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心血管内科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共收录5位医生
心率偏高是什么原因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偏高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生理层面,运动时能量需求、情绪波动致激素分泌变化以及身体代谢改变,均可使心率上升,病理方面,内分泌紊乱、呼吸系统疾病等也都可能成为导致心率偏高的重要诱因。 1、生理因素 运动因素:身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供应,为满足需求,心脏会加快跳动,以增加心输出量,导致心率升高,这是身体的正常生理反应。 情绪变化:当人处于紧张、兴奋、焦虑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身体代谢变化:例如在进食后,身体需要消化食物,胃肠蠕动增加,新陈代谢加快,身体的能量需求和血液循环需求上升,会促使心率适当升高。 2、病理因素 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这种激素会作用于心脏,使心脏兴奋性增加,导致心率偏高。嗜铬细胞瘤患者,体内会间歇性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和心率加快。 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等疾病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缺氧情况,身体为弥补氧气不足,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的氧输送量,导致心率升高。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会使胸腔内压力变化,也会对心脏产生影响,促使心率上升。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心脏为保证足够的血液灌注,会代偿性地加快心率。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脏的电活动紊乱,心房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收缩,代之以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也会导致心室率加快。 心率偏高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酒精饮料,以防刺激心脏。适度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且运动前务必热身,运动时留意身体反应。定时监测心率并记录,若出现异常波动或心悸、胸闷等不适,及时就医。 心率偏高的治疗措施 若因生理因素导致,如运动或情绪引发,一般通过适当休息、放松身心来缓解,调整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睡眠,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若是由病理因素引起,需依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需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状腺激素分泌,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通气,缓解缺氧,稳定心率,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冠心病患者需改善心肌供血,可采用药物扩张冠状动脉或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则可能需要药物复律、电复律或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以纠正心脏电活动异常,恢复正常心率。
1189
2025.01.10
血压一会160一会130咋回事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血压时而160mmHg时而130mmHg为多种因素导致的,生理层面昼夜节律与体位变化可致波动,病理方面内分泌紊乱及心血管疾病也会引起这类现象,明晰缘由,才能更好地应对血压不稳定状况,维护心血管健康。 1、生理因素 昼夜节律:人体血压本身存在昼夜节律变化,通常在清晨醒来后血压逐渐升高,上午达到一个高峰,随后有所下降,下午再次升高,夜间睡眠时血压明显降低。如果在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就可能出现160mmHg和130mmHg这样的波动情况。运动、情绪激动、进食后等生理活动也会使血压暂时升高,平静后恢复。 体位变化:从卧位或坐位突然变为站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在下肢淤积,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会出现短暂下降,身体会通过神经反射调节使血压回升,但可能调节过度导致血压高于基础水平,这种体位性血压波动在老年人或服用某些降压药、血管活性药物的人群中更常见。 2、病理因素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且不稳定。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也会因激素失衡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引起血压波动。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当心脏泵血时,血管不能很好地缓冲压力,血压容易升高;而在心脏舒张期,血管壁又不能维持足够压力,血压可能下降,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心律失常如房颤时,心脏节律紊乱,心室充盈和射血不规则,也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 血压波动者日常需注意,定时监测血压并记录,便于观察变化趋势。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换药。注意保暖,寒冷天气血管易收缩致血压升高。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减少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以防血压异常升高或波动加剧。 血压一会儿160mmHg一会儿130mmHg的缓解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稳定血压的昼夜节律,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血容量,减轻血管压力;控制脂肪与糖分摄取,避免肥胖及血脂、血糖异常对血压的不良影响,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摄入,利于血压平稳。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血管功能,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避免在血压高峰时段运动。情绪管理也不容忽视,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舒缓紧张、焦虑情绪,防止情绪波动引发血压大幅变化。
1170
2025.01.10
睡眠不足第二天血压高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睡眠不足致第二天血压高有多种原因,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及血管功能异常均可引发,相应治疗包括补充睡眠、调整生活方式,若血压仍难控,可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以此来缓解血压升高状况并促进健康。 1、原因 内分泌失调:睡眠不足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例如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平衡,使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促使血压升高。 交感神经兴奋:睡眠不足时,人体的交感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功能异常:长期睡眠不足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血管内皮释放的舒张因子减少,收缩因子相对增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限,血管弹性下降,不能有效地缓冲心脏泵血时产生的压力,引起血压升高。 2、治疗: 补充睡眠:尽快补充睡眠,可在白天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憩,每次30分钟-1小时,以缓解睡眠不足带来的疲劳和神经紧张,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晚上则要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物质。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血容量,减轻血压升高的压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间接改善血压。要加强运动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帮助稳定血压。还需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药物治疗:如果血压持续升高且通过改善睡眠和生活方式调整后仍不能有效控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水平、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睡眠不足引发血压高者,日常需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利于身心放松。避免日间过长时间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记录变化,以便及时察觉异常并调整生活作息与干预措施。 睡眠不足第二天血压高的预后 若能及时纠正睡眠不足并有效控制血压,预后相对较好,通过补充睡眠,恢复正常的内分泌节律与血管功能,可使血压逐渐趋于稳定,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能提升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减少高血压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预期寿命。 若对睡眠不足导致的血压升高不重视,长期血压波动得不到控制,预后较差,持续的高血压会加速血管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还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1070
2025.01.10
