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共收录13位医生
蜂窝组织炎是什么病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蜂窝织炎是一种急性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菌感染,最常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引起,主要症状和体征为疼痛、皮温增高、迅速发展的红斑及水肿,可有发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由于致病菌可释放溶血素、链激酶等物质,扩散迅速,所以可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严重的甚至可引起脓毒症,危及生命。 蜂窝织炎的类型根据细菌种类、患者状况和感染部位的不同,可有如下几个特殊类型,包括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口底、颌下蜂窝织炎等。根据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蜂窝织炎和慢性蜂窝织炎,根据发病部位的深浅可分为表浅蜂窝织炎和深部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治疗,医生通常会开具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过敏,可选择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阿奇霉素胶囊、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等。对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需要加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如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在某些情况下,如感染进一步扩散,局部组织坏死,形成脓肿时,需要及时切开清创、引流。 蜂窝织炎患者在治疗期间,也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清洁用品清洁皮肤,尤其是容易摩擦或出汗的部位,如腋下、腹股沟和脚趾之间,有助于促进病情尽早恢复。 蜂窝组织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 确保感染部位皮肤清洁,避免用力擦拭,防止损伤皮肤而加重感染。不要挤压或摩擦发炎的部位。因为挤压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使感染范围扩大,增加治疗的难度。如对于肢体部位的蜂窝组织炎,要避免肢体过度活动,防止炎症向周围组织蔓延; 2、休息与体位: 让患者充分休息,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感染部位,比如腿部蜂窝组织炎,可在脚下垫枕头,使腿部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3、饮食护理: 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1381
2024.11.28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热射病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热射病极为危险,当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乏力虚弱、心跳加快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能是热射病前兆,需高度警惕,及时采取降温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1、体温升高: 热射病患者的核心体温通常会急剧升高,可达到40℃甚至更高,如果感觉身体异常燥热,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这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发烫,伴有面部潮红等表现。 2、头痛头晕: 在高温环境下,若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可能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这种头痛往往比较剧烈,可能还会伴有眩晕感,让人站立不稳,患者会觉得头部仿佛被重物压迫,思维也变得不那么清晰。 3、乏力虚弱: 身体突然感到极度乏力,没有力气进行日常活动,肌肉也可能出现酸痛,整个人显得虚弱无力,患者可能连简单的走路都觉得困难,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 4、心跳加快: 热射病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跳明显加快,患者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内剧烈跳动,甚至可能出现心悸的感觉,呼吸也会变得急促,这是身体在努力应对高温带来的压力。 5、恶心呕吐: 高温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会觉得胃部翻江倒海,没有食欲,甚至可能吐出胃内的食物和液体,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加重,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病情凶险,一旦出现热射病前兆症状应立即就医,就医时要尽快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向医生准确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等,医生会进行全面检查和紧急救治,包括降温、补液等,以最大程度降低热射病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热射病的日常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热射病需关注天气变化,高温天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在中午时段,若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轻薄透气的衣物。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使用空调、电扇等调节室内温度,但要避免温度过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可适当饮用一些含盐的清凉饮料。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劳作或运动,对于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要增加休息次数和时间,定时到阴凉处休息。 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他们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更应加强防护,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送医救治。
1343
2024.11.28
