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卵圆孔未闭术后睡姿
赵东
主任医师
心外科
卵圆孔未闭术后,睡姿的选择对于患者的恢复和舒适度至关重要。一般认为,侧卧位或平卧位是比较合适的睡眠姿势,但具体选择哪种姿势,还需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医生建议以及个人舒适度来综合考虑。 1、侧卧位: 对于接受微创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由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睡姿的限制相对较少。患者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这些姿势一般都不会对卵圆孔未闭手术效果和身体恢复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侧卧位时,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手术侧肢体,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造成不适。 2、平卧位: 对于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来说,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睡姿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平卧位有助于减轻对胸骨的压迫,促进胸骨和伤口的愈合,而侧卧位可能会增加胸骨的张力,影响胸骨的稳定性和愈合过程。所以开胸手术后的患者建议在睡觉时尽量采用平卧位,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和翻身。 无论采用哪种睡姿,术后患者都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枕头过高或过低导致呼吸困难或打鼾。同时,术后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姿势,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和呼吸道的通畅,如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等,以提高睡眠质量并促进身体的恢复。
754
2024-10-17
室间隔缺损杂音特点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室间隔缺损杂音的特点主要涉及其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传导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杂音部位: 室间隔缺损的杂音通常在胸骨左缘第三、第四肋间隙最为明显,这一位置恰好位于心前的中心,介于胸骨和心尖之间。对于高位(室上嵴,恰在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在卧位时杂音可能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更为响亮。 2、杂音性质: 在收缩期,室间隔缺损会出现高调、响亮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这是其典型的杂音性质。而在舒张期,杂音则可能表现为低调、持续的特点。杂音通常极粗糙,高音调,类似磨锉声,且80%至90%的患者会伴有心震颤。 3、杂音强度: 当肺动脉高压症存在时,右侧心脏内的压力增高,可能使血液流经缺损的室间隔减少,从而导致杂音强度减弱。在极端情况下,如极大的室间隔缺损使左右心室形似一个单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收缩压相近时,左向右分流引起的杂音强度可能极低或消失,此时可能听到的是血流进入稍呈扩张的肺动脉所发出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4、杂音持续时间: 室间隔缺损的杂音通常占据并持续整个收缩期。响亮的杂音多在收缩中期响起,而不太响亮的杂音则可能在收缩早期就能听到。 5、杂音传导: 室间隔缺损的杂音主要向左右肺底传导,其中右侧传导更为明显。患者可能在肺底部位听到收缩期喷射杂音。此外,杂音还可能沿胸骨左缘传导,较少向心尖和左腋传导。有时,杂音也会传到左侧肩胛间或肩胛下区域,但一般并不传到颈和颈血管。 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特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旦在心脏听诊中发现类似杂音,应及时进行心脏超声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81
2024-10-17
急性心包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急性心包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以及非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包括物理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感染性因素: 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包括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途径多样,如肺炎和脓胸病例中,细菌可自肺和胸膜直接或经淋巴途径进入心包腔;疖、脓肿和骨髓炎等化脓性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致病菌可经血液循环进入心包腔;胸部外伤细菌带入心包腔和手术后血心包引致感染;膈下或肝脓肿穿破膈肌进入心包腔等。 2、非感染性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创伤性心包炎和放射性心包炎。前者多由心脏挫伤或导管穿透伤、心包积血等引起;后者则与放射线治疗后的心包膜炎症有关。 药物性因素:某些药物如肼屈嗪、普鲁卡因、异烟肼等,因具有心脏毒性,长期服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刺激心包膜,引发急性心包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心包膜的无菌性炎症。 代谢性疾病:如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累及心包膜。 肿瘤性因素: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可浸润或转移至心包膜,引起急性心包炎。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急性心包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以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300
2024-10-17
换瓣膜后多久能完全恢复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换瓣膜后多久能完全恢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换瓣膜手术后的恢复期通常至少需要3个月到1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患者的心脏功能会逐渐恢复,身体的各项指标也趋于稳定。术后1-2周主要是创伤恢复,2-8周体力和活动能力改善,1-3个月心脏功能改善,3-6个月可恢复工作和日常,6个月-1年多数可完全恢复。 如果患者在换瓣膜前心脏功能并未出现明显受限,术后恢复时间可能会相对较快。这类患者可能在术后几个月内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心脏功能改善,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会更快地适应并恢复健康。同时,术后护理的得当与否也会直接影响恢复时间。因此,患者在术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护理。 若患者在置换瓣膜前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限,那么在术后恢复起来可能会较为缓慢,这类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心脏瓣膜。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可能会经历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和及时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或感染等,恢复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确保身体的顺利恢复。 因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并在恢复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1340
2024-10-17
冠状CT造影对身体有害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冠状CT造影对身体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辐射风险、造影剂过敏和肾脏负担等方面。但是在医生的精心操作和监控下,这些风险是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 冠状CT造影需要使用X射线进行扫描,因此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然而,现代CT设备已经采用了先进的低剂量扫描技术,并且医生会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辐射剂量,以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因此,尽管有辐射,但其影响是可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长期损害。 同时,冠状CT造影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造影剂通常是含有碘的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造影剂能够安全地通过肾脏代谢并排出体外,不会对身体造成显著影响。然而,少数患者可能会对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在检查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造影剂在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会在检查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可能采取水化治疗等措施来降低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风险。冠状CT造影还可能引起一些轻微的不适感,如穿刺部位的疼痛、红肿等。这些不适感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患者无需过于担心。 因此,患者无需过分担心冠状CT造影对身体的影响,而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医生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1166
2024-10-17