怀疑心梗做什么检查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当怀疑心梗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心电图检查可快速捕捉心肌电活动异常,血液检查能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他指标辅助判断,而影像学检查中的心脏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则分别从心脏结构功能及冠状动脉状况等方面精准评估。 1、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是怀疑心梗时首要进行的检查。心梗发生时,心电图会呈现特征性改变,通过多个导联的监测,可以初步判断心肌缺血及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能在短时间内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快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初步治疗方案。 动态心电图:对于一些发作不典型、症状间歇性出现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捕捉到短暂发作的心梗相关心电图异常,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全面了解心脏电活动状态提供依据。 2、血液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包括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这些标志物在心肌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入血,其水平升高对心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钙蛋白,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在心梗发生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可持续升高7-10天,可用于心梗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 其他血液指标如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为后续可能的溶栓或介入治疗提供参考;血生化检查可评估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因为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 3、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肌的运动情况,在心梗时,梗死区域的心肌运动减弱、消失甚至呈矛盾运动,心脏超声能够直观地显示这些异常,还可评估心脏的射血分数、心室壁厚度等参数,对判断心梗的范围、并发症以及整体心脏功能有重要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梗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使血管显影,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及病变形态等,能明确心梗的病因,还能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血管病变信息,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心梗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排便,若便秘可使用缓泻剂,减少心脏突发事件风险。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并记录。 心梗患者或有高危因素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减少盐分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脏负荷,控制脂肪与糖分摄取,能避免血脂、血糖升高损伤血管。增加全谷物、蔬果、优质蛋白的食用,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与心脏功能。 生活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使心脏得到充分休息,促进心肌修复。避免过度劳累与熬夜,防止心脏应激反应。 适度运动,但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要关注身体反应,避免强度过大。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平和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情绪波动易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可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841
2025.01.10
心肌缺血6个征兆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有多个征兆,一般包括胸痛,常为压榨性等,可放射至多处,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也会导致心悸,心跳异常,还会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现象。 1、胸痛: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劳累、情绪激动时易发作。 2、心悸: 患者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异常,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跳动,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影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 3、呼吸困难: 在活动或休息时都可能出现,表现为呼吸费力、急促,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这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引起的。 4、乏力: 身体易疲劳、虚弱,没有力气进行日常活动,因为心肌缺血使心脏输出量减少,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能量。 5、头晕: 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严重时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影响心脏功能,使脑灌注不足。 6、胃肠道症状: 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肠道不适。 预防心肌缺血,要积极防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按医嘱服药、定期体检。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久坐,定期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可能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 心肌缺血患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方面,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如菠菜、苹果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要控制每日食物的总热量,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休息与活动需合理安排,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日常活动应适度,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锻炼方式,坚持定期运动,以提升心脏功能和耐力。 心理状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负面情绪可能引起体内激素失衡,影响心脏功能,加重心肌缺血状况。此时还要注意监测自身症状,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加重,应及时就医。
1169
2025.01.10
心电图顺钟向转位是什么意思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电图顺钟向转位指心脏位置相对于正常顺时针偏移,表现为QRS波群形态变化,其可能由生理性或心脏位置改变等导致,需结合临床信息判断,并及时处理。 1、生理性因素: 体型是影响因素之一,肥胖人群由于膈肌上抬,心脏位置相对横位,心电向量方向改变,可出现顺钟向转位;而妊娠中晚期的孕妇,子宫增大使膈肌上移,心脏也会呈横位,从而导致心电图顺钟向转位,这通常是孕期的生理性适应变化,一般无明显症状。 2、心脏位置改变: 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右位心,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改变,整体移向右侧,心电轴方向随之改变,可引发顺钟向转位,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往往伴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3、右心室肥厚: 长期患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等,可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为克服阻力,右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发生顺钟向转位,患者常有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肺部疾病症状,以及乏力、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4、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结构和形态改变,可出现顺钟向转位,还会伴有心力衰竭症状,如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肥厚型心肌病若以右心室肥厚为主,也可能导致心电向量改变而出现顺钟向转位。 心电图顺钟向转位治日常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或寒冷环境,减少对心脏的刺激。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心脏负担。并减少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若有胸闷、心悸等不适,立即休息,情况严重时及时就医。 心电图顺钟向转位患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取,维持心血管健康。要注意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增加心脏负担。 生活作息需规律,每天保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让心脏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防止加重心脏的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与平和,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要过度疲劳。注意室内空气流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706
2025.01.10
窦性心律的注意事项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律是指心脏由窦房结正常驱动,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的心律,是人体正常的心律。但是当窦性心律出现异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时,就有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如生活习惯调整、避免刺激因素、适度运动等。 1、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多喝水可以促进尿液的形成和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戒烟限酒:避免烟酒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保护心脏健康。 2、避免刺激因素 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如咖啡、浓茶等,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导致心跳加快或不规则。 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如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3、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脏的自律性。 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心脏负担过重,运动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4、定期体检 心电图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及时发现窦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迹象。 关注其他指标: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更应增加体检的频率,并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还需积极治疗可能导致窦性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从而降低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检查窦性心律的注意事项 窦性心律只是描述心脏的正常电活动模式,但检查前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确保检查时身体状态最佳。 在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影响窦性心律的准确性。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方式。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或焦虑,这些情绪变化可能会对窦性心律产生影响。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来放松心情。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如心悸、胸闷等,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窦性心律的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1274