被黄蜂蛰了如何消肿止痒最快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被黄蜂蛰后,可先拔出毒刺,再用肥皂水清洗伤口15-20分钟,可以进行冷敷疗法,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快速消肿止痒。 1、拔出毒刺: 黄蜂的毒刺可能会残留在皮肤内,这会导致毒液持续注入身体,加重肿胀和瘙痒,首先要仔细检查被蛰部位,看是否有毒刺残留,如果发现毒刺,可以用镊子或者信用卡等边缘较薄的物体轻轻将毒刺刮出或者挑出。 2、清洗伤口: 拔出毒刺后,需要及时清洗伤口,可以用肥皂水或者清水冲洗被蛰的部位,肥皂水是碱性的,黄蜂的毒液呈酸性,用肥皂水清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毒液,减轻毒性反应,冲洗时间最好在15-20分钟,这样可以充分清除伤口表面残留的毒液。 3、冷敷疗法: 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毒液的吸收,同时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敷在被蛰的地方,如果使用冰袋,最好用毛巾包裹一下,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涂抹一些具有消肿止痒作用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这类药膏能够减轻炎症反应,起到消肿的功效;如果瘙痒和肿胀比较严重,还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对抗身体因过敏反应产生的组胺,从而减轻瘙痒。 被黄蜂蛰后若出现严重肿胀、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向医生准确描述被蛰情况及症状表现,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进行伤口处理、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度过过敏反应期。 被黄蜂蛰了的日常注意事项 被黄蜂蛰后,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沾水,防止感染,不要频繁触摸或抓挠伤口,以免加重肿胀和瘙痒,还可能导致伤口破损引发更严重的感染。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能让身体更好地应对黄蜂蛰伤带来的不适,有助于恢复体力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穿着要宽松舒适,避免紧身衣物对伤口的摩擦和压迫,减少不适感,尽量选择柔软的材质,防止对伤口造成刺激。 饮食方面要避免饮酒和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苹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要避免食用海鲜、羊肉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过敏反应。如果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再次被黄蜂蛰伤,可以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虫剂等。
990
2024.11.28
酮体弱阳性代表什么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酮体弱阳性是尿酮体检测中的一种结果,表明尿液中酮体的含量较少,但已超出正常范围,提示人体可能处于某种特定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1、生理性因素: 长时间空腹:在长时间未进食的情况下,身体为了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会开始分解脂肪以产生能量。这一过程中,酮体作为脂肪代谢的产物,其含量在尿液中会有所增加。 过度节食:与长时间空腹类似,过度节食也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促使脂肪分解,产生更多的酮体。 营养不良:当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时,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会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导致酮体生成增加。 剧烈运动后:在高强度运动后,身体为了快速恢复能量平衡,可能会加速脂肪的分解过程,从而产生更多的酮体。 2、病理性因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以产生能量,导致酮体大量生成并积累在体内,严重时可能引发酸中毒。 急性胃肠炎:当胃肠道受到感染或炎症影响时,可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身体为了获取能量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 胃炎:胃炎患者可能因胃黏膜受损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身体转而分解脂肪以补充能量。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肝脏受损,影响其对脂肪的代谢能力,导致酮体生成增加。 胰腺炎:胰腺炎患者可能因胰腺功能受损而影响脂肪代谢,导致酮体生成过多。 通常生理性因素导致的酮体弱阳性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但长期存在或加重可能提示身体需要调整饮食或运动习惯,需加以重视。 应对酮体弱阳性的方法 生理性因素导致的酮体弱阳性,日常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过度节食,多喝水有助于促进酮体的排泄,如无明显不适,可暂时观察,并定期复查尿常规。 糖尿病导致的酮体弱阳性,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同时,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血糖等项目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802
2024.11.27
卒死与猝死的区别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卒死是对猝死的一种错误称呼,并不具有明确的医学定义,猝死是一种公认的严重疾病状态,它指的是突然发生的、意外的、非自然的死亡,通常发生在自发病到去世的时间在6个小时内。 这种死亡方式往往由潜在的基础疾病引发,如心脏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病等、高血压、脑卒中以及严重哮喘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或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突然丧失,从而引发猝死。 面对猝死事件,迅速而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一旦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并失去意识,应先判断其是否还有意识和正常呼吸。若患者无反应且呼吸异常或停止,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开始心肺复苏(CPR),以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AED的使用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尤为重要,它能自动分析患者的心电图并决定是否给予电击治疗。 对于已知有心脏疾病或其他高风险疾病的患者,日常应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此外,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也应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避免猝死日常注意事项 1、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心情愉快,避免过度抑郁和精神紧张。