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
共收录22位医生
结肠黑变病需要治疗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结肠黑变病治疗与否需综合考量,若无症状且因蒽醌类泻药所致,停药观察即可,若伴有腹痛等肠道紊乱症状则需治疗,以免影响自身健康。 如果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仅在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黑变病,且能明确病因是由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所致,在停用相关泻药后,结肠黏膜的色素沉着可能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要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结肠黏膜变化情况。 若患者伴有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主要以调节肠道功能为主,例如使用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肠道不适症状;也可采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帮助恢复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是需要治疗的。 由于结肠黑变病患者的结肠黏膜存在色素沉着,其发生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即使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也需要加强随访,进行更频繁的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结肠息肉并及时处理,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要加强检查,以防范潜在风险。 患者日常需注重水分补充,每日足量饮水可使大便松软易排,避免久坐久卧,定时起身活动。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刺激易致肠道不适,多方面养护助力结肠恢复,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利于肠道功能稳定,定期体检,监测肠道健康状况。 对于结肠黑变病患者的日常养护 1、饮食方面: 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避免进一步加重肠道负担与色素沉着。要减少高脂肪、高蛋白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取,以防刺激肠道。 2、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每日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蹲厕,尽量缩短排便时间,防止腹压过度增加对结肠产生不良影响。 3、适度运动: 对于改善肠道功能不可或缺,可选择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通过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肠道的蠕动能力,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4、谨慎用药: 尤其是避免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若有便秘等问题,可先尝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更为安全、温和的通便药物或治疗方法,以保护结肠健康,促进病情好转。
1257
2025.01.06
肠息肉会癌变吗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息肉是否会癌变受多种因素左右,息肉类型上,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炎性和增生性息肉相对较低,大小与形态、患者个体因素等,都会影响最终肠息肉癌变风险。 1、息肉类型 不同类型的肠息肉癌变风险差异明显,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可能性较高,这类息肉细胞具有异形性,其生长方式和细胞结构更易发生恶性转化,随着时间推移,若不及时处理,癌变几率会逐步上升。 而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通常由炎症刺激或局部组织增生形成,一般较少发生癌变,但在长期慢性炎症等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有恶变倾向。 2、息肉大小与形态 息肉的大小和形态是重要考量因素,通常,息肉直径越大,癌变风险越高。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癌变概率明显增加,形态上看,表面不规则、呈分叶状或有溃疡、出血的息肉,相较于表面光滑、形态规整的息肉,更有可能已经发生恶变或者处于癌前病变状态,其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基因突变程度可能更为严重。 3、患者个体因素 患者的个体特征也与肠息肉癌变相关,年龄较大者,身体机能下降,细胞修复和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肠息肉癌变风险随之升高。有家族肠癌病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使其携带某些基因突变,更易出现肠息肉癌变。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并促进其癌变进程,因为这些因素可导致肠道微环境改变,利于癌细胞滋生。 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肠镜,以便及时发现息肉的变化,避免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肠道的药物,减少接触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肠道因寒冷刺激而引发不适,全方位呵护肠道健康。 肠息肉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保证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预防息肉复发及恶变,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取量,避免过度刺激肠道。 生活作息需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利于肠道细胞修复,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以防身体免疫力下降影响肠道健康。 适度运动,坚持进行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肠道正常功能发挥,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对肠息肉的养护起到积极作用。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干扰肠道神经功能,平和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肠道健康维护。
1440
2025.01.06