冠心病可以生孩子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冠心病患者是否可以生孩子,需要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来综合判断。如果病情稳定且控制良好,可以生孩子;如果病情不稳定或严重,则不建议生孩子。 冠心病患者如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如药物控制、植入支架或行冠脉搭桥等手术,病情已经稳定且没有频繁的心绞痛发作,可以在医生的评估下考虑生育。这通常意味着患者的心肌供血和供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能够满足妊娠和分娩的需要。在计划怀孕前,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心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如果心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脏功能在正常范围内,或者属于I级和Ⅱ级心脏病患者,那么妊娠的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不稳定,仍然有频繁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那么妊娠和分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患者生育。心功能检查显示患者的心脏功能受损严重,如心功能评级达到Ⅲ级或Ⅳ级,那么妊娠和分娩的风险将大大增加。这些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妊娠期间心脏负担的增加,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除了冠心病本身外,如果患者还存在其他高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者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等,那么妊娠和分娩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决定生育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同时,在妊娠期间也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母婴安全。
549
2024-10-17
早搏3万多次不手术行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早搏3万多次一般是指24小时早搏3万多次。对于其是否需要手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于无明显症状且体质良好的患者,可以暂时不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症状明显、频发室性早搏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如果患者自身体质较好,虽然24小时早搏达到3万多次,但并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等,且经医生评估认为心功能未受显著影响,此时可以暂时不考虑手术治疗。这类患者可以选择定期复查,密切监测心脏情况,并遵医嘱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调整。如果患者只是偶尔出现24小时早搏3万多次的情况,并且在药物治疗下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减少早搏次数,那么也可以暂时不进行手术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心脏状况。 如果患者早搏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通过射频消融等手术方式,可以破坏引起早搏的异常兴奋灶,从而达到根治早搏的目的。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尤其是当早搏次数超过一定限度(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次数大于一万个)时,应高度警惕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风险。这类患者往往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潜在的生命威胁。 此外,如果患者早搏的同时还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且早搏对心功能产生了影响,那么也应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消除早搏的根源,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75
2024-10-17
瓣膜反流是什么原因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瓣膜反流是指心脏瓣膜在关闭时未能完全闭合,导致血液在心脏内逆向流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年龄增长、高血压、二尖瓣狭窄等。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会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如瓣膜硬化、钙化等,导致瓣膜弹性降低,关闭不严。这种生理性的瓣膜反流多见于老年人,通常程度较轻,不会对心脏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大,瓣膜承受的压力增加,逐渐失去原有的弹性和张力,从而导致关闭不全。高血压引起的瓣膜反流往往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同时发生。 3、二尖瓣狭窄: 会导致瓣膜结构异常,无法紧密闭合,进而导致瓣膜反流,其引起的反流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4、扩张型心肌病: 会导致心脏肌肉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瓣膜的关闭功能,而出现瓣膜反流的情况。其引起的瓣膜反流通常与心脏整体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5、感染性心内膜炎: 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直接感染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引起的炎症。炎症会导致瓣膜结构破坏,出现反流。 对于轻度的瓣膜反流,可能无需特殊处理;而对于中重度的瓣膜反流,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改善心脏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请注意,所有治疗都应遵医嘱进行。
1482
2024-10-17
心脏房间隔缺损做完手术有后遗症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心脏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的左右心房之间的隔墙(房间隔)存在孔洞,导致氧气富集的血液和缺乏氧气的血液混合。房间隔缺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经导管封堵术来进行修复。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如果手术顺利进行,并且患者身体条件良好,术后通常不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但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手术难度大、患者年龄较大等,术后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通常情况下,如果手术操作得当并且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手术后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这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可能地保留心脏的结构完整性,修补缺损的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的心脏组织。此外,年轻患者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其心脏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适应性,手术后恢复较快,心脏功能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 如果缺损的位置较为特殊,例如靠近重要的心脏结构,手术操作的难度会增加,有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对心脏的额外损伤,从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老年人或已有心脏疾病史的患者,由于心脏功能较差,恢复能力较弱,手术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 此外,传统的开胸手术相较于经导管封堵术,创伤更大,恢复时间更长,可能会导致术后疼痛、胸骨愈合不良等问题。而经导管封堵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如果封堵器选择不当或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封堵器移位、心脏瓣膜功能受损等风险。术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时,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
602
2024-10-17
瓣膜病可以治愈吗
付庆林
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
瓣膜病,特别是心脏瓣膜病,是否可以治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甚至达到根治的效果;而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或复杂的患者而言,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但也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心脏瓣膜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心脏彩超检查等早期诊断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在病情较轻、瓣膜损害不严重时进行干预,如药物治疗、瓣膜修复术或置换术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甚至达到根治的效果。对于由先天性因素、急性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如果手术时机选择得当,去除病因后,瓣膜病可以得到根治。 对于病情严重、瓣膜损害严重或累及多个瓣膜的心脏瓣膜病,治疗难度较大,可能无法完全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另外,对于由风湿性心脏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的瓣膜病,由于病因无法完全去除,即使进行瓣膜置换术等手术治疗,也可能无法根治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随访,以控制病情进展。 此外,对于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其治疗难度和风险均较高。因此,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往往需要综合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78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