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科室相关科普
高甲是什么病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高甲通常指甲状腺素偏高,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也可能是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等情况导致,具体建议就医咨询医生。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是导致甲状腺素偏高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导致身体代谢加快,出现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时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2、甲状腺炎: 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素偏高,炎症导致甲状腺组织受损,释放过多的甲状腺素进入血液,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疼痛、发热等症状。治疗时医生会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炎药物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左甲状腺素钠片等。 3、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患者体内存在对甲状腺素的抵抗,导致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建议就医采取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治疗。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并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突眼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131等方法治疗。 5、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是指甲状腺内存在多个结节,其中部分结节具有自主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导致甲状腺素偏高,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结节等症状,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 甲状腺素偏高并非独立疾病,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甲状腺素水平,缓解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诊断和治疗。
674
2024-06-18
甲炎是什么引起的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甲炎一般是指甲状腺炎,是一种影响甲状腺功能的疾病,通常由于遗传、饮食不当、环境异常、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因素引起,建议积极到内分泌科就诊处理。 1、遗传: 基因变异或遗传缺陷,可能增加个体患病风险,比如家族中存在甲状腺炎病史的人,子代患病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建议考虑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 2、饮食不当: 比如长期进食无碘盐或者进食过多高碘食物,由于机体碘元素的缺乏或过量,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而诱发炎症,建议及时调整饮食,合理控制碘元素的摄入。 3、环境异常: 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物质、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等情况下,可能增加甲状腺受损的风险,进而诱发病情。对此建议及时调整生活环境,避免病情加重。 4、感染: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引发甲状腺部位的感染,出现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此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药物,比如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自身免疫因素: 机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时,可能错误地将甲状腺组织视为外来入侵物进而发起攻击,自身免疫反应会导致甲状腺细胞受损引发炎症反应,如桥本甲状腺炎。如果此类患者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一般需要通过合理饮食、积极检查以及避免长期接触放射线等进行预防,如果已经出现甲状腺炎,建议积极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以及针对性治疗。
1185
2024-06-18
血糖高引起下面瘙痒该怎么办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引起下面瘙痒,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预防感染、使用降糖药物。对此可以前往内分泌科,由医生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应该使用温和的洗护用品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产品,还需要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热水烫洗,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还需要勤换内衣裤,保持干燥。 3、控制饮食: 建议尽量避免吃巧克力、糕点等高糖食物,可以选择升糖指数相对比较低的食物,如糙米、燕麦等。 4、预防感染: 平时需要避免搔抓或挤压瘙痒部位,以免加重感染或引起皮肤破损。如果有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等,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菌药物。 5、使用降糖药物: 针对血糖高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降糖药物,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止痒的药物,如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日常生活中,建议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免异常情况再次出现。
1080
2024-06-18
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吃什么药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雄性激素也就是雄激素,如果分泌过多可以前往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吃氟他胺片、螺内酯片、醋酸甲羟孕酮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从而改善病情,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1、氟他胺片: 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该药能够竞争性阻断雄激素受体,降低体内雄激素含量,从而抑制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肝功能严重受损者在服用时需配合医生调整剂量,并且在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2、螺内酯片: 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可作为雄激素过量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通过拮抗醛固酮受体减少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服用螺内酯时应注意观察电解质平衡的情况,以免出现潜在的电解质紊乱风险。 3、醋酸甲羟孕酮片: 属于孕烷类衍生物,具有抗雄激素的作用。此类药物对于雄激素依赖性疾病有治疗效果,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但在使用前应进行妊娠试验,排除怀孕的可能性,否则这种药物对胎儿可能存在致畸作用。 4、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可用于补充体内雌激素调节生殖系统的激素水平,改善雄激素过多引起的症状。但对该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屈螺酮炔雌醇片: 属于复方短效避孕药,如果雄激素水平升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此类药物可以调整月经周期,帮助改善病情,同样能够帮助降低雄激素水平。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检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743
2024-06-18
血糖高吃什么降压药效果好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对于血糖高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血糖的不良影响,患者通常可以前往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效果相对比较好。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包括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能有效降低血压,同时不会增加血糖水平。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此类药物还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如厄贝沙坦片、替米沙坦片等,与ACEI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也能有效降压且不影响血糖水平。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可以防止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的目的。同时,药物还具有保护心血管、肾脏的作用。 3、钙通道阻滞剂: 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属于高血压治疗的常用药物,可以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4、利尿剂: 包括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通过促进体内钠离子和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利尿剂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使用时需谨慎,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对于血糖高但控制良好的患者,利尿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β受体阻滞剂: 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等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药物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增加低血糖风险,通常不适合血糖高的患者。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合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时,β受体阻滞剂仍可考虑使用,但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降压药物各有特点,部分情况下还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对于血糖高患者需要控制饮食,还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1393