割肠息肉要休息几天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割肠息肉后的休息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就息肉大小和数量来看,若肠息肉较小且数量少,手术简单、肠道损伤小,一般休息3-5天即可,手术方式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也对术后休息时间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息肉大小和数量 如果肠息肉较小且数量少,手术过程相对简单,对肠道的损伤较小,一般休息3-5天左右即可,因为小息肉切除后的创口小,肠道恢复快,适当休息能让肠道黏膜在这段时间内基本愈合,身体也能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手术方式 内镜下切除是常见的方式,如果是单纯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由于属于微创手术,身体恢复相对迅速,大概休息1周左右。 若是采用开腹手术切除肠息肉,这种手术创伤较大,对身体的打击也大,通常需要休息2-3周,才能让身体从手术创伤中恢复过来,包括伤口愈合和肠道功能的逐步恢复。 3、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基础状况很关键,年轻、身体素质好的患者,身体恢复能力强,在息肉切除后休息时间可以稍短。 而老年患者或者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身体恢复慢,需要更久的休息时间,可能比一般情况要延长1-2周,以确保身体能完全恢复,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 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监测肠道状况,注意腹部保暖,防止着凉引发肠道不适。避免久坐久站,适时变换姿势促进肠道蠕动,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刺激肠道的药物,维护肠道健康。 割肠息肉后日常养护 饮食调理,术后初期宜进食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等,随后逐步过渡到软食与正常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果与全谷物,促进肠道蠕动,但应避免高纤维食物一次性过量摄入,以防肠道梗阻。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取,减轻肠道负担。 生活作息规律化,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与肠道修复,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防止身体免疫力下降。适度运动应循序渐进开展,初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之后依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血液循环与功能恢复,切不可操之过急引发不适。 情绪管控,保持乐观、平和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影响肠道神经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异常。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情绪,为肠道健康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身体全面康复。
696
2025.01.06
胃部肿瘤能治好吗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部肿瘤能否治好受多种因素左右,例如在肿瘤性质方面,良性切除多可治愈,恶性则复杂,分期、治疗手段及患者个体状况如年龄、耐受性等,也都对治疗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1、肿瘤性质影响 若胃部肿瘤为良性,如胃腺瘤等,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通常可以达到治愈效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若是恶性肿瘤,情况则较为复杂。 2、分期决定预后 早期胃癌,肿瘤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此时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胃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并结合适当的化疗等辅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较大,五年生存率相对较高。 而中晚期胃癌,肿瘤已侵犯胃壁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治疗难度显著增加,难以完全根治,治疗目标多为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与提高生活质量。 3、治疗方法及个体差异 治疗手段的选择也关乎治疗效果,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应用得当,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患者个体的身体状况、年龄、对治疗的耐受性等也有影响,年轻、身体基础好、能耐受高强度治疗的患者在同等病情下可能比年老体弱患者有更好的治疗反应与预后。 患者日常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胃部肿瘤指标及身体状况,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伤胃药物,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物,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以良好情绪状态促进身体整体机能恢复与稳定。 胃部肿瘤的日常养护 饮食调整,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减轻胃部消化负担,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胃黏膜,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适当多食用新鲜蔬果、瘦肉、鱼类等。 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睡眠,让胃部在夜间能得到良好的休息与修复,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因为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影响胃部神经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等问题。 适度运动有益胃部健康,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但需注意运动时间与强度,避免饭后立即运动,以免影响消化吸收,通过长期坚持规律运动,为胃部营造良好的内环境,助力身体康复与健康维持。
633
2025.01.06
肠粘连自己能恢复吗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粘连能否自行恢复受多种因素左右,从粘连程度上看,较轻的粘连或可随身体修复、肠道蠕动而恢复,严重粘连则难,由可消除病因致粘连有自愈可能,若情况复杂伴并发症,一般需医疗干预恢复。 1、粘连程度 如果肠粘连程度较轻,只是局部的、少量的粘连,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未受到严重阻碍,随着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肠道的正常蠕动,有可能逐渐自行恢复,例如一些因轻微腹部炎症导致的轻度粘连,在炎症消退后,肠道通过自身的蠕动可慢慢松解粘连部位。 但如果是广泛而严重的粘连,肠道被大量纤维组织束缚,严重影响肠道的正常形态与蠕动,自行恢复的可能性极小。 2、病因及后续影响 若是由短期的、可消除的病因如术后早期的局部渗出、轻度感染等引起,当病因解除后,肠粘连有一定自愈机会,比如术后患者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等,粘连可能会随着身体恢复而改善。 但若是由于严重的腹部外伤、多次腹部手术造成广泛粘连,或伴有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肠道自身难以修复这种复杂的粘连状况,一般不能自行恢复,需要医疗干预,如手术松解粘连等才能缓解症状,恢复肠道功能。 肠粘连患者日常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使身体机能下降,谨慎服用止痛药,防止掩盖病情。密切关注腹部症状,若出现腹痛加剧、腹胀不缓解或呕吐等异常,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察觉肠道病变并采取应对措施。 肠粘连患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上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肠胃负担,选择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但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品,以免加重肠道不适。 生活作息应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良好休息与恢复,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如散步、瑜伽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可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肠道血液循环与蠕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引发肠道扭转等不良后果。 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导致肠道痉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肠道功能,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肠道状况并调整养护策略。
