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02:23

青少年抑郁症有什么特点

王德民心理行为科副主任医师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三级
主页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心理疾病,多由个人性格因素及较重学业压力造引起。多在脱离家属监控范围内发病,病情较隐匿,难以被周围人发现,易造成疾病迁延,常出现自杀倾向,甚至社会功能减退,直至无法正常学习才去就诊,为时已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较高,在不良网络诱导下互相影响、互相模仿、互相借鉴自杀经验,对青少年危害较大。

2023-07-13浏览79847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心理咨询科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精选
钟华清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广州市脑科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56人
¥10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产后抑郁症、躁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焦虑症、心境障碍、精神障碍、癔症、微笑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情感障碍、疑病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人格障碍、成瘾疾病、神经症性障碍、躯体化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儿童、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陈晓岗
精选
陈晓岗主任医师精神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3天后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26人
¥300
擅长: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失眠症、恐惧症、躁狂症、人格障碍、网瘾、孤独症、睡眠障碍、头痛、癫痫、焦虑抑郁症、产后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应激障碍、性心理障碍、异装症、妄想症、社交恐惧症、神经性厌食症、拖延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境障碍、心理发育障碍、幻听、情感障碍等。
刘建成
精选
刘建成主任医师精神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447人
¥80
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中西药调理、心理疏导等个性化分型诊疗各种轻、重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焦虑症、失眠、精神分裂、强迫症、躁郁症、恐惧症、精神障碍、躁狂症、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植物神经紊乱、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躯体形式障碍、狂躁症、神经官能症、厌学、疑病症、妄想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查看更多心理咨询科医生

