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动脉是维持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当出现膈下动脉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膈下动脉和不健康膈下动脉的区别。
膈下动脉形态
1、正常膈下动脉
膈下动脉分布于膈肌和腹壁,超声下膈下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结构分别表现为均质线条状偏高回声和低回声。
2、异常膈下动脉
膈下动脉损伤
若由锐性损伤引起膈下动脉损伤,可有血管壁不规则破裂、血管断裂等表现。若由钝性暴力造成膈下动脉挫伤,可有动脉内膜、中膜断裂,形成动脉管壁的广泛血肿,断裂的内膜可脱卷入管腔形成栓塞或继发血栓形成。
膈下动脉栓塞
其他部位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流冲入膈下动脉可引起栓塞。早期主要病理变化为膈下动脉痉挛,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一段时间后,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及神经功能丧失。
膈下动脉瘤
膈下动脉瘤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内膜消失、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降解和损伤。形态学上,膈下动脉瘤瘤体呈广泛性膨出和椎体形,少数呈囊状,偶有串珠样。多数膈下动脉瘤腔内有血凝块,血凝块可机化、感染和脱落,血凝块脱落可引起远端动脉栓塞。
膈下动脉炎
早期受累动脉壁全层发症反应,伴大量浆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外膜最重,中层次之。外膜表现为广泛性纤维粘连和增厚,滋养血管增生。中层除基质增多、炎性渗出和细胞浸润以外,还有弹力纤维不同程度的局灶肿胀、断裂、破坏以至消失,平滑肌纤维亦有相应破坏,肉芽组织形成。晚期动脉壁全层纤维化,广泛不规则性增厚和低硬,纤维组织收缩造成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和闭塞。
膈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病理表现为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为血管炎性病变,受累膈下动脉后,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管腔被血栓堵塞。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