饮食应规律、清淡,防止便秘,同时保持营养均衡,补充各种电解质。 2、适当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有助于保持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过度劳累。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已知的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病情发展。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4、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药物过量、极端气温等可能诱发猝死的因素。在高温或寒冷天气中,应注意保暖或降温措施。 5、及时调整情绪: 此外应调整自身情绪,适当进行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状态。
1189
2024.11.27
为什么明明不热却中暑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明明不热却中暑的原因包括长期户外劳动或剧烈活动、身体散热机制受损等,通过合理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穿着与防护、饮食与补水等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风险。 1、长期户外劳动或剧烈活动 产热增加:长时间户外劳动或进行剧烈活动时,身体代谢率增加,导致产热量显著上升。即便环境温度不高,体内热量的累积也可能诱发中暑。 散热障碍:在高温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身体散热机制可能受到抑制,如汗液蒸发减慢,导致热量无法有效排出。此外,穿着厚重或不透气的衣物也会加剧散热困难。 2、身体散热机制受损 汗腺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导致汗腺功能受损,减少汗液的分泌,从而影响身体的散热能力。 热适应能力差:个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对于热适应能力较差的人群,即便环境温度适中,也可能出现中暑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使身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在不热的环境下也容易出现中暑。 4、其他病理因素 电解质紊乱:体内电解质失衡,如钠、钾等离子的浓度异常,可能影响身体的散热机制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加中暑的风险。 循环衰竭: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受阻,热量无法正常散发,从而诱发中暑。 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散热机制的疾病或病理状态,出现中暑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预防中暑的日常注意事项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或高温环境下工作,特别是在11-15时的高温时段,定期进行短暂的休息,以减轻身体负担,促进散热。 选择轻便、透气、颜色较浅的衣物,以减少热量的吸收和累积,在户外活动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在运动或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避免饮用过多冷饮,以免影响胃肠功能和散热机制。
1291
2024.11.27
对各类食物中毒的总体预防措施有哪些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针对各类食物中毒的总体预防方法包括注意卫生、安全存储温度、充分烹煮食物等。 1、注意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洗手,使用肥皂和热水洗手至少20秒。确保食品加工设备、烹饪器具和餐具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煮沸消毒。将食物存放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 2、安全存储温度: 生肉、家禽、海鲜等易腐食品应存放在冷藏或冷冻温度下,确保食材新鲜。冷冻食品应存放在零下18℃以下,避免食品变质。 3、充分烹煮食物: 确保肉类、禽类和海鲜完全煮熟,内部温度达到安全水平,以杀死潜在的细菌和病毒。使用食品温度计来监测食物的内部温度,确保达到安全标准。 4、注意食品来源和新鲜度: 选择新鲜和可靠的食品来源,特别是肉类、家禽、海鲜、乳制品等易受污染的食品。避免购买过期食品,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确保符合新鲜和健康的标准。 5、分开储存生熟食品: 生食和熟食应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使用独立的切菜板和刀具来处理生肉、家禽、海鲜等原始食材。 6、避免高风险食物: 某些食物如发芽的土豆、野生的蘑菇等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应避免食用。对于不确定是否安全的食物,应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 另外也建议大众定期清洁厨房,包括灶台、冰箱、微波炉等,这样可以避免食物残渣和垃圾在厨房内堆积,以防止细菌滋生。 中毒后处理办法 一旦怀疑食物中毒,应立即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并将其打包送检以明确中毒因素。如果中毒时间较短,且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尝试催吐以排出胃内的有毒物质。催吐后,应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洗胃以彻底清除胃内的有毒物质。 如果中毒时间较长,且食物已经被消化吸收,医生可能会给予导泻药物以促进肠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同时通过大量补液和利尿方式促进毒物经尿液排出。 中毒后,患者应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病情稳定,出院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572
2024.11.27