888
2025.01.06
结肠肿瘤手术多少钱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结肠肿瘤手术费用受多种因素左右,其中医院等级与地区差异显著影响着费用高低,三甲医院因先进设备和专业人才,如腹腔镜手术需要7万-10万,一线城市物价及资源因素致手术费需要8万-15万,均远超其他层级,差异较为明显。 1、医院等级 三甲医院:一般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先进、专家团队专业,其结肠肿瘤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如常规的结肠癌根治术,包含手术费、麻醉费、器械耗材费等在内,总费用大概在5万-6万;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费用则在7万-10万元。 二甲医院:二甲医院在设备和专家资源上相对三甲医院略逊一筹,手术费用也会稍低。二甲医院进行结肠肿瘤切除手术,总费用在3万-5万元,其中单纯手术费可能在1500元左右,其余为住院、检查、药品等费用。 2、地区不同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由于物价水平高,医疗资源竞争激烈,医院的运营成本也高,结肠肿瘤手术费用普遍偏高。在这些城市的三甲医院进行手术,费用可能在8万-15万元。 二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医疗费用相对一线城市略低,结肠肿瘤手术的费用大概在5万-10万元。 三线城市及以下:三线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成本相对较低,手术收费也会相应减少,结肠肿瘤手术费用一般在3万-6万元。 结肠肿瘤术后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引发肠道不适,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避免提重物、用力咳嗽等增加腹压行为。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与化疗,记录身体症状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以精准应对。 结肠肿瘤术后的日常养护 应遵循少食多餐、营养均衡的原则,初期以流食、半流食为主,如米汤、粥类等,随着恢复逐渐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与身体恢复,多摄入新鲜蔬果,保证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摄取,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要注重休息与适度运动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养,利于体力恢复。在身体状况允许时,循序渐进开展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与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或影响身体恢复进程。 患者术后可能因对疾病复发的担忧等产生焦虑情绪,家人与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与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舒缓情绪,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1313
2025.01.06
肠癌能活多久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癌患者生存期受多因素左右,肿瘤分期方面,早期肠癌经根治术,5年生存率约90%,部分超10年,中期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在30%-60%。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与患者身体状况等也对存活时间有着关键影响。 1、肿瘤分期 早期肠癌,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较高,可达90%左右,部分患者甚至可存活10年以上。 中期肠癌,癌细胞已侵犯肠壁外组织或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需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在30%-60%。 晚期肠癌,出现远处器官转移,如肝、肺转移等,治疗以姑息性为主,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20%。 2、病理类型 肠癌主要包括腺癌、黏液腺癌等。其中,高分化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缓慢,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可能超过5年。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生存期较短,如低分化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能比高分化腺癌低20%-30%。 3、治疗方式与患者身体状况 合适的治疗方案对生存期影响明显,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化疗和放疗的有效性等都比较重要。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耐受各种积极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会更好,生存期有望延长;若身体虚弱,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治疗,生存期则会缩短,可能不足5年。 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久坐久卧,定时起身活动,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寒致肠道痉挛,定期复查肠镜、肿瘤标志物等,监测病情变化。关注排便情况,若有便血、腹泻或便秘等异常,及时就医,以便尽早发现复发或其他肠道问题并处理。 肠癌患者的日常养护 在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全谷物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风险,避免高油脂、高糖、高盐与刺激性食物,减轻肠道负担,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有助于肠道消化吸收。 生活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维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利于身体机能恢复与肠道自我修复。 适度运动可选择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与肠道活力,但要避免运动过度,防止身体疲劳。 保持心情舒畅极为关键,不良情绪易影响肠道神经功能,可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肠道健康。
1494
2025.01.06