相关推荐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什么是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是指起病于少年时期的抑郁症,少年时期一般是指13-18岁这个年龄段。 抑郁症本身是一个常见病,人的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会发生抑郁症,其中有几个年龄段相对发病风险更高一些。 少年期是其中一个年龄段,在人成长过程中,成长到少年期这时候生理方面也会发生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变化幅度比成年以后年龄变化幅度要大,这个可能是和这一段时间容易发生抑郁症等这些精神疾病风险偏高的一个生理基础。 当然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的,很难用单一的原因来进行解释。 总之,在少年期出现抑郁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尽早去精神科就诊,接受专业的帮助。
左静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要怎么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按照目前的医学模式,主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对症处理。主要给予患者抗抑郁药物,如SSRI类药物或SNRI类药物,但药物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必须要足疗程的使用。在心理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以深度高效的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为主。对于青少年心理发育期的特殊状况,特别是对于早恋问题,要合理引导、系统化解决;对于学习障碍患者,需要培养高效的学习状态。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家庭关系的治疗亦应得到重视。医学上常有句话,青少年的病,往往病的是整个家庭。医生要从症状看到整个家庭关系、父母婚姻情感状况,以及父母三观对患者的影响。因此治疗往往需要取得父母的共同配合,一起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疏导和干预。此外还可以配合物理治疗方法,比如脑电生物反馈,教给患者放松的技巧,也可以配合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徐云轩主治医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先兆
当孩子出现抑郁症之前,往往受到了外界环境压力的困扰,出现比较明显的、严重的抑郁症状,如兴趣减退、没有精神、入睡困难、睡眠状态不佳、没有社交兴趣、自我封闭。当出现这种比较典型的抑郁症状之前,孩子往往已经受到环境压力的困扰,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只是当时家长可能忽略了,比如孩子开始出现消化方面的问题,表现出没有胃口、食欲不振、清晨匆匆忙忙不吃早餐;还有的可能会暴饮暴食,开始出现睡眠困难,白天精神状态不佳,精力不充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可能是出现抑郁症的先兆症状。家长需要及时沟通,了解最近的情况,是不是遇到了一些有压力的事情,自己没有办法应对,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需要临床干预才能解决。
徐欣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怎么治疗?
"首先要搞清楚青少年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这就需要到专业的心理科去测试,抑郁症来源于自身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况的反应。如果轻度的抑郁,通过运动或者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慢慢缓解。如果中度以上的抑郁,可能要经过药物治疗或者一定的心理治疗。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治疗各不相同,一定要去专业的心理科去进行鉴别,再进行治疗。"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青少年抑郁症原因
青少年忧郁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关于忧郁症或者抑郁症的病因还在探讨阶段,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多因素疾病,若干个因素共同作用,使疾病发生。在诸多因素中,关键作用是遗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并非单基因遗传病,而是多因素遗传的方式,呈家族聚居性。如果家族出现抑郁症病人,后代抑郁风险相比没有抑郁患者的其他家族较高,但并不是每代均会患病。抑郁的发生,除遗传外的其他因素有脑结构与功能变化,如神经生化学变化,社会心理学因素,如童年成长、创伤、不良遭遇等。成年后的社会压力、不良事件打击,以及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也参与疾病发生。综合而言,青少年抑郁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交互的结果。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如何判断青少年抑郁症
"判断青少年抑郁症主要看核心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兴趣丧失等等。还有其它的外在表现,比如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同时引起学习成绩的下降。情绪不稳定引起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与同学有矛盾,和家人发生冲突等。抑郁症的患者会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出现自卑、自责的问题。如果已经存在了以上的症状,就要考虑这个青少年有可能患有抑郁症的问题。青少年抑郁也有不太典型的症状表现,尤其是最新的ICD11的诊断标准当中,提出判断青少年抑郁症有可能比较核心的表现就是患者易于激惹、脾气不稳定,这也是一个新的诊断方法。"
夏泳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有哪些
青少年抑郁症前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能力下降:大多数青少年抑郁患者学习成绩会出现逐渐下降或者明显下降;2、社会交往改变:原来喜欢跟同学打打闹闹,参加班里活动,现在不参加,反而回避此类活动;3、自我感受差:往往觉得自己很累,容易出现疲乏感,甚至会出现一种灌铅样疲惫感;4、出现情绪波动:如常因小事发脾气、哭泣,甚至不上学;5、出现身体不适感:有些孩子可以出现心慌、胸闷、腹泻、头痛、脖子痛等症状;6、出现兴趣改变:原来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不感兴趣,比如原来喜欢遛猫、遛狗,爱跟动物亲近,但现在明显不喜欢。
庞吉成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青少年抑郁症主要临床特征:1、情绪症状,感到压抑、不高兴、不愉快、不愉悦,对学习缺乏动力和乐趣、兴趣;有部分青少年会表现为反复发脾气、容易烦躁、容易激惹、情绪爆发比较强。2、思维的症状,觉得脑子反应比较慢、比较迟钝,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发呆、走神、坐不住,不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作业,于是乎出现自责。3、意志行为的变化,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行为迟缓,不愿意和周围人交往,不愿意外出上学,更不服从管教,对抗父母,严重的出现暴力冲突。4、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疲乏、心慌、气促、体重下降、食欲下降等等;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睡眠较多等表现。"
庞吉成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在临床中仍然建议使用药物和心理治疗联合的治疗模式。第一、对于青少年抑郁症药物使用有一定的选择。因为青少年是人体不断成长发育的时期,各个器官组织发育尚未完全,在用药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所以,用药要准确,不要随便加大剂量、减少剂量等,在应用时以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主,包括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是用于治疗青少年抑郁的选择用药。第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儿童青少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游戏治疗等。但是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最常用的是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儿童保持有消极看待自己、世界和他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世界黑暗、未来没有希望。所以,针对其持有的消极看法、视角给予认真的矫正,帮助儿童青少年改变不合理的认知,重建认知体系。需要和咨询师不断的合作,一起成长。"
闵宝权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青少年抑郁症原因有哪些?
青少年抑郁的表现是内心,心情低落,对未来看不到希望,闷闷不乐,比如说过去喜欢打球,现在不太愿意了;过去喜欢天南海北,现在也不愿意了;过去喜欢跟同学过过生日,一块热热闹闹,现在也不愿意了。总结有两点,第一、父母的忽略,比如城市里面父母做生意,或在另外一个地方工作,比如现在的留守儿童容易抑郁,因为缺乏爸爸妈妈的陪伴。第二、爸爸妈妈在身边,但如果爸爸妈妈缺乏肯定、缺乏鼓励,做啥事情爸爸妈妈都替他做了,缺乏动力,缺乏自主的乐趣等,都容易让青少年抑郁。回到现实中,比如说他想达到的目标,妈妈规定必须进前五名,但是怎么努力都只能爬到第八名。稍不努力又退回到十几名,父母就觉得无望,要达到妈妈的期望,无望,这种感觉会让人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