检查等,可以更准确判断具体原因。
1310
2024-06-19
痫病和中风有什么区别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痫病和中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两种疾病,两者在病因、症状,以及发病年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患者均应前往医院就诊。 1、病因: 癫痫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脑外伤、脑部感染、脑部肿瘤等导致,而中风可能是由于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2、症状: 癫痫可能会出现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失去某些行为控制能力等症状,而中风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单侧肢体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3、发病年龄: 癫痫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中,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成年后发病。中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中。 4、发病特点: 癫痫发作具有反复性和短暂性特点,每次发作的表现相似。中风一旦发生,症状会迅速达到高峰,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5、治疗方法: 癫痫的患者可以通过神经反馈治疗训练患者意识,以控制脑电活动,或使用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口服溶液等药物调节神经活动、阻断异常放电。中风的患者治疗包括改善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改善神经的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长春西汀片等,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此外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发作可以得到控制,中风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
651
2024-06-19
脊髓炎是怎么回事,能治好吗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脊髓炎是指脊髓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可由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出现此类疾病后应积极就医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采取治疗,大多数可以较好治愈。 脊髓炎的发病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其中病毒感染尤为常见,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等。患者可能出现脊柱部位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四肢活动异常和呼吸困难。 对于脊髓炎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可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或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促进恢复。此外,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脊髓炎的治疗过程可能较长,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 日常预防脊髓炎较为重要,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外伤和合理用药的方式促进恢复,还可以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在用药时遵医嘱,避免滥用药物导致免疫力下降。
978
2024-06-19
脑干和脊髓的区别有哪些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干和脊髓均属于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区别主要有位置、结构形态、功能。同时,在神经联系、病变表现上也有差异,具体情况建议前往神经内科,并配合医生治疗。 1、位置: 脑干位于大脑下方,连接着脊髓和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脊髓则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从枕骨大孔开始,直到腰部的脊髓圆锥。 2、结构形态: 脑干常呈不规则的小柱状,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而脊髓则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特征。 3、功能: 脑干主要负责调节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消化等。脊髓则主要承担感觉和运动信息的传递功能。 4、神经联系: 脑干与12对脑神经直接相连,涉及嗅觉、视觉、听觉、运动等多个方面。脊髓则与31对脊神经相连,负责传递四肢和躯干的感觉和运动信息。 5、病变表现: 脑干病变时,可能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而脊髓病变则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以及排尿、排便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 需注意,二者在治疗上存在差异,脑干病变的治疗重点为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和减轻症状,而脊髓病变的治疗注重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减轻并发症。
1409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