2024-06-18
糖尿病肚子饿怎么办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肚子饿可能是由于血糖过低、饮食控制不当引起的,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调整饮食习惯、调整药物剂量、监测血糖变化、增加运动锻炼等。建议此类患者及时前往内分泌科就诊,由医生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减轻饥饿感,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另外,还可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此类食物可以缓慢释放能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如燕麦、糙米等。 2、调整饮食习惯: 比如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食量适中,可以有效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而导致的血糖波动。 3、调整药物剂量: 如果饥饿感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4、监测血糖变化: 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了解饥饿感与血糖水平的关系,如果发现血糖过低,应及时补充糖分,以免出现低血糖。 5、增加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能力。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除此之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血糖保持在稳定的水平,有利于对疾病的控制。
1146
2024-06-18
钠低怎么补最快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对于钠低,并没有怎么补最快的说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多吃富含钠的食物、增加盐的摄入、口服补钠药物、口服利尿剂、静脉滴注补钠。建议此类患者前往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1、多吃富含钠的食物: 如紫菜、海带、咸鱼、咸肉等,食物中钠元素含量较高,能够快速补充体内缺失钠元素。 2、增加盐的摄入: 在烹饪过程中适量增加盐分,或者通过饮用淡盐水的方式,也能够快速提高血钠水平。 3、口服补钠药物: 当饮食调理效果不佳或钠低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补钠药物,如口服补液盐散(Ⅲ)、口服补液盐Ⅰ等。药物能够直接补充体内缺失的钠元素,改善钠低症状。 4、口服利尿剂: 如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能够使体内的水分排出,间接使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升高。 5、静脉滴注补钠: 对于症状严重或口服补钠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快速补充钠元素。常用药物包括生理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能够迅速提高血钠水平,缓解钠低引起的症状。 补钠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钠水平,避免过度补钠导致高钠血症。如果使用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557
2024-06-18
尿糖4个加号如何降下来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尿糖4个加号一般是指(++++),如果想要降下来,需要调整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监测血糖、使用药物等。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应该积极就诊,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积极处理,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1、调整饮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降低尿糖水平至关重要,患者应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此外,应避免过量饮酒,限制盐分的摄入,可以降低肾脏负担,有利于尿糖的控制。 2、适当锻炼: 适度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代谢能力,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尿糖水平。平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还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并且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嗜好对身体的损害。此外,还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 4、监测血糖: 定期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了解血糖变化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情况。 5、使用药物: 为了使血糖降低,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进行口服,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此类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且注意日常护理,在用药的时候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960
2024-06-18
甲亢病有什么反应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甲亢病也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反应包括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以及眼部症状等。如果存在疾病或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前往内分泌科就诊,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1、全身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出现全身症状,包括体重减轻、怕热多汗、低热、疲乏无力等。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分泌,机体代谢率升高,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患者即使食欲亢进,也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2、神经系统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神经系统常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多言好动、紧张焦虑、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3、消化系统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消化系统反应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4、循环系统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心脏负担加重,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同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眼部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眼部常出现突眼症,表现为眼球突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月经减少或闭经、阳痿等生殖系统症状。如果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需要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1434
2024-06-18
甲亢吃药伤肝怎么办
吴晞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吃药伤肝需要立即就医、调整用药、保护肝脏、治疗原发病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等。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可以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1、立即就医: 一旦发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引起肝损伤,应立即前往内分泌科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2、调整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可以更换为对肝脏毒性较小的药物,或者减少药物剂量以降低肝脏负担。 3、保护肝脏: 对于已经出现肝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护肝治疗,包括遵医嘱使用护肝片、护肝宁片等药物,有利于肝脏健康。 4、治疗原发病: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本身引起的肝损害,需要积极治疗疾病,比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5、改善生活习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轻肝脏负担。 除此之外,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肝损伤,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用药不当影响身体健康。
644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