2025.01.10
心脏为什么会跳动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它持续不断地跳动,为身体各个部位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代谢废物。心脏之所以会跳动,是由多种复杂的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心脏的结构基础、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心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等。 1、心脏的结构基础: 心脏是一个肌肉泵,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这些心腔通过瓣膜相互连接,确保血液在心脏内单向流动。心脏的跳动主要由心肌细胞产生,这些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产生电信号并引发肌肉收缩。 2、心脏的电传导系统: 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器”,产生电信号并传播到整个心脏,引发心肌细胞的依次收缩。这种电信号的传播是心脏跳动的基础。 3、心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 当电信号传播到心肌细胞时,这些细胞会迅速收缩,推动血液在心脏内流动。当电信号消失后,心肌细胞会放松并舒张,为下一次收缩做准备。这种收缩与舒张的交替进行,形成了心脏跳动。 4、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跳动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血液循环,还是为了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乏氧血液回收回心脏进行再次氧合。这种泵血功能是心脏跳动的重要生理意义。 5、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心脏的跳动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会加快心脏的跳动速率和强度;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会减缓心脏跳动。这种调节机制有助于心脏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保持适当的跳动速率和节律。 心脏的跳动是一个高度协调和精确调控的过程,上述这些机制共同作用,确保心脏能够持续不断地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血液循环。 如何维护心脏健康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减少熬夜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基础。每天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心脏得到充分恢复和修复。 均衡饮食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同时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降低心脏负担。 适度的运动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保持稳定的情绪也是维护心脏健康不可忽视的一环。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心脏负担。
953
2025.01.10
心率过缓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办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过缓即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认为低于60次/分。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应对方法。 1、原因 生理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心脏功能也可能相应减弱,导致心率自然下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如运动员,由于心脏储备能力强,每搏输出量大,即使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也可能较低,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处于高海拔、低氧环境或极端寒冷条件下,都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率过缓。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奎尼丁等,具有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心率过缓。 疾病因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受损,从而引起心率过缓。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率减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调节机制而导致心率过缓。 2、应对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同时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调理:均衡饮食,多吃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香蕉、杏仁、全谷物等。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多样化。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调整心率。常用的药物包括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可以刺激心脏的节律点,增加心率。但须遵医嘱使用,并注意监测心率变化和身体反应。 起搏器植入:对于严重的心率过缓患者,安装起搏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起搏器能够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脏按照正常的节律跳动,从而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 因为原因较多,患者难以自行判断,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判断具体原因。 心动过缓需要完善的检查 心电图是最基础的检查项目,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心率、心律以及心脏的电传导情况,从而初步判断心动过缓的类型。动态心电图的监测时间更长,能够捕捉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率变化,包括睡眠、运动等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 此外,心脏超声可以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因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检测也是必要的,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心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阿托品试验、倾斜试验等,以进一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872
2025.01.10
心慌、心跳快、头晕是怎么回事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慌、心跳快、头晕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以及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进行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供应,心脏会加快跳动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可能导致心慌、心跳快。同时,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情绪激动:当处于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状态时,体内的交感神经会兴奋,释放出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促使心跳加快,从而导致心慌、心跳快。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晕。 饮食因素:饮用大量咖啡、浓茶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饮酒、吸烟等,都可能刺激心脏和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产生心慌感。同时,这些刺激性物质也可能影响脑部供血,导致头晕。 2、病理性因素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导致心脏和大脑供氧不足。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心脏会加快跳动,从而产生心慌、心跳快的症状。同时大脑缺氧也可能导致头晕。 低血糖:未按时进食或过量运动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身体为了维持正常功能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快和心慌。同时低血糖还可能影响脑部能量供应,导致头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心跳加快和心慌。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头晕。 心律失常: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可能导致心脏泵血量减少或不规则,从而引起心慌、心跳快和头晕等症状。 在面对这些症状时,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就医,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这些症状的重要措施。 心慌、心跳快、头晕需要完善的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基础的检查项目,可以评估心脏的电信号传导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血液检查也是必要的,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可以了解是否存在贫血、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这些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心慌、心跳快、头晕等症状的出现。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也有助于诊断,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颅内病变等问题。特别是当怀疑这些症状与颅内出血、肿瘤等病变有关时,CT扫描能显示这些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前庭功能检查等,以排除耳源性疾病导致的头晕等症状。
1262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