肠梗阻能活几年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梗阻患者的生存期受多因素影响,例如粪石、异物致单纯性肠梗阻解除后可正常生活10年甚至更久,肠道肿瘤所致则看分期与疗效,早期积极治疗或能存活3-5年,晚期仅数月到1-2年,其他因素也起着关键作用。 1、诱发病因 因粪石、异物等引发的单纯性肠梗阻,及时解除梗阻后,对生存期基本无影响,患者通常可正常生活10年甚至更久。而肠道肿瘤等恶性疾病所致肠梗阻,生存期依肿瘤分期与治疗效果而定,早期积极治疗可能存活3-5年,晚期或许仅数月到1-2年。 2、治疗及时性 发病早期经胃肠减压、灌肠或手术等及时治疗,身体恢复快,生存期可达5年以上,正常生活受影响小。若治疗延误出现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生存期会大幅缩短,可能只有3个月-1年。 3、患者身体状况 身体素质好且无严重基础疾病者,治疗后恢复能力强,生存期在5-8年,相对长些。存在多种基础病、身体虚弱者,身体承受力差,生存期多在1-3年,易受健康问题影响而缩短。 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肠道功能,注意腹部保暖,防止着凉引发不适。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病菌感染风险,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肠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保障身体始终处于较好的健康状态。 肠梗阻患者在治疗后的日常养护 饮食方面,要遵循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泥、水果泥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再次引发梗阻,要避免食用高油、高脂、辛辣以及容易产气的食物,减少对肠道的不良刺激。 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让身体能在充分休息中恢复机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肠道问题。 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如散步这类舒缓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助力肠道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伤害。
1495
2025.01.06
肠系膜脂膜炎能自愈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系膜脂膜炎通常难以自愈,因其为慢性炎症疾病,涉及复杂免疫反应,病理上脂肪坏死与纤维化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且无自愈机制,临床常需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干预,仅靠自身难以扭转病情。 1、疾病性质 肠系膜脂膜炎是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肠系膜脂肪组织发生炎症改变,炎症过程较为复杂,涉及自身免疫反应等诸多因素。一旦发病,身体自身很难自动调节免疫反应来终止炎症过程,因为免疫系统持续处于异常激活状态,攻击肠系膜脂肪组织。 这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脂肪坏死、纤维化等,坏死的脂肪组织会引发持续的炎症刺激,而纤维化的过程是组织修复的异常反应,会导致肠系膜结构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形成恶性循环,使得疾病难以自行好转。 2、治疗干预 目前没有发现该疾病存在可以自愈的机制,在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免疫系统,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 有时还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存在肠梗阻等并发症时,手术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这也说明单纯依靠身体自身的能力很难让疾病自愈,需要积极的医疗干预才能控制病情。 患者日常需注意腹部症状变化,若疼痛加剧、出现腹胀或呕吐等异常,及时复诊,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可刺激肠道引发不适。避免长时间弯腰或挤压腹部,减少对肠系膜的不良影响,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常规、腹部超声等,监测病情发展。 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日常养护 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与炎症反应。 休息与活动需合理安排,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以利于恢复,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舒缓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与血液循环,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防止肠系膜过度牵拉。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身体内分泌系统,干扰肠道功能与免疫调节,不利于病情稳定。患者可通过冥想、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为身体康复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050
2025.01.06
全胃切除后有什么影响和后遗症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全胃切除后会引发多种影响与后遗症,涉及生活质量、消化吸收及身体机能等层面,例如饮食受限、心理负担重、营养吸收遇阻等,这些状况给患者术后的生活与健康带来影响。 1、生活质量 饮食受限:患者需要频繁、少量进食,而且要避免高糖、高渗、油腻食物,这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饮食习惯,食物种类的限制也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影响生活乐趣。 心理负担加重:身体出现诸多不适和饮食生活的改变,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生活质量。 2、消化吸收 营养吸收障碍:胃被切除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缺失,这会使蛋白质初步消化受到影响。内因子的产生停止,导致维生素B₁₂吸收困难,可能引发巨幼细胞贫血,而且食物在胃内的储存和初步研磨功能消失,会使食物快速进入小肠,造成消化吸收不充分,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降低。 倾倒综合征:由于食物直接进入小肠,肠腔内渗透压骤升,大量液体进入肠腔,引起肠道蠕动加快。患者进食后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心慌、出汗等,影响正常进食和营养摄入。 3、身体机能 体重下降:其是必然结果,营养吸收不良加上进食不适,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体重逐渐减轻,长期体重过低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胃肠动力改变:全胃切除后,胃肠的正常蠕动节律被打乱,肠道的排空时间和食物传输时间难以正常调节,可能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肠道正常功能。 全胃切除后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要规律,细嚼慢咽,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适度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有无腹痛、腹泻加重等,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保障健康。 全胃切除后出现异常怎么治疗 需通过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补充营养,肠内营养可选择富含多种营养素且易消化的特殊配方营养制剂,经鼻饲管或空肠造瘘管缓慢滴注,以保障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需求,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随着恢复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半流质、软食等。 针对倾倒综合征,要调整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蛋白质与膳食纤维摄取,进食后平卧片刻,以延缓食物进入小肠速度,减轻肠道负担。 在胃肠功能调节上,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帮助恢复肠道正常蠕动节律,减少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1337
2025.01.06