龙虾中毒的早期症状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龙虾中毒的早期症状通常会在食用后数小时至一天内出现,具体表现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1、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与呕吐:患者可能会感到胃部不适,出现恶心感,并频繁呕吐。 腹痛:腹部可能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疼痛可能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腹泻:可能出现水样便或黏液便,有时伴有恶臭。 2、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与头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头部有轻微的疼痛感。 乏力与虚弱:全身无力,感到异常疲倦,甚至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或瘫痪的严重情况,但较为罕见。 3、过敏反应: 皮肤瘙痒与红疹:皮肤可能出现瘙痒感,并出现红色丘疹或斑块。 呼吸困难:在极少数情况下,过敏反应可能引发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比如出现低热或高热,由于腹泻和呕吐,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龙虾中毒初步处理 如果食用龙虾后出现中毒症状,且时间较短,可以尝试催吐,以减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如果食用时间较长,催吐可能无效,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导泻药物,以促进肠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 对于腹泻严重、出现脱水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补液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果中毒症状严重,如持续呕吐、腹泻、腹痛加剧或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在就医前或就医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症状的改善情况。 日常购买龙虾时,应选择新鲜、无异味的龙虾,避免购买死虾或变质虾,龙虾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在处理龙虾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780
2024.11.27
猝死的原因是熬夜还是睡眠不足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猝死,作为一种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熬夜和睡眠不足都是常见潜在的风险因素,但猝死的原因远不止于此,还包括疾病因素等。 长期熬夜可能导致人体生物钟被打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失衡。这种失衡可能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熬夜时,大脑和心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神经血管长时间兴奋收缩,可能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问题。 熬夜还可能导致身体极度疲劳,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被抑制,引起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这些变化也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猝死。 睡眠不足同样对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时间睡眠过少,身体没有较好的深睡眠,机体容易诱发神经、体液等系统紊乱,可以引起心梗、心律失常等。当心室颤动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时,就可能导致猝死。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心血管功能性障碍,影响体内系统组织血氧供给,进一步加剧心脏负担。 然而猝死的原因更为复杂,包括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重大感染、猝死家族史及过度应激等。因此虽然熬夜和睡眠不足可能是猝死的诱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 为了维持自身健康,日常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猝死的风险,因此建议尽量戒烟限酒。同时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预防猝死的措施 1、合理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每晚建议睡眠7-9小时,以维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2、健康饮食: 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和蛋白质,保持身体健康。 3、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筛查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疾病。
1000
2024.11.27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预防食物中毒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确保食材新鲜、安全存储食物、充分烹煮食物和避免交叉污染等。 1、注意个人卫生: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用肥皂和热水洗手至少20秒,确保食品加工设备、烹饪器具和餐具的清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吃生食、喝生水。 2、确保食材新鲜: 选择新鲜和可靠的食品来源,特别是肉类、家禽、海鲜、乳制品等易受污染的食品。避免购买过期食品,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确保符合新鲜和健康的标准。谨慎购买,不购买和食用不明来源的食物。 3、安全存储食物: 食物存储的温度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易腐食品如生肉、家禽、海鲜等应存放在冷藏温度下,冷冻食品则应存放在零下18℃以下。同时,在烹饪食物前,确保食材和食品制备区域保持干燥。妥善储存食物,食品储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 4、充分烹煮食物: 适当的烹煮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确保肉类、禽类和海鲜完全煮熟,内部温度达到安全水平。使用食品温度计可以确保食物达到安全温度。 5、避免交叉污染: 生食和熟食应分开储存,使用独立的切菜板和刀具来处理生肉、家禽、海鲜等原始食材,并在使用后充分清洁和消毒。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日常应加以重视,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另外,一旦发生类似食物中毒的情况,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食物中毒后的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并将其打包送检,明确中毒因素。中毒不久且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壁诱导催吐。若食物较黏稠,可喝大量清水稀释后再催吐。若证实为食物中毒,应留置胃管,用大量清水反复洗胃。 若食用有毒食物时间较长,且患者精神状态较好,可采用导泻方法促进毒物排出,如使用硫酸镁等药物,通过大量补液和利尿方式促进毒物排出,经尿液和肾脏将毒物排出。若中毒症状严重,毒物排出不理想,可采用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方式帮助毒物排出。
574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